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2020-09-09 檸檬書香

前幾天婆婆生日,我早上起來就給她發了祝福的微信,並訂了蛋糕和鮮花,在當天上午12點前準時送到了她的手中。

她收到蛋糕和鮮花後,給我回微信:「謝謝女兒,蛋糕和花都收到了,媽很開心。」

我回復她:「不客氣媽,您在家注意身體,別太累了。」

晚上下班後我老公也說:「早上給你婆婆打電話,你婆婆又誇你呢,我這兒子現在在她面前都沒地位嘍。」

很完美的場景和對話是不是?其樂融融,一片和諧。

和婆婆現在能和諧相處,確實少不了老公的功勞。

但是我們婆媳之間前期也是沒少磨合。時間相處的越久,我越發覺得把婆婆當室友,客客氣氣的,保持適當距離,會省去很多矛盾。

1

我老公是單親家庭,他是老大,家裡還有個弟弟。

婚禮是在老家辦的,老公籌備婚禮的時候和我說:「有一間東屋和西屋,格局都一樣,你可以選一間作為咱們的婚房。」

我看了看確實格局都一樣,但是東屋相對亮堂些,於是我告訴我老公:「那就東屋吧,我喜歡東屋。」

老公當時就說好,並特別開心的說接下來他就要著手布置婚房了,按照我喜歡的風格,讓我敬請期待。

可是沒過幾天,他突然給我打電話,小心翼翼的說:「要不我把西屋好好布置布置,再多配置一套沙發,咱們把西屋當婚房?」

我當時並沒有覺得很生氣,只是覺得奇怪,因為他答應我的事基本沒有過反悔的時候。

於是就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說「咱們不是做老大的嘛,把東屋留給弟弟,咱們住西屋吧。」

我接著對我老公說:「讓我自己選,我選好了你們又不同意,要不咱就別在老家辦婚禮了,省得這屋那屋的麻煩。」

我知道讓換到西屋的事情99%是婆婆提出來的,但是我沒有在老公面前說婆婆的不是。

我和婆婆沒有正面對峙,卻在暗中較勁。

最終折騰了一番,還是在老家辦的婚禮,婚房還是東屋。

後來有一天我婆婆去西屋拿東西,出來後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西屋多好啊,比東屋涼快多了,當初讓你們住西屋還不高興。」

我隨即回了婆婆一句:「是啊媽,正好好的都留給我弟嘛。」

之後她再沒提過這事。

我是因為愛情結的婚,本不想因為這些家長裡短為自己的婚姻打折扣,但是這不等於我會處處犧牲自己來換取所謂的和平。

2

我不知道你們改口費都收了多少,反正我只收了1000塊錢。

婚禮當天,改口環節,我老公喊我爸媽之後,他們一人給他了一萬塊錢的改口費。

到我了,我喊了一聲媽,她給我了1000塊錢的改口費。

因為都用紅包包著,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多少,只覺得他媽給我的紅包比我爸媽給他的要小很多。

