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壓抑的情感,堵住親密關係的流動

2020-09-03 蘿蔔心理

對自己真實,是親密關係從僵硬變得流動的第一步。

作者 | 吳在天

來源 | 吳在天(ID:wztroom)



點擊收聽 主播 落落清歡 溫情朗讀 | 製作 鳴天

別讓壓抑的情感堵住親密關係的流動來自蘿蔔心理Psyrobot00:0014:05


當你的情感需求經常沒有得到滿足,你可能會漸漸的把這個需求關閉起來,在心理學上會把這個稱作為壓抑,這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得不到而產生的心理防禦。


我們會把壓抑的感受放到內心深處,問題是,你所壓抑的東西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它們被壓到了黑暗的地方,而他們就在黑暗深處,去影響你的生命和各種關係。


▷1◁


我的一位朋友,她平時是個不怎麼表達憤怒、經常討好別人的人,但是在她的一些很重要的親密關係中,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一次,她很累了想睡覺,但是孩子還在旁邊吵著要玩手機,她跟孩子講道理,可孩子還是不不依不饒,要麼就哭。


後來她實在沒辦法就妥協了,就給了孩子玩手機。本來她和孩子約好是看兩集動畫的,結果孩子看完了還想看,最後從晚上10點多玩到了12點。


她說當時非常的生氣,一方面自己很累想休息,一方面又覺得孩子太難搞。忍無可忍,她拿起手機狠狠的往地上一摔,把孩子都嚇著了,之後,她又覺得很後悔。


我們在聊起這件事的時候,她說覺得自己在11點的時候就應該發脾氣的,就不該這個樣子忍著的。


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到她內心的模式,她需要忍著,然後把怒氣積攢到12點,集攢到一定的程度,積攢到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她才能真實的表達出來。


只是,這個時候的情緒,因為積累得太多,表達就變成了發洩。



她內心的邊界感不夠堅固,在面對孩子突破規則的時候她無力堅守,所以孩子在父母身上也很容易習得,不能夠尊重他人的邊界,自己也沒有了邊界感。


重點是在她說的那句話,她說11點的時候他沒有發脾氣,而是忍到了12點,忍無可忍了才發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她當時發出來的脾氣,跟孩子所做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匹配的,或者說劑量太大了。


她自己對此也有覺察,她發現自己是一個討好別人的人,所以她的情緒有很多,並不只是對孩子的,還有很多是對丈夫的,對工作的。


這都是平時積攢的一些情緒,沒辦法去表達出來,而在此刻,就像火山噴發一樣,全部都出來了。


但是這個過程,不僅讓自己難受,也會讓關係受傷。


當你在親密關係裡,因為很小的事情出現暴怒;或是對方如果沒有按照你所想要的來做的時候,你就會出現暴怒,這和你當下遇到的情景是不相協調的。


你所產生的憤怒情緒,跟當下所發生的事情,如果是差距特別大的話,那很有可能是,因為過去被壓抑的渴望和需求,在這個時間點被引爆了。


▷2◁


另一種壓抑的狀態就是,你可能會變成一個很麻木的人。


木訥的人,自己的感覺都沒有辦法去感受到,所以也沒辦法去尊重到自己。


因為如果你連這些感受都感覺不到的話,你又如何能夠去表達自己呢?如何能夠讓別人去理解自己呢?那你可能也很難感受到別人的內心,或是很難跟別人建立連接。



如果留意一下,你可能會發現,有的朋友在親密關係中,他只能去做一些柴米油鹽這類具體的事情,但是很難跟自己內心建立起連接,也很難感受到伴侶內心的需求。


所以你會發現,在有些家庭裡,伴侶之間會相互告訴對方,誰去洗碗,誰去照顧孩子,這只是一種功能上的分配,但是卻缺乏了情感的連結。


對方也的確會去做,但往往是像木頭一樣,踢一腳才能動一下,


網絡上有過這麼個笑話,說是下雨了,妻子讓丈夫去收一下衣服,果然丈夫把衣服都收好了,但是褲子還全掛在陽臺晾衣架上被雨淋著。


這是個笑話,但通過這個段子,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很多伴侶之間,在家庭的互動上,更多的像是一種功能上的分配。比如大家的交流,更多的是誰做家務,誰照顧孩子…,但卻缺少了相互的情感連結。


