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升級關係發展階段

2020-10-07 小A字司雲號山海

二、朋友到戀人階梯

如果把男生跟女生在一起的過程分階段,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比如剛剛認識是一個階段,到成為朋友也是一個階段,接下來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階段,戀人之後約會又是一個階段,再往後發展,兩個人有親密關係,再接下來就是談婚論嫁了等等。

我們可以把男女生之間的交往看作是一個又一個的階段。

而女生主動的邊界很簡單,就是要把最後一步留給男生去做,尊重對方的自主意願。在同一個階段中可以主動,但是階段之間的升級應該留給男生來做。


看女生是把自己當主角,人生主體,還是想當別人的女主角,神態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女孩子眼睛亮,瞳仁清澈,神定,氣凝,皮膚透亮的,大概率這都是把自己當主角的,相反的眼神飄的神不知道飛哪去,這都是不順利放逐期,把自己當主角,你喜歡我,我歡迎你來做我故事裡的男主,而不是我做你故事裡得女主,誰知道這個女主今天是我,明天會是誰,你要來按照我的劇本走,還是我按照你的劇本走。

不要傷心憤怒對方為什麼不愛你,你在A眼裡是個垃圾桶,在B眼裡就是珍珠瑪瑙,不是你不值錢,是你看不到覺得你值錢的人,你看不到認可你價值的人,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耀眼不夠優秀,所以要一直追逐別人,你喜歡仰望,而不是讓別人仰望自己。

不付出的男人沒有存在的必要,沒有在你世界存在一秒鐘的必要[NO],感情進展到一定階段了,只要他不付出,直接就踢掉,不要總是去問別人他愛不愛我去測塔羅,不能說不愛,也肯定沒那麼愛你,摻水太多,男的目的最明確,對你沒那麼有興趣罷了


男女通用,

第一章 朋友階段


第一階段:初識

對方認為我:一個隨和可親的人 ;

我認為對方:陌生人

我的表現:好接近,平易近人,熱情助人,剛認識時有點嚴肅,沒多會就會樂呵呵,別人和我說什麼似乎都可以,沒什麼話題是我不接受的,不可以聊的。 不時幽一默,跟我一起會在一起好開心,很輕鬆。隨著人們交往的不斷深入,話題也會不斷深入,對方聊一些比較私人化的問題,這是因為此時ta已經對我有了好感,而且有一定的信賴度了。 這個時候ta充當的是傾訴者的角色,人們都會比較希望把自己的事情說出來,讓我來聽,也就是發洩自己的情緒。對方會發現我是一個好聽眾,而且還時不時的給ta點意見或建議,並且對ta迷茫的地方能夠一語中的,幫ta分析得很透徹,然後給ta安慰和關懷。 這時ta對我的好感度又再次提升,並且信賴感也再次增加了。然後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相知

對方認為我:一個可交的好朋友

我認為對方:熟人,並且談不上什麼信任


到了這個時候,ta可能對我會說出更多的心裡話,但是同時ta也開始想知道我的一些悄悄話。 因為ta的心裡話已經差不多都說了,而為了保持一種親密的狀態,會自然而然的尋找類似的話題,如果ta此時遇到新的問題那麼還是以ta為主,如果沒有那麼重點會自然的轉到我這裡。但是ta卻發現每次聊這些時我總是很巧妙的帶過了。好像我沒有這方面的談資,又或者我可能對這些可能不感興趣。久而久之我身邊的朋友會認為我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腦子裡總是些奇怪又不失可愛的想法,但是僅此而已,我不過是個長不大的孩子。ta已經認為我是沒有悄悄話的,或者對這些事不敢興趣、看得很淡的。但是我對ta卻非常的好,找我幫忙很少會被我拒絕,除非真的超出我的能力範圍,我一定會為ta效力的。並且我也開始主動關心ta,有時候會對ta的一些缺點態度端正的提出意見或建議,甚至管ta。但是這並沒讓ta反感,反而ta你覺得我這是一個可交的好朋友。和我在一起放心,因為我一定不會害ta,只會幫ta。ta從心裡感覺有這麼一個朋友真好,真是太值了。然後就此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相伴


對方認為我:一個奇怪有個性的朋友

我認為對方:普通朋友,有基本的信任

到了第三個階段可以說到了一個和我來往的分水嶺。上兩個階段是從我的角度來描述,只是一種亞客觀,進入第三階段能不能繼續來往下去就可以得出結論了。因為在前兩個階段中我可是一直在觀察著對方的啊,而且相當的細微。我會從ta說的言行舉止、說話的口氣、處事的態度等等各個方面來分析ta,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並且八九不離十。

被我認為不能再繼續交往的人,只要沒有讓我討厭,一般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不會再有進一步的發展了,而且漸漸的我對ta的事不再那麼熱心,有的可以推掉的事就會找藉口推了。可以繼續發展的會在今後的逐漸了解中被我放在不同的檔裡。

而已經在前兩階段就讓我下出結論的人不是被我三振出局就是後面那種罕見的類型了,我已經把ta當作朋友了,對ta會比別人更親近些,也更願意和ta在一起。

到了第三階段時我已經可以把對方歸檔分類了,可以繼續來往的、不要在繼續來往的,和第三種罕見的類型——是我真心當朋友的。

但是有一點在別人看來比較頭疼,就是不管對方跟我是屬於同性還是異性。可能就因為這個成了人家說我分不清朋友和戀人的把柄之一。但其實我分的很清楚的,只是表面上,都喜歡儘量不表現出來,低調。

只要對方進入這個叫作朋友的圈子,那麼就等於給對方一個了解自己的窗口了。而且對方在這個時候因為放鬆的比我快,一些標準就比我降低得多,所以有時候ta會一不小心就碰觸了我的某些原則或者底限,這時ta就會劃一個問號了,我怎麼了?好像和以前不同了。哈哈~不是和以前不同了,而是我開始在對方面前減少自己的設防了,當然根據我對朋友劃分的程度來減少自己設防的多少。然後在這樣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對方會說其實我是一個比較有個性、比較奇怪的朋友,但是還是一個好朋友。

