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張愛玲,張愛玲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帶著張愛玲上路

2021-01-12 六合鎮青年

重新拾起張愛玲完全是因為許子東的一句話,我想以前我不喜歡讀張愛玲也許是因為年齡不到吧,既然現在已經有了讀她的資格,為什麼不再試一試呢?就這樣,我趁著假期回老家,帶著張愛玲上路了。

我按著目錄的順序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的讀下去,先是金鎖記,然後是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封鎖,散戲。張愛玲在一九四三年風靡上海的這幾部中短篇小說就這樣讓我給一口氣讀完了。雖然這一次沒有像我在學生時代第一次讀她時那樣厭惡她筆下的人物,但我仍然是非常的困惑,不能理解以她當時才不過二十三四歲的年齡,如何能寫出這樣晦暗,詭異,對人生深入骨髓的悲哀。讀完她的故事,合上書一想便是滿心的絕望:人生竟然是如此的蒼涼無望,而人們還是在那勾心鬥角,忙忙活活,煞有介事地活著。

但我不得不承認張愛玲是講故事的高手,她不動聲色地就把想罵的都罵了,想挖苦的都挖苦了,想奚落的都奚落了;她輕聲細語地不加任何形容詞的描述她故事裡的人物,使他們個個都栩栩如生起來。但末了,你會發現,在她的筆下,你找不到一個你認為可以喜歡或同情的人。倒是後來,在她隨筆雜文中的一些描述,讓我一下子喜歡上她的姑姑,炎櫻和蘇青。但不管怎麼說我心裡徒然地冒出特別的想了解想知道張愛玲的強烈願望。

說來也湊巧就在前不久,朋友介紹一部拍得不錯的張愛玲傳記故事「上海往事」。當我一口氣看完了由劉若英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我就決定加入「張迷」的百萬大軍了。這可不是盲目的隨大流。想當年,強勁的張愛玲熱潮並沒為我所動,她筆下的七巧,葛薇龍,白流蘇,沒有一個女主角不讓我討厭,更不要說那些男角色了。這種直觀上的好惡隔斷了我靠近張愛玲的可能性。這有點像是交朋友,因為不喜歡一個人的長相而錯過了了解的機會。而如今,差不多十年的光陰過去了,一部張愛玲自己本人的故事讓我後悔萬端,如同錯過了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

想了想,以前不接受她,是因為不能接受她總把人寫的那麼壞,那麼病態,把世界寫的那麼灰暗,那麼虛無;現在理解她是因為她特殊的人生經歷,特殊的觀察世界的角度。許子東在解密張愛玲的演講中介紹說,阿城曾說過,張愛玲是相信人性惡的,但回過頭一步步是光明;如果你信人性善,直面人生時卻往往發現處處是黑暗。這話說得有道理,等我再一次讀《金鎖記》時,我能夠在張愛玲的字裡行間覺出她對七巧的同情了。七巧因為自己婚姻的不幸,而虐待所有的人,連自己的兒女也不放過的,可她自己到死也在想著如果她不是嫁錯人,或許有哪個男人對自己會有一點真心……。

張愛玲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她的故事也不是讀一遍就能放得下的故事。半個世紀過去了,她的書一次又一次的再版,經久不衰,她的故事被一遍又一遍的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並且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導演演員。李安在《色戒》上映期間的一次採訪中也曾表示,張愛玲的文字有太多的暗示,「Too many things between lines」。但也正是因為人們對這字裡行間的意思的不同解讀,使「張愛玲熱」持續升溫。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張愛玲的兩本書。一本中短篇小說集,另一本是雜文集《流言》,已經看了很多遍,仍然想看。而且想說的話很多。

