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媽,婆婆也不是媽,聰明的女人該這麼做

2020-10-10 千山千羽

婆婆媽媽,一個形容詞,也是一個女性的代表詞語。母親總是對孩子百般記掛,容易嘮叨叮囑。

孩子是母親手裡的寶,母親也是孩子心裡的寶。

婆婆是媽,是丈夫心裡最美的女人,丈夫總會看到婆婆的不容易,讓妻子在未來的日子多讓多孝。

婆婆也不是媽,是兒媳婦的緊箍咒,有些婆婆直接是兒媳婦噩夢般的存在,重男輕女,丈夫的無原則支持更讓妻子度日如年,婆媳矛盾從古至今始終硝煙不斷。

聽朋友說過,有位婆婆,總是嫌棄兒媳婦,幹啥啥不行,偷懶第一名。哪怕每天加班回家做好飯,有空就打掃家裡衛生,依舊覺得自己的兒媳婦什麼都不是,一點都不稱心如意,不如小區裡一位兒媳婦,婆婆讚揚的好評。

有一次跟兒媳婦吵架完出去溜達,她更好碰見了十佳好兒媳。就聊了起來,這位兒媳說,「哪有那麼誇張」,「看著你就比我家那個好,又漂亮又孝順」。這位兒媳婦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就把剛進門婆婆的疼,婆婆的寵,她將心比心的回報,以及挑明了這位婆婆對自己的兒媳婦生活裡並沒有疼愛寵愛的地方,也給 挑出來了,一併說給了這位滿腹怨氣的婆婆聽。「我也並沒有做的多好,是一開始婆婆拿我當自家人,疼我愛我,讓我不至於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慌,我也該孝順她」,故事說完,這位十佳兒媳婦就走了。這位婆婆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考慮就不清楚了。

婆婆不是媽,婆婆也是媽。婆媳一開始並不是因為感情而聚在一起,是因為兒媳的丈夫聚在一起。三觀不同,總會有衝突,總會有磕磕碰碰。

有些婆婆溝通明白了就不會有問題,有些婆婆溝通明白了依舊是問題。

有些婆婆依舊是老觀念,依舊覺得婆婆苦盡甘來,做不到相互理解跟尊重的含義,只有可以翻身為主的惡氣。有些疼兒子的婆婆,兒媳婦是唯一的對手,而有些指定孩子的婆婆,兒子兒媳全都是對手。

想起了,我那未曾喊過一聲媽就離開的婆婆,婆媳關係的衝突受害者。受制於過去封建思想,為家裡操勞過了適婚年齡,被包辦婚姻匆忙嫁出去。從一個知書達理的半知青(婆婆很聰明,可惜沒有機會上學),被硬逼著,被打的,學會了罵人。被她婆婆一輩子無理由的打罵,加重了曾經操勞的身體,早早的病痛離世。

聰明的婆婆不會插手小兩口的生活,孩子的幸福才是父母的幸福。而不聰明的婆婆,貢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離婚率,插手生活,插手油鹽醬醋,插手孫輩的性別……

我想每個人嫁人之前,母親都叮囑,「婆婆也是媽,一定要有孝心」。婆媳關係矛盾也總歸跳不出生活主導權的爭奪,生活習俗的磨合。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這時候男人主動站出來,把事情疏通,矛盾問題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煩心事或者矛盾,溝通是最好的良藥,它可以祛除顧慮跟疑慮,直接溝通失敗可以間接溝通。

婆婆不是媽,對於婆婆,可以這麼做:

  • 辛苦可以跟丈夫訴說,卻不能在丈夫面前不停的倒苦水指責。婆婆不是你的媽,婆婆是丈夫的媽
  • 對於婆婆不要太較真,好意可以心領,不合適的地方不要去衝突指責,讓丈夫用他的口氣轉達,或者悄悄不經意的在聊天裡舉例子引導改正。
  • 該有的孝順,為了丈夫,可以去做,做了多少可以跟丈夫去說明白。
  • 凡事不要大包大攬,會撒嬌的孩子有糖吃,埋頭苦幹的傻子被指責。
  • 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要不得,誰都是家裡的寶,如果是不可逆轉的公婆,距離有時候也能把缺點轉換為優點。