晚上到家後,我坐在床上開始拆紅包,同學的,朋友的,同事的還有我爸媽給我老公的,以及他媽給我的。

拆到他媽給我的紅包,打開一看是1000時,我覺得挺搞笑的。

老公看我剛才還開開心心的數錢呢,一會兒把錢一扔,躺床上去了,就過來問我怎麼回事,是不是今天太累了。

我理了理自己的情緒,告訴他:「我爸媽給你改口費2萬,你媽給我改口費1000,看來我這個兒媳婦還得繼續向你這個女婿學習啊。」

他應該並不知道這個事情,聽我說完他拆開紅包自己數了數,然後告訴我:「對不起媳婦兒,怪我了這事,前幾天實在太忙都忘了提前問問你了。」

接著又說:「那邊咱爸媽給我2萬,這邊咱媽給你1000那可不行,我得和她說說。」

第二天早上吃飯的時候,他媽拿著紅包還有婚禮當天收的錢,推到我面前說:「這是婚禮上收的份子錢,這是改口費,你收起來吧。」

我說:「不用了媽,那都是您隨出去的份子錢,本就是您的,我不能收。」

看我不收,越是要往我旁邊推,邊推邊說:「還有這是2萬改口費,你要是覺得還不夠,我再給你補。」

我當即就想發火,在旁邊的老公忽然接下錢,嬉皮笑臉的說:「媽,我覺得還不夠,再給10萬唄!」

因為老公,我們免去了一場正面衝突。

晚上我和老公說改口費這個錢收下,份子錢不要,給媽送回去吧。

我不在乎錢,但是有些事情必須有一說一。

我自己能掙錢,也不靠她兒子養我。更不想因為錢的問題受制於人。

3

婚假休完之後,我們都回歸了各自的崗位。

因為不在一起,也基本不會有什麼衝突。

我之前習慣每周和爸媽視頻一次。結了婚之後,給爸媽打完電話,我也會給婆婆打,閒聊幾句,聽她說腿疼,我會給她寄些膏藥回去;

母親節了,想到她用的那個包包有點兒舊了,送她一款新的包包;

過年回家,我給她包了紅包,第二天早上她拿了兩個紅包給我們,說:「我女兒想著我,當媽的肯定也得想著你們吶。」

因為疫情,被迫留在家,聽她抱怨自己的護膚品用完了,我說:「媽,您先用我的吧,等快遞上班了我再給您買一套。」

那段時間,她天天去我屋用護膚品,我老公每次看見她就調侃:「哪有婆婆天天用自己兒媳婦化妝品的。」

還有一次在閒聊的時候,我老公說:「電視上天天上演婆媳大戰,我看你倆現在處挺好。」

我看了他一眼,說:「那是,因為咱媽對我好啊。」

到了中午,本來說好的要做我老公想吃的面,結果婆婆說今天做我女兒愛吃的魚!

4

前幾天打電話,婆婆對我老公說:「你沒事兒幫我女兒做做飯,洗洗碗啥的,別都讓她一個人幹。」

我聽見後,笑著對她說:「謝謝媽心疼我,我倆輪著來,他做飯我洗碗,我做飯他洗碗。」

電話那邊停頓了一下,說:「行,都別累著了。」

其實,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互不了解的時候,都會相互試探,了解之後,全靠真心換真心。

有人提起婆婆,一臉驕傲,「我把她當親媽,她把我當親女兒」這樣真好,可以在婆婆面前撒嬌任性。

但是,我並不羨慕,我覺得還是把婆婆當室友比較好,不刻意討好,也不做溫順的小綿羊:

保持距離,但是該孝敬必須孝敬,多誇獎少抱怨。

小事順著她,大事不讓她管。

保持獨立,金錢上不受制於人。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條,自己的老公不能是媽寶男!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開開心心的,不委屈自己,也不囂張跋扈,把日子過得舒心一點,再舒心一點!

