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大齡女青年的悲哀:單身時被催婚,結婚後遭家暴

2021-01-19 自在小木頭

遭家暴要離婚的女人

今天看到一條新聞,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一個叫迎春的女人死在了丈夫的斧頭下,在那之前,她起訴離婚,甚至已經預知到自己可能會兇多吉少,留下遺書——

2021年才剛剛開始,她就被結束了一生。

根據報導,迎春在2014年結婚,當時她將近三十歲,家人催婚,她在相親時認識了餘曉斌,並沒有多喜歡這個男人,到最後還是不太情願地結了婚。

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的平靜,在2016年二女兒出生後,迎春就屢次遭到丈夫的家暴,甚至有非常嚴重的程度。

她並沒有像一些遭遇家暴的女性那樣「羞於啟齒」,而是向家人、警察求助過,但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每一次,丈夫都痛心疾首表示悔過,甚至她起訴離婚都被調解沒有成功。

她的家人雖然不反對她離婚,但卻總是給她這樣的說法:能過的話,還是過下去吧,畢竟有孩子了。

……

在這樣前有暴力丈夫,後面卻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她苦苦支撐了四年多。

去年疫情居家期間,她被打得很厲害,而丈夫一次次威脅「敢離婚我就殺了你」,她一心想要離婚,這一次也正是在離婚取證的階段,慘遭毒手。

敢離婚,我就殺了你——這種暴力男隔三差五見諸報端,殺妻案一樁接一樁。不久前,美麗能幹的拉姆因為要離開總是對她暴力相向的丈夫慘遭燒死,迎春又倒在了血泊裡。

在女性付出生命的代價之前,明明有那麼多徵兆預示著悲劇,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幫助她逃脫,但是無論是家人、鄰居還是有關部門,都一次次錯失了。

真正反婚的是那些渣男

去年夏天,山東德州一男子捅傷妻子之後,在送去醫院救治途中改變心意,將她扼頸致死並拋屍,簡直比驚悚電影還讓人不寒而慄!

根據警方的通報,兇手李某6月18日與妻子張某在家中發生爭執,期間李某持刀將張某捅傷,他欲帶張某外出就醫,但在半路突然改變主意。在途中他發現妻子昏迷,隨即將張某扼頸致死,之後為隱匿犯罪、銷毀證據,又借他人車輛將張某拋屍外省。

再一個是當時網上那條一條視頻——男子在街上遇到了因為感情糾紛離家出走多年的妻子,當街對她進行暴打。視頻中男子揪住女子的長髮拖行數米,之後將女子抱起來重重摔在地上,引發圍觀者驚呼,但是不敢上前勸阻。

如果真的有反婚這一說的話,這些新聞就是最好的「宣傳片」,它們生動地演示了什麼叫做嫁人也可能是送死。

因為身邊80後90後的朋友很多,這幾年聽過的逼婚理由五花八門,其中一個讓我最瞠目結舌——有位媽媽對女兒苦口婆心地說;哪怕你結了再離都行!

這是什麼操作,只是為了證明女兒有結婚的能力嗎?或者說,只是為了證明女兒「有人要」嗎?真的要讓女兒活得這麼卑微嗎?

很多人認為,讓兒女結婚,是為了他們好。怕他們以後無依無靠,怕他們沒人照顧,怕他們……總之,只要能找到一個人結婚,那麼就趕緊去結婚吧,管他之前有沒有什麼黑歷史,脾氣是否暴躁有沒有不良嗜好,突然之間他們非常寬宏大量,總以為「結了婚就好了」。

而事實證明,這種倉促之下結成的婚姻,往往不會幸福,甚至可能是悲劇的開始。那些家暴男們,結婚前沒有被識破,結婚後又因為女性極其家庭「湊合過吧」的思想指導,他們發現打老婆是成本最低的,往往會變本加厲。

催婚的父母們到底怎麼想的?

我不反婚,但是我非常反對逼婚和催婚。

一個人的生活可能孤單,如果恰好能夠遇到性情相投、三觀相合的人,可以走到一起,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在漫長的歲月裡遇到任何危險都有個人在旁邊支持你,遇到任何難過的時刻都有個人在惦記著你,這是婚姻生活的意義所在。

也可能你們喜歡孩子,就生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兩個人一起把他們養大,教他們學習和生活,看他們一點點成長為成年人,而你們也慢慢變老,在歲月的砥礪中,不斷地彼此融入,相互滲透,終於成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現實版本。

然而——

結婚之前,看不清對方是人還是渣,搞不清的脾氣性格歷史過往,就匆忙結婚,很有可能不是找一個相濡以沫的伴侶,而是一個給自己挖坑的敵人。可怕的是,一旦掉進去,很難爬出來。

好的婚姻,是過命的交情。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放心牽著他的手,是無所畏懼的信任,毫無保留的坦誠。

而壞的婚姻,可能是把自己的性命放在了一個不了解的人手中,吉兇難卜。

好的婚姻是加分,壞的婚姻是修羅場

跟一個結婚對象,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甚至是選擇了一種人生。

好的婚姻是人生的加分項。

我見到過普通平凡但美滿的婚姻,但是也看到過觸目驚心的破碎故事。

雖然也有離婚這種事情的存在,但是很多悲劇告訴我們一個現實:離婚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很多時候離婚還沒辦完,傷害就已經發生了。

結婚之前一定要看清、摸準對方的脾氣,不要在什麼親朋好友的催逼之下就匆忙結婚。

當被逼婚時,尤其問問你的父母:你們到底想讓我要一個漏洞百出的婚姻,還是想要一個幸福快樂的我?