想說的話總是會說出來的,在適當的時候。

相關焦點

  • 學者陳子善:不讀張愛玲可能是你的損失
    陳教授比那些聲稱愛張愛玲的人更加關注張愛玲,從文章到信件,甚至一則報導也不放過。不過陳教授曾公開表示,「我始終是把張愛玲作為一個研究對象,而不是把她作為一個我崇拜的對象。」張愛玲    澎湃新聞:張愛玲作品在大陸的出版熱是從她去世開始的嗎?
  • 為什麼張愛玲從來不買書,王小波只喜歡讀譯著 | 世界讀書日
    只有找到了對胃口的書,才能不那麼費力地堅持下去。很多大名鼎鼎的作家在讀書這件事上也相當地任性和挑剔,比如——  張愛玲讀書就全憑興趣,不喜歡的書從來不讀;王小波堅持要讀好文字就要讀譯著;村上春樹最喜歡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 【閱獨】小蔣薦書:張愛玲《小團圓》
    【編者按】「小蔣薦書」是90後第一作家蔣方舟在騰訊文化「閱獨」欄目所開薦書專欄,根據蔣方舟私人微信整理。有時候也正是在洗澡,也許是泡在熱水裡的聯想,浴缸裡又沒有書看,腦子裡又不在想什麼,所以乘虛而入。這時候也都不想起之雍的名字,只認識那感覺,五中如沸,混身火燒火辣燙傷了一樣,潮水一樣的淹上來,總要淹個兩三次才退。
  • 張愛玲:「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最初讀張愛玲,是她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被她細膩的筆觸,以及各種絕妙的比喻所驚豔。其中,最經典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紅白玫瑰的比喻——娶了紅玫瑰,紅的變成了蚊子血,白的仍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變成了飯粘子,紅的仍是硃砂痣。讓人唏噓的同時,不免驚嘆於張愛玲所用比喻之妙。張愛玲無疑是非常擅長比喻的。
  • 安利1本所有女孩都應該讀一本張愛玲書單!
    這一本是我買的張愛玲全集裡的第一本,是張阿姨早期中短篇小說的經典集合,每一篇都非常精彩!「我愛你與你無關」的《第一爐香》,有戀父情結的不論愛情《心經》,「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一場愛情心計《傾城之戀》,發生在封鎖時間一輛公車上的短暫幻想《封鎖》。
  •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真實原因令人心酸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十年中,作為一名作家她平日做過最多的事情並不是發表文章,而是搬家。這也成為了她晚年一個奇怪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在晚年會不斷搬家?她是否患上了精神疾病呢?直到臨死之前,張愛玲都在不斷地更換自己的住址,甚至一個星期就要搬一次家,短短三年多時間裡,她的住址就更換了180餘次。這樣詭異的行為無疑會讓人們感到困惑。
  • 張愛玲:最好的愛情,是成全自己
    張愛玲就出生在那裡。在她兩歲時,她的父親因為和自己的二哥關係不和睦,便帶著全家搬到了天津。天津的英租界有一座洋房,是張愛玲的爺爺當年結婚時購置的,裡面豪華寬敞。家裡有很多傭人,張愛玲的身邊也有專門照顧她的保姆。這個沒落的大家族表面生活暫時依然是浮華的。說起張愛玲的童年,她的父親母親並沒有給予她太多的溫暖和愛。
  • 張愛玲經典語錄
    ——張愛玲5.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6. 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7.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張愛玲11. 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來找我吧,哪怕我已經老得走不動了,我也會帶你一起私奔的……12. 為了愛結婚的人,不是和把雲裝在罈子裡的人一樣傻麼!——張愛玲13. 你是到底不肯。
  • 只要人生的困境不新鮮 張愛玲就不會過時
    劉川鄂在書中自言:「我試圖寫出張愛玲的絢爛,寫出她何以是卓爾不群的名作家;也想要寫出張愛玲的孤寂,寫出她何以是清堅決絕的現代人。」整部《張愛玲傳》,就是一部「何以」之書,探討的是,張愛玲何以是張愛玲。2020年12月26日,劉川鄂與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亮相鵝社書店藝術館,一同談論「何以是張愛玲」。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這十句話說盡愛情與人生,哪一句戳中了你?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張愛玲作品集》,那是高中時姐姐送我的。隨著我高中畢業,去陌生的城市讀大學,畢業後又去另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求職。如今十餘載,那本書一直跟隨著我。這套《張愛玲作品集》封面已經壞了舊了,我用透明膠布將它整齊粘好。