而罕見的第三類型如果兩個人合得來,可能會越來越好,如果會有摩擦,那麼在兩個人一段磨合後,彼此能夠適應對方時還會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敏感時還是會有小摩擦,

但是如果有人在這三個階段中逐漸對方喜歡上了我,或者起初就是抱著這個目的的。也不會例外的被我這麼來劃分和區別對待,除非我也喜歡ta。這可能就是人們說我分不清朋友和戀人的把柄之二,再次痛苦下,


第四階段:認可(認識1-2年,看對方的性格,情緒穩定以及溝通和能力)

對方認為我:知己,無話不談,依賴,親密

我認為對方:好朋友,比較聊的來


對方很喜歡跟我說話,不論是什麼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都很喜歡跟我分享,沒事的時候,都會很希望多跟見面或者一起出去活動,比如逛街、吃東西聊天,買東西,我呢偶偶有點小細節的時候,也會感覺到對方對我的熱情、主動,照顧,特別是一定要發生過一些在我的生活中實際發生困難,而我自己又應付不來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個時候對方站出來幫我出頭,得體的維護我,就會讓我覺得安慰和感動,覺得丫的平時沒少對ta好,還是值得的,ta在對待我上的表現,得到了我的欣賞和認可。

第五階段:閨蜜(認識3-5年,看對方的性格,情緒穩定以及溝通和能力)

對方認為我:最好的朋友

我認為對方:可以聊一些真話的人


隨著對方自我暴露的增多,ta表現出的一些言行舉止、做人做事的風格,人生追求和目標、對各種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感受,跟我都非常的相識,讓我覺得對方跟自己本質上是一樣的人,我開始把一些藏在心裡的話,願意跟對方說。


第六階段:摯友(認識十年以上,排除極個別彼此特別相似的人)


對方認為我:希望長期能來往,不能來往很可惜,雖然有些地方很受不了我,但是比起別人,還是希望跟我在一起。

我認為對方:忠誠可靠,可以相信,

有事情,碰到對方了,會主動說起來,碰不到就不會說。

就算平時可以很久很久都不聯繫,好像忘記彼此了一般,但是偶偶一聯繫的時候,感覺還是非常要好的。


第七階段:密友(認識十五年以上,排除極個別彼此特別相似的人)


對方認為我:我難得有事幫忙的時候,對方二話不說就會幫忙。

我認為對方:我平時儘量不去打擾人,不給人添麻煩,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開口,如果開口了,就是天大的麻煩,就是非常需要對方的情感支持。


接著就是可能發展成戀人的部分了。由此進入隱藏劇情——第二章。戀人階段 ,調情、曖昧和吸引力用在隱藏劇情已經不同於我只是一時產生了好感或者興趣的人了。

也就是說這時的調情、曖昧、吸引力已經升級了,或者說升華了。因為這個時候我很有可能會和人產生一段戀情,但是能不能就此就走到一起了可不一定。其實我不是那種會輕易接受一段戀情的人,所以這個階段是個隱藏劇情,而能發展出這個隱藏劇情的人多半也是從朋友那裡變過來的。這可能就是大家說我分不清朋友和戀人的最有力的把柄之一吧?哭~~


第二章。戀人階段


第一階段:欣賞,

表現主要在於觀察對方,注重觀察潛在對象的外表,雖然顏值並不是戀愛中最重要的部分,但至少要合眼緣(比我高,不要死胖子,帶的出去見人就行,乾淨整潔)


第二階段:心動,

會開始突發奇想就想撩對方一下,然後撩了就跑,或者雙方有共同興起愛好,或者一起做事,或者在為了同一個目標,而相互分享互動,頭腦風暴之類的。如果這個階段碰了一鼻子灰,基本上就會失去興趣。


第三階段:吸引,

這一階段應該雙方都產生了興趣,但是如果在吸引的時候結束的話,感情還不深,也不會太傷心。這時候會想要更深的了解對方,和被對方了解,一段更深的感情,需要雙方更加了解彼此,


第四階段:印象,

吸引的增強版,已經對對方產生了深深的迷戀,嘗試著以各種方式博取對方的關注,從送禮物到花式抖機靈,樣樣不少,儘管有這麼多痴迷的跡象,這時候我依然沒有完全陷入感情,


這時可能彼此有大部分的共同愛好,而且很對脾氣,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而這時的這個人多半也是和水瓶座合得來的星座,比如射手、白羊、雙子、天蠍、金牛、摩羯、雙魚、處女、天秤、獅子這幾個(除了水瓶和巨蟹)。


但是不要以為這時候就對ta完全敞開心扉了,我對ta還是那種信賴度,沒變。真的,相信這句話,一點沒變。只不過兩人在一起時很開心而已,這不足以讓我對ta的信賴感提升。而ta若此時太過想走進我的內心則會讓我意想不到的產生反效果,而且不要以為這時的ta可以替我作決定,或者可以用命令的的口氣和我說話,


大部分人這麼做了,就讓非常反感,想要逃離,少部分人這麼做了,只要不碰觸到我的原則和底線,我樂意隨著ta寵著ta讓著ta,由此我知道我對ta有喜歡的。比如說ta如果要讓我去吃什麼東西,去穿什麼衣服,說什麼東西適合我讓我去買,什麼事情適合我讓我去做,我一般是怕麻煩不去的。


這一切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信賴感。知道《灰姑娘》這個童話故事吧?我是裡面一個角色,不要以為我是灰姑娘,我是如假包換的那位拿著水晶鞋滿世界找灰姑娘的王子!一定注意是拿著水晶鞋滿世界找這一串修飾詞,這是重點。

其實我在自己心裡始終都有一個影子,也許起初這個影子並不清晰,甚至我自己也無法很好的描述他,但是這個影子卻會在我不斷的、潛意識的尋找中不斷清晰起來,然後成為一個立體的影子,但是影子終歸是影子,我還是無法把ta具像化。我之前感興趣過的人、喜歡過的人、來往過的人可能都有一點這個影子中的某些樣子,我其實是在從對方那裡捕捉這些氣息,就像那個拿著水晶鞋只找尋能穿下它的姑娘的王子一樣,