婆媳之間始終很難親密無間,距離是最好的產生美的工具,距離也能減少幹涉,減少雞飛狗跳。

生活中既要處理好工作,也要顧及好家庭。婆婆不是媽,婆婆也可以是媽,家庭靠自己維護,度也要靠自己把握。

婆婆不是媽,婆婆也是媽,婆婆能當做親媽嗎?大家聊一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婆婆也是媽,此媽非彼媽:玩轉婆媳關係萬不能把婆婆當親媽!
    你做的好,是你的本分;你做的不好,便是大逆不道。自古以來,惡婆婆刁難兒媳的故事比比皆是,《孔雀東南飛》中柔弱女子劉蘭芝本來夫妻琴瑟和諧,婆婆焦母非要出來作妖,逼兒子休妻退回娘家,最終劉蘭芝跳河自盡,丈夫尋親身亡。
  • 婆婆畢竟是婆婆,不是媽。
    我家老二剛兩周,有婆婆來帶,今年十月一我廠子放假,我就把老二接到我上班的城市玩了幾天,沒想到放假放的時間有點長,正好趕上過秋,放了二十天,今天才把老二送回來,我本來特別高興,進門一口一個爸媽的叫著,今天還給我們煮的餃子,可就在吃飯的時候,他突然說我老公瘦了,要是老這麼瘦下去可不行,還對我老大說以後對你爸爸要好點,他一個人養著你們兩個,我當時聽了就不高興了,我又不是沒上班,就是放了幾天假,看她說的好像我不掙錢似的
  • 婆婆也是媽
    婆婆與媳婦被定格在上下輩關係,約束與被約束隸屬關係。尊卑有序、長幼有別的儒家文化意識形態中得以強調。「生子靠學堂,生女靠家娘」(「家娘」指婆婆),女人的處世之道、生活習性、飲食起居由做婆婆(家娘)來訓示、教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兒媳婦就是娶來為自己替身的,做家務的,充當勞動工具的,或傳宗接代的。基於此,在婆婆面前要百依百順,不敢吭聲,如奴僕一樣,只能看臉色做事,聽話音吃飯。
  • 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女兒!
    婆媳關係這個亙古的難題,猶如鐵板上呈現滋滋冒油的食物,那種聲音是多麼烈…如今社會對婆媳關係有很多定義,什麼「不是親媽勝似親媽」 「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 「有個好老公不如有個好婆婆」……可以說現階段婆媳關係已經升級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高流量話題。
  • 婆婆不是媽!
    那麼一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我覺得婆婆不是媽呢?大概就是生娃找婆婆借了一千塊錢,在月子裡小寶生病自己帶著到處求醫,小寶四歲沒有買過一件衣服,一個玩具,所有的一切都是給你算的明明白白的。
  • 當婆婆遇上媽······
    在獨生子女的家室裡,婆婆遇上媽,成為一種必然。但是,在家庭越來越分化的今天,本文為大家庭的相處,撲捉了感人的婆媽範式,富有時代價值!說起婆婆遇上媽,不是天敵也是歡喜冤家(再歡喜也是冤家),特別是電視劇裡展現出來的大多都是兩親家為了各自兒女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費盡心機、耍盡手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過癮的角色應該是在情在理又毫不退讓
  • 婆婆不是媽,對待她,你不能真性情
    「婆婆應該把兒媳當成女兒一樣去對待,但是這個女孩不能把你的婆婆當成媽,因為你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你媽展現,你會認為你媽給你做事是理所應當的,但婆婆不是,所以我從來不會使喚我婆婆,壞情緒只留給我那尊貴的母親。」 papi醬的這段話給出了婆媳相處的答案,總結出來就是:婆婆不是媽,對待她,你不能真性情。
  • 婆婆不是媽,你還沒明白嗎?
    婆婆不是媽,最好的婆媳,是有邊界的。弄明白這個問題,很多生活中的矛盾就釋然了。沒有高期待,自然也不會失望了。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剛結婚也是這麼做的,心裡滿懷期待,我把她當親媽,我們就一定能相處融洽。 生病發燒了,親媽會鞍前馬後伺候,吃藥還得做好吃的,婆婆只會把孩子抱走,不要傳染給我孫子。
  • 婆婆難成媽
    媽是生自己養自己的人,媽媽能給自己的除了愛還是愛,就是濃濃的愛。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從愛出發。婆婆是自己長大了嫁人了才與她相識的人。婆婆是因為愛兒子而愛自己的人。婆婆能給自己的除了愛更多的還有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從理出發,從自己得角度出發,從兒子的角度出發,很少從愛的角度出發。這也是婆婆和媽的根本區別。當自己嫁人後遇到的第一關就是生產,那麼婆婆和媽是怎麼看待自己生產的呢?