相關焦點

  • 婆婆不是媽,婆媳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有距離的相處
    關於婆媳關係,大家都有千言萬語謾評論,這就像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死結。不是世界上都是好婆婆,所有的兒媳婦都惡毒;也不是兒媳婦都好,婆婆全部不講道理。凡事都有兩面性,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同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結果會大相逕庭。
  • 婆婆是媽,婆婆也不是媽,聰明的女人該這麼做
    婆婆也不是媽,是兒媳婦的緊箍咒,有些婆婆直接是兒媳婦噩夢般的存在,重男輕女,丈夫的無原則支持更讓妻子度日如年,婆媳矛盾從古至今始終硝煙不斷。「我也並沒有做的多好,是一開始婆婆拿我當自家人,疼我愛我,讓我不至於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慌,我也該孝順她」,故事說完,這位十佳兒媳婦就走了。這位婆婆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考慮就不清楚了。婆婆不是媽,婆婆也是媽。婆媳一開始並不是因為感情而聚在一起,是因為兒媳的丈夫聚在一起。三觀不同,總會有衝突,總會有磕磕碰碰。
  • 我媽和我媳婦的相處模式,讓我讀懂了什麼叫「最好的婆媳關係」
    不過在我看來,用到婆媳關係當中也很恰當,用這種方式去經營婆媳關係,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媽跟我媳婦之間就很擅長這一點,她們倆是同一種性格,心直口快,第一次見面就吵架了,不過卻並沒有因為吵架而影響彼此的關係,反而是彼此表達了真實的想法之後,一拍即合。
  • 怎麼看待「婆婆也是媽」?現實剖析現在的婆媳關係
    ,自從裸婚來到這個家庭,公婆除了給了我一處寸草無有的宅基地,和一個養大的脾氣不太好的丈夫以外,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承認婆婆也是媽。其實,每個姑娘在決定初嫁的時候都是準備和婆家一心的,是把婆婆當成媽的,我也是,雖然裸婚,但我當初感激婆婆給了我一個稱心的老公,所以初進門的那聲娘喊的情真意切,真的感覺和自己的親娘一樣。
  • 婆婆也是媽:婆媳關係究竟如何相處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夫妻之間的摩擦,媳婦和婆婆也有一種微妙的關係,一不小心,星星之火,也可以讓婆媳之戰形成燎原之勢,畢竟婆媳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其實,做為婆婆她們要的並不多,只想身邊有個說話的人,只要我們少點要求,多點包容,用心去愛,像待親生母親一樣,我想,婆婆一定能夠感受得到,因為,婆婆也是媽!
  • 婆婆也是媽,此媽非彼媽:玩轉婆媳關係萬不能把婆婆當親媽!
    那句錯、錯、錯,如今讀來依然讓人惋惜不止。好好的企業女高管,非被婆婆逼著辭職、懷孕、在家帶孩子,還不給一分零花錢。婆媳關係中,一味地順從、尊重婆婆不是長久之道,聰明的兒媳都懂得和婆婆保持距離,雖嘴上叫她一聲「媽」,但心裡一定得明白,這個媽可不是家裡那個生養了自己幾十年的親媽,如果拿對待親媽那一套來對待婆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女兒!
    婆媳關係這個亙古的難題,猶如鐵板上呈現滋滋冒油的食物,那種聲音是多麼烈…如今社會對婆媳關係有很多定義,什麼「不是親媽勝似親媽」 「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 「有個好老公不如有個好婆婆」……可以說現階段婆媳關係已經升級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高流量話題。
  • 婆婆不是媽,奇葩婆婆的三個月讓我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和老公結婚7年了,女兒都已經5歲了,這麼多年從沒有和婆婆有過長時間的相處,每年的春節假期都回婆婆那邊過,所以一周的假期是我和婆婆在一起最長的時間了。老公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基本上每天都給婆婆打電話,逢年過節的禮節一樣沒少過,這些我也都是支持的,孝順本來就是應該的。
  • 有人問:媳婦對老公稱呼婆婆為「你媽」或「咱媽」究竟有何區別?
    婆媳關係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歷史倫理話題,千百年來,一直困惑著千千萬萬個家庭。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封建舊觀念的「婆婆至上」,早已成為了歷史,但是在許多家庭中,婆媳關係仍然是個不可避免的糾結。僅從兒媳婦對婆婆的稱謂上,即可窺見一斑。