甚至有段子說結婚後,老公就像變成了舍友。



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你心中有愛,卻不讓你愛的人去感受到,這就簡稱浪費感情。


親密關係,就像是被堵住的下水道一樣。因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把彼此的情感通道都關閉了。


▷3◁


當我們在關係中都關閉了情感的通道,我們的家庭系統也會受到影響。


心理諮詢師黃曉民講過一個他的成長故事。


黃曉民之前一名律師,律師的職業是非常注重頭腦,非常講邏輯的。所以他之前很排斥,所謂的相信自己的感覺,他覺得那根本就是感情用事嘛。


後來他的家庭生活出現了一些狀況,他跟老婆在一起的時候,老婆不開心,跟兒子在一起的時候,兒子也不開心。


每次他和妻子有爭執的時候,他內心會有一股情緒出來,而那種情緒很強烈的就在表達一個聲音:「你讓讓我不行啊。」


但是他的妻子也在情緒,所以他的妻子也不會讓著他。


因為他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就是講道理。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所以從小到大都是對他講道理。道理都對,但是感受上他總是覺得過不去,可小時候的他又常常是無以辯駁。


但是這種感受還在,他把這份感受壓了下來。



他內心深處一直藏著一個渴望:即使是我錯了,你還愛我可以嗎?如果我就是這樣,如果我沒有達到你們的標準,你還會愛我嗎?


我錯了,你能允許嗎?你能接受嗎?你可以原諒嗎?


即使我再錯,你也會抱著我的,你也依然會愛我的。


這是一個很深的需求,但是他一直認為這是一個不應該的需求,所以他把這一部分需求壓抑下去了。


但是這部分很深很深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一旦遇到什麼類似的事情、相似的情景,就會激發起他內心的這部分需求,他內心的那種情感就會很猛烈的出來。


後來他才覺察到,這部分的需求,原來是自己對父母的需求,是潛意識對父母的渴望。


當他看到了自己這部分渴望,他在親密關係中,當他和妻子有爭執,當他再次冒出「你就不能讓讓我」的聲音時,他忽然發現自己就像個孩子一樣,因為他把妻子當作了媽媽。


這些強烈的情緒不是對妻子發出的,而是童年的他對父母發出的。


這時候,他就不會再有那麼強烈的情緒和妻子在繼續爭吵,覺得是妻子要對著他幹,因為自己的調整,妻子也有所轉變,他們的親密關係又變得流動起來。


▷4◁


每個人都有一層心靈的保護層,就像每個人都有皮膚一樣,我們需要這層皮膚來保護我們脆弱的傷痛。


一個最大的傷痛,就是我們覺得自己沒有感受到足夠的被愛,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因為對方真的很渴望我們存在。


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需求是有錯的。


所以,我們在關係中不敢去分享自己真實的感受,也敢不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常常會把自己的身體關閉起來,最後連自己都感受不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有些朋友,買了新衣服一直捨不得穿,放在衣櫥裡,放了大半年,發現衣服的領口已經發黃了才捨得拿出來穿。


還有的朋友,家裡的蘋果開始有些變壞,又捨不得扔掉,就挑出壞的蘋果,削去壞掉的部分來吃,但結果壞的沒有吃完,剩下的好的蘋果也漸漸變壞了。結果就是,他們吃到的大部分都是不好的蘋果。


而當我們要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先照顧別人的需求,又或是我們要表達情緒的時候往往只能等到忍無可忍了才能讓自己表達出來。


