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眾對修行的偏見,如果你很苦惱,你正好走向修行正道!

2020-09-04 無相草堂

面對大眾對修行的偏見,如果你很苦惱,恭喜你,你正好可以藉此走向修行正道!

一個人有修行的緣分已屬不易,而能正確的修進去則更難,修行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緣,當出現親人的不理解,周圍人嘲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俗話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當你碰到沒有正信的人,不妨想想老子的一句話「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乾脆和他聊些別的,要麼就別說話,不必非爭個你對我錯。

你要理解你的家人,他們之所以阻撓你,一是因為怕你花太多的精力和錢財在修行上,而耽誤照顧家庭,所以他們才會這樣,你要耐心規勸他們,把你修行的一切事情先講清楚,讓你的家人不要再對你產生誤會。

現在世間人對修行人的看法都有誤區,以為修道念經吃素的人是要出家的,你跟家人講明白了,他們也許就能改變對你修行的看法,他們不懂得修行的意義,你也要趁此機會跟他們講一講修行給我們自己帶來哪些好處,比如身體越來越健康啊,心情越來越好啊,生活狀況有好的改觀等等,對不信道教的要講一些使他們歡喜,能夠接受的道理。你要體諒家人的苦衷,他們反對你修行也是出於世俗的看法,站在他們角度看也是關心愛護你。

你修行不要偏了方向。我們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修行方法:修行是要按照正確的次第和方法來修的,你首先要搞清楚修行修什麼?修行就是跟道教的這些神仙學習他們的慈悲,修行這顆心,學習怎麼做一個合格的人,然後才能次第修行更高深的道理,你修行了就要先學會多體貼別人,多關心理解別人,你對你的家人關心還不夠,給周圍的人留的印象不對,所以弄的周圍的人對你誤解,修行人首先要把家庭處理好,這是尤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家庭和睦,修行是修改修正自己的言行德行品行,如果你修了半天,什麼都沒改變,那你修的是什麼?

這種改變是讓家人和周圍的人能感同身受的,家庭、事業、生活變的越來越好的時候家人會看到你的好,他們一定會支持你的,沒準你還能夠把家裡人領上修行的道路, 規勸有緣人去修行的方法,不是逢人就說修行多麼好,是要去用行動表法給別人看,表修行後會越變越好的法,無論出家、在家也都應該這樣修,也都應該這樣表法,要明白修行是把自己做好,用榜樣的力量再去感化別人跟你去學。

師父說過,人是最難度的,當自己修為不夠的時候,不能逢人便勸人修行,否則反惹他人誹謗道教,給自己造很重的因果。修行需要很大的福報,福報不夠的,縱你說到天花亂墜他仍不解不悟,所以引領他們多做好事,擴充他們的福德,也是間接把他們往修行的道路上引領。

