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是媽,別抱太大希望,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

2020-10-03 秦曉蘿

我是遠嫁,真不太了解婆婆。只記得結婚時,公婆對我說:「小羅,你嫁到我們家,你放心,我們會拿你當女兒看的,我們沒有女兒,以後你就是我們的女兒。」聽到公婆這麼貼心的話,我覺得我遇到了世上最好的公婆,是他們給了我這麼大的希望。

「結了婚,趕快生小孩吧,趁我年輕,好給你們帶,我巴不得快點抱孫子。」「哥哥讀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么兒(我老公)打工的錢都給他哥哥讀書了,不然,我們家也不會這麼窮。你們放心,哥哥以後我們不管了,我們以後就好好幫你們……」促膝長談的話,猶在耳邊縈繞。

等到我生小孩,滿心歡喜迎接婆婆。婆婆從老家過來,是專程給我坐月子,我真的很感激婆婆。我也不知道,婆婆是不想給我坐月子?還是別的原因?她不說,她悶在心裡。人是來了,可是小孩尿片她不願洗,她說她聞不得小孩尿臭味,聞了要反胃,她說她胃本來就不好;來了,不煮飯不吵菜,她說她做不來飯菜,做了也害怕不合我胃口,所以,她選擇不做,她說了這是為了我好。

不想給我坐月子,我也不會怪您,您大可不必這樣,您完全可以明明白白的對我們說:你們結婚了,可哥哥還沒結婚,我們也挺著急的,再說家裡的莊稼牲口也捨不得丟開。一家人商量著來,話說到明處,我未必不會聽。婆婆如果早點說出來,我也會早做打算,我會先攢足了錢,再考慮生小孩的。怪自己沒規劃好,不怪別人。

婆婆不是媽,她說把我當女兒看,也只是客套話而已。

如果決定生小孩,就要規劃好經濟財力什麼的,不能想著讓婆婆來幫忙。婆婆願意來幫忙,我們要心存感激;婆婆不願意,我們也不可強求,更不要抱怨。我就脾氣不行,得改自己的脾氣。把婆婆當成親戚一樣客氣對待,家庭會變好好多,就沒有那麼多的抱怨了。

就這樣,我婆婆回老家了。我到現在還不明白,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或者是我無意之中囗無遮欄,得罪婆婆了?我問過老公,老公只是安慰我說:「我媽可能是捨不得老家的莊稼,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種的。」叫我不要多想,也別計較婆婆。

我覺得,可能是我不了解婆婆,婆婆也不了解我,一家人缺少溝通,再加上我是遠嫁,有好多話,婆婆可能不敢跟我說,害怕我會跑掉。

生了小孩後,婆婆可能認為我已經定下來了,把憋在心裡的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聽她說的那些話,就知道她沒什麼心機,可能就是單純的想回去,急家裡的莊稼和牲口了,因為她念叨過,老家她種了很多辣椒,還養了兩頭牛。想著要呆一個月,心裡一急就開始亂說話,來激我。

其實婆婆和媳婦沒有多大的矛盾,就是缺少溝通,各自都感覺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且各自生活的時代不一樣,更容易引起誤會。我認為我生小孩是大事,而婆婆覺得辛苦種的莊稼不能浪費,況且我婆婆都沒有自己的婆婆,坐月子都是她自己弄,她有提到過。

我和婆婆生活的時代不一樣,觀念也會有差距,可能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矛盾。以後,我會試著站在婆婆的立場想問題,能夠解決問題就解決,不能解決先放一放。沒必要爭個對錯。