  • 張愛玲經典語錄第六期
    ——張愛玲《傾城之戀》 5、太劇烈的快樂與太劇烈的悲哀是有共同點的:一樣需要遠離人群。——張愛玲《十八春》 6、我們回不去了。——張愛玲《半生緣》
  • 讀《張愛玲:在最深的紅塵遇見你》有感‖文/蹇文茜
    讀《張愛玲:在最深的紅塵遇見你》有感> 近日,我讀完了朱悅然寫的《張愛玲:在最深的紅塵遇見你》。
  • 張愛玲:什麼樣的女人會幸福?
    張愛玲這一生,塑造過許多經典的女性角色,她們大多命運悲涼,卻又有著自己的倔強。但毫無疑問,這些女性身上,都帶有著張愛玲的清醒與理智。讀這些人物,你能從她們的性格中,發掘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也能從她們的命運轉折中,得到關於愛情、婚姻、乃至人生的啟示。也許某一天,人生突然到了岔路口時,你會想起,張愛玲書中的女性也曾經歷過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她們那次可能選錯了,而這次,你有選對的機會。
  • 張愛玲: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 讀懂張愛玲的書,讓你明白什麼才是有趣的靈魂
    民國時期的作家這一輩子也不多見,也許,張愛玲就是天上的女文曲星下凡,這個在歷史上有名的才女,留下無數具有影響力的作品讓大家品讀。然而即使讀懂張愛玲,也讀不懂自己的感情,因為張愛玲的作品《半生緣》《傾城之戀》都是把女性寫得弱弱的,有人說,她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讓他養成孤僻高冷的性格,實際她選擇胡蘭成正是因為她缺愛,從小父母離異,她落到繼母手裡,繼母待她不好,讓她受盡苦楚。
  • 張愛玲低到塵埃裡的愛,與漢奸胡蘭成的傾城虐戀,開啟了亂世悲情
    但胡蘭成又是怎樣認識張愛玲的呢?1943年11月,胡蘭成在家中看一本《天地》雜誌,當翻到小說連載時,他看了兩段就被深深吸引。那是張愛玲寫的《封鎖》。他看了兩個月張愛玲的文章,隨後他到了上海,找到雜誌的主編,要了張愛玲的地址。張愛玲看了便條後,沒作考慮,竟然按照胡蘭成的要求欣然赴約。
  • 張愛玲:書香女人擁有的「不老」容顏
    想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愜意,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多讀書,讀一些好書。在淡淡的書香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愛和滿足,你會發現,許多煩惱倒在無形中已經消失了。青春易逝,再美的女人也會人老珠黃,而只有氣質才會讓你持久地保留魅力。
  • 張愛玲:傷害她最深的從來都不是胡蘭成
    有人說,和張愛玲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是幸福的,因為可以看到張愛玲的書。這句話張愛玲若是聽了,肯定會輕蔑一笑,然後將你拉入永遠的黑名單。「去你的幸福吧。」她大概會這麼罵。她不屑於任何人的追捧,她寫作就是為了出名趁早,為了早點有錢。
  • 當24歲的張愛玲遇上38歲的胡蘭成,一向孤傲的她,卑微到了塵埃裡
    原來那句被後世有情人用得俗濫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是張愛玲遇見胡蘭成那一年說的,張愛玲把它寫在散文《愛》裡。此外,聽說《愛》裡的故事,也是胡蘭成講給張愛玲聽的。愛情容易讓人大改作風的原因,也許真是因為身不由己 —— 就連特立獨行的張愛玲也未能免俗。
  • 賈平凹:與張愛玲同活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賈平凹曾寫過一篇《讀張愛玲》,對張愛玲的文學天才極為推崇。全文如下:讀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張看》,書名就劈面驚豔。天下的文章誰敢這樣起名,又能起出這樣的名,恐怕只有個張愛玲。張愛玲與胡蘭成看了張的散文,就尋張的小說,但到處尋不著。那一年到香港,什麼書也沒買,只買了她的幾本,先看過一個長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經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