如果他們覺得婚姻再爛也想優先選擇,那麼你可以想一想怎麼自己的父母保持距離,更加獨立地成為你自己。

不要被傷害,不要成為別人拳腳下待宰的羔羊,要努力成為一個幸福的獨立的人,而不是婚姻的犧牲品。

婚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但是對一部分不幸的人來說,可能就是修羅場,是地獄,是要拼命逃離的地方。

願你結婚之前,謹慎,謹慎,再謹慎。

願你結婚之後,用心經營,被溫柔相待。

相關焦點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催婚有多普遍,經歷過的90後都明白。《脫口秀大會》中顏怡顏悅在談到催婚時說:「催婚就像是精神腹瀉,我以為它結束了,一站起來它又來了。」「有一些人自己結婚了,就開始催別人結婚,搞得我以為婚姻是什麼傳銷組織,必須要發展下線。」
  • 「中國式催婚」的荼毒,可以停止了嗎
    ,這是特別普遍的「中國式催婚」。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走出「中國式催婚」的怪圈?未婚女性被冠以「剩女」、「郊區房」這些標籤化的名稱,這是社會對大齡未婚女性的偏見。但是在這種「中國式催婚」的壓力和社會偏見下,許多人又不得不低頭。 不得不說,這真的有點悲哀。
  • 單身大齡青年,誰的錯?
    關於單身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同事也在大齡青年這個行列,她告訴我,她放假好不容易回趟家,她媽媽都不讓她出門。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我覺得有點悲哀,因為我同事工作能力挺強的,有上進心,長得雖然不是那種一看就是美女型的,但也是耐看型的,興趣愛好也比較豐富,學畫畫、練瑜伽、看書等是個很自律的人。
  • 中國式催婚,為什麼令我們反感
    01我相信,99%的適婚年輕人都有被父母、親戚催婚的經歷,而且隨著年齡的越大,催婚的力度也越大,甚至還有人挖苦你,說你是「剩女」,說你「眼光太高」,說你是「單身狗」。現在已經發展到,如果沒有對象,我們都不敢隨便回家了,如果要回家,還要特意去「租」一個男友或者是女友。
  • 論中國式催婚,單身真的可怕嗎?
    閨蜜深夜來電,不用問也能猜到,大齡單身女青年與父母的催婚大戰又在她家上演了。她說要來我家小住段時間,我習以為常並欣然接受,因為這些年她被父母逼得離家出走已經不是第一次。剛過30那兩年,她也曾焦慮過,「大齡剩女」「高齡產婦」這些名詞讓她恐懼,她試著像身邊朋友那樣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但在接觸過無數「極品」之後,終究是沒能如願。父母的催婚並沒有讓她將就著找個人嫁掉,反而在見多了身邊的分分合合之後堅定了不為結婚而結婚的信念。
  • 大齡單身青年尋愛記: 為應對催婚,誰沒表演過相親
    對於當下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婚姻的理想有多豐滿,尋愛的現實就有多骨感。一邊是繁忙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一邊是父母的靈魂拷問;一邊是追尋一生所愛的執著,一邊是長輩的熱心說親。在催婚與反催婚,相親與抵制相親的打太極中,大齡青年與父母,彼此都經歷著煎熬。
  • 中國式催婚 魔鬼式催婚
    對於單身貴族難免會遇到「魔鬼式催婚」,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而自己還是孑然一身,父母難免有些著急。不過,有些「魔鬼式催婚」,也有可能不是出於關心。比如,純粹的是好事嚼舌根子,或者顯擺自己的子女,或者為了窺探隱私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應對「魔鬼式催婚」沒有必要狠心怒懟。
  • 28歲大齡女青年,今天又被催婚了‖祝90後都能隨心而活
    01、我被父母催婚的痛苦像我這種28歲還沒有男朋友,而且還超級反感相親的大齡女青年,父母確實為我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當我26歲還沒有交男朋友的時候,我的爸媽就開始給我介紹相親對象了,但是我一個都沒見。我告訴我爸媽,如果他們還繼續讓我相親,我就永遠不回家。
  • 中國式催婚,你怎麼看!
    馬上又是春節了,除了忙碌的年終總結,和對長假的期盼,恐怕部分單身一族又開始進入了,擔憂被逼婚的恐慌焦慮狀態,不管你覺得現在多麼的心態平和冷靜,認為做好了一切狂轟亂炸的準備,但在回家後似乎還是無法招架父母的催婚連環戰術。
  •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已成為青年單身期間,最大的壓力來源。 ,許多父母會給孩子施壓,每個節日都是他們催婚的最好時機。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5歲到35歲的單身男女被逼婚率高達86%,甚至有3%的青年,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了。
  • 大齡女青年的「快餐式」相親,真愛有幾分