相關焦點

  • 婆婆是媽,婆婆也不是媽,聰明的女人該這麼做
    婆婆也不是媽,是兒媳婦的緊箍咒,有些婆婆直接是兒媳婦噩夢般的存在,重男輕女,丈夫的無原則支持更讓妻子度日如年,婆媳矛盾從古至今始終硝煙不斷。哪怕每天加班回家做好飯,有空就打掃家裡衛生,依舊覺得自己的兒媳婦什麼都不是,一點都不稱心如意,不如小區裡一位兒媳婦,婆婆讚揚的好評。有一次跟兒媳婦吵架完出去溜達,她更好碰見了十佳好兒媳。就聊了起來,這位兒媳說,「哪有那麼誇張」,「看著你就比我家那個好,又漂亮又孝順」。這位兒媳婦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 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女兒!
    婆媳關係這個亙古的難題,猶如鐵板上呈現滋滋冒油的食物,那種聲音是多麼烈…如今社會對婆媳關係有很多定義,什麼「不是親媽勝似親媽」 「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 「有個好老公不如有個好婆婆」……可以說現階段婆媳關係已經升級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高流量話題。
  • 如何在老公和婆婆面前樹立良好形象!做好這3點就行了!
    每一個妻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在老公能有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在婆婆面前有個孝順兒媳的形象,更希望自己能夠處理好和婆婆之間的矛盾,不讓夾在中間的老公為難,但是有時候,事與願違,作為兒媳婦就是不能處理好和婆婆之間的關係,反而越弄越糟糕!兒媳只要記住這三個「不要」,準能給婆婆和老公留下一個好印象!不要和婆婆掙老公!
  • 婆婆不是媽,婆媳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有距離的相處
    不是世界上都是好婆婆,所有的兒媳婦都惡毒;也不是兒媳婦都好,婆婆全部不講道理。凡事都有兩面性,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同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結果會大相逕庭。婆媳之間相處,千萬不要「把婆婆當媽,把兒媳婦當閨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保持適當的距離,互相尊重,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 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團隊就行了
    我慢慢的理解了防備心很重要,一個人一開始,就要設定好自己的原則,否則會被一些使用計謀這就是很多老闆,明明自己做生意的時候能成功,結果碰見幾個社會人,可能把所有身價都虧損進去。所以,我現在做生意的策略很簡單,自己做自己的,就靠自己,做好一個項目就行了,不懂的,不去涉獵,也基本不亂交往朋友,因為沒意思,
  • 婆婆不是媽!
    剛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滿懷希望的打算融入新的一個家庭。那麼一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我覺得婆婆不是媽呢?大概就是生娃找婆婆借了一千塊錢,在月子裡小寶生病自己帶著到處求醫,小寶四歲沒有買過一件衣服,一個玩具,所有的一切都是給你算的明明白白的。
  • 婆婆不是媽,你還沒明白嗎?
    婆婆不是媽,最好的婆媳,是有邊界的。弄明白這個問題,很多生活中的矛盾就釋然了。沒有高期待,自然也不會失望了。 我的同事柚子的婆婆就是這樣,柚子經常跟我吐槽。柚子的化妝品到了,婆婆問都不問,自己拆開快遞,拿去用了。周末早上柚子愛睡懶覺,婆婆也大早上就喊她起來一起去買菜,進房間門也不會敲。
  • 兒媳和女婿都是外人,所受待遇為何卻差別那麼大?原因個個戳心
    逢年過節,衣服禮物紅包都沒少過;隔三岔五還帶著去燙髮旅遊逛街;平時有什麼鬱悶的事情,也總是毫不遮掩地說給婆婆聽。但她覺得婆婆從骨子裡就沒把她當自己人,只要他兒子沒下班,連飯都不做,天天等他兒子八九點回來後才做飯。而這種感覺,在小姑子來之後更加明顯。可是,每次回娘家,她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舉個小慄子,如果老公和她一起去,親媽絕對是拿出十八般武藝整出一桌子好菜,雞鴨魚蝦肉樣樣俱全。
  • 兒媳對婆婆的要求:不要求婆婆幫助自己,只需婆婆不幹擾自己就行
    大多數兒媳對於自己的婆婆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她們不要求婆婆幫助自己,只需要婆婆不幹擾自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好,並不是因為而是覺得婆婆不幫助自己,而是因為婆婆過多幹涉兒媳的生活。有的時候是隨意指責兒媳,有的時候幹涉兒子兒媳的婚姻,這樣的狀態讓兒媳很不滿意,於是影響到了婆媳關係的發展。
