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

2020-11-13 蘇眉細細說

生活中,你是不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精心發布了一條朋友圈,等著大家點讚評論,卻發現點讚回復寥寥無幾;


在單位被領導誤會而挨罵,希望同事可以幫自己以證清白,他們卻選擇了沉默;


和伴侶吵架摔門而出,本以為對方會阻攔挽留,走了很遠卻發現身後只有黑夜。


於是,你暗自失落,甚至心生怨氣,覺得自己人生失敗。


究其原因,是因為你對別人有過高的期待,你希望別人做某件事、成為某個樣子,而他沒有,所以就痛苦了。


日本作家佐藤光郎說:所有的「怨氣」,都是因為對對方充滿期待才產生。


所以,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


深以為然。


01

父母只是普通人,他們已經拼盡全力


昨天,意外聽說我的初中班主任魏老師去世了,原因令人唏噓。


魏老師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入職北京一家單位,談了個女朋友,準備結婚的時候,女方提出要買房子。


魏老師和老伴的退休金不算低,但是,除了供兒子讀書,還要供養家在農村的父母,積蓄並不多。要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購房,所有的積蓄也不夠首付。


兒子回來後,見父母幫不上自己,話裡話外埋怨父母無能,還說起自己的一個同事,父母賣了自己住的樓房,搬回農村老家,幫他湊夠了首付。


被兒子搶白之後,魏老師心臟病發作,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去世了。


看起來是極端個例,其實,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長大後,嫌棄父母不夠有學識,不像別人的父母得體優雅;


工作後,看到身邊某個同事、朋友的風光,暗自埋怨過父母的無能;


很多時候,父母甚至成了很多人不願提起,難以啟齒的存在。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普通而平凡的。


他們雖然能力不夠,但為了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已經拼盡了全力。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父母默默的託舉。


父母已經給了我們生命,和力所能及的最好生活,就不要再有太多的期待。


總抱怨父母無能的人,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導演北野武曾經說過: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承認、接納父母的平凡,放下對他們過高的期待,勇敢面對自己的生活,活出父輩期望的人生,才是正確的姿態。


02


對伴侶過高的期待,是毀掉婚姻的開始


說起婚姻,很多女孩的選擇都是找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


找一個優秀的伴侶共度人生沒錯,但是,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對方。


因為期待過高,往往是親密關係的殺手。


多少已婚女性,和伴侶聊天時,畫風是這樣的:


同事的老公,出差回來給她帶了個大牌包包;


你看那誰誰,不聲不響又買了套大房子;


還有那個不起眼的同學,竟然當了領導了……


潛臺詞就是,你怎麼就那麼沒用呢?


其實,婚姻是場雙人舞,需要兩個人的密切合作,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對方身上,只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壓力,甚至逆反心理,導致親密關係的破裂。


曾經看過一期《愛情保衛戰》,當事人是一對打工夫妻。


妻子嫌棄丈夫沒有上進心,不能滿足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希望他多做一份兼職。


事實是,丈夫是位快遞員,夜裡三點上班,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才下班。


如果再兼職送外賣,就沒多少休息時間了。


但是,妻子想換大房子,想要更好的生活,孩子還要上鋼琴、拉丁舞培訓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兩人的問題是,妻子對丈夫的期望過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上限,對伴侶期望過高,只能讓自己失望越大。


難怪主持人聽完妻子的表述後,都忍不住問:你不怕把他累死呀!


對伴侶期望過高,往往會放大對方的缺點,怎麼看都彆扭,日積月累,婚姻難免出問題。


要提升婚姻的幸福感,就要降低對伴侶的期望值。


降低,不等於沒有,而更理性、更平和地直面對方的優缺點,因勢利導,拾遺補缺,讓彼此變得更好,讓婚姻更加和諧幸福。


03


對孩子期望過高,往往是場災難


朋友聚會,聊起孩子教育,一位剛生了二胎的寶媽說,自己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至於讀名校、出國什麼的,沒什麼特別期望。


看我們一臉不解。她說,自己從小因為學習好,就被父母嚴格要求,希望她能出人頭地,為全家爭光。


小學時,自己不負父母所望,成績沒出過前三名。但是,初中以後,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加,成績不斷下滑。


父母花費了很多的心思,給她請家教、買課外習題,甚至請老師幫忙調整座位,和班裡第一名的同學坐在一起,但是自己的成績就是徘徊不前 。


她焦慮不已,高二的時候,一度抑鬱,休學回家。


雖然後來考進了大學,但是,她並不快樂,直到今天,她不願意觸摸任何書本。


最後她笑著說,自己沒有成為別人家的父母,也不期望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話,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若不能給孩子的成長插上翅膀,就容易給孩子的人生發展戴上枷鎖。


是的,也許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讓他變成父母希望的樣子,而是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04


