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2020-08-27 老王家的故事

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畢竟道理聽再多,那也是別人的。


只有把道理化為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道理聽再多,也不如行動起來


阿里巴巴曾經陷入危機之中,全公司上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儘管事後才證明當初的做法基本都錯了。


馬雲卻說:做錯了,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因為只有不斷地尋找出路,才可能在未來翻盤,不去做,那就只能一點點沉淪了。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要想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裡夾腳,梨子吃了才知道是酸是甜。


別想太多,行動起來,縱然華麗地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習慣,是一種動力


電腦鍵盤發明初期,二十六個字母的排序與如今的排序那是大相逕庭。


經常要用的一些字母被排在中間。


那時的鍵盤屬於機械結構,由於打字員太熟悉常常打字很快,導致鍵盤卡鍵。


因此後來有人把這26個字母的順序打亂,還把經常用的那幾個字母掉了反方向。


這樣下來使用極不方便,也就大大減慢了人們打字的速度。


慢慢地人們習慣了這樣的設計編排,如此彆扭難以操作的鍵盤也就使用到了今天。


習慣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能讓你堅持做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很久。


若是你不願意讀書,不願意運動,卻又渴望豐富自己的頭腦,健壯自己的身體。


那麼只要你能堅持二十一天,將讀書和運動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能夠推著你繼續前進。


習慣是克服惰性最好的法門。


那些優秀的人並不是毅力多強,天資多高,只是他們在幼年時期,就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難在克服習氣。」


要改變一個人,變化他的氣質,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成為一個人的命運。



習慣,可以改變人生


甲乙兩位朋友都立志要寫一本100w字的小說。


甲朋友回去後,便開始狂敲鍵盤,誰知道一個月後,他才寫出來十幾萬字,眼看著一百萬的目標遙遙無期,他就決定放棄了。


而乙朋友回去後,每天寫出一千字,一開始確實很難,但慢慢地他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歷經三年,他寫出了一本小說,並且出版了。


王陽明說:「辨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


意思是,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思考縝密,問得詳細,並且學會了,但仍要持續不斷地用功,這就叫篤行,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沙子雖然小,但是多了也能成山成塔;狐狸腋下的皮毛雖然少,但是積累的多了,也能成皮裘。


習慣最大的力量就在於此,每一次的改變雖然很小,但是架不住日日夜夜,綿綿不絕。


真正改變你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聽了再多的大道理,不去行動也是無濟於事!


