其實「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還可怕

2020-12-05 胡辛束



經常看到留言裡,很多單身的姐妹都想儘快脫單積極尋愛。但據我觀察,有種戀愛談的,還不如單身來得痛快。


比方說有種情侶,每天聊天,一起過周末,假期一同去旅行,彼此陪伴,關係穩定。表面上看起來十分親密,但其實所做的一切都充滿了一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關係只停留在了一起吃喝玩樂這種表面的事兒,而沒有對對方敞開心扉,表達自己或者關注對方的需求,探索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兩個人就像是「酒肉情侶」,而不是有精神共鳴的靈魂伴侶。


在網上看到心理學中把這種關係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可以理解為兩個人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逃避問題和矛盾,沒有認真的吵架、衝突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像是合夥生活一樣。


關係看似很親密,實際上總覺得哪裡好像不太對勁。



朋友小林就曾經歷過一段假性親密關係。


那是她的初戀,別人的初戀都是最喜歡或印象最深的。而小林的初戀,卻是她最不想提起來的。


小林跟初戀在一起,剛開始完全不是因為喜歡。只不過是自己剛來到一個新的城市,對一切都很陌生,沒有朋友和家人,需要一個人陪著。再加上從來沒談過男朋友,當下對戀愛關係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渴望。



可是戀愛談了快兩年,回憶起來卻沒有太多心動的感覺。


記得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接吻和旅行,她本來都充滿了期待,事後發現好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之後再這樣做的時候也並沒有發自內心的開心,反倒像是在扮演熱戀中情侶應該有的樣子。


她不斷在煎熬和自責中尋找戀愛的感覺,維持表面的親密,甚至還怪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也試著讓自己多喜歡他一點,後來發現不過是徒勞。雖然兩個人的生活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但很多事情都不盡人意。



大多數時間她也並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對方同樣也沒那麼了解自己。兩個人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願表達的情緒,好像只是住在一起的室友。


不去了解對方的內心,就形成了假性親密關係。表面的親密並不會真的讓人感到幸福,反倒是一種負擔。


分手的時候對方問她為什麼,她只說對這段感情盡力了。


雖然聽起來不太負責,但兩年前的她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並不太能分辨心動和感動這兩種感覺。把第一次戀愛當成拆盲盒,拆到不喜歡的就不想要了。



假性親密關係最慘的大概就是單方面沒有被認真對待,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明明身處在那段親密關係裡,卻感覺跟另一半離得很遠,不敢放心去依賴。對方提出分手的時候,我可憐巴巴地說「捨不得分開,你是我工作之後談的第一個男朋友,也是第一個相處這麼長時間的對象。」


他卻說「你能跟我談這麼長時間,也只是因為工作之後比較穩定而已。這個人是不是我都不重要,換一個人也是一樣的」。



那時我才明白,他理所當然的以為我捨不得的只是這段感情,而不是他這個人。按照這個邏輯隨便一段感情裡隨便換一個人,都不會有任何區別。跟我談三年的是他,也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可真的是這樣嗎?至少對我來說不是的。我想的是跟眼前這個人,一同度過更多的時光,一起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可在他眼裡我們的關係,可能就像知乎上的一句話那樣「和你做著情侶都會做的事,卻從未想過要和你共度一生。」



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風險的。每個人都想要愛和陪伴,卻擔心潛在的損失,於是都只索取而懶得付出,有的從一開始就避免投入太多感情。


仔細回想起來,我和他的相處也只限於一起吃飯、看電影、打遊戲,無聊的時候一起打發時間,從來沒有探討過關於未來和以後的話題。每次在我試圖想進行更深的交流時,他也總是敷衍或轉移話題。


