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上的改口費,我媽拿了一萬婆婆才給一百,我拉著爸媽轉身離開

2020-12-08 話說情語

我和老公是在大學時認識的,我們是同班同學,之前一直也沒有過多的交往,只是見面打聲招呼。自從他當上了學生會主席,我當上了文學社社長,我們之間漸漸就熟悉起來。經過半年的接觸,我們發展為男女朋友關係。

我們在一起時一直相處得很愉快,老公是一個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男孩,當時也很受女孩子的喜歡。大學畢業後老公考上了公務員,而我則進入了一家國企工作,可以說我們感情之路一直很順,唯一受到阻礙的是我們的關係一直不為婆婆認可。老公家是農村的,我家是城裡的,就在我上大學的那座城市。老公家鄉本來大學生就少,再加上老公確實也優秀,以至於婆婆認為無論是誰也配不上她兒子。

我們跟父母公開關係是在我們參加工作以後,由於我家就在本市,所以先去拜訪的我父母。當得知老公家是農村的,父母也反對過我們在一起,但通過與老公的接觸,確實覺得老公很不錯,所以也就同意了我們的交往。可第一次去婆婆家,我就很不受待見,農村和城市的條件本身就有差距,去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我們是趕在冬天去的,冬天的農村特別冷,所以到了那裡,老公就讓我趕緊脫鞋坐在炕上,當時腳凍的已經沒有知覺了,所以老公就給我拿了一個被子,說讓我捂捂腳。就這一個動作就惹的婆婆不高興了,她雖然是把老公叫到了一旁,可說的話卻特別大聲「不就是住在城裡嗎?有那麼嬌貴嗎?住不慣農村,別來啊。還有你,以後你也注意點你的身份,你好歹也是個公務員,工作比她強,別在她面前那麼低氣,要我看啊,你們在一起,還是她高攀了咱們呢。」

儘管老公一勁的告訴她小點聲,她還是一口氣的說完了。

在那待了幾天,一直挺不順心的,儘管我努力好好表現,可總是得不到婆婆的認可。回來的路上,我也跟老公討論了我們的問題,老公對我說:「以後過日子是咱們倆在一起,不用考慮那麼多,我對你好就夠了。」

如果不是因為老公的這句話,也就沒有了我們全家在婚禮上受的羞辱了。商量結婚的時候,婆婆也總是以我配不上老公為由拒絕拿錢給我們買房子,但是這話我父母一直不知道。最後,我和老公利用了自己手裡的積蓄,又從朋友那湊點,加上我父母給的,總算付了首付。

婆婆對我的態度我一直挺介意的,但是看在老公的面子上我一直沒有表現出來。可婆婆在我們婚禮上的做法實在讓人無法接受,當主持人叫我們給雙方老人敬茶的時候,老公叫了我母親一聲媽,我媽高興的答應並拿出了一萬的紅包。

當我給婆婆敬茶的時候,同樣也叫了一聲媽,可婆婆不僅沒答應,還從包裡拿出了一百零塊錢,並當著所有人的面說:「親家母給了我兒子一萬,說明我兒子是萬裡挑一的好男人,而我覺得我兒媳配不上我兒子,所以我給一百,說明我兒媳是百裡挑一。」

當時說完我爸媽的臉快氣綠了,我當時也沒擱住面子,我直接氣的把茶杯摔在地上,然後起身奪過司儀的話筒,說:「既然看不起我,覺得我配不上他們家兒子,那這婚我不結了!」當時老公一臉詫異的看著我,我低頭跟他說:「咱們這事既然你媽都替你做主了,以後的日子你想想也難過的不行,咱們索性還是別過了!」

說完,我拉著我爸媽的手直接轉身走掉了。那天我不知道親朋好友是怎麼看的,我是覺得我自己受不了這種委屈。老公本身出身農村,這我從未看不起。可是沒想到這個農村婆婆竟然用這樣的方式羞辱我。如果當時她的話婉轉些說,自己沒多少錢,就一百塊,興許我也不會鬧這一出。

