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首次公開談爆款方法論:我們的感覺90%是錯的,用戶洞察不能靠猜

2021-01-16 芥末堆

暢銷書作家、知名自媒體人咪蒙

*作者:咪蒙,來源:新榜(ID:newrankcn)

被很多人稱為「宇宙第一網紅」的咪蒙,最近兩年多始終保持著爆款的內容輸出,頻頻搶佔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但鮮有公開露面。1月21日,暢銷書作家、知名自媒體人咪蒙在2018新榜大會上分享了她的內容創業方法論,想必能給內容創業者帶來不少啟發。

以下為咪蒙演講實錄:

大家好,好緊張,這麼多人,第一次在同行面前演講,我可能要比你們緊張。我是咪蒙,今天聽說有人要看我來的,是真的嗎?謝謝。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內容創業方法論。其實很多人問我,你創業的方法是什麼?我今天告訴大家我的秘密。

我今天的演講分為三部分:第一咪蒙是什麼,當然首先是一個人;第二為什麼是咪蒙呢;第三是用產品思維來做公號。最後還會給大家一個彩蛋。

01  「寫作是有方法的,爆款可以複製」

第一,咪蒙是什麼?很多人說咪蒙為什麼是你?我覺得我對咪蒙的理解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樣。咪蒙不僅僅是一個公號,而且是網際網路產品。

可以給大家看一個數據,我們現在是1400萬粉絲,打開率20%,坦白說今年是下降的。單篇最高閱讀量1470萬,每天有兩三百萬人打開我的公號,廣告是行業第一。

好像說上去有點炫耀……對不起。但咪蒙確實不僅是公號,是網際網路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寫出一篇爆款,其實不是那麼厲害的,要不斷地寫爆款,這是我們的壓力。

近幾個月我們做了什麼呢?第一個是「劉鑫江歌案」做到1470萬閱讀,「攜程親子園」是1400多萬,還有榆林產婦事件,當時也是1200多萬閱讀。

為什麼可以持續做爆款?很多人問了我這個問題,包括很多同行採訪我的時候,我覺得首先是因為對寫作的理解不一樣。總有人問我你怎麼保證明天還能寫呢?我說你怎麼不去問一個炸油條的,你明天還能炸油條嗎?

其實寫作是有方法的,很多人覺得寫作是靈感,爆款是偶爾。但我覺得寫作有方法的,爆款可以複製的。你掌握了這個方法你就知道以後要怎麼做了。

很多人把自媒體當什麼呢?是當寫作,或者當媒體。但我覺得公號、自媒體應該有產品思維,這是網際網路最喜歡講的,但是我們在公號領域要做到怎麼樣用產品思維來做公號,這是我對公號的理解。

其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寫公號最怕什麼?我以前在深圳創業為什麼失敗,我後來反思,覺得最重要的是我的作品非常自嗨。 

當然,公號要自我表達,所有的媒體都要自我表達,要寫你信任的東西。但是,不能僅僅在乎你自己,你要在乎用戶需求。

我覺得所有的好文章都是用戶需求和自我表達之間的交集。

不是用戶喜歡什麼我們就寫什麼,而是用戶喜歡的和我們自己想表達的之間的交集,這是很重要的。聽故事是人的天性,但大家更關心跟自己有關的故事,這是大家要注意的。

02  咪蒙的爆款公式

那麼咪蒙的一篇文章等於什麼?就是這個公式,等於從50個選題裡面選一個,四級採訪5小時的互動式寫作,然後要取100個標題,同時拿到5000人群裡投票,最後再給一篇文章做1萬字的數據分析報告。這就是咪蒙一篇文章的整個公式。

1. 一篇文章50個選題

我給大家分析一下,50個選題,很多人都說咪蒙你是怎麼想切入點的?有什麼秘訣嗎?其實我的秘訣就是笨,笨工夫。

我們每天的選題都是從50個選題裡選出來的,每天上午我和我的創作團隊就開始腦暴,12點之前我們要從熱點裡面想出50個選題。其實新觀點沒有那麼神奇,發現新觀點的過程不過是一個個拋棄舊觀點的過程。你第一時間、第一直覺想到的觀點一定不能寫,因為所有人都能想到

舉個例子,關於七夕,我們一般會寫單身太久會得單身癌,去年七夕的時候你在做什麼,你能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為你的另外一半做什麼……等等這樣的選題。但最後我們選了什麼——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隊離婚。這是不是它跟一般七夕的題目完全不一樣了?