但是如果對方是我喜歡的人,我已經自己感覺確定自己喜歡這個人了,如果ta都把東西拿到我面前了,或者把認為什麼東西適合我的東西都塞給我了,只要不是讓我覺得害怕逃避反感的事情,基本上我都會欣然接受,並且表現的很開心的,我會覺得這是對方在關心我在乎我的表現,哪怕我那些東西根本不喜歡或者不一定適合我,我也會因為對方有這個心意而覺得很開心的。輕微的願意接受控制,只要是對方去忙活,而不是叫我去忙活的話。


一旦我發現對方並不是能穿下這隻水晶鞋的人,我就真的不能勉強自己接受ta。下意識中我會繼續尋找,可是心裡又不相信自己能找到,或者世界上存在這個能穿下這隻水晶鞋的人。於是我這是看上去好像很飄忽,一種傷感絕望的情緒在心裡蔓延,因為這無奈我卻也沒有牽掛,於是寄情其他(比如控制自己、金錢、工作狂),

像風一樣瀟灑不羈,看似對愛情很淡然,其實是一種無奈下的灑脫與清遠,所以瀟灑中都有傷感纏綿其中,很有些晉人風骨,逍遙灑脫的背後是一抹撫不平的憂傷。這種情緒貫穿始終,被善於掩飾的小心的隱藏起來,

所以不論是朋友還是戀人前三個階段中,我始終沒有變化,

只是當對方覺得不同的是ta離我近了一些。這時候就是很多人常說的——本來以為一眼就看透了我,誰知道相處了一段發現其實對我很陌生,不得不重新審視我。

但是我跟你說一句,即便ta重新審視了,也基本不能再對我有何了解了,只能越來越覺得我很奇怪、很有個性。因為我對人的隱藏的只要我自己不說,基本上任何人是不會知道的。這就要看對方是我哪個檔的朋友,我願意讓ta了解多少了。而到了第四階段,如果ta不是我想要的人,那麼說再見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真的是我心中那隻水晶鞋的主人,那麼ta就進入了只有ta才有的第五階段了。


第五階段:確信,

這個階段比前四個階段更靈活多變,這個階段裡,我會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對對方有長期交往的興趣,思考是否要讓雙方關係更近一步,繼續下去有會有多少艱難險阻,這階段我只是整理自己思緒的階段,但完成這點對於前進到第六階段來說尤為重要。


第六階段:再確認,

這是我已經成功的勾起了對方的心,只有當對方的心中也暗生情愫時,我才會開始認真考慮,自己是否要讓這段關係天長地久,在這個階段我會需要一些個人空間,有時可能會消失一段時間以權衡利弊,如果彼此情投意合,兩情相悅,就完成了第七階段,


第七階段:承諾,真心真意,不離不棄(我家的貓)

畢竟到了最後的第七階段了,沒錯這時候我終於是愛上對方了,不論性別,學會愛很重要,


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階段,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得到。說來輕鬆,其實能夠到了這裡的人恐怕不多。到現在一個都沒有,會不會說我是咎由自取呢?那種水晶鞋論調不是有點死心眼嗎?這點上我就是死心眼。我不但對愛情有追求,而且要求相當嚴苛,絕對的寧缺毋濫型。

會不會有人說我這樣太自私了?哪是愛這個人啊!根本就是愛這個影子,有人符合這個影子不知是幸也不幸呢!難道有一點不符合這個影子就不值得愛了嗎?這根本就是我不懂欣賞別人身上的優點。


怎麼說呢?這其實是我對夢中情人、理想對象的一種追求,並且這種追求產生自我缺乏安全感。所以我給自己構想了這麼一個可以我帶來安全感的人,還真的是有一點不合適就不行。

但是這不是我不懂去欣賞別人身上的優點,相反,我就是很會欣賞別人的優點。要知道這個影子可不是我與生俱來就有的啊,我是在自己的不斷勾勒和發現中清晰化的,可以說是把很多人的閃光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也就是說這隻水晶鞋其實就是灰姑娘給王子的,而不是王子從娘胎裡帶來的。

這麼說明白了吧?

我需要的是一個集大成者,而且是一個徵服者。條件不具備的徵服者都將失敗,只有條件都齊全的人才能徹底徵服我們。就好象RPG遊戲一樣,不把各種條件都滿足是沒辦法通關的。


假設有一天遇到了這個真正的徵服者,那麼這兩個人可以說是能夠開心的生活在一起了,但是這可不是童話故事。雖然這時候的我絕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舉個例子,就好象尤三姐為了柳湘蓮,行為舉止都端莊檢點了一樣。


但是還有一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是忽冷忽熱的人,想要粘的時候,就巴不得上廁所都黏在一起,忽略我我就覺得好受傷的,粘了一陣子,親密感和安全感都滿足了,就不喜歡被管著,就想出去撒歡一陣的,外面玩累了,就又想回來粘乎一陣子,基本上就是這樣反覆循環了

這和個性有關了,絕對不牽扯不到兩人之間的感情問題,我好奇心重,喜歡創意,腦子裡總是閃現很多的、有趣的點子。即便和誰已經好的像一個人了,我的腦袋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會有這些奇怪的想法,估計沒什麼意外是停不住的。所謂個人空間其實就是裝這些東西的,不要以為此時此刻對你還有沒有敞開心扉,還有什麼不願意和你分享的(情史身體史不算吧……? —_—!),

我只是得有一個裝這些東西的空間,一個讓我可以天馬行空的空間,這些想法都是天上的星星,那麼多,那麼散亂。有時候突然說些傻話,或者冷不丁冒出一長片,其實就是我把腦袋裡那些有趣的想法和你分享了,那時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可不是那種被誤會出來的哦,是我真的很孩子氣的一面。這時你只要莞爾一笑,或者跟著我一塊說兩句,我定然是可以沒心沒肺的咧嘴暢笑。知道了這點是不是就可以對我要求有自己的空間寬容點了呢?