這事現在過了一個星期了,現在老公一家人幾乎每天都上門來道歉,就連那耀武揚威的婆婆也主動示弱說軟話了。可是婚禮上的那件事擱在我心裡實在難受。自始至終,婆婆一直沒道歉的意思,她只是改口說自己說錯了話,拿錯了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版權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婚禮上婆婆給兒媳一百元改口費,兒媳:「我還是一直叫你阿姨吧」
    女人一般都比較羞澀,在結婚前兒媳對公公婆婆都是稱呼「叔叔」、「阿姨」,而不好意思直接叫「爸爸」或者「媽媽」。一方面是叫著不順口,畢竟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喊起來不會很自然。另一方面也是保持一點距離,沒結婚之前,畢竟不是一家人。那兒媳什麼時候改口,將公公婆婆叫「爸爸媽媽」呢?在中式婚禮中,專門有這樣一個環節,就是兒媳會向公公婆婆敬茶,公公婆婆會給兒媳改口費。
  • 婚禮現場,新娘直接叫停,原因是一萬改口費變成了「空紅包」
    離婚期越來越近了,男友找到我,吞吞吐吐地跟我說:「寶貝,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你別生氣。」我看他這樣,就知道沒好事,對他說:「有事你說,咱倆都快結婚的人了,還有啥事不好意思說的。」男友可憐巴巴地說:「我爸媽讓我跟你商量一下,關於結婚彩禮,能不能再少點,因為新房裝修超出預算兩三萬,現在彩禮我爸媽只能拿6萬,希望你和你爸媽能諒解。」
  • 我是啞巴,婆婆只給五塊改口費,轉身要走,老公指指腳下,我樂了
    我是啞巴,婆婆只給五塊改口費,轉身要走,老公指指腳下,我樂了我叫車耿,可能是我媽懷我的時候沒有注意,我從出生就不會發聲,是個啞巴。雖然如此,在我爸媽的教育下,從小我就從來不覺得我和別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我爸媽對我也很疼愛,我的性格在親情的溫暖下也變得很活潑很樂觀。而且,我還有不少的好朋友。我相信我不比別人差什麼,我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 婚禮上婆婆給十萬改口費,讓兒媳必須生龍鳳胎,兒媳一話全場炸鍋
    婚禮上婆婆給十萬改口費,讓兒媳必須生龍鳳胎,兒媳一話全場炸鍋前幾天我去參加了一場婚禮,婚禮上發生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這件事情就算現在我想起來,也覺得真的是太讓人無話可說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那場婚禮的新郎和新娘是相親認識的。
  • 婚禮上,六年的感情卻敗給了兩萬塊錢改口費,女方追悔不及
    欣瑜要求彩禮二十萬,還要徐陽全款買房,但徐陽哪有那個條件,雙方爭執不休,差點就要面臨分手,好在最後彼此都做出了讓步,彩禮降到十萬,房子只要先付首付,再加上欣瑜的名字就好,徐陽當場就答應了,可隨後欣瑜又提出了新的條件,說彩禮太少,到時改口費必須多點,起碼要一萬才行,徐陽聽完也都答應了下來。
  • 婆婆給大紅包讓我跪著改口,到丈夫改口我媽,直接被我媽扇一巴掌
    婆婆給大紅包讓我跪著改口,到丈夫改口我媽,直接被我媽扇一巴掌其實婚姻挺複雜的,它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同時還牽扯到兩個家庭。我記得第一次跟丈夫回家的時候,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嫂子並沒有跟我一起吃飯,後面才發現他們那邊女兒的地位是比較低的
  • 結婚當天,農村婆婆給我一萬塊的改口費,我氣的拿出手機想要報警
    都說女人最幸福的一天,就是自己結婚的那天,可是我結婚那天,真的是差點就鬧的把警察給叫來了。主要是婆婆給了我一萬的改口費,按理說,這些錢也不少了,可是得看是什麼情況下給的。反正是最後,婆婆給了我一萬塊錢,我就要報警,最後沒有辦法,婆婆拿出了十萬塊錢,這事才算過去,不過因為這件事,估計我們以後的婚姻中麻煩也不會少了。
  • 婚禮上新娘突然要2萬改口費,婚禮成了笑話,無奈下婆婆轉了微信
    每個地區的結婚風俗都不一樣,相信很多地方除了彩禮和嫁妝之外還會有改口費一說,改口費就是新娘的父母給新郎準備的,而新郎的父母給新娘準備,至於改口費有多少還是雙方父母商量決定。劉勳就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原來是在自己婚禮當天,妻子突然開口向母親要2萬塊錢的改口費,婚禮變成了親戚朋友看笑話的地方。
  • 婚禮上新娘突然要2萬改口費,婆婆難堪下只好轉微信,婚禮變笑話
    而麗麗的老家是內蒙的,劉隕的的老家在山東,可能很多人認為內蒙這個地區並不富裕,所以新娘才在婚禮上多要改口費的,其實這並不是,麗麗生活在內蒙雖然交通不是特別方便但是家裡的條件也不窮,因為她們來家那邊光是養牛羊就可以帶來很多收入。
  • "一萬改口費換不來你一聲媽?太少了阿姨,得多給兩萬"
    兩年前,在一場聚會上,小吳認識了剛大學畢業出來工作沒多久的小雨。彩禮啊什麼的都是早早商量好了,包括當初要給的改口費也是說好的,兩個家庭忙了一段時間之後兩個人也是成功進入婚姻的殿堂,一切都很順利,大家都是開開心心迎接新娘子,但是在接走新娘的時候,伴娘們故意要多了很多紅包才捨得把小雨給小吳,這簡直是打得小吳猝不及防,但是吧,為了這個結婚他也沒說什麼,就特地從自己的私人卡裡提了一部分錢才把小雨接走,雖然有點大出血,但是小吳覺得還算值得的
