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層次高低,不是取決於他的財富有多少人,地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 ,而是來源於他的格局和自身修養。事實上我們經常聽人家說格局這兩個字,可格局到底是個什麼車西呢?
首先,從性別的區分和角度上來看,女人的格局和認知程度似乎和男人的看法存在著一定差別。儘管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女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定式是縱向的,意思就是女人喜歡拿昨天和今天來比較。這就是女人的格局。而男人則是橫向的,他們把問題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從前到後,從左到右來權衡利弊。所以說,同樣的一件事情,女人和男人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認知。甚至是處理和解決的辦法相去甚遠。
其次從大人和孩子們的角度來分析,孩子們比較急功近利,就事論事,可大人們就必須有前瞻性,不僅從前因後果來通盤考慮,而且必要時還要承擔因此而引起的連鎖反應和相應後果。
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所謂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還有就是看問題的深度和境界。
【一】什麼樣的層次決定了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格局決定了我們辦什麼事。
通常,我們把時間花在什麼事上,其實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現實生活中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在三件事情上浪費時間。
(一)層次越低欲望越大
你聽說過印度人為了捕捉山上的猴子,專門製作一種籠子,在籠子中放好食物。 猴子比較貪吃,一看吃的就把手伸進籠子裡去啦,一旦她抓住了食物,手就拿不出來了。 要想把手拿出來,也容易放下食物,手就抽出來了,但猴子是不會放下食物的。 所以,它們輕而易舉就被抓住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也是一樣。 一旦我的被欲望所拿捏,只能失去自由,任人擺布。 這欲望就象是一種枷鎖,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負累。 正如莊子所說:你看痴迷財物的人,整天擔驚受怕,生怕有一天自己的錢沒了,整日貪婪無度,生怕自己的錢少了。
這樣的日子,物質再富足,又有什麼意思呢? 貪得無厭者,他的野心和欲望永遠是無止境的,得隴望蜀就是針對這種人而言的。如果我們把欲望,比做一個無底洞,毫無疑問只能越陷越深。 這個比喻,它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層次越低的人,就越容易被欲望所困,以至於終生都難以解脫。 直到有一天樹倒猢猻散,也許會幡然醒悟。
大千世界,各種誘惑實在是太多了,人的野心和欲望也是無止境的,倘若我們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捨不得放下,真的會把人累死。這種生活有什麼樂趣嗎?有什麼幸福可言嗎?
(二)層次越低,越喜歡得理不饒人
日前,有媒體報導說,某某知名人士,在餐廳用歺時 ,因為服務員不小心,把菜湯不慎灑在他的西裝上了,他立馬翻臉,把服務員罵了個狗血淋頭。
誠然,服務員百分之一百不對,既然道歉了,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常理,殺人不過頭點地。但是如果我們不依不饒。 這戲就沒有辦法再往下演了,怎麼去收場。
此時,讓我想起遠在千年以前的北宋政治家範仲淹,在一次他在看書時,執掌燈火的士兵因為瞌睡,不慎把他的頭髮燒到給燒著了。
士兵誠惶誠恐的退下以後,範仲淹立既囑咐下屬,不要處罰他,否則,這個士兵一輩子就毀了。同時還要求讓這個士兵繼續為讓他掌燈。
寬恕別人的過失,不僅是一 種風度和姿態,而且是一種人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幹戈,睚眥必報,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這就是你的層次,決定了你的格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有些外賣小哥因為遲到一分鐘,就被客戶噴的體無完膚,類似退餐,辱罵時有發生,不得已,只能自己花錢填補虧空,而且還要被客戶投訴,扣發獎金。 你說這僅僅心態呢,還是一種格局呢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找茬」上。 大家可想而知,如果我們整天沉浸在挑剔和戾氣之中,久而久之,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心態來源於你的層次,你的層次又決定了你的氣質和格局,不要讓你的真實面目在格局面前相形見拙,無處可遁。
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一再強調說: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雖然這句話算不上什麼智力名言 ,但是,只有懂得給別人提供方便的人,自己才方便,這就是在給自己積德。
(三)層次越低,越喜歡談論是非
今天隨看網絡時代賁張和拓展,人們傳播流言的成本很低,同時,也為鍵盤俠大行其道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臺。
我們最討厭的是偏偏有些人他們熱衷於把流言和閒話當作奇聞異事,肆無忌憚的談論別人的隱私,對別人評頭論足,一旦不合心意,就開始出口成髒。
中國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是因為某小報對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測,指指點點,導致輿論譁然,阮玲玉不堪重負,吞安眠藥自殺。
魯迅還針對此事撰寫了一篇文章《論人言可畏》。 難怪有人說,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事實上, 很多人談是說非,臧否人物,常常洋洋自得,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
可是,當你眉飛色舞之時,是否想過,禍從口出。言人是非者,本身自己就是是非之人,嘴巴說的太多了,內心世界也就會變得渾濁了。只為心裡裝的髒東西太多了。
不知道您是否看過清代作家金纓先生的《格言聯璧》 文章中有句流傳至今的一句名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不要把眼睛盯著別人,嘴巴議論別人,看好自己的人生,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二】格局是一種思想啟蒙嗎
格局到底是一種意識形態還是一種人為的社會思想呢?有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通過這句話你完全可以體會到,既使你烙出的餅再大,它也得受鍋的限制。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好像一張大餅,他能否達到你的滿意,完全取決於那口「鍋」。鍋是什麼,鍋就是所謂的「格局」。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一個人的發展往往是要受到局限,的。「局限」就是格局太小,成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就拿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當你個人的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時,那麼大的格局就決定了事情發展的方向,只有掌控了大格局,才能掌握了局勢。決定局勢,左右局勢。
如果你把人生當做一盤棋,那麼棋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棋就是格局。想贏嗎?人們常常在先舍後取,丟卒保車的框架內、亦遠亦近統籌全局、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的方略中,不恥於聲東擊西,偷梁換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伍。與其說不夠磊落,倒不如說對手氣勢不足,格局太小。我覺得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不僅在於他不斷的更新自己,修正知識結構,更重要的就是胸懷。一前一後,一明一暗,不單純是一種手段,何嘗不是一種帶有智慧的格局呢。
格局不是從娘胎裡就生來與俱的。當然,和你目前的人生環境也沒有必然的聯繫,
格局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坐標的定位,想要放大自己的格局,需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一下。就象陰陽太極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只有全面,公平,客觀,並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一個全新域的格局。
美國《財富》雜誌的主編吉夫科文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前提,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自身的高度。
可是我更喜歡明朝內閣首輔解縉和李尚書的一呼一應的: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這就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