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活法是什麼?有人說,是想辦法降低身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期待。
老實說,這像是一種敗犬心態,不無消極。很似成都11月中旬的天空,晦暗、陰沉,看不見一絲一毫新鮮活著的生氣。
這樣說話的人,並不是認真奔忙在工作一線的人,也不像是對生活和工作有熱望的人,更沒有大張旗鼓奔前程而去的熱烈狀態,而是整體透露出一種,活膩歪了又無從躲閃,很心煩又不得不應付的佛系自我安慰格局,一種對現狀諸多不滿,卻又能力有限不得不憋屈著隱忍的窩火氣息。
通常以這種口吻,說出這句話的人,基本上人生什麼都經歷過了。
現在正家庭工作穩定、孩子長大上了小學初中,並不需要太過操心、父母雖已年老卻仍舊安康、身邊有一兩個朋友可圈可點、丈夫或妻子也彼此熟稔到了互為影子的地步。
他們在事業上已不太可能有更大的進展,職場經驗卻積累了不少,應對當前場景綽綽有餘,雖然沒有多少上升空間。
之所以會認為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是因為站在他們當前的立場和人生階段上,已經對人性有了足夠多的了解。
當下這種結論,既是對現實的一種認知和判斷,也是對自己的寬慰。
說白了,這樣說、這樣想的人,一定已近中年。
中年人的生活已進入靜水流深狀態——年輕時的不甘心,此刻已甘心潛伏了下來。雖然生活和工作已逐漸將心和精力磋磨殆盡,但內心仍有火苗在舔舐著鍋底,鍋內不緊不慢燉煮著的,則是熟透了的日子、尚且堅硬的理想和信仰,以及看不清楚的渺遠的未來……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
但這個世界卻有那麼一些人,卻並不認為降低期待就是最好的活法。相反,他們不停地提高對自己的期望值,並以成功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斷拉升所有人對他/她們的期待。
50歲的雷軍。他對自己的期待從來都是不降反升。
雷軍一手創立小米的十年,是中國網際網路跌宕起伏的十年。2019年,知天命年紀的雷軍,已經擁有了帶領兩家公司成功上市的輝煌履歷。
2018年,雷軍帶領小米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早在2007年,時任金山公司CEO的雷軍也在歷經千辛萬苦後使金山公司成功上市,而當時,雷軍年僅38歲。
38歲就已功成名就並實現了財富自由的雷軍,並未就此滿足或躺在自己的功勞簿上睡覺。相反,已經成功的他,不僅沒有降低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反而以更高的追求和野心,於42歲重新出發,創立小米。
雷軍的這番創業經歷,其實已經完全驗證了羅永浩那句經典的話:
「以乾乾淨淨掙錢的方式,讓人們相信乾乾淨淨掙錢是可能的;通過理想的實現,讓人們相信,擁有理想,並讓理想實現是可能的;以讓世界發生改變的方式,讓人們相信改變世界是有可能的,只要你是在中國。」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可能是在遭受挫折後,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
但是,我們從雷軍的經歷中可以看出,成年人更好的活法也許應該是,即使取得了成功,也要降低對外界讚譽和評定標準的依賴,重新回歸到自己的內心,不斷提升自己,並伴隨自己的野心和夢想,繼續向前進發,一直攀升到自己再難企及的高度。
85歲的橙王褚時健。
75歲保外就醫的原雲南「菸草大王」褚時健,出獄後和妻子承包了荒山,歷時3年終於種出了具有市場識別度的特殊的「褚橙」,十餘年後,褚橙年產10000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很快他的故事感動無數人,風靡全國,85歲的他成為「橙王」。
因為他和他的橙子的勵志故事與市場效應,2014年,褚時健當選《財富》(中文版)年度人物榜單「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
萬科創始人王石曾經回憶說,初見褚時健時,他正在後山上跟民工為修水泵砍價,完全看不出他就是曾經那個叱吒風雲、攪動時代的大人物。
王石問他:「你橙子成苗,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掛果呢?他聲音洪亮的告訴我,再等六年就行!而我去的時候是 2004 年,再去見他的時候已是 2010 年了,他已 90 歲。」
所以,王石十分感慨的說,無論是誰,只要看過和經歷過褚老的人生經歷,就會發現,你曾經所面臨的所謂困難和困境,與75歲保外就醫開始種橙子苗,85歲才成功種出中國甜橙,成為中國橙王的褚老相比,簡直就不值一提。
年近古稀的褚時健,就算身受磨礪,也從未放低過對自己人生的期望,更沒有降低過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期望。
在褚時健的人生字典裡,一個成年人最好的活法,絕不是在失敗時降低對自己和周圍人的期望,而是勇敢而無畏的看準目標,重新出發,哪怕是跌倒低谷,也以最飽滿的鬥志重新反彈到另一個頂峰。
完成了人生又一件大事的褚時健,以91歲高齡去世,他用他的親身經歷,向人們驗證了「永遠不服輸,永遠不降低對自己的預期」的個體精神。
35歲的張一鳴。
根據11月13日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CEO影響力榜》,人們不難發現,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力壓其他科技企業領導人,位列獨角獸企業CEO榜首位置。
而其餘9位商業領袖分別是螞蟻集團胡曉明、滴滴出行程維、威馬汽車沈暉、京東數科陳生強、拜騰汽車戴雷、快手宿華、京東物流王振輝、一下科技韓坤、曠視科技印奇。
大眾知道張一鳴,是從今日頭條和抖音開始的。
時至今日,今日頭條和抖音仍然是國內頭部媒介和APP。
年僅37歲的網際網路少壯派領航人物,從來不滿足於活法限制,永遠以最快的節奏,最凌厲的技術實力向網際網路市場最高點發起進攻。
在國內掀起頭騰大戰,直接擠掉百度,改變「BAT」格局,創新「DAT」格局的張一鳴,不僅在國內迅速躥升,更將斬獲全球流量為目標,開始字節跳動的全球化擴張。
成立僅八年的字節跳動,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在30個國家、180多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並同時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
截至2019年底,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在全球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已經遠遠超過15億,其業務全面覆蓋抵達至150個國家和地區,共75個語種。
而前一段時間,引起美國政經兩界嚴密關注,並引起矽谷科技公司大為恐慌的Tik Tok,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成為美國新一代年輕人時尚文化的代名詞。
成年後的頭條和正在成長中的Tik Tok,包括張一鳴自己,也許從未有時間想過,什麼才是「最好的活法」。
也許在不斷向前不斷奔跑的他們看來,活法,是留給靜止不動的人和事物的一種狀態,而絕不是創造者的終點或妥協。
對於創造者引領者來說,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斷向前,刷新所有人的預期,而永遠不會順應人們的曲解與誤會,降低最自己的預期以迎合庸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