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遠嫁,真不太了解婆婆。只記得結婚時,公婆對我說:「小羅,你嫁到我們家,你放心,我們會拿你當女兒看的,我們沒有女兒,以後你就是我們的女兒。」聽到公婆這麼貼心的話,我覺得我遇到了世上最好的公婆,是他們給了我這麼大的希望。
「結了婚,趕快生小孩吧,趁我年輕,好給你們帶,我巴不得快點抱孫子。」「哥哥讀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么兒(我老公)打工的錢都給他哥哥讀書了,不然,我們家也不會這麼窮。你們放心,哥哥以後我們不管了,我們以後就好好幫你們……」促膝長談的話,猶在耳邊縈繞。
等到我生小孩,滿心歡喜迎接婆婆。婆婆從老家過來,是專程給我坐月子,我真的很感激婆婆。我也不知道,婆婆是不想給我坐月子?還是別的原因?她不說,她悶在心裡。人是來了,可是小孩尿片她不願洗,她說她聞不得小孩尿臭味,聞了要反胃,她說她胃本來就不好;來了,不煮飯不吵菜,她說她做不來飯菜,做了也害怕不合我胃口,所以,她選擇不做,她說了這是為了我好。
不想給我坐月子,我也不會怪您,您大可不必這樣,您完全可以明明白白的對我們說:你們結婚了,可哥哥還沒結婚,我們也挺著急的,再說家裡的莊稼牲口也捨不得丟開。一家人商量著來,話說到明處,我未必不會聽。婆婆如果早點說出來,我也會早做打算,我會先攢足了錢,再考慮生小孩的。怪自己沒規劃好,不怪別人。
婆婆不是媽,她說把我當女兒看,也只是客套話而已。
如果決定生小孩,就要規劃好經濟財力什麼的,不能想著讓婆婆來幫忙。婆婆願意來幫忙,我們要心存感激;婆婆不願意,我們也不可強求,更不要抱怨。我就脾氣不行,得改自己的脾氣。把婆婆當成親戚一樣客氣對待,家庭會變好好多,就沒有那麼多的抱怨了。
生了小孩後,婆婆可能認為我已經定下來了,把憋在心裡的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聽她說的那些話,就知道她沒什麼心機,可能就是單純的想回去,急家裡的莊稼和牲口了,因為她念叨過,老家她種了很多辣椒,還養了兩頭牛。想著要呆一個月,心裡一急就開始亂說話,來激我。
其實婆婆和媳婦沒有多大的矛盾,就是缺少溝通,各自都感覺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且各自生活的時代不一樣,更容易引起誤會。我認為我生小孩是大事,而婆婆覺得辛苦種的莊稼不能浪費,況且我婆婆都沒有自己的婆婆,坐月子都是她自己弄,她有提到過。
我和婆婆生活的時代不一樣,觀念也會有差距,可能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矛盾。以後,我會試著站在婆婆的立場想問題,能夠解決問題就解決,不能解決先放一放。沒必要爭個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