  • 62歲大媽哭訴:因為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後她也沒來看我
    導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兒媳嫁過來之後都要求婆婆給改口費,要是不給就不會叫婆婆做媽。要是男方願意給改口費,不介意這些錢,那麼生活就會過得好,要是婆婆捨不得給這些錢,覺得兒媳無理取鬧,認為兒媳是拜金女,那麼這位婆婆以後要注意了,而且會因為婆婆沒有給改口費,導致誤會,也不會給婆婆好臉色。
  • 一位60歲婆婆哭訴:因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她沒來看一眼
    ,先是新郎去女方家接親,向嶽父嶽母叫爸媽,會得到改口費。到男方家後,新娘向公婆叫爸媽,也會得到改口費。改口費現在一般都是10001,寓意「萬裡挑一」,也可以雙方商量,或多或少都可以,有的男方家還會給新娘子雙倍改口費的。給改口費是婚禮的一個重要環節,真沒見過誰家孩子結婚不給改口費的。
  • 婚禮上因嫌改口費少,母親讓老公入贅我家,我的婚禮成了個大笑話
    當時我正好在單位被一個客戶刁難,老公正好看見了,所以就幫我解圍,為了表示感謝,我請他喝了咖啡。就這樣我們就認識了,我和老公正式交往是在認識的一個月以後,老公家是城鎮的,我們家在市裡住。我從小就跟母親生活在一起,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可能母親因為長期以來的單身,也導致了她性格上有些怪異。
  • 新婚當天 改口錢從一萬變成一百 新娘:不嫁了
    你看中了我的外貌,那我看中你的經濟條件應該不過分。包括攔新郎給多少紅包,新娘下車給多少紅包,改口錢又該給多少等等。本以為婚禮會順順利利進行下去。可是當李貞收到改口費的紅包之時,紅包如同空的一樣,這跟說好的一萬零一截然不同。本來一位裡面是支票。可是打開一看居然是一百零一。
  • 婆婆把兩萬改口費改二十,結果兒媳婚禮全程只叫阿姨
    表妹結婚的時候,我是作為娘家人,去送親的。所以,表妹為什麼不叫她婆婆「媽」,是因為改口費的問題。以前,我沒覺得改口費是個大問題,畢竟前面的彩禮錢、催取錢、下車錢全都過關了,在改口費這個環節上出問題,幾乎不太可能。不過,前些時間看了一些比較熱門的文章才發現,其實有很多的新婚夫妻,在改口費這個環節上,出現分歧。
  • 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後來有一天我婆婆去西屋拿東西,出來後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西屋多好啊,比東屋涼快多了,當初讓你們住西屋還不高興。」我隨即回了婆婆一句:「是啊媽,正好好的都留給我弟嘛。」之後她再沒提過這事。我是因為愛情結的婚,本不想因為這些家長裡短為自己的婚姻打折扣,但是這不等於我會處處犧牲自己來換取所謂的和平。
  • 婚禮上俺連叫婆婆三聲媽,依舊不給改口費,一番話後俺淚目
    28歲的小婷和她的丈夫通過朋友介紹相識的,兩人交往一年左右就領了證,當他們五月份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時,小婷在婚禮上叫了婆婆三聲媽,但她婆婆一直不拿改口費。最後,小婷還笑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婷一直在鄉下長大,父母是城市的農民,家裡有一個弟弟上大學。小婷的父母平時靠農活和在建築工地打工賺錢,才讓兩個孩子上完大學。小婷畢業後就在城裡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小婷掙的錢也基本上是補貼家庭和給弟弟讀書用了。丈夫小宇是一位城裡人,他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師,他是家裡唯一的孩子。
  • 60歲婆婆哭訴:因沒給兒媳改口費,我生病她沒來看一眼
    之前有個朋友結婚的時候還徵詢過我的意見,問該不該問婆婆要改口費。其實這個問題不該拿來去和別人比較。你若認為男方家裡拿得出,並且不會在乎這筆錢,那麼大可大大方方的提出來。但是,假如婆婆不願意出這筆錢,或者對此有成見,認為你是物質欲薰心,那麼你可就要小心了。因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婚禮環節而人為的造成誤解和成見,很可能會在今後的婚姻裡埋下隱患。
  • 故事:婚禮當天,婆婆給兒媳五萬改口費,新娘打開紅包改口叫阿姨
    張霞和小李結婚的時候,張霞父母根據本地的習俗要15萬元的彩禮,但是張霞的婆婆卻很摳門,完全有能力付這筆彩禮錢,卻要和親家討價還價。最後雙方兩家達成共識。訂婚的時候給10萬彩禮錢,婚禮的時候給兒媳5萬元的改口費。婆婆想的是這樣能省下一筆改口費,說起來自己面子上也有光。
  • 婚禮上,婆婆說生孫子給改口費,笑著說兩字,婆家娘家炸鍋
    我和男友談了三年的戀愛,上個月剛剛辦了婚禮,我媽一直覺得我其他的能力不行,覺得我找男朋友的眼光還不錯。我也能理解,男朋友作為家裡的獨生子女,找了女朋友他媽媽自然不太開心,尤其是我這種哪裡都不突出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更是不願意了,有句話說得好,婆婆都拿兒子當自己的禮物,拿兒媳當搶自己東西的入侵者,自然不會高興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