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之所以申請今天這場調解,為的正是她身邊至親至愛的三個人。小羅說父母常年無休止的爭吵讓她極度崩潰,如今的家庭生活完全不是她所渴望的樣子。很難想像,小羅這樣瘦小的女孩,卻要承擔起維護家庭和諧的重要責任。對於她而言,今天這場調解非常的重要,因為它不僅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幸福,更關係到弟弟的未來。那麼今天,我們能否幫助這個家庭找到幸福的可能呢?
小羅透露道,最嚴重的一次爭吵是在2009年。那年由於爭吵,父母甚至還不惜鬧到了法庭,起先說是要一人分一個小孩。可在一次爭吵中,母親突然說了一句,兩個孩子都給父親,而父親的回答卻說:我也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
正是這句話讓小羅備受傷害,她覺得自己已經被父母拋棄了,而之後高中開學,父母二人還在賭氣不送她,只有年邁的爺爺還陪著她,幫她把日常用品背去了學校,那時的她真的感覺很心酸。
母親楊女士解釋說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兩個孩子都給羅先生,是因為她擔心兒子太小,要是丈夫再娶一個,小兒子會受到傷害。而女兒起碼已經高中了,一起的話也能有個照顧。羅先生則表示當時的話他也沒想太多,只是因為不滿妻子的行為,所以才賭氣說的話。
因為一時之氣,做父母的兩人完全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然而對於小羅來說,這樣的傷害從未停止過。直到上了大學,自己還因為父母之間的問題,差點交不上學費,讀不了大學。那時的父親主張不用讀大學,他直言:女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花幾十萬培養,嫁出去後,家裡還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楊女士則是堅持讓小羅去讀書,就因為這件事,兩人又開始了爭吵,這讓小羅很苦惱。
羅先生解釋說當時他只是隨口一說,因為他覺得那個大學不大行,還是早一點步入社會會更好。而之所以會引發爭吵,完全是因為妻子只會提意見,卻沒有實際行動,這點讓他很生氣。
妻子反駁當時做生意的錢都是羅先生自己保管的,不是自己不作為,而是錢都在丈夫手裡。另外自己之後也曾提出過要自己一個人離開,去打工賺錢供女兒讀書,也正是這句話才逼得羅先生拿錢交了學費,所以怎麼能說她不作為。
對於自己的遭遇,已經長大的小羅表示可以忍受,可最讓她擔心的還是弟弟,因為弟弟還沒有從壓抑中走出來。在2016年6月份的時候,弟弟被查出患了抑鬱症。
她曾記得兒時的弟弟是個開朗活潑,成績拔尖的人,可在初中以後,一切都變了,弟弟開始極度厭學,不和人玩,甚至在輟學賺錢以後,還離家出走了半年。在那之後的弟弟,更換了手機號碼,和家裡所有人都斷絕了聯繫。小羅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經常吵架的影響,這讓她很是擔憂。
對於離家出走的事,楊女士直言都是丈夫逼出來的。當時的羅先生就給了兒子一百塊錢,讓他自己出去找廠工作。那一個星期兒子過得很慘,每天都是睡在公園凳子上。
一天凌晨三點的時候,兒子終於熬不住了,打電話向她求助,她立馬讓丈夫去接兒子回來,可丈夫卻說不管他。於是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兒子的態度就開始有了些轉變。在她看來,就是丈夫的這種行為才導致了事情的發生。
羅先生解釋起初他曾帶著兒子去了很多廠工作,可他都像是很傲氣的樣子,什麼也幹不滿意。就是因為這個,他才會想到給一百讓兒子自己出門闖蕩,本想著給點壓力,一兩天就能回來了,誰知道會不會來,而之所以自己不管,是因為兒子老是說些胡話,讓他以為是裝的。
觀察員嚴厲批評了父母倆,應學會為人處世,做好父母這個角色。同時希望夫妻二人明白,作為父母,他們的言行是會影響孩子面對社會的心態的。另外,希望夫妻倆要理解孩子的無助,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調解結束,父母放下了過去的不愉快,為了孩子,兩人都決定願意做出改變,而小羅也願意給予一定的時間和包容,去等待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