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盲目地過七夕

2020-09-03 環球女性Stories4Her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選擇,以自己情願的方式去度過這一天。

快到七夕那幾天,跟朋友的聊天都開始轉向冒著粉紅泡泡的話題。


不久前被問到「是否想談戀愛」,我敲出「想」字,對方竟然有些震驚,感慨道:「原本以為你厭男情緒很嚴重,沒料到也會想戀愛。」


我仿佛看到了網線那端直男臉上的三條黑線。忍俊不禁。


戀愛當然想,七夕也可以過,只是不想過得太盲目。


七夕的儀式感與「繁文縟節」


關於七夕該怎麼過這個問題,先前我和我媽也有過討論。


對我媽來說,她對於這麼多年來,我爸從未在中西情人節上給她買花或送禮的行為耿耿於懷。並且她多次強調,她看重的倒不是物質的價值,而是一種表態、一份心意。


但從我爸的角度來說,身為一名浸潤在東亞文化裡的傳統男性,在表情達意這件事上,他具有天生的「鈍感」。比如,他平時很少開口表白和輸出特別正向的情緒價值,以至於一旦他突然冒出一句「我愛你(們)」,我和我媽只當作是他酒後的「醉話」,起一身雞皮疙瘩。


所以當七夕這種「必須得說點什麼」且周圍朋友都在表態的節日到來時,我爸這樣的男性多少會有點無所適從。


圖/《倒數第二次戀愛》


據他回憶,某一年七夕在酒桌上應酬的時候,推杯換盞之間被問及「今天有沒有送老婆玫瑰花」,一說沒有,還被全桌男性調侃了,被說「不夠體貼、不過節跟不上年輕人的潮流」。


這似乎反映出了兩性在七夕中的角色和需求不同。


比如受到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引導,再加上既定的社會觀念影響,像我媽媽這類比較傳統的女性,會渴望在七夕這種比較難得的日子裡得到情感反饋,感受到「被關心」會讓她特有儀式感。


我爸的情感需求就淡化很多。他被視作應當「特別表示」的一方,如果他做得不夠到位,那往往會被認為是一個不合格的伴侶。


最奇怪的是,他的酒友們不會因為他平時對家人的表現如何而提出看法,卻會鄙視他沒在七夕這天浪漫一下。也就是說,七夕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情人節,將男性是否解風情,是否「疼老婆」微妙地連接在了一起。


「至少也要發個紅包以表心意吧!」


至於我本人呢?


首先,七夕其實已經殘忍地將我這種單身人士排除在外了,但另一方面,我也不太認同在這個節日裡必須遵循的一些規範。比如,它將擁有親密關係的人架在一個必須在特定時間節點提供情感輸出的位置上,且更多地依靠物質手段和行動上的表示來作為情感的見證。


可是,這些外在的東西真能象徵感情的深厚、忠貞和堅定嗎?


反過來說,即便平時對伴侶並不好、沒有給予持續的情緒價值,只要這一天籌備得足夠花費心思,過得足夠特別,就足夠證明其愛意了嗎?


或許我無法否認這確實是一種「愛」,只是我更願意與對的人過好每一天。



在送禮問題上,早在一個月之前,我媽就因為在頭條上看到大量關於七夕送禮的預熱內容,向我吐槽過。


她表示,七夕是中國傳統的、獨有的節日,背後有一定歷史淵源,具有和其他情人節不同的文化意義。在神話傳說裡,牛郎織女一期一會,而在當下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卻完全無法體會到「從前慢」那種纏綿和悠長的相思,過節也往往走的是程序化的流程,吃飯、逛街、看電影……反正不論怎麼過,總歸要和「消費」掛鈎,文化象徵意義大大消解。


另一方面,送禮難免不和物化沾邊。


她值不值得我付出兩個月的工資去買她喜歡的昂貴珠寶,還是一張賀卡就能打發?禮物是否要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對方又是否能夠接受刻板印象之外的禮物?



