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給大紅包讓我跪著改口,到丈夫改口我媽,直接被我媽扇一巴掌

2020-09-10 醒著醉情感

婆婆給大紅包讓我跪著改口,到丈夫改口我媽,直接被我媽扇一巴掌


其實婚姻挺複雜的,它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同時還牽扯到兩個家庭。


我丈夫是農村的,我們是大學同學,一開始我們的婚姻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因為我父母不是很看好他,但在我費勁口舌之後,我父母還是答應了我們的婚事。


我記得第一次跟丈夫回家的時候,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嫂子並沒有跟我一起吃飯,後面才發現他們那邊女兒的地位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外嫁來的,一旦家裡來客人是不能上桌一起吃飯的。


事後我就問丈夫我們婚後是不是也要這樣,丈夫堅定的對我說不會的,他告訴我說因為他父母親從來都不跟外界接觸,所以思想才會那麼封建守舊,我們結婚之後就搬出去生活,讓他們留在老家,這樣就不會干擾到我們了。


聽到他說的話之後,我也就放心了,我們的婚房是我父母買的,而且我們的婚禮也是父母一手安排的,丈夫他們家就負責接待他們的親戚,什麼都不用出,但是婆婆看到我穿的是白色的婚紗臉色就不好了。

對我們說喜事不能穿白的,應該要穿紅色的,甚至還小聲對我父母說,白色在農村就是喪事用的,聽她怎麼一說,我父母當然不高興了,但礙於場合也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話。


婚禮如期進行,我們這邊都有改口叫爸媽的習俗,當我走到婆婆面前的時候,她就直接拿出一個大紅包,對我說這是給你的改口費,一開始我以為婆婆是真心實意的給我呢,但突然她就說道快跪下叫媽,我當場就愣住了,我從小就沒有對誰下跪過,再說了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需要跪,我當時就不樂意了,但丈夫一直拉著我的衣服說:你就給媽一個男子吧!

但我還是堅持不跪,知道司儀發現了尷尬之處,趕緊轉移話題,輪到丈夫認我媽的時候,丈夫對著我媽叫了一聲媽,但我媽直接就給他一巴掌,這是讓我怎麼都想不到的。


母親對他說:&34;


我想拉著我媽讓她冷靜一下,但可惜我還是沒能攔住,我媽也絲毫不客氣當眾說道:&34;