這些都不是在表達真實的自己,所以在我們的親密關係中,真實的情感通道也被關閉了。



如果關係的雙方都卡在這裡,那雙方的親密關係也會因此被卡住。


所以我們需要去真實的看待自己的需求,看到自己的感受。


當你可以看到自己,可以和自己建立連結,可以去和對方表達你的真實,那麼,僵硬的親密關係,也會變得流動起來。


也許仍然會有衝突,但那是真實的,至少,我們從自己開始,先對自己真實。


對自己真實,是親密關係從僵硬變得流動的第一步。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在親密關係中忍氣吞聲、壓抑情緒的人,最終都將遭到嚴重反噬
    或者他需要通過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對方,保證對方不離開自己。無論是哪一種,長期積累百害而無一利。人的情緒只能疏導,不能壓抑,壓抑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用適當的方法,把情緒疏導出去。壓抑情緒建立的關係只是一種緊閉狀態,而感情應該是流動的,壓抑情緒使伴侶無法真正的了解彼此,還會搞得雙方都特別疲憊。
  • 解析假性親密關係1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在情感中連接是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這種親密關係只是表層的關係,又停留於此不做任何改善。這種假性的親密關係在夫妻相處中很常見,兩個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大部分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人,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家庭成員,都不太能完整的了解自己和對方。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
  • 與愛重逢: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 | 感受愛意流動,回歸生命的美好
    然而現實是,婚姻存續期間的伴侶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有些叫人或遠或近的感覺:從婚戀初始的浪漫激情,到生娃之後的情感轉移,再到長期共同生活產生的疲乏和疏離感……伴侶之間的關係,就像這四季的氣候一樣,忽而熱情似火,忽而秋風蕭瑟,忽而春雨綿綿,忽而疾風驟雨,忽而溫柔如水,忽而冷若冰霜。
  • 親密關係中的三個判斷
    一、六個問題幫你判斷去還是留一段健康良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有以下六大特徵,看看是否具備這六大特徵,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去還是留了。第一,平等。問問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是否具有平等的決策權。小到決定什麼時候見面,大到什麼時候結婚生子,兩個人是否有平等的權利。第二,互惠。你們是否把兩個人的關係放在各自的利益之上,還是只有一個人在默默付出。
  • 親密關係中,與爭吵相比,更傷感情的是這件事
    文/學乃身之寶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中,爭吵會傷感情,但其實爭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件事—被動攻擊。那麼,什麼是被動攻擊,它的可怕之處是什麼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親密關係中,妻子特別強勢,老公唯命是從,家庭地位處於弱勢,但老公仍會用各種方式來回擊妻子。比如,周末一大早,妻子讓老公去市場買菜,並告訴他早點回來,因為中午家裡有客人來吃飯,滿口答應的老公還是回來晚了。
  • 假性親密關係
    今天讀書會聽分享老師講假性親密關係,那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探討下什麼是親密關係,真正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親密關係除了兩個人投入感情的互相關心,還需要承擔一定風險。那就是,在投入感情後對方不能接受或直接不回應。對我們來說就是我們付出了對方沒有回應,換句話說就是你的付出對方沒有回報。
  • 《親密陷阱》:讀懂婚姻真相,收穫愛與情慾平衡的親密關係
    不是說每一段婚姻都會面臨出軌,但可以說普遍婚姻都會有或大或小的情感危機,以及出現兩人結婚落入家庭生活後激情減退的問題。所以說,因愛情而進入了婚姻,並不意味著親密關係從此穩健,恰恰相反,這時才是考驗我們如何經營愛情和婚姻能力的開始。
  • 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婚姻告吹最大殺手:夫妻情緒不流動
    人與人之間,若彼此情緒、情感相互流動而產生共鳴,那就有可能成為朋友甚至是最親密的人。但是往往人們在成為最親密的人之後,就把情緒流動這件事給「遺忘」了!這造成了許多無話不談的情侶,在變成夫妻之後,變得無話可談。
  • 1.在婚姻中影響兩性關係的因素有哪些?親密關係靠雙方營造!
    在婚姻中影響兩性關係的因素有三個方面,親密關係靠雙方營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第一,身份。在婚姻中兩性關係的身份就是兩個成人狀態。作為女人成人狀態是給予對方愛的滿足,給予對方情感上的照顧,在生活中有承擔。作為男人成人狀態就是擔當、就是付出、就是用自己對對方的愛去邀請出對方對你的愛,就是讓愛流動起來。只要求對方給我做,而我不需要付出,當你有了這樣一個心態,其實你內在的心理狀態就是兒童狀態。