  • 伺候婆婆三年,親媽生病,鳳凰男卻說:你照顧我媽就行,別管外人
    而于斌作為家裡唯一一個大學生,又是長子,更是成為了全家人的希望。但是沒想到的是,照顧婆婆的事情竟然落在了阿梅身上。阿梅白天上班,早上要給他們母子做飯,中午還要急忙趕回來給婆婆做午飯。一天又忙工作又忙家裡,阿梅別提多辛苦了。阿梅想著這麼做也不是長久之計,就向于斌提出要僱個保姆照顧婆婆。可是于斌根本不同意:僱保姆多貴啊,咱家不還有你呢嗎?再說了,給我媽僱保姆,穿出去別人還不得說我不孝順啊!
  • 婆婆也是媽,此媽非彼媽:玩轉婆媳關係萬不能把婆婆當親媽!
    好好的企業女高管,非被婆婆逼著辭職、懷孕、在家帶孩子,還不給一分零花錢。婆媳關係中,一味地順從、尊重婆婆不是長久之道,聰明的兒媳都懂得和婆婆保持距離,雖嘴上叫她一聲「媽」,但心裡一定得明白,這個媽可不是家裡那個生養了自己幾十年的親媽,如果拿對待親媽那一套來對待婆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於是就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說「咱們不是做老大的嘛,把東屋留給弟弟,咱們住西屋吧。」我接著對我老公說:「讓我自己選,我選好了你們又不同意,要不咱就別在老家辦婚禮了,省得這屋那屋的麻煩。」我知道讓換到西屋的事情99%是婆婆提出來的,但是我沒有在老公面前說婆婆的不是。我和婆婆沒有正面對峙,卻在暗中較勁。
  • 婆婆不是媽,對待她,你不能真性情
    「婆婆應該把兒媳當成女兒一樣去對待,但是這個女孩不能把你的婆婆當成媽,因為你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你媽展現,你會認為你媽給你做事是理所應當的,但婆婆不是,所以我從來不會使喚我婆婆,壞情緒只留給我那尊貴的母親。」 papi醬的這段話給出了婆媳相處的答案,總結出來就是:婆婆不是媽,對待她,你不能真性情。
  • 我伺候婆婆7天,婆婆伺候我300天誰更賺?學者:誰說婆婆不是媽?
    為了能夠讓婆婆好好休息,我每天做好了飯菜都會給她端到床旁邊,儘量不讓她下床走路,這樣更有利於恢復。我和老公還果斷裝了熱水器,以後我們再也不用茶瓶了。有人說: 「你對你婆婆真不錯,你婆婆真有福氣 。」還有人說: 「你對婆婆那麼好有啥用?畢竟不是親生的,我伺候親媽三天,我都受不了。」我說:「難道婆婆就不是媽了嗎?」
  • 遇到一個好的婆婆,就像自己的媽一樣,總喜歡縱容著自己
    所以我作為一個神經大條的男人也就沒把這些當回事,但是隨著我休息時間變長,我老婆和我媽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變多。,結婚之後這種行為會慢慢地變成自己的願望,因為各種原因,自己回不去自己家裡,例如:嫁的比較遠,回家比較麻煩、沒有時間回家、回家還要看婆婆的臉色等,總之就是有些時候自己想回家都回不去。
  • 婚姻裡,「共同努力」不是你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
    家裡面的女主人總是努力的維持著這個家庭,但試圖在家庭的每一方面做到最好。男主人也努力工作,不抽菸、不酗酒,每天按時上下班。但是他們之間仿佛有著一種天然的隔閡,似乎如果孩子這個話題、沒有責任的牽絆,兩個人完全可以毫不相干。
  • 婆婆畢竟是婆婆,不是媽。
    我家老二剛兩周,有婆婆來帶,今年十月一我廠子放假,我就把老二接到我上班的城市玩了幾天,沒想到放假放的時間有點長,正好趕上過秋,放了二十天,今天才把老二送回來,我本來特別高興,進門一口一個爸媽的叫著,今天還給我們煮的餃子,可就在吃飯的時候,他突然說我老公瘦了,要是老這麼瘦下去可不行,還對我老大說以後對你爸爸要好點,他一個人養著你們兩個,我當時聽了就不高興了,我又不是沒上班,就是放了幾天假,看她說的好像我不掙錢似的
  • 想要兒媳婦給你養老,不用刻意討好,做好這三件事情就行
    每個女人,如果生的是兒子,那麼就希望兒媳婦能給自己養老,但有些女人也害怕和兒媳婦相處不來,或者說害怕兒媳婦對自己有意見,擔心兒媳婦將來會聯合兒子不給自己養老,有些女人怕將來兒媳婦不給她養老,還會刻意討好兒媳婦。
  • 籬笆不是牆,婆婆不是娘,端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不信你跟婆婆吵吵試試,女兒跟媽媽爭吵在過分她會選擇原諒,但是兒媳一跟婆婆爭吵,全家都覺得你不對。所以婆婆就是婆婆,媽媽就是媽媽,女兒就是女兒,兒媳就是兒媳,認清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位置,不去比較,不期待,最好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
  • 婆婆也是媽
    於是乎,情不自禁地發聲,自己怎樣持家創業,怎樣勤勞樸素、省吃儉用,怎樣把孩子拉扯大的,油鹽柴米醬醋茶怎樣解決的。即便是生活窘迫,也餓不著小孩和老人。這些都要反覆炫耀,囉囉嗦嗦,喋喋不休,總怕後生不知道。喻之以理,不要鋪張浪費,卯糧寅吃,超前消費。媳婦根本聽不進去「憶苦思甜」傳統教育話題,聽不慣自吹自捧、稱功頌勞的聲音。這些大實話,容易衝擊人家的心靈,點燃矛盾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