    這種快餐式的相親,你接受嗎?大齡青年的大齡青年太多了,參加「快餐式」相親的人群大多數是男多女少。相親見面會就像是面試一樣,這種相親的形式成功機率特別小。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我們家人也沒找朋友,到了一定年紀已經成了大齡青年,我們也會著急。收集各個方面的資源,看看哪裡的男生比較優秀,適合家人,就會給家人安排這種相親。
  • 中國古代婚姻史:古人也會被催婚,對大齡單身狗強制採取這一手段
    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思想作祟下,很多人都有過或者正經歷著被催婚的血雨腥風,單身是一種原罪嗎?古人是否也會被催婚呢?直到周朝之時,周公旦制定《周禮》,婚姻才成為一項專門的禮制,而關於婚姻媒妁也開始見於民間,在《詩經·氓》中便有描述:「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周禮》是中華文明的圭臬,它規定了「同姓不婚」等婚姻原則,其影響延續至今。二.古人會被催婚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古人面臨的催婚比現在還要令人「頭禿」,不僅父母催,國家也催你結婚。
  • 女子被催婚嫁給自己?大齡青年被催婚怎麼應對?這些方法告別單身
    看了新聞才知道,是被催婚鬧的,現代社會,大齡男女青年太多了。很多人都在面臨著被催婚的苦惱,給大家這幾個方法來從容應對。父母這邊又天天催,這裡又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降低標準、我估計這個方案很多朋友不願意。為什麼要降低標準啊一輩子一次的事情我才不要。那我們可以嘗試提高自己,外在的形象啊,工作的崗位級別啊。提高了自己,你可以相親挑選對象也可以有更大的餘地,你自己優秀了就可以選擇別人了。
  • 單身,父母催婚,給剩女的四個建議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多剩女因為年紀大了找不到對象面臨著許多壓力,父母催婚,茶餘飯後成了親戚和朋友經常談論的話題雖然如此,現實中許多大齡剩女都有這種呼聲,女人若是嫁的不好還不如單身。剩女指已經過了社會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沒有結婚的女性,一般指超過27歲的單身女性。大齡剩女找不到對象結婚有各種不同的因素所致,或者是內在條件一般,或者是長相不夠出眾等。還沒結婚一般有這兩種情況,第一種自身條件差想找個條件好的別人看不上自己,第二種自身條件好千挑萬選錯過了適婚年齡。
  • 中國式催婚,就是催命
    婚後的安妮過得不好,懷孕期也被家暴,輕則語言暴力,重則拳腳交加,為了腹中的胎兒,她忍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安妮生了個女兒,丈夫卻不回家了,她自己跪地給女兒換尿布、洗澡、落下了一身的月子病,還有產後抑鬱症。她整晚整晚的失眠、掉頭髮,活在悲傷的情緒裡,晚上丈夫回來,還要對她呼來喝去。
  • 被中國式催婚的年輕人
    原創 你們的 ELLEMEN睿士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少還單身的年輕人心頭,又被一件大事蒙上陰影:催婚。催婚堪稱是中國年輕人年關時最難逾越的關口。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催婚背後,是年輕人承受不起的代價。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02 T W O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時,出現的相關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
  • 大齡未婚青年:面對催婚,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對於新時代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一邊是追尋真愛的執著,一邊是家人熱心安排的相親。在催婚與被催婚,相親與反相親中,大齡單身青年與父母,彼此都經歷著什麼呢?拒絕催婚,逃避相親是琪琪與他父母之間難以化解的矛盾。
  • 吳昕被催婚,與家裡人的關係令人淚奔
    這類節目不僅僅局限於明星情感八卦問題,更是拓展出了單身交友、代際情感、婚姻關係等維度,反映出了當前社會「中國式父母與子女的特殊矛盾關係」「大齡未婚」「父母催婚」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情感觀察類綜藝的看點,同時也引發了觀眾更多的思考與討論。1.
  • 大齡單身青年,你們在家還好嗎?
    如果說回鄉的同性戀、女權主義者和丁克族都在家中長輩的關懷與盤問中已涉險過關的話,我想親切地問一句:大齡單身青年,三天四夜過去,你們還好嗎?要知道,舉國上下關心你們的長輩,可比前面三種人群多得多得多。據說,如今催婚催到失去理智的家長,對單身子女發表如下言論已非罕見:「你先把婚結了,到時候離婚都可以」,以此證明我女兒是有人要的、嫁得出去的。「男人都一樣,你和誰結都可以,到時候不要也沒關係,關鍵要把孩子生下來,孩子是我們家的,跟我們家姓,我幫你養」,認為女人的認證是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