聯想到七夕的時候,大家想到的關鍵詞是浪漫、甜蜜、美好,但好的題目必須要自帶戲劇衝突。內容創業要做到八個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 四級採訪

當時我們做了四級採訪,哪四級:首先是5000人核心粉絲群的群訪,然後是三個以上小群的採訪,還有50個個案的採訪,以及最後專家顧問團的採訪。

先說5000人,因為對媒體來說,採訪是抵達用戶最有效的途徑。比如說七夕這個選題我們採訪了粉絲群,問他們怎麼看七夕離婚的那些人呢,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要在七夕那天離婚,哪天不能離婚呢?一天都等不了了嗎?

每一個選題,我們一定要知道用戶已經知道什麼,以及用戶還想知道什麼,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在5000人的群採當中一定要得到這個東西。

第二個是去細分群體採訪,比如說做七夕,肯定要問問秀恩愛的情侶、年輕人,以及已經離婚過的人他們有什麼想法。這個很重要,我們很多選題都是從這種細分群裡面採訪出來的。

我舉個例子,當時有一個群是少女群,就是九零後的女生群。我們問她們,怎麼看待友情,她們說友情就是雙標。

比如兩個女生坐在那裡聊天,其中一個女生就把手機打開給另外一個女生看,說你看看手機裡這個女生長得怎麼樣,另外一個就說挺漂亮的、挺清純的。那個女生就說她是我前男友的現女友,那這個女生就說,啊乍一看好看,但仔細一看感覺臉整過,假臉根本不行。這就是雙標。同樣一個女生,當你發現她是你好朋友的前男友的現女友的時候,說法就不一樣了,這是我們採訪中發現的。

很多細節我們都是從採訪中得來的。再比如還有一個細節,他們說咪蒙你發現了嗎,我們每換一次工作,給我們朋友圈點讚的人都換了一批。我發現是真的,比如換工作,最開始你以前的同事還給你點讚,後來變成現在的同事給你點讚了。

當我們完成了群的採訪之後就要開始個案採訪,很多時候我們會約人採訪。

比如說我當時在上商學院的課,有一次課餘下午茶,大家都在吃蛋糕,但漂亮女生就在蛋糕面前聊天,我就是真的在吃。當時有個同學在聊天,她說正室要像小三一樣活著,我聽到這句話蛋糕就掉了,我說你剛剛說什麼,你說正室要像小三一樣活著?我覺得這個選題很有意思,就單獨約她採訪,當天晚上採到12點。

七夕的時候我們我們怎麼採訪的呢,當時我們團隊分成三撥,去了北京三個民政局,當時離婚的和結婚的是在放一起的。很多其他媒體都在採訪結婚的人,說你為什麼要今天結婚?人家情侶很開心說戀愛長跑七年了,想在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結婚……

我們是怎樣的?我們要採訪離婚的,一對夫妻離婚出來,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我們上去問,你為什麼今天離婚?那個男生說你信不信再問我揍你……那天採訪真的很艱難,保安也一直趕我們走。後來沒辦法,我們在垃圾筒裡撿他們填廢了的離婚申請書,分析一下裡面有沒有什麼故事,或者在旁邊聽。

這時候我們發現一個故事,我們拍了一張真實的照片,後面是經過圖片處理的。前面是來離婚的女生,旁邊那個男的是爸爸,後面背書包的是她的老公。當時在離婚現場,女生和爸爸是早來的,等了一個半小時老公才來。

我們聽到一些關鍵詞,類似於小三什麼的,這個女生很難過,但她沒哭,爸爸很擔心她,一個半小時她老公來了,來了之後就去辦離婚手續,她爸爸特別緊張,一直在門口等,看著女兒女婿進去辦,他就在門口走來走去,一路幫他們列印離婚身份證複印件,列印結婚證複印件,後來辦完了爸爸把女兒帶走,然後爸爸問她想吃什麼,還是上次你喜歡的那家羊肉泡饃嗎?女兒說好的。