於是分手後才發現,我們好像從沒真正在一起過。


兩個人看似親密無間,但從不直面問題,缺乏真誠的溝通。這種表面的風平浪靜完全經不起考驗,一旦時間一長或是生活中出現什麼變數和考驗,這段關係也會隨之破裂。



富蘭克林曾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聯結。


長久的親密關係需要互相坦誠包容,更需要彼此溝通和理解,希望大家都能繞開假性親密關係,找到那個真正與你親密無間的愛人。


插圖 / 《最完美的離婚》

頭圖 / 阿仁


「今晚22:22的報時員」


相關焦點

  • 丨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更可怕!
    ,很多男生對於被問多了這個問題也覺得煩,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感覺不到你愛我,我又何需一次又一次去向你確認這個問題。想必在戀愛中,每一個問出「你愛不愛我?」這句話想要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並不是想要你告訴我,你並不愛我這件事。當另一半在你身上得不到安全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很多人覺得作的現象,無理取鬧又或者反覆確認一些事情。
  • 專家解釋何謂假性親密關係你可能是:愛無能
    你是「愛無能」者嗎?夫妻是最親密的人,但貌合神離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前人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心底卻不斷迴避對方,兩人之間的關係只能用「這麼近,那麼遠」來形容。而這些深陷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就是所謂的愛無能者。
  • 有一種可怕的「愛情」形式,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希望你非其中一方
    而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少非常恩愛的夫妻,看到兩人臉上的幸福,有時候也會讓單身的朋友感到羨慕。相反,一份糟糕的愛情,卻會給人帶來不少負面能量,甚至摧毀整個人生。事實上,在男女交往問題上,還有一種非常可怕的愛情形式,同樣無法讓人感受到快樂,那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
    今天讀書會聽分享老師講假性親密關係,那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探討下什麼是親密關係,真正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親密關係除了兩個人投入感情的互相關心,還需要承擔一定風險。那就是,在投入感情後對方不能接受或直接不回應。對我們來說就是我們付出了對方沒有回應,換句話說就是你的付出對方沒有回報。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一種比較淺層的關係狀態,看似親密,實際不熟。而真正的親密關係是雙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相互坦誠、相互理解、相互接納。卷先生明明希望真紀繼續自己的理想,卻不敢明說,不敢坦白自己的心聲。
  • 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毀掉你的婚姻
    那麼,你可能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相敬如賓」。表面看上去兩個人關係很好,互相尊重,從不吵架,其實彼此都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兩個人都迴避著彼此之間的禁區,你們之間總覺得隔了些什麼,有一種生分和疏遠的感覺。在外人眼中,你們是最恩愛的情侶,其實只有你們知道,你們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
  • 解析假性親密關係1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在情感中連接是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這種親密關係只是表層的關係,又停留於此不做任何改善。這種假性的親密關係在夫妻相處中很常見,兩個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大部分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人,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家庭成員,都不太能完整的了解自己和對方。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
  • 假性親密關係,你造嗎?
    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
    導讀: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就是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我很愛你,卻越相處越累」影響親密關係的九種問題
    但是,正因為此,抱怨才可能是具有建設性的——兩個人越親密,越了解對方,才越可能指出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 當一個人抱怨時,本身也包含著請求和需要的情緒。他不是為了貶低、打壓對方,而是希望對方注意到問題並改進。 比如,當一個人抱怨「你疏遠我了」、「你總是沒有時間」,他實際上想說的是:「我希望你能靠我近一點」、「我希望你多抽出時間來陪我」。
  • 有什麼比「錯了,虧錢」更可怕?「錯了,還賺錢」
    01 歸因錯誤心理學的歸因理論裡,有一個現象叫「歸因錯誤」。簡單來說,就是在考慮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後果時採用雙重標準。社會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認知一致性」,大概意思是,人們總是傾向於讓自己對事物保持一致的認知和行為,迴避認知不一致帶來的不適感。
  • 3步化解「假性親密關係」:讓夫妻越過越愛的方法
    ——《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01、「假性親密關係」:讓夫妻同在屋簷下,誰都不說話朋友瑤瑤跟我抱怨:「晚上把孩子送到奶奶家,跟老公一起吃海底撈,他卻掛個耳機,不說話,也不聽我說話,後來發現他在聽小說!還不如我自己吃,對面放個玩偶,至少它還能一直看著我!」
  • 「不想失去你,更不想輸給你」親密關係裡的權力遊戲
    我搞不懂自己為什麼就是想贏過伴侶,不然會不舒服。」兩個人走入一段關係,是從「我」成為「我們」的過程。然而,不是所有的伴侶都會像團隊一樣協作。在一些關係中,兩個人會各自為戰,在一段關係裡搶奪更高的位置。這個現象被稱為權力鬥爭(power struggle)。
  • :假性親密關係,最後只剩下空殼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是:伴侶雙方利用形式在一起,雖然形式上是親密的,但實際上卻是在迴避真正的親密。所以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雙方默認的一種相處狀態和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的五個潛在表現
    婚內孤獨,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假性親密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看似親密,實則不熟。這種情況,並非是彼此不愛了,而是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不懂如何去表達和展示愛。不同於出軌的直截了當,它更像是一種慢性病,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腐蝕彼此之間的感情,最後還可能會錯失愛的人。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假性親密,如何讓彼此漸行漸遠?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不是形式上的親密無間。而是與對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之間相互接納和理解,可以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對此的相反情形,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假性親密關係」。03.感情的第一殺手,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看不見相互真實的樣子,不能滿足彼此真正的需求,相互消耗,甚至感到痛苦。這種狀態,看起來兩人是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拒絕進行深刻的情感聯結,本質上是一種心理上的主動分離。
  • 有一種感情,叫看上去很美,原來這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你可能遭遇到了「假性親密關係」。看似是一種親密關係,其實是假的親密關係,不能帶給人愉悅感受的一種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有幾種特點:1,形成假性親密關係的人而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就會釋放真實的自己,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並不想和對方保持親密關係的一面,就表現了出來。2,表現出假性親密關係的人,比較自私和自我。有人可能會說,既然不真的和愛人有那種親密關係,為什麼又要表現出親密關係呢?這看似很矛盾,其實是他內心自私的一面。
  • 在冥想中,我找到了在親密關係裡「不吼叫」的秘密
    如果你有過心理諮詢的經驗,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一段好的親密關係可以解決你大部分的問題 但現實是,談戀愛結婚是個技術活,大部分人都把親密關係處成了麻煩,在短暫的甜蜜期後,頻繁的爭吵,瑣事摩擦中的委屈,都讓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變得情緒化。 大吼大叫、「作」精上身,下意識的冷暴力…這些情緒化的行為不僅讓對方難過,也耗盡了我們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