  • 《情感勒索》:一場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遊戲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為了達成某些目的,利用我們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我們,迫使我們讓步。「情感勒索」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互相博弈的權力遊戲,是一方或者雙方試圖通過馴服對方並成為這段關係中的主導者。
  • 親密關係:最好的兩性相處方式是什麼?
    很多人搞不明白,到底怎樣的親密關係才是最好的兩性關係。對於一般的婚姻來說,存續的時間都是幾十年。那麼,經營一段良性的親密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可能大家過過就忘記了,當初為什麼會跟這個人結婚,又或者是什麼力量還讓你在這段關係中死撐。太多人抱怨自己的婚姻,已經是一灘死水。
  • 丨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更可怕!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假性親密關係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上說,假性親密關係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比如,兩個人因為某種道德責任而維持的親密關係,雖然可以共處,但沒有絲毫情感的流動,只是關係的完整和形式而已。「你愛不愛我?」
  • 假性親密關係,你造嗎?
    你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是親密的;但實際上,這段關係避開了雙方彼此的坦誠和接納、避開了雙方自願地為這段感情和對方付出。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是伴侶雙方的共謀。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
  • 親密關係產生了衝突怎麼辦?
    很多諮詢婚姻情感方面的來訪者表示,雖然愛著對方,可是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恨著對方,感到厭煩,衝突一刻也沒有少過。無論是結婚了多少年的夫妻,一路走過來總是那樣磕磕絆絆爭爭吵吵,親密關係產生衝突的三種常見的心理因素:觀點差異、逃避責任、缺乏安全感。
  • 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毀掉你的婚姻
    那麼,你可能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相敬如賓」。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因為害怕自己被傷害和拋棄,常常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他們認為讓別人完全了解自己是可怕的他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過對方,也不敢完全信任對方,沒辦法和對方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
  • 兩性關係中,控制情緒到底有多重要?
    兩性關係中,學會控制情緒,讓情緒自然流動,不故意去抵抗和排斥,才能掌握情感管理的開關。 01 每一種情緒背後,都包含著複雜的東西,隱藏著我們真正的心理需求。 無論是哪一種,快樂、悲傷,或者恐懼、失落,都是希望被看見的被理解的,都表達了不同的內心需求。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Irrelationship) 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你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是親密的;但實際上,這段關係避開了雙方彼此的坦誠和接納、避開了雙方自願地為這段感情和對方付出。
  • 《情感勒索》:怎樣終結親密關係中「以愛為名」的操控
    這其中的關鍵是「存在親密關係」,可以理解為「親密關係是情感勒索成長的溫床。」他們之間的合作天衣無縫,一方要求,一方配合,外人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妥。因為從表面上看,他們還維持著看似和諧的親密關係,但其實他們之間存在的情感勒索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雙方都將一直在這樣的關係裡痛苦。
  • 人類需要親密關係,3種行為導致親密關係破裂,有你嗎?
    我們想要的親密關係是什麼?被喜歡的人撫摸。被喜歡的人注視。被喜歡的人欣賞。和喜歡的人一起歡笑。感到安全。感到有人真正擁有你。這才是我們渴望的。但沒有書籍、音樂、電影,沒有希望,沒有親密關係,我們還是可以活著的,然而沒有了這一切,活著也未免太蒼白了吧。羅弗巧樂卡: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呢?因為我們需要一個人形成情感上的聯結,滿足彼此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讓彼此體驗到被愛。
  • 情感:在親密關係中,真的可以「不講禮貌」嗎?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親密關係之間的禮貌問題有人認為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彼此熟悉關係親近,就不必講什麼禮儀。講禮儀,那反倒是顯得見外太矯情,而有的人則認為親密關係正是因為特別親密才更容易發生矛盾而禮貌的對待彼此才是兩個人關係穩定的潤滑油,好像都挺有道理的,那到底在實際的相處中我們要不要去重視並去實踐親密關係中的禮貌問題呢? 粉絲小美和老公小森就因為禮貌的事情大吵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