所以我們寫了一句話,大家都知道結婚的時候最感人的是爸爸把手牽給你,但離婚的時候是我把你的手牽回來。如果我們不去現場,不在旁邊看,是找不到這樣的故事的。所以個案採訪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步是專家採訪。我們在公號上徵集了來自全球70多個專家,因為我們有時候會寫到比較敏感的問題,會問一下專家。比如有時候寫產後抑鬱症,包括很多法律問題,一定會問他們。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經常採訪專家,出來的文字都是五千字到一萬字。所以四級採訪之後得到的數據大概是像一本書那麼厚。我每天要看五萬字的採訪資料才能寫稿,有的時候我求他們縮到一萬字給我。

3. 5H互動式寫作

然後是寫作。如果你們來我公司會看到每一次寫作的時候我的助理都在旁邊,扮演用戶,主要是挑我的刺。每次我寫個開頭,他們會說這個開頭你三天前就用過了,寫到這裡我覺得不感人,都是你自己自嗨,一直負責挑剔我。

其實以前傳統寫作大家應該有概念,我們很怕中途被別人看見,很不希望別人來,問我看你在寫什麼。但是現在我真的覺得寫文章的每一分鐘,都應該讓用戶參與進來,這很重要。不要封閉式寫作,這樣才能保證要有用戶的思維,要自我表達,也要尊重用戶,這是我覺得在寫作方面挺重要的。

4. 1篇文章取100個標題

100個標題,好像在座的同行大家都知道,我們公司每篇文章有100個標題,是的,我覺得大家應該都知道標題非常非常重要。第一眼呈現是決定內容生死的,用戶只給了我們一秒鐘。 

上次有一個樊登讀書會的人講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他說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而是《王者榮耀》。讀者只給我們一秒鐘,如果一秒鐘沒留住他,就非常麻煩了。

5. 5000人投票

所以標題我們真的會取100個,然後到5000個群裡投票,有時候我經常利用職權,把我自己的標題也塞進去,但是每次投出來我的標題票數都特別低。所以在我的公司,我們的團隊會強調沒有「我覺得」,只有用戶選擇,而且用戶洞察不能靠猜,我們的感覺90%可能是錯的

這個教訓真的非常深刻,我經常犯錯,他們經常說咪蒙你犯錯嗎?我說幾乎每天都在犯錯,每天都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所以最好要理解用戶的需求,不僅要理解用戶的需求,要理解用戶的前瞻性需求,很重要。

6. 一萬字數據報告

公號推送之後怎麼辦?我們會為一篇文章做一萬字的數據報告,可能不是一篇文章而是有比較,比如跟同類文章的比較,跟自己前後的比較。因為我覺得復盤是把經驗變成能力的過程。我做了兩年就有經驗了嗎?不一定,你沒有復盤還是沒有經驗。 

我們是怎麼做的?每一天我們都會給公號寫一個留言報告,類似今天有60%的人喜歡這個標題,有20%的人覺得開頭有戳到,12%的人非常討厭今天的結尾,都會有,這上面每一天真的是血淋淋的,經常我自己覺得特別得意的梗,讀者說超無聊、很尷尬,每天看到這個報告都想哭,有時候會覺得沒想到這個是大家喜歡的,這個過程很好玩。但你要知道自己做的東西跟用戶之間的反饋是什麼樣的。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找共鳴,我說你每天跟大家互動,就像了解朋友一樣了解對方,你就知道什麼是共鳴了,你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對我的用戶,我基本能做到我知道他們喜歡什麼飲料,知道他們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我知道他們愛什麼、不愛什麼,就像朋友一樣了解,我覺得很重要。

我們除了每天一次的用戶留言報告之外,我們每周會做公號的數據分析

我們公司有一個惡習,就是喜歡給同行做報告,可能在座很多同行我們公司都有你們的分析報告。我很喜歡分析同行,比如說2018年了,我們給2017年很多同行點讚前30的文章都做了報告,為什麼他們這些做得好,我們向同行學習。每周一次。然後每個月一次新媒體趨勢分析

03  公眾號的產品思維

我想說的是產品思維其實是可以複製的,如果是內容創業,我們公司、我們團隊用產品思維做公號,也做公號矩陣,同時用產品思維做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為什麼大賣?因為是用產品思維做的,我們在裡面做了很多輪的用戶測試。而且在用戶測試裡面我經常被diss,他們會說咪蒙你的聲音不像老闆,我聽了想退錢,這是產品測試裡面經常被罵。