類似的考量和顧慮多了,好像就沒有那麼純粹了。


不可否認,收到禮物和驚喜總是讓人滿足的,但在此之前,如何回應伴侶的期待並投其所好,如何在過好這一天和避免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中平衡,恐怕是廣大男(女)性朋友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七夕的甜蜜與暴力


無論是趁著節日的東風過上沒羞沒臊的性生活,還是按部就班走完程序過好這一天,怎樣過七夕,看上去見仁見智。


但不幸踩雷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如果碰上了表白暴力和約會暴力,就挺倒黴的。


我還在青春期的時候,對愛情尚存著一些誤解和不切實際的幻想。真就這麼巧,一年七夕,我被表白了。考慮到當下曖昧的氛圍,我整個人好像是被架在一個「不得不答應」的位置上,差點腦袋發熱直接同意了。


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現在回過頭來想,還好逃過一劫。當時我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明白自己實際上是被表白暴力綁架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尚未確認戀愛關係時,對方就直接進行過語言上的性騷擾,但他認為這很「撩」,是他「段位高」的一種表現。最令人窒息的是,在我多次表達過不滿後,他仍然沒有停止,被拒絕後,又還翻臉不認人,四處詆毀和潑髒水。


與此相關,我讀大學的時候,曾見證過許多次「七夕喊樓」。



七夕、蠟燭、玫瑰、單膝跪地的少年,這些看似浪漫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卻讓我覺得膈應。


忍不住代入那個被告白的女生,我作為一個深度社恐患者,遇上這種情況,應該會尷尬到無地自容吧?何況,我理解的親密關係的建立只在彼此之間,未必需要陌生人的集體見證。


而在我看來,這種比較瘋狂的追求與表白,更是傳遞出了極其危險的信號:過度積極和主動是典型的傳統男性氣質的體現,彰顯了他們心中秘而不宣的徵服欲,意味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絕對主導。


沒有理解和尊重,再精心刻畫的「驚喜」也會變成「驚嚇」吧!



七夕還是約會暴力的高發時段。


在過節的氣氛下,拒絕似乎變成了一種潑冷水的舉動,約會時的勸酒和未經同意的身體接觸,甚至被動的「酒後亂性」,都可太常見了。


沒有人希望在七夕擁有這些掃興的體驗。在我接觸到女權主義理論,意識到身體的自主權後,開始對這些狀況有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當被冒犯後,無論是選擇當場指出或之後再表達,開誠布公的溝通都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說出來,對方可能才會意識到你的不舒服,並且分擔你在交往中承受的無形壓力。在此基礎上,一起確定交往時生理和心理上的邊界,學習一些約會技巧,也有助於建立起更加健康的戀愛關係。


圖/《就算敏感點也無妨》


當然,前提是能夠識別出包裹在溫軟糖衣下的暴力行為。


伴侶隨時隨地的問候、充滿妒忌的抱怨、財務幹預和把控等等,看似是一種專屬於你的「愛」,但遵循的仍是施虐與控制的套路,最終導向的只會是畸形的關係。


寫在最後


作為一枚單身已久、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我對七夕有過不滿和批判,也抱有美好的想像與期待。


在我的理解中,是否需要給七夕「祛魅」、如何將它安放在一個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完全取決於女性個人。



如果你真心喜歡那種被擁護和關心的感覺、欣賞那些作為心上人愛意象徵的禮物,那麼將工作與生活上的瑣事擱置一旁,騰出時間吃一頓美味的大餐、籌備一場愉快的約會,也是好事一樁(當然,安全第一,自我感受第一)。


相反,如果你對七夕嗤之以鼻,認為其已經淪為了資本家和消費主義聯合操縱的騙局,甚至對這個節日的起源:牛郎偷看織女洗澡的「犯罪」感到不適,那不去慶祝也未嘗不可。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選擇,以自己情願的方式去度過這一天。