  • 情感口述:婆婆翻了我媽的東西,我該怎麼處理?
    我老公家是小縣城的,婆婆是小學數學老師,家裡她說了算,很要面子的一個人。我生孩子之前是我媽在照顧我,做月子時說是要婆婆照顧的,於是婆婆就住我媽之前住過的房間,結果出了月子我媽再來的時候就發現她的東西都被翻過了,她放在柜子最裡面的包被動過,身份證被翻出來過,抽屜裡的衣服都動過,放在袋子裡的藥品被拿出來堆在一旁,袋子被拿去買菜用了,等等。
  • 婆婆不是媽,奇葩婆婆的三個月讓我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和老公結婚7年了,女兒都已經5歲了,這麼多年從沒有和婆婆有過長時間的相處,每年的春節假期都回婆婆那邊過,所以一周的假期是我和婆婆在一起最長的時間了。老公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基本上每天都給婆婆打電話,逢年過節的禮節一樣沒少過,這些我也都是支持的,孝順本來就是應該的。
  • 被婆婆區別對待後,我終於明白婆婆不是媽
    相信大部分女人沒有結婚前都想著結婚以後,好好孝敬公婆,把婆婆當媽看。但是結婚後卻在相處過程中被一件件小情磨平了當初那顆赤誠的心。其實婆婆不是媽,永遠不要拿對媽媽的標準去對婆婆,不然只剩寒心。今天就來說說被婆婆區別對待的那些事,看看你是不是也遇見過。
  • 婆婆也叫「媽」
    看了太多講述母女情深的故事,自己也會偶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媽媽,可很多人忘了,婆婆也是叫媽。人們用「媳婦熬成婆」來形容地位得到提升,不用再小心過日子、常常擔心受氣的改變過程。貌似婆媳矛盾才是中國社會最不可調和的矛盾,婆媳關係緊張也成為茶餘飯後,甚至影視、小說的不老主題。
  • 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前幾天婆婆生日,我早上起來就給她發了祝福的微信,並訂了蛋糕和鮮花,在當天上午12點前準時送到了她的手中。她收到蛋糕和鮮花後,給我回微信:「謝謝女兒,蛋糕和花都收到了,媽很開心。」我回復她:「不客氣媽,您在家注意身體,別太累了。」晚上下班後我老公也說:「早上給你婆婆打電話,你婆婆又誇你呢,我這兒子現在在她面前都沒地位嘍。」
  • 婆婆不是媽,喪偶兒媳該給婆婆養老嗎?兒媳:她又沒幫我帶過娃
    有人給出主意:當婆婆把兒媳當親閨女,兒媳把婆婆當親媽,才能化幹戈為玉帛。這事兒真的靠譜嗎?喪偶兒媳不給婆婆養老小區王姐和婆婆的關係就不太好,根本上是因為王姐生孩子的時候,婆婆老家的房子太老舊,賣掉了之後搬過來和兩口子一起住。
  • 80歲的婆婆:婆婆永遠是你婆婆,不會是你媽,離我遠點對你好
    婆婆之所以這麼做,是吃過前兒媳的虧,老公的前妻是個比較會獻媚的女人,能說會道,之前把婆婆伺候的很好,給婆婆買流行的衣服、首飾、包包、把婆婆哄得團團轉,結果,她想霸佔婆婆房子,還是被婆婆及時發現,及時止損,只被她騙走了一套房子。
  • 提到婆婆,你對老公說「咱媽」還是「你媽」?兩種叫法意義大不同
    她說,婆婆快生日了,就跟老公商量看看給老人家買什麼生日禮物。結果,因為她問了兩句「你媽喜歡什麼禮物?」、「你媽衣服尺碼多大」,竟然惹怒了老公,他發火道:「我媽不是你媽啊?你就不能說咱媽?聽著太彆扭了!算了,禮物不買了,反正你心裡也沒拿我媽當媽。」同樣是老公的媽,叫法不同,竟然能惹老公發一頓脾氣,我閨蜜也是相當委屈了。不過,有關這種喊法,男人確實挺介意。
  • 婆媳關係相處的必要技巧,聰明的婆婆「七不做」
    導語都說婆媳關係是這麼多年難以化解的矛盾,其實這就是婆婆或者媳婦一方或者雙方做的不好。古人說媳婦不好當,要受婆婆的氣,因為在古代女人一旦嫁進了夫家,就沒有了自我,沒有娘家做後盾,自己也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生活只能依仗著夫家,苟延殘喘,所以受婆婆的氣。
  • 真正聰明的女人,不會對婆婆做這3件事
    除非婆婆特別不講道理,特別蠻橫,你拿她實在沒有辦法,那麼你可以選擇和她分開住。正所謂,眼不見為淨。這也是為什么女人在結婚前,一定要先了解男方父母的為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你只有事先充分了解男方父母的為人,他們是不是對你足夠真誠和歡迎,他們是不是真心接受你,你才能決定是不是要和這個男人結婚。一般來說,真正聰明的女人,不會對婆婆做這3件事。
  • 婆婆不是媽,別抱太大希望,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
    我是遠嫁,真不太了解婆婆。只記得結婚時,公婆對我說:「小羅,你嫁到我們家,你放心,我們會拿你當女兒看的,我們沒有女兒,以後你就是我們的女兒。」聽到公婆這麼貼心的話,我覺得我遇到了世上最好的公婆,是他們給了我這麼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