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人的關係


前陣子《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時,有一個情節,很多人印象深刻:


藍盈瑩成為八個隊長之一,在隊長選人環節,「前隊友」白冰一直等待藍盈瑩選自己,沒想到藍盈瑩第一輪選擇了黃齡,在第二輪中選擇了吳昕,始終沒有選她。


本以為昔日的好姐妹會一直和自己站在一起,卻不曾想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


鏡頭中,白冰強顏歡笑,但是難掩滿眼的失落。


事後她說:「有點失望,可能我把它當成了一個情感節目,但現在才知道它就是個比賽。」


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生活中,我們經常陷入的一個誤區是,我對他這麼好,他也應該對我同樣好。


其實,人生大多時候,是不等式。


你覺得很重視一段感情,跟對方掏心掏肺,兩肋插刀,而對方,也許只當你是個熟人;


你覺得他應該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你,而其實對方只喜歡錦上添花,畢竟,雪中送炭,實在太辛苦,太麻煩。


過高地估計了你和別人的關係,希望越大,失望也會越大。


因為一旦期待落空,那種強烈的落差感就會讓人懷疑人生。


所以,不高估自己和任何人的關係,降低期望值,是維持關係,也是保全自尊最好的方式。

05

半生已過,學會平和


生活是多彩的,人性是複雜的,一個人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對未來失去希望。


正確的態度是,過好自己的人生,把其餘的,都當做生活的恩賜。


正如一句話所說,把期望值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共勉。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學習商界大佬的態度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是什麼?有人說,是想辦法降低身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期待。老實說,這像是一種敗犬心態,不無消極。很似成都11月中旬的天空,晦暗、陰沉,看不見一絲一毫新鮮活著的生氣。之所以會認為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降低對所有人的期待,是因為站在他們當前的立場和人生階段上,已經對人性有了足夠多的了解。當下這種結論,既是對現實的一種認知和判斷,也是對自己的寬慰。
  •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適時止損
    有一次聽陳果老師的課,她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已經是成年人了,所以不能再有小孩子一樣的做法了,有的事情做起來也要成熟一些。」沒有成年的時候做事情可能會很幼稚,有時候也會沒有底線,但是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懂得止損。
  • 最好的生活方式:減少依賴、降低期待、永遠熱愛
    她前男友是個成熟穩重的人,能把身邊所有的人都照顧好,不管是做朋友還是做戀人,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月月為了緩解自己的難過,不惜把壓力和未來全部拋給這個男人。為了抓住眼前人,她忘記控制力道,讓對方喘不上來氣。
  • 減少依賴、降低期待、永遠熱愛
    她前男友是個成熟穩重的人,能把身邊所有的人都照顧好,不管是做朋友還是做戀人,都是最好的選擇。有一種幸福叫:降低期待人生的很多驚喜都來源於意外,而提高幸福感最快的方式就是降低期待。而成年人最好的心態,就是沒有期待。
  • 女人後半生最好的活法:扔、戒、放
    其實,女人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就是這三個字:「扔、戒、放。」女人後半生最好的活法是什麼?不是守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過一輩子,而是扔掉不值得的感情,重新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只有這樣,你才能開心、快樂地過後半輩子。
  • 成年人幸福的秘籍:減少依賴,放低期待
    ,我們總是對於最親的人抱有最高的期待,當我們的親人沒有達到我們應有的期待時,我們不免感覺到非常的傷心,憤怒。因為我們愛一個人,無可避免的就會對這個人抱有更高的期待,當我們心懷的希望落空,我們不免在自己空想的期待之中受到傷害。
  • 讓自己開心,是最好的活法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
  • 成年人最高級的活法:不解釋,不討好,不攀附
    不解釋,不討好,不勉強,才是成年人最高級的活法。人與人相處,最難的就是相互理解。這份成就,正是對那些誤會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擊。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目中無人」,是成年人最高級的活法
  • 人一生最好的活法,是約束自己
    每個人,無論是吃飯還是在睡前,不再像從前那樣,和枕邊人聊天,不知不覺有了睡意,迷糊睡去。現在則是抱著手機,被一個小小的電子產品禁錮,不願意抬頭看別人,更不願意與別人溝通。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看著有錢人的化妝品成堆,很多普通人家紛紛效仿,把所有的錢都砸在了化妝品上。殊不知他們家中條件優渥,是大多數人家無法想像的差距。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買單,為曾經所謂的享受付出更大的代價。