不管怎樣,開心最重要啦。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七夕過了,我準備離婚了!這是我聽過離婚最直接的藉口
    ,都成為了戀人和夫妻之間表達愛意的一場盛宴,可謂是禮物新穎程度層出不窮,送什麼的都有,可就是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收到了老公的七夕禮物之後,準備離婚了。因為之前就懷疑過丈夫出軌,所以美華曾暗地裡調查了丈夫,雖然沒有調查出什麼結果,但是她說,你知道的,一旦開始懷疑,就停不下來的。最終,丈夫的肆無忌憚和無所謂,讓美華在七夕的前幾天無意間發現丈夫出軌的真相。美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她是屬於有顏值有才華的那種富二代,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努力賺錢,她與丈夫是在一次舞會上一見鍾情的。
  • 七夕,終於坦然地放下你,也放過我自己
    終於坦然地放下你,也放過我自己可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那一刻心還是很痛我以為會像一年前分別那樣魂不守舍徹夜難眠可就在某一瞬間覺得不痛了七夕,終於坦然地放下你,也放過我自己也許是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已經痛得習慣了也許是這一刻知道再也不可能了就徹底釋然放下了
  • 七夕節不屬於我,我只過光棍節
    七夕節快要到了,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節日,我收不到禮物,因為這個節日不屬於我,我只過光棍節,七夕這天,據說是牛郎與織女相見的日子,聽著這個動人的故事,想像他們的愛情故事,真的很感人,但那只是傳說中的故事而已,而現實中這樣的真愛卻很稀少,少到屈指可數,甚至不存在,也許人們只是藉助七夕節這天來祝福愛情幸福長久
  • 我以後可能都沒七夕過了
    :我以後可能都沒有七夕過了。七夕情人節、我和熊貓的領證紀念日、小房子奶奶的生日在同一天。我能和熊貓出去玩、出去吃飯、出去看電影來紀念嘛,不行,得在家裡給小房子奶奶過生日呀。我小時候最痛恨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和堂妹的生日只差兩三天,每次都把我的生日挪到她生日那天一起過,因為家裡覺得買兩個蛋糕太浪費了。後來我終於有自己過生日的資格,可是也不見堂妹的生日挪來給我過呀。是哪天就是哪天,換個日子就沒有意義了。而且情人節、領證紀念日這種東西,就得兩個人過二人世界。
  • 七夕,你怎麼過?
    02愛打農藥的你們也可以放心大膽地打了,畢竟小學生都出去約會了。03有寵物狗的,你們就在家乖乖看門的,等著你們的愛寵約會回來。,過一會你就會覺得,廚房有人,廁所有人,床底有人,哪裡都有人。06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你在陪戀人過七夕
  • 今年七夕,我不做人了
    這天叫做「七夕」。自古以來的七夕被稱為了「現代情人節」。每年的七夕男孩子們總是絞盡腦汁地選禮物,然後送給自己心儀的女生,兩個人便一起吃吃飯,逛逛街,愉快地度過了這開心的一天。七夕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這群人被稱為「單身狗」。
  • 七夕:明星怎麼過//又和誰過?
    當然,浪漫的相愛故事,加過人類的加工,多了份欲望和市儈。 還是說說明星,在這一天叫著七夕日子裡,他(她)們是怎樣過,又是和誰過的非常八卦的故事! 一句話,西方的情人節怎樣過,他的中國的情人節「七夕」,還是那樣過。 他說,其實生活中,這兩個節日我都過,重要的不是節日,而是彼此在一起的心,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 非常有味道的一句話,也許不是演戲需要,而且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存在。 可以說,佟大為似乎很有浪漫細胞,過節耍點小情調,一下子,把婚姻扎得更牢。
  • 追喜歡的人,不能盲目地「投其所好」
    要明白,追求喜歡的人這件事,不是純粹地去討對方的歡心,而不斷地陪笑臉,送禮物,做跟班。它更該是一個人努力展現自己,讓對方發現自己身上的優缺點,在相處中發現默契,在循序漸進地交流和了解中,漸漸地收穫對方喜歡的過程。這種喜歡,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自然的吸引,或者是優點,也或者是缺點。投其所好,只能算是一個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向對方表達的一種誠意。
  • 從來沒過過七夕是一種什麼感受?
    七夕怎麼過?近年來,過節的儀式感越來越強,恰逢七夕,小情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撒狗糧」的好機會。三年前的情人節,「憤世嫉俗」的我在朋友圈分享了好妹妹的《祝天下所有的情侶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發著充滿酸味的表情包。
  • 七夕說說短句發個微信朋友圈過七夕情人節
