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要結婚呢?結婚有幾個目的,一是為愛情而結婚,二是傳宗接代,三是為年老時尋求一個保障。
人在年輕的時候,身體上有點不健康去醫院看看就行,吃穿住用行都可以靠自己,單獨一個人雖然孤獨一些,不過生活沒有什麼問題。但到老的時候,總免不了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一不小心骨折,一不小心又感冒發熱。人老的時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減弱,有點什麼毛病,要躺在床上休息,又是飯菜也不能自己做,這時,才感覺到身邊有人是多麼重要,自己的配偶朝夕相處幾十年,自己的冷暖,喜好,身體方面的欠缺,習慣等,自己的配偶最清楚,所以,越是年紀大的人越覺得自己身邊的配偶才是年老時陪伴,照顧自己的最好的人選。
也許有人會說,兒女不也可以在自己年那個時候照顧自己嗎?不管生活富裕還是貧困,兒女總是要成家立業的,等自己年紀一大把的時候,兒女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而且,老年人和年輕人在心理和習慣等方面存在許多差別,這種差別會影響他們相處。老年人最怕心理上的孤獨,需要有人一起說說話,再怎麼好的兒女,能在心理上與老人溝通的並不多。兒女也不可能與自己睡一個床鋪,自己半夜需要什麼照顧的時候,叫兒女過來就不是那麼方便。這是因為這樣,很多夫婦年輕時磕磕碰碰,是不是冤家,可是,到年老的時候,曾經的冤家夫婦到是和睦的很,可以一起逛公園,逛街,年輕的兒女要學習,工作,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照顧父母?年輕人與老年人多少都有存在代際隔閡,而老年人最需要心靈的溝通,在這方面,自己的配偶比兒女更容易溝通。
有些人在青壯年的時候,不會認識到自己身邊的伴侶是多麼重要,認為只要自己滿足了錢,年老的時候就可以去敬老院養老,可是,在敬老院也不可能半夜有人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這次才感覺到要有個相濡以沫的老伴就好了,可以就晚了,我們常常看到,那些在青春的時期與自己的伴侶感情比較好的夫妻,隨著年紀的增大,生活越有滋味,其生命的風險比那些感情不好的夫妻低很多。這些「出門一把鎖,回來一盞燈」的「空巢」老人,將面臨著生活困難,缺乏安全感的和精神慰藉,孤單寂寞生存困境,
所以說,在生命的晚期,婚姻就是一個金礦,是一份無價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