這時候的我全心全意的愛你,絕對是真心真意的,而且一定在心中信守不離不棄這個詞。對方也是要是也非常愛我,我會對ta有百分之百的信賴度的。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比較慘澹了,那將進入一個非常不好的狀況,就算是第八階段吧。


第八階段:真正的傷害


傷害一定是從一些日常裡面的小細節裡面就堆積了不開心、不滿、情緒,但是沒有表達出來,沒有被發現,沒有及時溝通掉。然後不停的堆積,不停的堆積,直到某一天就會成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突然就崩盤了。

那時候,我只會覺得放鬆和解脫。放鬆解脫了一陣子以後,就開始無盡的痛苦。

比如小正太玫瑰那個事情,比如我爸爸的過世,比如我貓阿琲天使的過世,其實事情發生後的兩三個月甚至可能幾年以後,我像個沒事人一樣,很冷靜,也一點都不難過,

但是等到我已經把事情已經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比如晚上睡覺前睡不著,或者晚上睡覺做夢醒來,或者早上醒來還沒起床,突然沒有預兆的想到了,好像所有感覺突然一下洶湧而來,心痛到窒息的感覺,從那以後就會成為噩夢了,

只要我手上沒有在忙事情,就會一遍一遍的想,因為按照我的尿性,我怎麼能容忍自己有害怕逃避不能接受的事情,當然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去嘗試面對啊,比如說我6歲就怕死亡,一直怕到現在,從開始的一想到就害怕的哭,無休止的焦慮,要哭到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哭到再也沒有一點力氣,才力竭的睡著,直到我下次再想起來,是會平靜為止。

現在我也只是做到,想到會忐忑,心跳加速,全身緊張,但是不會那麼害怕了而已。恐怖片絕對不看,我對恐怖片無條件認輸。因為我大學看恐怖片,半夜就會被驚醒,已經超出我心理能承受的極限了,我是挑戰自己超越極限,不是要把自己逼瘋,這個界限我還是分的清的。


真正的傷害,一定會一次比一次難以感到受傷,但是一旦再發生一次,就一定更痛。但不一定更難以振作,相反按照我過去的經驗,反而是更容易振作了,因為有經驗=有抗體,有經驗=承受能力增強了。

三、中位平衡

參考五步(A1A2A3C1C2,高位吸引,小狼狗喵星人模式),3M(低位忠犬,小奶狗鏟屎官模式)都是技術流,

借鑑過來,結合自然流,再結合西方已經形成成熟行業的親密關係與家庭婚姻團體維護治療的相關理論,總結所有自己了解+他人經歷+他人諮詢得出一個中位平衡,雙贏共生,價值匹配戰略思路,從戰略角度分析人際關係形成的過程或階段(司雲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保留智慧財產權)

真心的最初狀態是青澀笨拙而後學習技巧,所謂技術。

真心的最終狀態是精通技巧而後回歸真誠,所謂心術(道法自然)

人際關係是一級一級搭建出來的,沒有做好的部分,退回重做,缺什麼補什麼。

話術,技巧,方法(戰術),戰略就是技術流的全部構成,技術是中立的,技術是為了道術(戰略)而服務的。

一、升級關係的體現:

一個經常被女生放在好人區裡的男生,缺乏的是升級關係的能力,他可以和女生做朋友,但是沒辦法讓對方做自己女朋友,雙方之間無法產生兩性之間的曖昧,也無法產生性的張力跟吸引力。

簡言之,這樣的男生正處在一個不解風情的階段,除了去系統的學習或者在關係中不斷練習之外沒別的辦法。 ​​​

雙方稱呼的改變

雙方行為方式的改變。行為交流趨於頻繁

升級關係一定要注意有進有退,不斷的試探對方的社交邊界和社交底線,試探對方可以接受你的行為到什麼程度。

曖昧期,雙方互有暗示,彼此心裡都很清楚,有時還裝傻充愣,就是不點破。談論曖昧花壇,交涉的曖昧行為。單獨相處會顯得十分羞澀,並且會熱衷於關注對方的一切。

KINO 進挪

逐步擴大和女生的肢體聯繫,


三種互動大框架

用肢體言語來營造視覺的

用語調和言語來營造聽覺的

用KINO來營造動覺的,KINO 聽覺的,視覺的,動覺的,「觸摸」原本就是愛的 一種表現形式。

第一:鋪墊,我們可以說故事,丟話術,說的昏天黑地,而且有非常好的肢體語 言。但是如果沒有KINO,曖昧就不會發生。但是如果在互動的一開始就總是自然 的出現一些友善,舒適又不感覺毛手毛腳的輕型社交KINO的話。逐漸逐漸的加重 KINO,那麼當你吻她的時候,那麼一切就不顯得意外或者唐突而是自然的調情。 「性」不管從什麼層面上來說都是兩個肢體的親密結合,所以意識到KINO的重要 性,並且逐漸的加重才能最後走到本壘。

第二:聯繫,KINO=朋友,NOKINO=陌生人,

如果你和一個人接觸卻一直沒有肢體觸碰,那麼就讓人心裡產生正式或者有的時 候不友好,不好接近等等感覺。試想你的一個朋友當面介紹了朋友給你認識,但 是你們雙方都不伸手握手打招呼,氣氛會是多尷尬,別人會感覺多奇怪。至少我 會認為你們互相不爽對方,所以拒絕KINO。

如果我們不KINO,那麼也許我們可以有個很有深度的精神交流或者愉快交談,但 是如果我們合適的KINO對方,我們會感覺到放鬆,舒適,自在和親近。

像觸碰自己的好朋友一般去觸碰別人,它會讓別人感覺親近和舒服。那感覺就像 你們已經是經年的好友。瞬間就建立了聯繫感。

第三:框架

框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詮釋」,但要注意這種詮釋的權力在我們自己手裡, 我們自己來詮釋我們自己,我們的行為和言語。我們可以接受建議但不想讓別人 來指指點點我的人生。 如果一個妹子一直KINO我們,她就逐漸控制了框架,她在引導方向。打斷她。這 種行為會瞬間擊毀她的吸引力。比如迷男的慣例:「嘿,嘿,別亂摸,這個很貴 的」。我很喜歡這個慣例,當你配合上誇張的表情和溫柔的壞笑時是一種很有趣 的「推拉」。即把主動權從她手裡拿了回來,又溫柔的打壓了她一下,友善的展 示了自己可不是見到PLMM就昏頭傻逼的AFC。當我們主導KINO時,我們建立了一 個框架。