我知道我母親這樣是為了我好,但在場那麼多人,婆家一家多沒有面子啊,我感覺以後我與丈夫一定會產生隔閡,我現在突然懷疑我們的婚姻是否正確。

大家覺得我媽錯了還是婆家錯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婚禮上婆婆讓我跪下,然後老公被我媽扇了一巴掌,我有點欣慰
    在婚禮上婆婆讓我跪下,然後老公被我媽扇了一巴掌,我有點欣慰婚姻本來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婚姻不僅僅是夫妻的事情,而是有關兩個家庭。,後來我了解到在丈夫家那邊女人的地位不高,兒媳的地位更加低,家裡有什麼客人來訪都不能跟客人在桌上吃飯。
  • 第一次把婆婆改口叫媽是體驗?婆婆老跟鄰居抱怨我不叫她媽
    婆婆畢竟不是自己親媽,而且相信大多數女人在結婚的時候和自己婆婆也沒相處多久,所以冷不丁的改口叫「媽」,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應。說說你第一次把婆婆改口叫媽是什麼體驗?,我婆婆就變得看不起我了,看我各種不順眼,慢慢的我也不喊媽了,現在我又把日子越過越好了,(媽)這個字已經永遠喊不出來了,我婆婆老跟鄰居說我不喊她媽,我說是她先不尊重我在先,後來她也沒話可說了!
  • 是阿姨還是媽全靠一杯「改口茶」?
    是阿姨還是媽全靠一杯「改口茶」?婆婆和我到底是什麼關係?不少網友說,覺得張嘉倪一直稱呼婆婆為阿姨還蠻好的,婆婆畢竟是婆婆,改口叫媽也當不成媽,那麼婆婆和我到底是什麼關係?首先,婆婆是自己丈夫的母親,對待老人首先要保持尊重,她生養了你的丈夫。
  • 一位60歲婆婆哭訴:因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她沒來看一眼
    (2)我們這裡改口費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有個女同學結婚,男方到女方家,女方父母給了數目不小的改口費,當時男方還和女方說他家也會給一個大紅包的改口費,可是到了那個環節,男方家根本就不想給改口費,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後來女方一直叫男方媽媽阿姨,過年的時候親戚都過來歡聚,媳婦除非不開口叫婆婆,開口就是阿姨,他家的親戚覺得這都結婚大半年了咋還叫阿姨呀?
  • 是媽寶男還是較真男?妻子不改口就要離婚?
    ,也就是公公婆婆,改口叫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很不滿意,夫妻倆鬧得離婚。改口是必須的嗎?2.這個丈夫莫不是個媽寶男,父母不滿意,就要跟妻子離婚?3.工作人員真的是幫了他們嗎?4.妻子沒有改口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未必,如果這個丈夫的確是個媽寶男,那麼,目前的平靜只是暫時的,這次是改口的問題,下次還會有別的問題的。難怪有網友說:這個社會維穩的方式之一就是讓獨立女性流下獨立卻驕傲的淚水,讓男性巨嬰露出甜美而滿足的微笑。
  • 結婚十多年,她仍稱婆婆為阿姨,從未改口叫「媽」,只因月子仇
    張嘉倪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透露,她和買超在一起多年,有了兩個兒子,由於沒舉行婚禮,她仍稱婆婆為阿姨。張嘉倪的沒有改口是她的底線,也是她對婚姻的態度。我有個朋友和張嘉倪一樣,結婚十多年,從未喊婆婆為「媽」,一直喊作「阿姨」。
  • 「媽,還需要8萬8千改口費」「還是叫阿姨吧,一字千金我受不起」
    我出生的家庭是重男輕女的家庭,我小的時候經常聽到我媽給我爸道歉,說我不是一個男孩兒,而且我爸每一次都說我是一個賠錢貨,整天都在埋怨母親,怎麼就生了一個女兒,那個時候我好像被他們洗腦了,我覺得生女兒確實是不好的事情,我也為此感到特別抱歉。直到我弟弟出生之後,我母親不再落淚,而我父親也不再抱怨,我就有了一個新的責任,就是照顧弟弟,況且還要一輩子照顧他。
  • 為30萬彩禮我媽拒婚,和男友私奔,看到婆婆的改口費我流淚叫媽
    我男友和我都是獨生子女,本來我們計劃的很好,打算今年下半年結婚的。但是我媽比較認死理,她的朋友嫁女兒都是要了幾十萬的彩禮,所以提到彩禮問題的時候,我媽堅持要30萬。在和男友的商量後,我跟著他私奔了。前前後後也差不多出去了半個月吧,我的手機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家人打來的電話和簡訊,但是在我媽沒有妥協之前,我是絕對不會回去的。
  • 婚禮現場新娘拒絕改口喊媽「她是我同學」,丈夫「你不尊重我爸」
    丈夫的偏心會讓夫妻之間的信任慢慢消磨殆盡,從而變為陌路人。曾經我一個遠方堂哥就是這樣的大孝子,他在家裡總是維護父母,哪怕妻子提出很小的意見,他都從來不聽。妻子生了孩子,想讓婆婆把飯菜做得清淡一些,他都覺得妻子在無理取鬧,妻子氣得回娘家了。過了2個月,他終於恍然大悟,自己太不尊重妻子,他一味順應母親,是對妻子極大地不公平。
  • 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婚禮當天,改口環節,我老公喊我爸媽之後,他們一人給他了一萬塊錢的改口費。到我了,我喊了一聲媽,她給我了1000塊錢的改口費。因為都用紅包包著,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多少,只覺得他媽給我的紅包比我爸媽給他的要小很多。晚上到家後,我坐在床上開始拆紅包,同學的,朋友的,同事的還有我爸媽給我老公的,以及他媽給我的。