  • 婆婆不是媽,對待她,你不能真性情
    前一陣,林志穎夫妻上綜藝節目,婆婆不滿意兒媳婦陳若儀的破洞褲,當場指出不能這樣穿,對兒媳的穿著打扮各種意見。陳若儀處處小心,對婆婆的朋友也是小心招呼,但是當接到自己親媽的電話,聽到親媽對自己充滿關懷的語言,陳若儀沒忍住,一下子淚流滿面。 婆媳相處,千古難題。
  • 今天我才知道,這真的不是我媽
    電視裡的橋段總是這樣,婆婆拉著剛進門的媳婦的手說:「我沒有女兒,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的女兒了。」然後媳婦眼眶含淚,感動又深情的喊「媽---」。 從前每每看到這樣的情節我也是感動的,內心裡對這樣的婆婆百般憧憬,並且常常對街坊四鄰閒話時那些被議論的媳婦們嗤之以鼻。
  • 從不把婆婆當成媽,婆媳該如何相處,這位兒媳的發言獲高贊
    從古至今,婆媳關係一直是人們頗為煩惱的話題,處理不好的話有的使婚姻破裂,弄得家雞犬不寧,現在這樣的社會仍然有這種現象,那麼婆媳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婆媳問題該怎麼相處呢?有的說,把婆婆當成媽就好了,我想說,如果你把婆婆當成媽,那真的錯了。生活不是小說或者電視劇,但是所有的也不能一概而論,舉一個我親身經歷吧。
  • 你會把婆婆喊「媽媽」嗎?打電話開口叫她媽,她居然問我是誰
    你會把婆婆喊「媽媽」嗎?打電話開口叫她媽,她居然問我是誰你會把婆婆喊「媽媽」嗎?我家婆婆更是,剛結婚沒多久,我打電話給她,叫她媽,她居然問我是誰,在她心目中只有她女兒可以這樣叫她,真是無語。我現在也不想叫了,生了孩子什麼才知道那不自己的媽,自己的媽怎麼可能會那樣對你。
  • 男人都會說「我媽很好相處的。」呵呵!
    如今我嫁給他兩年了,和婆婆也陸陸續續相處了一段時間。講真,她是個好人,對我也客客氣氣沒得挑,但卻遠遠不是高先生口中的完美慈母。我理解,也想得通,故而彬彬有禮尊重有加,婆媳間倒也風平浪靜。但電視劇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藝術作品將現實裡的矛盾匯聚放大。看似誇張,卻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 「我媽當婆婆後,我原諒了婆婆的偏心」
    溫暖湧上來,麥片似乎也格外香甜了,「果然,我媽是最體貼的人!」可就在她大快朵頤時,母親冷哼一聲,白眼猛地甩出來,刻意壓低聲音:「你瞧那一位,上輩子不知積了什麼德,可以睡到太陽曬屁股!」說著便把手裡的掃把狠狠杵了一下,整張臉都垮下來。那神態和表情,差點令莫莉倒吸一口冷氣。因為,這活脫脫就是自家婆婆的模樣:不滿裡夾雜著刻薄、刻薄中還透出些悲憤。
  • 母親和婆婆同樣是「媽」,有何不同?閨蜜:誰對我好我就愛誰
    女孩子自出嫁後,管男方的母親叫「媽」,也就是婆婆。不過這第一聲「媽」還是挺金貴的,因為在新人結婚的時候對公婆喊「爸媽」還有紅包收,俗稱「改口費」。自古婆媳難相處,對於婆婆來說,媳婦不是親生女兒;對於媳婦來說,婆婆不是生自己的媽媽,兩個本無緣無份的兩個女人因為一個男人註定要糾纏餘生。
  • 婆婆也是媽,婆媳之間的那些事
    可我覺得是定位出了問題,如果從一開始你就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一樣去尊重、孝順,把兒媳婦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去疼愛、呵護,婆媳之間就不會有什麼難以解決的矛盾。畢竟婆婆和兒媳婦共同愛著一個人,那就是最好的相處媒介,有著無數的共同話題。
  • 婆婆本來不是媽,到底要不要叫一聲「媽」?三位過來人說了老實話
    我老伴給大兒子帶了10年孩子,現在開始給小兒子帶,大兒子媳婦從來就是喊我們「爸爸媽媽」,小兒子媳婦從來沒有喊過,都是爺爺奶奶,不是一樣的嘛,我們沒有因為什麼一個叫一個不叫,分個高低,或者喜歡哪個,兒子是你家的,孫子是你家的,你還要怎麼樣?
  • 「我只有一個媽!」媳婦一句話成了婆婆心裡永遠的痛,婆媳啊……
    不是問題不能解決,而是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解決,抱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的人生格言,全世界都要為自己讓道的準則,只想著索取卻不願意付出,媽媽和弟妹的婆媳問題恐怕這輩子都很難解決。媽媽記得特別清楚,因為實在是少的可憐。
  • 第一次把婆婆改口叫媽是體驗?婆婆老跟鄰居抱怨我不叫她媽
    婆婆畢竟不是自己親媽,而且相信大多數女人在結婚的時候和自己婆婆也沒相處多久,所以冷不丁的改口叫「媽」,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應。說說你第一次把婆婆改口叫媽是什麼體驗?,我婆婆就變得看不起我了,看我各種不順眼,慢慢的我也不喊媽了,現在我又把日子越過越好了,(媽)這個字已經永遠喊不出來了,我婆婆老跟鄰居說我不喊她媽,我說是她先不尊重我在先,後來她也沒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