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最不喜歡的,就是一兒一女的組合。
所謂兒女雙全,父母能端的平,則皆大歡喜,父母若是端不平,也請對女兒溫柔一些。
說起來,我算是八九十年代的重男輕女的受害者,當然,用受害者這個詞可能有些重了,不過,在那個年代,女孩子確實是不被重視的。
比如我出生那天,我的爺爺奶奶在電話裡得知我是個女孩後,一眼都沒來看過我。
但那個年代,興許是整個社會風氣皆是如此,這種情況雖然讓人憤慨,但也只能無奈接受。加之計劃生育國策,如果是獨生子女的,不論男女,父母們總歸也都是萬千寵愛呵護地養大了。
那個年代,總歸還是有一些父母生了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的。
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宿舍6個女生,連上我在內,想不到是獨生子女的竟然就2個人。
而其他的四位女生,竟然清一色的,家裡都還有個弟弟或者是哥哥。
畢業後,大家一直也都聯繫著,到了婚育的時候,才發現,網上的那些段子,原來真的是來源於生活。
不論父母嘴上、心裡多麼疼愛,財產總是要優先供給家裡的那個男孩買房娶媳婦的,家境優渥的,可能還能給女孩子留一份嫁妝;掏空家底護了男孩子的,姐姐妹妹就是被犧牲掉的那個。
跟老公剛戀愛的時候大約是2010年左右,那會兒就知道老公的大姨和大姨夫是南方某省的土豪。老公的表哥是獨子,娶了一個韓國女子,生了一個女兒,小名妞妞。
本身老公的表哥和表嫂就屬於顏值很高的人,加上約莫是混血兒,小姑娘長的十分可愛漂亮,大姨和大姨夫更是如掌上明珠般萬千寵愛。
那些年,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大姨夫又帶著妞妞出國旅遊了,大姨夫給妞妞買的衣服,可以裝滿家裡兩三個房間,大姨夫在家裡給妞妞修了一個遊泳池,大姨夫給妞妞報的私立幼兒園一年學費就要二十幾萬……
那時我真是羨慕壞了這個小姑娘,因為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祖輩對我的這種寵愛。
後來妞妞大了,聽說大姨夫一直催老公的表哥表嫂再生個孩子,可好像一直沒見動靜。偶爾聽婆婆提起,有時候說是表嫂不願生,有時候又說是夫妻倆身體有點問題,生不了了,全當茶餘飯後聊天了。
直到2019年春節時候,聽說表嫂終於又懷孕了,那時候還是剛查出來兩道槓,飯桌上,有個親戚玩笑般問妞妞:「妞妞,你媽媽要給你再生個小妹妹了哦,到時候你就有個伴啦」。
全桌人清楚地看到,大姨夫瞬間就變了臉色。
後來聽婆婆說,表嫂大概懷孕三四個月的時候,大姨夫就帶著她去查了腹中胎兒的性別,而且還查了好幾次,最終確認,是個男孩。
聽說大姨夫得知性別之後,激動地三四宿失眠了。
還聽婆婆說,大姨夫私下裡還跟家裡其他親戚提過,如果表嫂肚子裡的是個女孩,就讓她打掉,後面再繼續生。
萬幸是個男孩,也算是拯救了一條小生命。
表嫂懷孕五六個月的時候,約莫是到了孕中穩定期了,大姨夫給表嫂包了一個20萬的紅包。
到了最後臨產前一兩個月的時候,聽說大姨夫各種金鐲金項鍊的,買了幾十萬。
2019年底,這個備受家庭關注的小生命出生了,沒錯,確實是個男娃娃,依然十分可愛。
滿月的時候,大姨夫宴請100桌,流水席擺了三天,給了表嫂一個百萬的紅包。
但另一方面,妞妞徹底被冷落了,大姨還是會兼顧著照顧她,但大姨夫已經完全眼裡沒有了妞妞,小時候被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現在卻時常因為弟弟的瑣事而受到大姨夫責罵和白眼。
聽婆婆說,韓國人偏愛男丁更甚,就連表嫂,生了這個男娃娃之後,也把妞妞冷落在了一邊。
小姑娘心裡落差極大,性格愈發內向,成績也一落三丈,家裡人更是不待見她。
今年上半年回老家的時候,大姨夫一大家子也回去了。
全家人都圍著弟弟轉,妞妞一個人就躲在臥室裡面看電視,幼時那麼可愛漂亮又活潑調皮的一個小姑娘,現在變的沉默寡言。
第二天,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什麼原因,小姑娘突然發燒了,大姨大姨夫和表嫂說是要照顧弟弟、老公表哥說是要處理工作的事情,一家四個至親,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帶妞妞去趟醫院,小姑娘燒的滿臉通紅,忍著也不叫難受,眼睛裡包滿了眼淚。
我跟老公實在是看不下去,還是我們倆帶著她去了一趟醫院。
小時候,我也因為自己是個女孩就不受祖輩疼愛而感到不解和難過。不過既然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時間久了,我也就淡然了。
我一直以為,隨著時代的前進,性別觀念會愈發理智,縱然仍會有很多家庭還是會把天平偏向男孩,但對待女孩起碼會多一些溫柔。
卻沒想過,21世紀的重男輕女的方式,更隱蔽卻也更傷人心。
同樣作為一個小女孩的母親,我更心疼的是妞妞。
沒有得到過,自然也沒有失去的痛苦。
對一個孩子的傷害,莫過於曾經給了她天堂,現在又狠狠地把她打入塵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