能夠傷害人只有身邊的人,而且是不設防、很信賴的人。你在乎人家,人家未必在乎你啊。表達恰當的平靜的告別,

親密關係裡面有三個核心的問題:第一,雙方是不是還存在激情。第二,雙方有沒有互相信任的關係,彼此之間有沒有親密的關係。第三,就是雙方的契約。 ​

一段關係裡受到傷害的人,去糾結或批評自己過去的做法並沒有意義。


真正的意義是尋找到現在能夠做的事情。永遠不要去責怪自己,責怪自己是不能幫助一個人成長的,永遠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

如果你有一天感覺你的三觀顛覆了,你過去認知的世界完全顛倒,可能是好事[嘻嘻]說不定現在的認知才是「正」。 ​​​

社交軟體上那些不靠譜的人就趁早屏蔽吧,尤其是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很容易會被不靠譜的人拉倒同一個維度,只會徒增煩惱而已,多去外面認識一些人會更好。

建立屬於兩人感情中的儀式感

生活中儀式感,使某一天和其它日子不同,讓某一時刻不同於其它時刻。

各種儀式的存在,讓我們的生命因此變得特別而不可替代。

而在這些儀式活動中,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這就是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每段感情相識的日子都不同,定情的日子不一樣,選擇一些雙方有特別體驗,又彼此認可的日子做為兩個人節日。這些屬於兩個人特殊的日子,讓你們和大眾區分開來,讓彼此感覺是對方生命中最特別的存在。

這些充滿儀式感日子,也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盛開的花朵,讓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都變得異常美好。

一起吃飯送禮物,或是嘗試新鮮事物,都是很棒的經歷。這些特別的日子,不僅記錄著彼此的成長,更是平淡生活中的提醒。

提醒我們來時的路,也提醒我們記得生命中一切重要又美好的事物。回憶某個特別的時刻,初識的瞬間或是牽手走進婚姻殿堂的時刻,那些都是生命賦予我們獨特又美好的意義。

人生一不小心就會活到七老八十,兩人相伴的日子好幾十年,儀式感就是在平淡生活中埋下的讓人開心快樂的種子,不時給生活增添一些驚喜和樂趣。而這些每個小小的快樂積澱,也是人生幸福長久的重要條件。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不完美。

心理學上的心錨效應表示:每天用同一把鑰匙開門的人,就算離開了,也會下意識的拿起這把鑰匙,而溝通就是把「下意識」轉變為「有意識」的過程。

愛情裡,沒有人無辜,但希望無辜者不會受其所累。

大腦會有一個聯想的功能,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他心目當中喜歡的那個人,那麼你要有自己專屬的時刻,專屬的動作。而且你的這些時刻和動作都是開心的時候,而且是專屬於你的。那麼他就會認為你能給他帶來好運,帶來好消息,從而更加的喜歡你。

有共同目標

人生有目標才會有方向。

兩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環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目標。

但能走到一起的,通常是因為有了相似的目標。比如大家都有結婚共同生活的目標,所以才會走到一起。

如果一個人想要結婚,一個人不打算結婚,那這樣的關係就很難長久。所以相處有各自的人生目標,也要找到兩人共同的目標。

如果沒有共同目標,就像兩條方向不一在海上航行的船,終將消失在彼此的視線。

沒有共同目標,就很難同心,也會產生很多分岐和矛盾。

目標可以不用那麼複雜,有時可以簡單到,兩個人一起好好生活,或是生個小孩好好撫養。

不管目標是什麼,前提是兩個人都認同的。這個共同的目標是兩個人商量而來,並且一起制定計劃。

如果發生了買房子還是買車子的目標衝突,那就坐下來一起協商,儘量把各自的目標變成兩人個人共同的目標。

例如:目標是好好生活。那先討論好好生活標準是什麼樣子。比如,相處和睦,不爭吵,家裡的開銷一起承擔。那就此商量一些雙方認同的相處方法。

遇到雙方情緒激動時,主動叫停,隔天再討論。家裡開銷各自承擔哪一部分,這樣就很容易達成目標了。

例如:目標是買房子,那先盤點一下目前兩個人的經濟情況,預計一下未來工作的發展,然後看看買多大,在哪裡買,每個人在這個目標中需要努力的是什麼?這樣才會在目標達成的時候彼此開心。

在分享時我們都能明顯感受到那份真切的幸福和滿足感。

因為這是他們共同的目標,為達成目標也各自付出了努力。在目標達成時,不僅雙方都同樣的開心幸福,還讓感情越來越深。

保持學習改變

人生的樂趣,來自於在不變中尋找改變,或是在改變中尋求新的機會。

兩個人,從一開始要走到最後,正常情況下都有好幾十年的光景,我們要怎樣才能相看不厭呢?換人嗎?

生活中時常見到分手離婚的男女,真正開心的人沒幾個。換人明顯太痛苦、成本太大,相信大多數人不願意重複體驗這樣的痛苦。

即使願意,那要換多少人換到多少歲,才能一生相看不厭呢?

人類是追求安穩的族群,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希望努力過後能安穩長久。

為了安穩,我們從遠古遊牧民族轉變成現代城市的定居生活。也為了後半生的安穩生活,現在努力工作。

可見安穩是我們內心一大需求,但是太過安穩的人生,又少了許多樂趣,所以我們也一直在安穩中尋求一些改變。

改變通常來自於學習成長。

都說小別勝新婚,夫妻之間偶爾製造一點陌生感和新鮮感,能給雙方帶來怦然心動的感覺。而保持學習,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一定是學什麼高大上的技能,也不一定要學得多好。只是在新的嘗試中獲得新的感受和認知,就能讓我們眼裡的世界變得不一樣,人也因此變得不同。

無論你是什麼專業,你都可以嘗試一些新的領域。

誰說會計專業就不能學畫畫的,誰說五音不全就不能學唱歌呢?