相關焦點

  • 納羽隨筆@談修行玄風@納羽
    在這裡,納羽老師簡單談談如何修行。修行的一些問題與注意事項。希望大家明白修行之真諦,人生收穫成功,喜悅,強大。最後達到久久歸一大圓滿。二,何為修行?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所認知的修行就是在寺廟道觀或者獨立空間打坐,持咒,念經類。這是一種誤區,這中行為稱為修煉,不是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修心,在紅塵路途中,修的一顆本心,善心,德心,大愛菩提,無為付出的心。修行,不拘於形式,不管身居何處都沒有關係,只要在修行的過程中,心無掛礙,遠離糾結,遠離迷茫,遠離負能量。
  • 修行是為了誰?
    修行二字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修行是什麼,不明白人為什麼修行,其實修行含義非常深奧,因為修行人都是有著本質的慈悲根性,為了所有大眾而修行的。為什麼這樣的說呢,因為大眾不願意去吃苦受罪,不願意去付出,很多人過著溫飽的日子,但是真理最終需要有人去實踐嘗試,宇宙的秘密總要有人去破解挖掘默默的付出,其實大眾根本不明白其意義,他們心存眾生,立具善德,尤其是近代很多學者拼命去學習佛法,也願意把所有的道理講給大眾,雖然他們達不到最高境界,但是他們是積極樂觀精神去付出,這是一種高貴的精神付出。
  • 沉穩而自愛才是修行的正道
    最後,小編還想說一句沉穩自愛而後愛人用理智看待愛情,用感性享受愛情才是修行的正道。
  • 修行人,如果你有以下表現,那說明你是在假裝修行!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關注你的心,除此別無他事。你的父母,你的伴侶,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圍的一切人,都只是幫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讓你看清自己的「鏡子」。你無法要求他們改變,首先這是非常吃力的事;其次說明你用錯了功,在心外尋求解決之道。
  • 人生就是走向孤獨的修行
    生活是修行,是一場無師自通的修行,是一場孤獨而漫長的修行。所有悲觀,所有感悟,所有升華,只能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走來,許可取巧。也無法與人分享,沒有人可以體會你的體會,你只能藏於內心,吐於天地,讓風帶走。修行的終點是孤獨
  •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的行為讓你煩躁,要感謝這個人,他在幫你修行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的行為讓你煩躁,要感謝這個人,他在幫你修行。覺察每一個當下,不斷覺察,在當下覺察,覺察所有觸發你情緒的人事物。在生活中修行。在最普通的生活中。如果方法知道怎麼做,那就去做,在生活中去做,在每時每刻,你做的每一件事上去修行。一切的智慧都在生活中,要在實踐中獲取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是實踐得到的。
  • 《人生之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能渡你的人只有自己。無論孩子多小,都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斷地承受,不斷的經歷考驗,我們才會不斷走向成熟,收穫生命的欣喜。 人生之修行在于堅持。面對羈蕩的人生,發揮智慧,淡定應對,極為關鍵。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我們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快樂,也有過痛苦;有過狂風暴雨的摧殘,但也有過豔陽高照的沐裕面對這些,我們無需大喜,也不必大悲,因為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相信一種淡定的心態,一定會助你一臂之力,意挽狂瀾。
  • 奇聞雜談-淺談修行的目的
    故修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找回我們的自我,找回我們的本來面貌,佛來殺佛,魔來殺魔,破掉一切外界的影響,堅定地破開自己在輪迴過程中加在我們魂魄上的層層迷障,先毀滅掉這些錯誤的因果,將各自身上的邪惡因果破除掉,當我們找回來到地球之前的記憶的時候,才具備看清楚這個世界本質的能力,否則你所看到的佛也吧,魔也吧,那都是假的。
  • 修行的女人VS不修行的女人,其實,你可以更好
    大概過了一周這樣,她突然敲我房門,跟我說:"我覺得能住在這幢樓的大多都是單身,你應該也是單身吧?」我點了點頭,默認了。然後她便說想介紹一個男生給我認識,95後的,人長得帥,又有才。我一聽年齡差距太大,便婉言拒絕了,做朋友倒可以。這件事以後,我和她慢慢熟悉起來,知道她今年已經40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但她似乎很著急地想把自己嫁出去。
  • 修行的終點在哪裡?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問題,我覺得問題問得很好,所以試著簡單的回答了一下,如果長篇大論,要寫一本書。 要想知道修行的終點必須要先知道什麼是修行。這是大多數人類的想法和渴望,其實這不是真正的修行,這是希望別人不好,或是別人都沒有我好,或是我比別人好,反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從宇宙的角度來講,自我是負能量,自我是魔能量,修自我好,其實就是在「修魔道」不管你外在的用了什麼樣的修行形式或是學習信仰了什麼樣的宗教。方法、宗教都是修行的工具,是藉助的形式,本質是自己的心。
  • 最好的修行,都在生活的平常處
    我繼續問道:「那你怎麼突然之間整個人煥然一新,之前不還鬱鬱寡歡嗎?」他突然頓了一下,一本正經的說道:「全憑自渡。」看著他鄭重的神情,聽著他雲裡霧裡的模糊答案,我更加好奇了。另一種方式,是選擇在生活中修行。工作不順,夫妻不合,子女不孝,親友背叛,甚至還有疾病車禍、自然災害不期而至,這些遭遇可能會讓人苦惱、憤怒、抑鬱,甚至感覺「生無可戀」……倘若能把這些負面的遭遇,都化成修行的資糧,那麼人生便處處都是修行。
  • 修行有捷徑嗎?
    許多朋友留言問我:「道長,修行有捷徑嗎?」怎麼回答呢,這其實是個偽問題。我們修行者中有一句「終南捷徑」,其實終南並無捷徑可以走。我常常給大家講,所謂修行,每個人的天資稟賦各有不同,所以法無定法,只是不要痴迷於終南捷徑,因為如果痴迷於此,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其實自己走了一條最遠的路。
  • 修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
    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欲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簡而言之,只要你專注當下,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
  • 遠嫁是一場北上廣深的修行
    其實遠嫁是一場北上廣深的修行。每個年輕的女孩似乎在求完學便是進入社會上事業的打拼,如果你是富官二代,事業早早的在家門口,因為富官二代畢竟在大城市產生的量高。無需存在遠嫁一事,近處都有很好的歸宿。除去官富二代,那麼剩下平凡的大眾子女。在求學的路上,在事業的打拼路上,偶遇到自己的真愛,就無從選擇自己是否遠嫁。
  •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世間愛情的修行課》: 愛的迷失與回歸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這本書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書寫,以通俗易懂的故事串聯起生活中的是非曲直,深入淺出的論述十分適合大眾閱讀。本書四章、四十八節,每一章節都設置了兩段故事,一段生活案例作提問的引子,一段佛學故事來分析做答,章節結構清晰,讓人讀來輕鬆不費力。
  • 人生一場修行,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但是,人們總是先能見到別人的缺點,卻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這樣就不是在「修行」了,而是在嘴上喧譁而已。當一個人在公開場合、或當事人不在場的私下場合數落別人的不是的時候,這就是在攻擊別人了,這就是「心中戈劍」,內心有怨毒,噴向別人,這哪還是在「修行」呢?
  • 佛教文章:父母是你最大的菩薩,孝順是你最好的修行
    佛陀告訴你:修世間法(工作、姻緣、資財、辦事、長壽、個子高、健康、人緣、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報),要從孝順供養父母裡修。凡人有兩種方法積大福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種是供養父母,一種是供養幫助大家的人。讓父母憂愁苦惱,自己會多病,而供養父母則有少病的福報。
  • 家庭就是你的淨土,就是你的修行處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2.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3.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 崗位英雄|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磨練
    平凡崗位的英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02 工作即修行,不要沉迷在過往的成績中 不要停下來等掌聲,要追求更高的目標。立志做有競爭力的、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的楊文杰並沒有停下腳步,新的挑戰再度來襲——負責約3000戶的安置房項目建設。新冠疫情後,楊文杰積極響應復工復產的號召,整合資源,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節後第一時間獲得政府的認可和驗收。
  • 《人生修行指南》第二十七篇 意識修行(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
    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一、什麼是修行連載已經到了最後一篇。這一系列文章的連載叫《人生修行指南》,從衣食住行,工作、賺錢、意識等方面對人的一生進行了解讀。並沒發現有什麼和修行有關的東西,修行按照慣例不應該是信仰宗教的信徒每天所做的功課,才叫修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