  • 有一種幸福叫做:降低期待
    金融學裡有一個詞叫投資,投資之前往往都會對項目做價值評估,確定是否值得投資,這種預期評估就是期待,而項目落實後,遠超評估價值,這就是幸福。若未超出評估價值,就會悲傷失落。 任何事物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價值,這就是我們衡量值不值得做的標準。
  • 人過五十,不做「三件事」就是餘生最好的活法
    人過五十,不做「三件事」就是餘生最好的活法。 不要高調示人,就是不要在別人面前秀自己的優越感,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沒必要從別人那裡換來讚揚。因為這非常容易會給自己招惹是非,讓自己遭受無妄之災。 人到了這個年紀,保持低調讓自己過得平安、踏實、健康,就是最好的方式,別去在各方面高調,就是避免引起沒有必要的麻煩。
  • 離婚後的女人,最好的活法,就是堅持這三點
    畢竟,這會對人帶來很大的傷害,但一旦發生,就只能堅強面對。離婚後的女性,最好的活法,就是堅持下面這三點。對於女性而言,一旦是因為原則性問題離婚的,那最好選擇不再回頭。前段時間有個令人心痛的家暴的新聞,就是因為家暴選擇離婚的女性,因為經不住前夫的軟磨硬泡,答應去看他,結果又被痛打折磨了一頓。所以說,一旦發現對方身上有非常嚴重、不值得原諒的原則性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狠下心來,不要再和對方有所糾纏。即便是不得不交流的事情,例如孩子,也儘量避免單獨見面。
  • 成年人最好的愛情,就是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成年人最好的愛情狀態是什麼樣子?其中最高贊回答:愛情最好的狀態應該是相處舒服,無論對方有多少的優點缺點都不重要,那些條條框框都是給自己設限,只有直觀的感受才最真實,深以為然。餘生還很長,一定要選擇一個讓你感覺舒服的人在一起。二曾看到一句話:遇到一個相處舒服的人,遠比遇到一個愛的人更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就是彼此交往,要感覺舒服。
  • 成年人最低級的活法:將就過人生
    朋友出門後對我說,這樣將就生活的人太多了。我表示贊同。不光店員,太多人都是如此,夢想著過想要的生活,現實卻是湊合著過。每天好吃懶做,從不努力工作,領著死工資過日子。沒有合適的伴侶,通過相親認識,迅速領證走進婚姻殿堂。正是這份得過且過,毀掉了自己的人生;因為好的人生,從來不是將就出來的。
  • 不動聲色,才是成年人最體面的活法
    其實,不動聲色,才是成年人最體面的活法。01每個人都被燙傷過,都知道那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疼。但是從沒有被燙傷過的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感受,它帶來的傷口到底有多疼。越長大越明白,自己的感受,別人根本就無法明白,更不會理解。
  • 最好的活法,是遇事不爭
    可見,最好的活法,向來不是論輸贏,爭高低。最好的活法,是沒事不找事,遇事不爭事。所有的困惑,委屈,咆哮都來自於你不夠強大的內心。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不爭不是懦弱,是一種曠達胸懷。不爭既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又是爭的最高境界。面對質疑,別解釋,別妥協,別爭論,不值得。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把精力放在駁論上,而是用行動詮釋。
  • 心理學:成年人的成功,要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我們多見那些「自以為是」的人,自認為無所不知,自認為「所有」的經歷都可以被人學習,久而久之,就在人群中歸屬到了自己的層次圈。在社交中,人們都慣於講三觀相同的「志同道合」,也慣於講告別低質社交圈,所以在人以群分上,就產生了人與人之間太多的差距。
  • 寫給正在奔五的你:餘生最好的活法,其實就一句話
    那麼在這個年齡的人,最好的活法是什麼呢?其實,人到五十,餘生最好的活法,是學會放下。01梁英剛過五十歲,她的心情挺低落的,到了這個年紀,總感覺好像遭到了所有人的嫌棄,工作中,自己已經幹不動了,也創造不出什麼新的東西,在生活中,逐步的有點開始依靠兒女們了,讓兒女們有了嫌棄的感覺,自己也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覺得都要被社會淘汰了。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談離婚,女人最好的活法,藏在一句話裡
    她們在結婚之後,沒有了事業心,唯一期待的是,做好老公的輔助工作,將家庭生活打理好,將兩個人的愛情結晶照顧好。這些人普遍的心理狀態,多半是這樣的:在餘生的時光裡,成為一個好妻子。張芝芝釋懷一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時從側面上,道出了女人最好的活法,那便是繼續做最好的自己。女人做最好的自己,不僅是給自己一個交代,這樣的女人,在男人的心目中也會保持魅力不變,也能守護住自己的愛情。
  • 一個單身男人最好的活法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並沒有統一的活法,每個人都有權利任性去活。只不過,如果想要活得更好一點,女人也好,男人也好,還是不能太過於隨便了,趁年輕,趁單身,還是要更加努力一點,讓日子過得更加有意義一點。趁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先努力賺錢。總是聽一些男性說,自己對錢沒有欲望,有錢沒錢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