  • 婚禮上的改口費,我媽拿了一萬婆婆才給一百,我拉著爸媽轉身離開
    可第一次去婆婆家,我就很不受待見,農村和城市的條件本身就有差距,去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我們是趕在冬天去的,冬天的農村特別冷,所以到了那裡,老公就讓我趕緊脫鞋坐在炕上,當時腳凍的已經沒有知覺了,所以老公就給我拿了一個被子,說讓我捂捂腳。就這一個動作就惹的婆婆不高興了,她雖然是把老公叫到了一旁,可說的話卻特別大聲「不就是住在城裡嗎?有那麼嬌貴嗎?住不慣農村,別來啊。
  • 單親家庭的新娘喊不出「媽」,婆婆扣下改口費,新娘扯婚紗不嫁了
    最後還是我和另一個同學陪著她去了婆家。我們本來以為她嫁了人,終於有個家了。但是,沒想到婚禮進行到改口費這個環節的時候,還是出了差錯。她對著婆婆喊不出「媽」這個字來。當時,我看到她努力了還幾次,最後眼圈也紅了,眼淚也下來了,但是就是喊不出那個字來。一桌子的人都沉默了,大家都知道她是單親家庭裡的孩子,都知道她從小到大,就沒喊過一聲「媽」。
  • 聽完了準婆婆的4條家規,我改口叫媽:嫁入您家,是我的福氣
    讀者林娟告訴我,在與男友相處的過程中,她以為自己未來的婆婆是個十分講規矩的人,很擔心遇到一個嚴厲的婆婆,對未來產生了畏懼感。前幾天,她見到了男友的母親,聽到了4條家規。聽完了準婆婆的4條家規,我改口叫媽:嫁入您家,是我的福氣。
  • 婆婆覺得兒媳好欺負,兩萬改口費改成二百,兒媳的做法很解氣
    詩雅昨天和張偉結婚後,就和張偉大吵了一架,不是因為他們感情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為詩雅從嫁到張偉家開始,就沒有叫過婆婆一聲「媽」。詩雅為什麼不願意叫「媽」?還要從她婆婆給改口費說起。不過,他們為了能讓自己有點面子,要求婆家在兩人結婚的時候,必須每個人給兩萬的改口費。詩雅把父母的要求告訴張偉,張偉的父母知道後也不反對,畢竟自己的兒子也有改口費,於是一切都很順利的進行下去。但是,真正到了結婚現場的時候,公公婆婆卻臨時變卦了,他們聽了自家親戚的意見,說兒媳婦還沒有結婚就懷孕,就算是不給她錢她也必須嫁,沒必要再去拿兩萬塊錢出去。
  • 60歲婆婆哭訴:因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她沒來看一眼
    只是,有些時候,女人會刻意的強調所謂的「完美」,認為別人有的,婆婆不肯給,只是改口費而已,婆婆既然沒出這筆錢,那就是不把我真的當成一家人,沒站在我的角度考慮問題,由此,我也不必為你盡孝心。當然,這樣想是極端的,雖然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婆媳相處本就不容易,但是因為沒得到婚禮上的改口費而耿耿於懷,說到底,還是為自己考慮的太多,為他人想的太少。
  • 婚禮現場,新娘直接叫停,原因是一萬改口費變成了「空紅包」
    雖然我有點不開心,但是回家和父母商量之後,父母覺得馬上婚期就到了,現在因為彩禮的事鬧僵不太好,就勸我也別太糾結了,我們也就同意了6萬彩禮的事。我公公婆婆就有點不樂意了,對我家人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結婚都是新事新辦,不要糾結那個老形式了,改口費就意思意思算了。」
  • 故事:婚禮當天,婆婆給兒媳五萬改口費,新娘打開紅包改口叫阿姨
    張霞和小李結婚的時候,張霞父母根據本地的習俗要15萬元的彩禮,但是張霞的婆婆卻很摳門,完全有能力付這筆彩禮錢,卻要和親家討價還價。最後雙方兩家達成共識。訂婚的時候給10萬彩禮錢,婚禮的時候給兒媳5萬元的改口費。婆婆想的是這樣能省下一筆改口費,說起來自己面子上也有光。
  • 62歲大媽哭訴:因為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後她也沒來看我
    導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兒媳嫁過來之後都要求婆婆給改口費,要是不給就不會叫婆婆做媽。要是男方願意給改口費,不介意這些錢,那麼生活就會過得好,要是婆婆捨不得給這些錢,覺得兒媳無理取鬧,認為兒媳是拜金女,那麼這位婆婆以後要注意了,而且會因為婆婆沒有給改口費,導致誤會,也不會給婆婆好臉色。
  • 婚禮上婆婆給兒媳一百元改口費,兒媳:「我還是一直叫你阿姨吧」
    女人一般都比較羞澀,在結婚前兒媳對公公婆婆都是稱呼「叔叔」、「阿姨」,而不好意思直接叫「爸爸」或者「媽媽」。一方面是叫著不順口,畢竟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喊起來不會很自然。另一方面也是保持一點距離,沒結婚之前,畢竟不是一家人。那兒媳什麼時候改口,將公公婆婆叫「爸爸媽媽」呢?在中式婚禮中,專門有這樣一個環節,就是兒媳會向公公婆婆敬茶,公公婆婆會給兒媳改口費。
  • 我二婚,新婚當天婆婆給我改口費,晚上拆開後,我淚如雨下!
    我的前夫是我兼職的時候認識的,他的外表並不驚人,他的嘴特別甜。那時我才20歲。在我的前夫看見我之後,他不斷地追我,說了許多甜言蜜語,送我鮮花和巧克力,為我攢錢買衣服。我以為他是除了我爸媽之外對我最好的人,我很快就接受了他。我們兩人在工廠工作。我的前夫對我呵護備至。下班後,他帶我去吃美味的食物,陪我散步。我感覺得非常高興。兩年後,當我的前夫向我求婚後,我想早點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