誰說嚴肅的人就不能賣萌扮可愛呢?

試想一下,結婚十年都不會煮飯的先生,突然學會做太太最愛吃的一道菜,這是不是很有趣。

一個從不穿高跟鞋的太太,突然嘗試了高跟鞋,是不是一種全新的形象。

這些改變成為新的自己,也仍然是相同的自己。

這些新的學習改變,讓我們在同一段關係中,呈現也不同的一面。這正是我們保持吸引力的重要的條件。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需要學習改變,男人偏理性,女人偏感性,無論誰的改變,都會影響著婚姻的改變。

女人對感情的需求大於男性對感情的需求,也更擅長經營感情。

聽過一個說法很喜歡:「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女人,那鮮花就不必開放了,美麗的宮殿不必存在,如果說古代皇帝只能有一女人,那皇位也變得毫無吸引力。」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無不顯示著女人存在的重要性。

一個女人溫柔可愛,這段婚姻就溫柔可愛,一個女人死氣沉沉,這段婚姻就毫無生氣;一個女人斤斤計較,這段婚姻就處處矛盾衝突。

想要婚姻變得溫暖可愛,那就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女人若只有一面,實在太可惜。

你可以溫柔可愛,霸道不講理;也可以嚴肅認真,不拘小節;更可以嬌羞賣萌,調皮搗蛋……

無論怎樣但千萬別只有一面。也無論怎樣,讓自己保持有趣。

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就是樂趣的來源。自己感覺有趣的人生,才能帶給別人樂趣。

而一個有趣的人,總是充滿吸引力的。

婚姻有一直以來的情感做基石,這部分使人安心。

在穩定的基礎上嘗試新的改變,安穩中又有許多樂趣。

婚姻穩定是建立在改變的基礎上,如果我們想留在原地,那必須不斷奔跑。

想要更好,那就比更努力還要再努力。所以學習改變,應該是人生一個常態,無論工作還是感情。

無論我們怎麼改變,我們依然是我們,這也是婚姻中改變的本質。

親密關係是一生的事情,當然值得每個人一生努力經營。任何時候做出改變、任何好改變,都不晚。

磨合期

磨合期,最重要的就是雙方預期的管理。

雙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然後去了解對方的需求,同時再找出雙方的差異,問題所在,然後想辦法解決。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能解決的,能夠解決的可能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無法解決的衝突都需要擱置,或者以後再去想辦法解決。 ​​​

漫長的婚姻關係中,容易被雙方忽視、懈怠,但又實實在在直接影響情感質量的一點是「積極關注」。

無壓力對話。

不要讓談話有壓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技巧。

我們觀察到,無壓力對話主要是不談兩個人之間的事,聊一些第三方的話題。

大部分的人容易把工作生活的情緒,帶到婚姻裡,和伴侶溝通的時候,總是帶著戾氣,明明很簡單的一件小事,採取了暴力溝通方式。

想讓伴侶承擔家庭責任,靠質問和指責並不能如願。

平日裡大家上班都挺累的,回到家後還要面對伴侶的指責,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人在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本能反應只會想逃避。

想要真正的進行溝通,無壓力對話就是最好的方式。

進行這種無壓力談話的時候,也要注意三個技術要點:

1)這個談話必須是雙方都在參與的。

如果我們在說話,對方沒有回應,我們不能說:「我問你呢,你有沒有跟我說啊……」

假如說對方回應了我們,我們也不能去追問他一些暫時還不想說的事情,無壓力對話一定是雙方都在參與,最好是輪流分享。

不要隨隨便便發表看法、意見。

這些建議,其實是不必要的。

當我們去了解一個人,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和總結他的想法,而不是給他解決方案。

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對工作有自己的態度,我們不需要提太多。哪怕你覺得這個建議真的非常正確。

3)我們的立場是什麼?我們要表明自己的立場,要和他是一致的。

應該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這個問題。

無壓力對話可以很好地幫你化解婚姻生活以外的壓力。

根據「社會生態模型理論」中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婚姻生活很有可能會受到一些外來壓力的影響,如來自對方的工作和原生家庭的壓力,或者來自他朋友之類外來壓力。

這些都會傳導到你們的婚姻關係中,只有使用舒緩壓力的無壓力對話的方式,我們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對方,更好地降低這些壓力源對婚姻的危害。

要做一個小練習:用3個星期的時間記錄我們對他所有積極關注的行為。

任何我們為他做的事或者我們對他進行積極關注的行為,都可以被記錄下來。

連續記3周,認真分析,自己真的積極關注對方了嗎?

這個過程是讓你去了解你的行為,幫助你去分析自己的行為,幫助你認清自己是否進行了積極關注。

那種「看老娘為他做了這麼多了,他居然還不感恩戴德」的心態是最要不得的。

如果我們感覺到對方不與你溝通、不與你交流,他沒有關注你,甚至他在疏遠你,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絕大部分人這時候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或者「我們的關係是不是有問題啊」,你要從兩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1)他最近是否遇到外在的壓力源,而這個壓力源的嚴重程度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壓力源有可能是他工作上的問題,有可能是他健康方面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只是他最喜歡的球隊輸了。

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尋找和了解他壓力的來源。

2)反思自己的行為。

包括我們的積極關注是否足夠投入,是否有的時候自己太過於敏感或者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太多,自己是否受到了其他外在壓力狀態不好等等。

只有在尋找了對方的壓力源,反思了自己,並確認好了之後,他的一些受壓力而表現出的行為才可以給予確認。

積極關注,說易行難。

因為其實誰都可以做到一時的關注,但是我們要記住,一段幸福的、穩定的婚姻不是一天,而是一輩子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也想積極關注對方,但是我根本就不知道他要什麼?」

確實,在親密關係中懂得發現與滿足對方的需求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愛是因為自身需求被另一個人恰當滿足、並且還想繼續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結果。

既然我們都不善於表達需求,那麼如何發現對方的需求就是關鍵所在。

發現需求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切入:

1)深入全面了解對方。

了解是滿足所有需求的前提,越了解對方,越容易掌握對方的需求。

所以,在相處中可以多從各個方面了解對方,例如家庭情況、成長經歷、興趣愛好、工作內容、作息規律、人際圈子等等,了解得越詳細越好。

假如,你了解他每天都是12點前睡,那麼晚上到了差不多時間,你就不該繼續纏著他陪你聊天。

但注意不要為了了解而了解,因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敞開,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關係若不到位而急於了解,可能會遭到反感。

2)留心對方的主動表達。

我們都不善於主動表達需求,但如果偶爾表達出來的需求能被滿足,以後就會更願意表達。

假如某一天他說很想見你,而你推掉了本來的安排去見他,他一定會很開心。

如果他提出的需求你短時間內確實無法滿足,那你最好記下來,儘快在有機會的時候給予更大的滿足。

3)觀察對方對你的好。

我們常常會把自己的需求誤以為是對方的,然後強加在對方身上,這種心理會讓伴侶之間產生不少矛盾。

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運用,就能發現對方的需求。

例如,女生總是希望男生陪他逛街,但男生總是不太願意,因為這是女生的需求。但某天如果男生主動提出陪女生逛街,並且提出要給女生買衣服,那麼想必女生會很開心。

所以,平常多觀察他對你的好,然後嘗試用同樣的方式對他,看看效果如何。

做到以上三點,你就能掌握對方80%的需求,而這80%如果你都能滿足,那麼這段關係已經可以達到相當高的質量。

剩餘的20%都是極其個性化的,只能靠你自己更用心和時間去了解和嘗試。

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個月、少一天、少一個時辰都是不行的,真正持之以恆地做到每一天都積極關注,你的婚姻才能很好地維繫。

愛的滿意度,每年都會掉10%。

感情變淡其實是慣性戀愛的結果。

戀愛有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熱戀期;第二個叫磨合期;磨合好了之後,並不是說戀情就一定平穩,不再起波浪了。會進入第三階段叫慣性戀愛——

你們習慣了相互之間的溝通方式,有矛盾也沒有人想打破。看起來膩了其實是暗流湧動的平靜,出現矛盾不想講,也不解決。

雙方已經習慣了逃避,沒有人想第一個站出來去解決問題,大家都本能的退讓,你退一步,我退兩步。

丨做法:

相愛容易相守難,最大的癥結就是:我們總是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去,總是努力地去改造對方,但是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互相認為對方是毒藥,那麼感恩就是解毒劑。從改變自己做起,步入慣性期,不要拿過去說事。

慣性期的心態要降低要求,允許對方有自己的空間和朋友,不要因為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就生氣說「你不愛我了」。