    別管有情人也好,別管光棍兄弟也好,別管你正在想著表白的也好,七夕到了,咋滴也得說上兩句啊,我先說,你再跟帖補上,怎麼樣?1、一個人的七夕,孤單的要死。這「死」字造得太有水平了!(充分顯示了古人的智慧,我就好奇這個字會不會是牛郎造的呢。)2、我多希望你我之間有一道鵲橋,將你我連在一起,此生此世,永世不渝!(可是你我之間隔著兩個手機,手機的那端你還和別人在甜言蜜語。)
  • 我問了300位同事,七夕怎麼過的?
    環繞四周,菲兒發現周圍都是寶媽寶爸那麼問題來了擁有已婚、寶媽、寶爸標籤的他們,七夕節怎麼過的?為了探尋究竟,我遍訪公司的同事:七夕怎麼過?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樣的驚喜」菲兒點評有了孩子後,孩子仿佛就是媽媽的一切,你在哪,我在哪~你就是我這輩子最好的七夕禮物02
  • 三個人的七夕,怎麼過?
    「老公,七夕了,我們去過個二人世界吧。」「孩子咋辦?」「難得的二人世界,讓爸媽來帶一下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牛郎織女要相會了,小夫妻們的二人世界又短暫的出現了一下!自從有了娃以後,仿佛所有的節日都和他們相關,去哪裡都得帶著孩子,對於年輕父母來說,「七夕」是一個難得的過二人世界的日子。「七夕」真的與孩子無關嗎?三個人的七夕,該怎麼過呢?
  • 七夕,與我無關,一個人過未嘗不可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孤單的人,沒有對象,沒有談戀愛,沒有禮物,沒有紅包,也沒有人和我說七夕快樂。我很害怕,沒有信心。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好,雖然這樣有點自私,卻是自己的自由。父母肯定不同意不結婚,因為他們會擔心傳宗接代,接香火的問題。除非他們思想開放,尊重你,否則他們不會支持你。
  • 「尷尬」的七夕,再也不想製造驚喜了
    昨天七夕,想著給先生準備什麼禮物。一早去花店買了一隻花,老夫老妻了,一束又太浪費。一下子我就蒙了,冰箱的牛肉怎麼辦,小心的詢問為什麼要吃,得知有其他朋友也一起過七夕,我知道我的計劃泡湯了。晚上吃完飯回來,我嘟囔了幾句,心裡也是知道先生是想吃羊排的,在他打開冰箱的瞬間也是滿臉的驚訝。看著手裡打包的羊排,再看看躺在冰箱裡的牛肉和蛋糕,我倆哭笑不得。所以有時候驚喜不一定是驚喜,我倆最後一起切了蛋糕,給隔壁奶奶送了一半,倆人分食了一半,這個七夕就這樣過去了。
  • 為愛遠嫁,這個七夕我要這樣過
    婚車離開後,父母的傷感和眼淚,不全是因為女兒嫁去了別人家、未來家裡的冷清,更多的應該是對我的寶貝是否在別人家裡還能被寶貝的懷疑既然想家了,那就安排好工作,抽出時間,回趟家,帶上爸爸最愛的西鳳酒、媽媽的護膚品、爺爺奶奶的保健品,開開心心熱熱鬧鬧過個假期。
  • 這個七夕情人節,單身的你該怎樣過?
    七夕,很多情侶開始感到頭痛,特別是男生,送唇膏,送包包,七夕,送什麼呢假如你單身,那麼七夕該如何度過?一個人過七夕難道不能嗎?回答是「不」。對許多人來說,七夕,差不多就是平常的一天,的確,是平常的一天,但是人們給它賦予了許多意義,所以在有心人的眼中,它是不平常的一天。
  • 七夕感悟:不是不想戀愛,只是對選擇更加謹慎
    我經常能在微博上刷到這樣的段子:「男女朋友就像地下戀情,朋友圈不互贊,微博沒互關,在社交媒體上的親密度還不如坐對面的同事。」與當前甜美的偶像劇裡那些你情我濃的愛情相比,現代人的愛情,似乎變得越來越脆弱。很多人的愛情,始於平淡,終於平淡,沒有那麼多浪漫的橋段,更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故事,平淡地開始,低調地結束。
  • 我們扔掉了孩子,把七夕節過成了情人節
    昨天母親發過來的一個視頻,我一連看了好幾遍。大意是:一對姐弟因父親亡故、母親改嫁成了孤兒。姐姐也只有10歲。他們衣衫襤褸,用稚嫩的小手幹著繁重的農活,每天只能用土豆裹腹。主持人問他們,想不想爸爸?他們都說想。問他們想不想媽媽?他們都說恨媽媽。
  • 七夕情侶秀恩愛,看似單身很失敗?別怕,過古代七夕尋找「存在」
    古代男女老少,甚至是一頭牛都可以過七夕節,並且有許多有趣的節日習俗。所以今天我會帶著單身人士一起「穿越」到古代,暫時躲一躲現代情侶秀恩愛,過一過古代七夕節尋找「存在」。所以宋朝的七夕節曬書算是風靡一時,也能看出官方都很重視。不過到了明朝,甚至是清朝時期七夕節的曬書活動被冷落,導致逐漸減少。古人過七夕節雖然以女人為主,但是習俗多樣。像這樣的曬衣曬書活動,男人女人都可參加。所以現代單身男女,為了暫時躲避情侶秀恩愛的話,可以在家中洗衣曬衣,多讀些書籍。然後將自己打扮的乾淨漂亮,再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還怕找不到伴侶嗎?
  •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她的七夕從未來過
    這是一個朋友的故事,講述關於她的七夕故事,她一臉憤慨,聽得出來,這其中,是對她老公的怨與無奈。「結婚這麼多年,我從未過一個七夕,你相信嗎?」說到這裡時,朋友臉上的表情有點落寞。從戀愛到結婚,朋友和她老公已經在一起八年了,八年來,不管是過節、過生,還是結婚紀念日,朋友都沒有從老公那裡感覺到一絲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