還有就是我們用產品思維去做短視頻,同時我們用產品思維去做電影和電視。在內容行業,我覺得產品思維是完全可行的。

關於產品思維我還想說,我覺得在價值觀上要尊重自己,寫自己相信的東西,但是在方法論上可以尊重用戶,寫的方法要尊重他們,不要試圖去說服他們,要打動他們。這個很重要

04  一個彩蛋:關於未來趨勢

後面要講一個彩蛋,主辦方說讓我講講未來的趨勢。我講幾句話。

第一個是新媒體遲早會變成舊媒體,但是觀點和共識是永恆的剛需

我覺得從原始社會到現在,到未來社會,新觀點和新故事的需求是不會被替代的,只會越來越重要,我們不僅需要新故事,我們需要對新故事的看法,對生活的新洞察,這個非常非常重要。這是我自己在2017年,我分析了所有我自己覺得寫得好的文章,以及數據高的文章,他們做對了一點,就是新的觀點和新的洞察,這個非常重要。

第二我想說的是,觀點越來越重要,觀點不僅僅是觀點,觀點是引爆點。這個很重要,我們要下更多的功夫去提供對生活的新洞察和新看法。

第三大家都應該有共鳴,不是打開率下降了,而是流量高度集中了

我自己都有感覺,比如說2017年跟2016年寫同樣的內容,但是閱讀量沒有以前高了,原因是什麼?因為用戶的痛點在迭代,讀者的要求變高了,打開線和轉發線都變高了。

但是爆款(還是有很多),不僅僅是我有1000多萬的爆款,我看到很多同行都有四五千萬的爆款,因為流量高度集中,大家更願意去點那些反覆被點擊的文章,而不是看陌生的文章。

所以寫文章,做內容創業,分享基因是極其重要的。分享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公號能走多遠,決定了我們的媒體能走多遠,大家做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想好,給大家想好一個在朋友圈轉發的理由。

下一句話,在AI普及的時代,人要更像人。

這對我們自媒體有什麼啟示呢?其實去年我犯過一個錯,2017年8月份我其實挺焦慮的,我覺得我的文章爆款率在下降,真的會很焦慮。然後我想怎麼辦呢?我就開始分析同行的爆款,有些文章真的寫得很好,我輸了,我能怎麼辦呢?然後我就做了一個現在看起來是錯誤的決策——我把我的公號媒體化了。

你會看到2017年8月之後在我的公號上,經常會有什麼樣的文字呢,我採訪了,我調查了。但之前我每一次採訪,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每次做了幾層採訪都會把採訪痕跡去掉,像給朋友講故事那樣去講我看到的新故事。

但2017年8月之後,我把採訪痕跡還原了,我會說我採訪多少人,去現場怎麼採訪了,其實我想告訴大家這是不對的。因為好的公號是什麼?就像每天晚上給朋友講一個故事,講一個新看法。當你太媒體的時候,他會覺得你的自媒體沒有溫度了。 

後來我做了很大的粉絲調研,他們說你的公號不太像咪蒙了,這是非常不對的抉擇。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自媒體的本質不是媒體,而是人,人太重要了,一定要讓用戶感受到你的人格化。 

就像支付寶的微信號非常人格化,甚至跟支付寶的微博吃醋,甚至把馬雲叫某人,放張圖片說某人今天吃午飯了嗎?最重要的是人格、個性,在AI時代我們跟機器人能抗爭的是什麼?是我們更像人。

