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上磨練人,才能立得住;在事上靜默而定,才能動得住。艱難險阻,正是心靈上最好的磨礪。--王陽明
尼採說:「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世上有兩件事能使人覺醒,一是真理,二是受苦。真相能使人回歸本質,苦難才能使人心靈升華。
孟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經歷了苦難,在苦難中不斷堅強自己的內心,才能肩負起老天賦予我們的生命更多的使命和責任。
痛苦是生活的基本特徵,有人總結出一條痛苦守恆定律:
每個人一生中所受的痛苦總量是恆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它只是從一個階段轉到另一個階段,或從一個形式轉到另一個形式。現在,你越選擇逃避它,你就越必須為將來付出更多的代價。
痛苦成為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事情時,面對痛苦所採取的態度和行動,就會決定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達到的高度。
在遭遇痛苦時,許多人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而那些所謂厲害的人,則能坦然接受,積極應對,永不放棄,將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變成自己一生的財富。
磨難是一種財富,大磨難必有大大道,小磨難必有小道路。貴州省龍場悟道是王陽明一生中最難熬的時光,也是他生命中最閃亮的時刻,他用「龍場悟道」給我們生動的一課。
越難熬,越能修心。
1、心不動
穩住神,人生90%的問題可以輕鬆解決。
靜下心來,生活中90%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遇到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慌神,心慌意亂,心不在焉,內心空虛,各種外部不利因素便會趁虛而入,佔據你的身體,控制你的精神領域。
在貴州龍場,王陽明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候,身心都陷入了困境。一邊是本地瘟疫肆虐,一邊是水土不服,隨時有身體垮掉的危險。另一面也得眼觀六路,聽之任之,小心提防壞人的追殺,精神高度緊張,幾乎崩潰。
如此惡劣的環境,身邊的僕人紛紛中招,病倒了。而且王陽明此時不但身體無恙,而且神志清醒,照看僕人。那是因為王陽明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就像他在書中寫到的那樣: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二年矣,歷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
心平氣和,一切都會平靜下來。對王陽明來說,「常樂」即是功夫,這種常樂並非來自外界的事物,而是來自內心深處強大的信念所帶來的愉悅。
心靈是生命的定海神針,心靈定格,任風吹浪,我自巋然不動。境遇隨心所欲,放下那些無謂的焦慮和不安,冷靜地出擊,就能在逆境中實現局勢的逆轉。
萬事萬物,都是免疫於身體和精神的,這往往能讓你滋生出強大的能量,從容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災難。
2、你就是自己的貴人
生活中最大的能量消耗是抱怨。王陽明說:「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許多人習慣了怨天尤人,把一身的力量用在錯誤的地方。發牢騷是吸引,你發牢騷什麼,就會吸引到更多與頻率相匹配的東西。越是抱怨,生活就越艱難。
事實上,任何人,都無法在抱怨中迎來人生的轉機。
和抱怨一樣可怕的是「等待」,面對困境,不是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期待和幻想貴人相助,得到上天的眷顧。這是一種來自於內心脆弱的文化,註定要浪費一次又一次自我再生的機會。
艱難歲月中的龍場,王陽明更懂得一個道理:凡事都要靠自己。面臨吃喝玩樂的惡劣生存環境,他不是在等著,而是積極行動起來自救。
剛剛到達龍場,沒有任何休息。王陽明想找個洞穴,雖然很小,但也可以暫時住下來。受到他真誠感動的當地少數民族又主動幫他搭起了茅屋,在大家的熱情幫助下,王陽明終於有了一個溫暖的窩。
常言道:「靠山倒,靠人跑,人生只有自己靠得住!」求人不如求己,遇到挫折,真正能幫助自己的,還是自己。
深陷人生低谷,只有自己積極進取,不斷反省和完善自己,才能渡過難關,真正闖出屬於自己的藍天。
在你開始「自救」的時候,你的自信就會吸引到幫助你完成任務的資源,這就是所謂的「自力更生」。
3、凡是向內找答案
世事驚濤駭浪,心是定海神針。
王陽明有詩曰: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現代人們習慣於向外看,認為越是了解外界,就越能把握真相。它們竭盡所能,竭盡所能地向外尋求,試圖用外部事物來證明它們的價值。然而,這一切都毫無結果。
當王陽明年輕時,他對外界事物同樣充滿好奇,並努力在一切事物中尋找生命的真諦。但他很快意識到這是在白費力氣,尤其是在龍場這個封閉的地方,他更加堅定了向內求道的信念。
每天夜深人靜,忙忙碌碌一天的王陽明並沒有倒下,他遵循聖賢的教誨,堅持靜坐,從內心尋找生活的答案。正因為如此,王陽明才能在他的一生中,做到身心合一,開悟心學的大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外無物,心內即理。
自我是個寶藏,全息宇宙將所有的秘密都藏在每個人身上。隨著你開始將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向內努力工作,身心合一的力量將顯現出來。
尤其是面對痛苦時,能夠帶你穿越黑暗,只有那深藏於心底的光芒。
4、使命就是力量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
使命感,
是人的精神之源。越是真實而完整地體悟自己的使命,就越是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意味著在更高層次上展現出自己更大的生命價值。
有些人說,佛是開悟的人,人是不開悟的佛,從這個意義上講,人人都是聖人,人人都是良知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覺悟。王陽明對他的弟子說過:
「每一個胸懷聖賢的人,只自信不自滿,都是自己埋沒的。」
大而不能小,人生最基本的使命就是「致良知」,就是要把宇宙賦予我們的本性顯露出來,心存慈悲,在人生的實踐中成就別人,成就自己。
到了龍場,王陽明不但妥善地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而且以他的熱情和智慧,最大限度地回報當地人民。他教導當地人民新的種植技術,並在簡陋的條件下開辦學堂,教導當地青年,可謂是真正的造福一方。
王陽明用他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當你內心光明,懂得生活的原因時,你就有了強大的力量。這力量,使你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考驗無所畏懼,使你的生活充滿坦然和歡樂。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臨終前留下的這八個字,至今震撼人心,令人深思。
你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嗎?
5、事上煉
生活是一場修行。
王陽明以出世之智,入世之生,主張以世間為最好的修行場所,在《傳習錄》中說:
在事上磨練人,才能立得住;在事上靜默而定,才能動得住。
寶劍鋒出,梅花自寒。經歷了千錘百鍊的磨難之後,生命不可能閃現出耀眼的光芒。自我磨練,自我考驗,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知者行之,行者驗之,最終達到「知者行之,行者驗之,知者合之」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他永遠不會輕易被擊倒。據說,人的一生都應該讀一讀王陽明,他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你正經歷著人生的痛苦和挫折,不妨從陽明心學中汲取生命中的自信和力量。喜愛陽明心學的朋友,建議收藏一下《知行合一王陽明傳》+《傳習錄》,原汁原味地了解王陽明,這套就足夠了。只需兩杯,擁有一世的智慧,點擊下面的卡片即可直接下訂單。
正如王陽明所說:「危難之時,人的心性最顯露,也最成就人的精神氣質。」
「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隨著你一次次戰勝困難,當你「行至水窮處,坐看雲端」,在你的身心不斷練習中,你的精神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有活力。這些生活中的磨難,也真正融入了你的身體,成為你的生命,成為你的財富。
痛苦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一個人最美好的心靈外貌,不過是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的「無風不起浪」!
心靈是萬物之源,心靈充滿光明,生命就永遠具有無限的生機。「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對自己說:「心若有光,春意自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