多看到對方的付出和優點,情緒上不僅會輕鬆下來,整體氛圍也會融洽很多。我們要理解——

平淡期的愛,是陪伴、包容、和責任,而不是默契十足的貌合神離。

相關焦點

  • 「社交」不良關係
    在愛情裡,有一種最重要的東西叫「契約」。並且這個「契約」,因人而異。有些人的契約是「你必須對我很專一」;有些人的契約是「你必須讓我很開心」;有些人的契約是「跟我在一起,你要讓我一輩子衣食無憂」。總之,每個人的愛情契約可能都不同。
  • 「親密關係」情感發展深度階段
    我們經由自我表露, 對雙方的認識從文化訊息層次(一般社交的對話), 轉向社會學層次(與個人在群體中角色相關的訊息), 再深入到心理層次(個人的想法、情感、態度), 而雙方的關係也由普通關係推向更親密的關係。 跟別人說出心裡的秘密是多麼困難的事,而你會跟你哪些人說出你心中的感覺與想法呢? 在兩個人的關係發展上, 隨著自我坦露的深度而關係漸漸地緊密了起來。
  • 「飛聊」終於來了,張一鳴的社交夢能實現嗎?
    再來說「飛聊」,假設兩個前提:第一,「可能認識的人」就是我好友的好友;第二,「互動用戶」即看到這條動態並互動的人,我理解基本就出自於「可能認識的人」(二度關係)。那麼,「互動用戶的好友可見」,或許就意味著是「三度關係可見」。 也就是說,這是比微信、QQ更大,但比微博更小的空間。但重點來了,這種三度關係互動,也會通知你。
  • GameFi 新玩法:社交代幣 COIN 與背後「E-Den 辛迪加」崛起
    之後,瑪格麗特·德庫爾塞與著名的「菠蘿基金」(Pineapple Fund,該基金旗下託管了約 5000 BTC)合作製作了 Pineapple Arcade。9 月 5 日,瑪格麗特·德庫爾塞推出一款名為「COIN」的社交代幣——作為社交代幣池中的有效補充,COIN 代幣一經發行便受到社區歡迎,首日交易額就達到 50 萬美元,也充分說明了加密市場對這種類型的代幣充滿興趣。
  • 「社交」關係發展階段1建立框架,展示高價值,篩選,
    A1 感興趣,建立吸引,由「正常+價值」和「調侃逗比幽默+有趣好玩」雙線交換推進,產生吸引,破冰由淺入深的進入越來越高級的情感的階段。跟一個人最開始的吸引是一個擁抱,然後是一個吻,然後是一段關係,然後可能共度一生,都是從最初的一點點開始的,親密關係是從吸引開始的。
  • 當對方不想「確認關係」時,我們該怎麼做?
    ,她還在觀望,並思考進入一段關係後的生活是不是她要的2、她喜歡你,但這份喜歡裡面,激情的成分佔多,也因為如此,她還沒想想和你確認關係(但也沒有不想),抱持著試試看的想法3、她喜歡你,也想和你交往,但某些點她沒有想通(比如朋友意見、過往傷痛等等)臺語有一句話「呷緊弄破碗」,意思是說,當你太急躁的想達成某件事,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而在戀愛裡面,最容易因急躁壞事的階段
  • 挽回要把握時機升級關係
    點擊上方「關注」,每天分享有趣且實在的情感乾貨。關係升級所需的好感度不是線性上升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其實方向沒錯,只是關係升級是個緩緩前進的過程,偶爾會進入平臺期。情緒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需要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
  • 你就是姑娘「無法拒絕」的男人
    「我可以」代表你在姑娘心中的整體形象「不出錯」,沒有大毛病,但也無法直擊姑娘心靈深處的G點:嗯,我感覺他方方面面還可以,就是…這種男人被稱為「可以男人」;  「我必須」則代表你讓姑娘「無法拒絕」,形象、魅力將姑娘的心動神經徹底拿捏:我就算是要乘風破浪、減肥十斤也豁出去了,必須得到你!這種男人被稱為「必須男人」。
  • 究竟什麼是「開放關係」,它是出軌的幌子嗎?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參與的各方坦誠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傾聽對方的提議,共同協商對策。說白了,「亂搞」不是開放關係的目的,「民主」才是。恭喜你,在這看似有點荒誕的劇情發展下,你已經嗅到了「開放關係」的民主氣息。在美國的約會文化(dating culture)裡,最重要的,就是民主。
  • 「床伴」可能發展成情人嗎?看兩性作家透過科學回答愛情難題!
    你認為「性吸引力」等於愛情嗎?床伴有可能發展成情人關係嗎?為什麼熱戀期過後對方就變了?原來這些跟賀爾蒙有關係?BAZAAR本次的【愛,聊不聊】,邀請兩性作家許藍方博士,透過科學觀點,與我們分享如何正確看待「性」這件事,以及如何從中取得平衡、談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Q:何謂性吸引力?
  • 「社交」關係發展階段2戀愛初期,分手,挽回,結婚
    所以戀愛發展需要慢慢經營,飯一點一點的吃,姿勢不要一次用完。即使你喜歡對方,也要注意步伐節奏,最好是對方走一步你走一步,像跳舞。有的人被內心的熱情驅動,埋頭一個勁給予給予,效果往往跟預期不同。喜歡的時候要克制給予。不要輕易打開潘多拉!包括忽視,背叛,爭吵,控制。
  • 社交高手聊天術!6 大通則,當一個「好聊」的人
    好想成為一個說話幽默風趣的人」「真羨慕那些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能談話自若的人」,有過關於「想成為能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念頭的人,我猜,下一秒又會對自己說:「算了啦!我就不擅言詞啊!」「我就不是那種人,只能怪我天生內向、不懂炒熱氣氛」來否定自己。​不過,先別急著否定自己!因為健談並不是天生的,而是懂不懂得在與人相處時,讓話題延續下去。
  • 加盟QQ音樂「S製造」,藥水哥新單《陷阱》再掀「藥水說唱」熱潮
    相信在QQ音樂「S製造」的個性化、定製化扶持下,藥水哥還將不斷推出更多優質作品,在更大的舞臺上延續自己的音樂夢想。推出態度說唱單曲,藥水哥再續音樂夢想《陷阱》是藥水哥加入QQ音樂「S製造」後發行的首支改編翻唱單曲,由同是「S製造」音樂人的歌手、製作人勝嶼操刀,在原版抒情的基礎上融入說唱元素,帶來全新聽覺感受。
  • 在「被催婚」和「尋找愛情」之間左右為難的 90 後
    「那誰的兒子上個月已經結婚,誰的女兒嫁去了北京,那誰都抱上孫子了……」父母的社交圈子並不大,在同齡人的「攀比」之下,他們對子女的婚姻大事多多少少都分外掛記。這種社交壓力,對 90 後來說,就像既不看權遊也不看復聯 4 的你面對其他人的感覺:
  •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而可閉缸發動機值得最後一個「金球獎」|極客...
    在我看來,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時代更迭的時期,也是汽車發展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邁進的過程。汽車產業的第三階段會是什麼樣我們還不能確定,但它一定是以高度電氣化為主旋律的。主旋律之下會出現一個核心概念引導整個行業的發展,可能會是蔚來式的服務、拜騰式的屏幕,更有可能是 Canoo 那樣依託地板式電池布局而針對「用戶體驗」層面的造型設計。
  • 越來越優秀的人,是如何社交的:一篇文章終結你的所有社交問題
    社交分兩種:「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共情社交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而產生的社交行為。這種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且絕大多數人自小產生的社交行為,都是源於這種共情類的需求。
  • 「社交恐懼」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精選故事集vol.3
    歡迎來到「精選故事集」欄目。精選故事集vol.3:@故事小助手:「社交恐懼」是指對於需要和別人互動的社交情景的恐懼或焦慮。你有「社交恐懼」的困擾嗎?關於社恐,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經歷和體會?直到高三重新分班,再到後來大學班級的流動性比較強,所以朋友關係也沒有那麼容易建立起來。我慢慢的就習慣了獨來獨往的感覺。我社恐的表現特別嚴重的是在面對課堂演講的時候,我總會容易緊張的手心冒汗。尤其是我演講之前,老師也還會說一大段話,或者有其他同學在演講,通常這些時間我都是在放空,沒有辦法認真聽他們講的內容,自己內心很害怕。
  • 「搞曖昧」的人,到底希望在關係中得到些什麼?
    在依附關係裡頭,分為「安全依附」與「不安全依附」,其中「不安全依附」主要又分為「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其中逃避型依附有個特色是,當遇到衝突、壓力、負面情緒時,他所產生的反射性動作是:「我先顧好自己、所以我一遠離那個情緒與壓力的暴風圈」。因此「太過親密」對於某些逃避型依附的人而言,也會是另外一種「壓力」。
  • 100萬贊:如何提升成為「社交達人」的能力?
    不會說話、不懂得分寸的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打上「莽撞」、「不知輕重」的標籤。局面:別人都沉默不說話,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出頭鳥;客套話:別人說句「下次請你吃飯」,就一直問啥時候請客;臉色:明明老闆心情不好,還要去提漲工資,結果被臭罵一頓……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蠢事了?
  • 「親密關係」PUA和進化心理學
    這方面公認的鼻祖是埃裡克·韋伯,也是他,寫了世界上第一本「把妹指南」,後來這門「學科」蓬勃發展,衍生出了各種分支,到一個叫「謎男」的魔術師手上,發展到了知名度的最高峰。 《如何把妹》應運而生,主要教技術宅、工程師等「如何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