這就是我對趨勢的四個洞察。最後,我想說一句話,就是跟產品思維有關的,回到我今天的主題——我覺得任何一個好產品都是聰明人用笨工夫做出來的,謝謝大家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經授權轉載。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新榜;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新榜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檸萌影業陳菲:頭部內容才有價值,做爆款要對用戶有深刻洞察
    在採訪中,「用戶洞察」是陳菲提及次數最多的一個詞。在檸萌影業,作品的成敗不依賴少數極具才華的個體,而是全鏈條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這家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已經形成一套獨有的組織力和方法論,讓貌似「玄學」的社會洞察變得可量化,讓所謂的「創作靈感」變得可復用。談女性題材:要在符合集體情緒的基礎上,做價值觀的引領2020年是女性題材崛起之年。
  • 我們應該尊重離婚的女性,除了咪蒙
    ,微博上一片普天同慶的模樣,大有一方有難,八方點讚的感覺。公司員工稍微不努力,就變成了《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身邊的人稍微不努力,就變成了《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粉絲稍微受委屈了,就變成了《咪蒙的粉絲不能娶
  • 給咪蒙繳智商稅,值嗎?
    他說:「當時列目錄都列了兩個星期,出了35節課,用戶也聽得非常過癮。」 到了後期,由於產能的乏力,出現了一部分重複的內容。「因為這東西跟新聞不一樣,吃完還有新的。這種真的是知識的積累,到了後期,我們就只能像新聞一樣,圍繞著不斷在變化的股票大盤來說。」他說道。除了回到資訊類內容上,舟子實在想不出點子的時候,也會去推薦一些財經類的書給用戶。
  • 考古初代毒雞湯教主咪蒙,販賣焦慮的節奏大師
    幾年後,咪蒙爆火,接受專訪時表示:「你隨便給我一個什麼東西,我都能把它寫有趣。」這是在南都訓練出的本事,也是後來她開公眾號的底氣。後來的咪蒙,的確把玩弄文字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文章後半段我會仔細介紹她的寫作方法論。
  • 咪矇事件的營銷學分析
    2019年2月21日起,這世界上就再也不存在一個叫咪蒙的公眾號了,我不打算悼念,也不想八卦這背後的原因,就從營銷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吧。1. 咪蒙公號,我們不能把它單純地看做一個自媒體,它其實是一個企業經營主體。
  • 聽說咪蒙這次真的要復出了
    (「洪胖胖」公眾號截圖)二、咪蒙興衰歷程2014年,資深媒體人馬凌離開呆了12年的《南方都市報》社,從小有成就的雜誌部首席編輯轉變成了一名新手創業者,但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咪蒙被迫同年2月1日發布道歉信,咪蒙公眾號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之後2月21日咪蒙公司最重要的兩個公眾號「咪蒙」和「才華有限青年」自主註銷,這兩個兩個帳號也被鳳凰網、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永久性關閉。要知道,當時的公眾號「咪蒙」已經坐擁1400萬粉絲,頭條廣告報價已超過80萬元人民幣。從首次創業失敗,到擁獲1400萬粉絲,咪蒙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 咪矇事件的營銷學分析-虎嗅網
    2019年2月21日起,這世界上就再也不存在一個叫咪蒙的公眾號了,我不打算悼念,也不想八卦這背後的原因,就從營銷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吧。1. 咪蒙公號,我們不能把它單純地看做一個自媒體,它其實是一個企業經營主體。
  • ...故宮首曬「帳本」:文創收入15億 哈囉順風車業務宣布上線 咪蒙...
    導語:在2月17日的亞布力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首次曬出了自家的帳本:2017年,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 「咪蒙離婚引群嘲」沒有戀愛經歷就不能談感情嗎?
    咪蒙是公眾號做的比較成功的自媒體主編輯,雖然言辭犀利、字字珠璣,卻是說出了很多人藏在心裡敢怒不敢言的心聲,曾經拜讀過她的多篇文章,雖然確實有點毒雞湯的感覺,運用我們熟知的文字幫我們紓解心裡的鬱悶不平或許也是咪蒙受人關注的重要原因。
  • 愛恨咪蒙-虎嗅網