把道理記在心裡,用行動表現出來,堅持行動,養成習慣。


當你擁有了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何愁自己的人生不會越變越好呢

相關焦點

  • 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把道理化為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要想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裡夾腳,梨子吃了才知道是酸是甜。
  • 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我們所有的方方面面,而且決定著未來人生。人一旦沾染上惡習,他們便如蛆蟲侵蝕你的生命。社會上好多年輕人走上吸毒之路,若不及時回頭便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也有好多人,因為賭博搞得妻離子散的,珍惜生命,遠離不良惡習。當你擁有好的習慣,無疑將對你人生產生很大助力。習慣是長久形成的,平時的慣性行為源自於我們的潛意識。
  • 王陽明:決定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這3點!
    在王陽明看來,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金錢人脈,而是這3個制勝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3、精一做事精一二字,王陽明極為推崇,他多次在自己的書籍中告誡後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精一。比如在《傳習錄》中就有: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意思是有些人連吃飯的時候都在考慮問題,這樣的心經常忙亂、難以安定,收攝不住,經常起妄念。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
    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要心中充滿光明,早晚會看到成功的光芒。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意思是,要想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真正改變你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聽了再多的大道理,不去行動也是無濟於事!把道理記在心裡,用行動表現出來,堅持行動,養成習慣。
  •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
    相信很多人在經歷這樣坎坷的人生之後就已經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了,他們開始相信命運,相信自己根本不是做「人上人」的那塊料,開始自暴自棄,平平淡淡的度過餘生。但是對於王陽明來說,龍場是他人生新的起點,在這裡他改變自己的心態,厚積薄發,悟出「心學智慧」,流芳百世!王陽明的經歷告訴我們: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才能夠給自己強大的力量!
  • 能改變人生的,從來就不是大道理
    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由大道理勾勒出來的,有意義的人生都是踏踏實實地從點滴積累起來的,這點滴生活是由你的習慣決定的。我們常常期待著自己聽到一個終極道理,幾天或幾個星期之後就能對自己的人生造成根本性改變。但聽到之後不去行動,這才是我們普通人真正面對的問題。
  • 王陽明:聽說那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聽說那麼多道理,且聽王陽明說怎麼運用,過好這一生。王陽明說,事上練。可以套用在很多方面,比如,拍照是景上練,廚藝是食材上練,故事是說上練,寫作是文上練……凡事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精通,這需要時間與努力。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是知道,行是行動。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有「兩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諸葛亮,還有半個完人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被視為聖人,尤其是日本人把王的「心學」視為經世治國之學。其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悟。
  • 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大道理,而是……
    賈伯斯曾說:「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後的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習慣,決定了我們的性格。而性格,則決定著我們的命運。好的習慣,能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亦能毀掉一個人。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習慣。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心態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馬斯洛我們一生追求的幸福並不是物質生活發生多大的變化,而是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能夠用積極樂觀地心態去面對一切,那麼健康、成功、幸福等等就都會隨之而來。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王陽明:做個內心有光的人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存在於外在的因素,而是以我們對外界的態度為轉移。
  • 王陽明:心態決定你投入生活的狀態
    ,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存在於外在的因素,而是以我們對外界的態度為轉移。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向上心理產生的。佛曰:「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深奧的王陽明心學,旨在講述這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最可貴的是,王陽明心學絕非是書齋裡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學以致用的學問。曾國藩研習陽明心學,編練湘軍最終力挽狂瀾;稻盛和夫將陽明心學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締造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王陽明心學旨在呼喚人的本性意識,它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
  • 王陽明:面對苦難的態度,將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那是因為王陽明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就像他在書中寫到的那樣: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二年矣,歷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心平氣和,一切都會平靜下來。對王陽明來說,「常樂」即是功夫,這種常樂並非來自外界的事物,而是來自內心深處強大的信念所帶來的愉悅。心靈是生命的定海神針,心靈定格,任風吹浪,我自巋然不動。
  • 王陽明: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
  • 王陽明:人際交往中要注意,有這3個習慣的人
    其實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好分辨的,那就是他在你面前說的永遠是你愛聽的話,那不是出於真心的讚美,而是時刻想把你推下深淵的利刃。,熱心,不懂得拒絕,但你能分辨出哪個是真正的老實人嗎?王陽明用他的智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遠離身邊的小人,這樣自己的人生也會越走越順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當年王陽明謫居龍場,他發現這是個瘴氣瀰漫,民風野蠻愚昧的地方,他只能在山洞安身,靠野菜充飢。如此不利的處境的確也讓王陽明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沒有消沉。而是用樂觀的心態面對這次遭遇。一人如果真正改變了自己,就是一場靈魂深處的洗心革面,這在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只有觀察此人身處利害關頭,遭遇了重大的變故,或者受到委屈和侮辱的時候。
  • 王陽明:心外無物,你選擇如何看世界,你就會擁有怎樣的世界
    王陽明曾這句話告訴我們心的一個道理,那就是你所選擇的世界,往往來自你內心的映射。於是王陽明在龍場開始講授自己的心學發現,並且在當地普及知識,開啟民智,讓當地的風貌全然改觀,他從未把這些當作自己的政績去經營,而是認為自己做了屬於自己內在良知的事情。當他做好這些事情的時候,王陽明發現自己所到達的狀態是內心光明,他不再是完全服務皇上,更不是為了討好那些比他大的官,他用自己的行動與影響力為自己崛起鋪就了一條更好的路。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更多關於自我成長與自我精進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人際關係,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複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內心強大的自我。
  • 王陽明:我們缺乏的不是快樂,而是獲取快樂的能力
    王陽明:我們缺乏的不是快樂,而是獲取快樂的能力。作者|墨書今天我們聊一下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快樂。如果另有真正的快樂,那麼當聖賢遇到喜怒哀樂的恐懼的事情,他的快樂還在嗎?」王陽明這個時候就說:樂是心之本體,雖不同於七情之樂,而亦不外於七情之樂。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