    和咪蒙先後成為現象級網紅的,有新世相和papi。但唯獨咪蒙非議聲極大。非議大的表現就是,恨她的人對她不屑一顧,罵聲不絕;愛她的人,不僅聚眾點讚,還在不斷用錢挺她。其實最愛咪蒙的還不是她的粉絲,而是廣告主。而且絕對是真愛。
  • 咪矇事件的自媒體啟示:閱讀量不能等同於閱讀質量
    上遊新聞記者發現,很多拍手叫好者,此前其實是咪蒙的粉絲,他們承認「咪蒙此前的文章寫的真的很好,很有意思」但後來,越來越隨波逐流、譁眾取寵,並且銅臭味太濃,紛紛取關。一個公眾號的關閉,引來如此多的人拍手叫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眾給了咪蒙很多機會,她完全有機會回歸正軌,回歸初心。只是可惜成功的傲驕、扭曲的心態、粉絲的綁架,讓咪蒙錯失機會而不自知。
  • 羅永浩與咪蒙,誰都不孤單
    說真的,咪蒙這麼倒下又站起來,我都有點同情她了。當然,別誤會,曾經以她為首,並遵照她的方式培養起來的一批自媒體大號,都放的是侮辱人智商,靠情感宣洩吸粉的絕招,這點沒得洗。我同情的是,咪蒙就是一個炮火集中點,一個咪蒙倒下了,不知道多少個咪蒙已經站起來了,甚者,咪蒙式2.0版本已經牢牢站穩了腳跟,擠擠蹭進主流隊伍了。
  • 咪矇事件後:喝完帶毒雞湯,就別再當吃瓜群眾了吧
    【首語:是藥三分毒,對於「咪矇事件」而言,雞湯裡的毒已超這個劑量。】我曾是她公眾號的讀者,相信更多人都是。曾受鼓舞過,也曾懷疑過,在這物慾橫流的風氣裡。咪蒙是誰,其帳號有多少萬粉絲,甚至她的事件結局——都跟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 國民勵志女作家咪蒙新書《初次愛你,請多關照》上市
    在10,000,000死忠「咪」粉翹首以待下,咪蒙新書《初次愛你,請多關照》震撼上市!本書不僅收錄了刷爆朋友圈的名篇《我是因為你,愛上了這個世界》《愛上一個人,所以一直一個人》《愛上這樣的渣男就嫁了吧》等,還收錄了多篇未公開全新小說,超多愛情金句,獻給每一段正在發生的美妙愛情,讀者將會看到一本真摯的愛情故事集,總有一段能找到我們的影子。
  • 網絡時代,咪矇事件背後,我們該反思什麼
    何為咪蒙,經常有逛知乎、喜於看文章的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有些印象。三四年前咪蒙作為一個作家,開了一個公情感眾號橫空出世後。通過」灑滿毒藥「的雞湯,短短時間內就收穫了一大票粉絲。2015年的《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這篇文章便在當時掀起了很大的爭議。
  • 京東商城CEO炮轟咪蒙團隊:遠離三流作品,傳播正能量
    我們都是成人,成人講客觀、講道理,成人有維護這個世界不被營銷販子佔領的責任。1京東坐不住了繼阿里闢謠後,京東也坐不住了。近日,咪蒙團隊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強勢霸屏,在收割完一大茬粉絲的眼淚後,沒想到一日之內口碑急轉直下。
  • 一周負面輿情回顧:咪蒙旗下爆款文章「千夫所指」 索尼官微上演...
    為了保護文中當事人、當事人家屬和其他同學、老師的信息,在細節上,我們做了許多真實情況的模糊化處理。包括學生省份、一些細節的時間線、分數、公司、原本的照片等等。 再回應:|咪蒙道歉,微博永久關停 微信停更2個月| 2月1日上午,咪蒙在其微博發表《道歉信》。
  • 「咪矇事件」就是一面鏡子,把我們的「理性」照出了原形!
    前段時間,咪矇事件沸沸揚揚。因為那篇涉嫌造假的大作《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引得了很多媒體絞殺式的譴責。迷濛對與錯本身,筆者不想去做過多評論,各種大大小小的媒體已經把「根」刨到了差不多祖宗十八代了。倒是針對類似這樣的「事件」,乃至所有的「咪蒙」們,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是否應該去理性的看待?
  • 從洞察到說服用戶,1923年的廣告是如何做到的?|文案|李施德林|口臭...
    2020-11-09 20:34:16 來源: 魏家東 舉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 馬化騰金句:即使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
    身處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行業,他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騰訊潛在危機倒不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潛在對手,而是在於用戶洞察的缺失。馬化騰曾坦言,自己要在網際網路中不斷地學習,一個很大的危機在於現在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上喜歡的東西越來越看不懂,這才是最大的擔憂。不難看出,在企業家外表之下,對產品的專注、對人性的洞察才是他一直以來不變的底色,這也是騰訊靠產品制勝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