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底該不該帶孫子?一直是這些年社會問題爭論的焦點,更是廣泛的社會矛盾存在,也更是婆媳不和的一大因素。
張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我今年50出頭,經營著一家店,丈夫是一家企業的中層幹部,日子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但也算殷實。
我們就一個獨子,今年也32了,在體制內上班。他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和前兒媳結婚沒兩年就離婚了,給我留下一個孫子。
當時前兒媳把孫子帶到一歲左右,離婚後孫子跟著爸爸,我兒子哪有時間照顧他?所以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是跟著我在店裡,由我照看。
因為前兒媳是老師,為了更好的教導孩子學習,在孫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前兒媳就將孩子接過去了,說為了上小學做準備。
反正都是為了孩子好,我也同意前兒媳將孩子接過去。再說,孩子跟著親媽,我能有什麼不放心的。
後來,兒子娶了現在的兒媳婦,年輕人的事嘛,他們自己喜歡就好。
去年,兒媳婦懷孕了,這是好事啊,我們全家都很高興。
但是家庭氛圍卻因為這件事而有了一絲絲改變。他們結婚後,一直沒有搬出去,雖說兒子有獨立的婚房,可他們說喜歡和我們老人住在一起,一家人熱熱鬧鬧的。說句實話,現在老人誰不喜歡孩子留在身邊,否則剩兩個老人家多冷清啊。
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兒媳婦笑著說道:媽,以後你可得改改你的口頭禪,別那麼愛嘮叨啦。
我好詫異,這是為什麼?
看著我不太明白的表情,兒媳婦繼續說:以後你得帶孫子,孩子長時間和你在一起,還不得學著你愛嘮叨呀。
原來是讓我帶孩子。
說實話,我是真不願意帶孩子的,不是說不喜歡孩子,我考慮到自己才50多點,還很年輕,不想老年生活就綁在孩子身上了。而且店裡的生意也挺好,如果現在我退下來帶孩子,經濟方面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
想到這裡,我搖了搖頭,對兒媳婦說:我沒打算帶孩子。
或許他們從沒想到我會這樣說,在他們看來爺爺奶奶帶孩子天經地義,兒媳張張嘴想說什麼,可沒說出來,反正這頓飯很不愉快。
在到生產這段時間,兒媳婦又旁敲側擊了幾次這個話題,我都很肯定的告訴她:我是不願意帶孫子的,他們得自己解決,但是我可以出錢給他們請保姆。
兒媳婦說現在很多報導指出保姆會虐待孩子,請保姆哪有自己父母帶放心?
「那要不然讓你爸媽帶一下?」我提議
兒媳婦說她爸媽也還沒退休,還得過兩年才行。
那我也沒辦法了,但始終沒鬆口答應給她帶孩子。從此之後,兒媳婦再也沒給過我好臉色。
後來,我聽親戚說兒媳婦覺得我偏心,不喜歡她,寧可幫前兒媳帶孩子,也不願意幫她帶,故意為難她。
這是哪門子話?可她不理解,我也只有苦笑了。
在兒媳婦坐月子期間,我特意請了金牌月嫂來照顧她,自己也幫著照顧她和孩子,但她對我的態度一直沒有什麼好轉。
滿月之後,我又出錢給她僱了一個保姆,這是我老家遠方親戚,就是擔心兒媳說保姆虐待孩子,這個人我還是挺放心的。
後來,他們小兩口搬了出去,兒媳婦便很少來我們這裡了,有好幾次家裡團聚她都沒來。老伴為這事有不少意見,嘀咕了好幾回。
前兩天,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旅遊團,想想我們老兩口辛苦大半生,還沒怎麼享受過,趁現在還能走動,抓緊時間去看看各地風光,我便給自己和老伴報了一個星期的旅遊團。
在我把旅遊計劃告訴家裡人後,第二天晚上,兒媳婦過來了,一進門語氣就有些不對,陰陽怪氣的:媽,你不是說店裡生意忙嗎?還有時間去旅遊。讓你帶下孫子,你說放不下生意,旅遊就能放下生意啦?
兒子也有些不高興,說:媽,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人家哪個老頭老太太不主力帶孫子,你卻連幫著帶一下都不答應,難道你不是孩子的奶奶嗎?
兒子兒媳的話讓我很生氣,我辛辛苦苦將孩子撫養長大,我的義務已經盡到了,什麼時候帶孫子也成了老人的義務?難道我就不能有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難道我出錢還不夠,必須得出錢出力?
孫女士家庭的矛盾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但是孫女士這樣的婆婆其實在我看來,已經很好了,起碼人家不是一點不幫兒媳婦,雖然沒怎麼帶孫子,但人家出錢了呀。
其實說到帶孩子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帶孩子還真不是老人的義務,而是一種情義。
就像說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如果老人真不願意幫忙帶,也無話可說。
但這時就需要一種互相的理解了,而不能用這個去「綁架」老人。
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因為要忙工作負擔生活,一天到晚確實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這時父母便成了帶孩子的主力軍。
老人理解年輕人的難處,願意發揮自己的餘熱替孩子分憂,這就是一種理解。
但也不得不承認,確實有的老人存在為難兒媳婦的心理,或許對兒媳婦不滿意,或許重男輕女…….
但如果老人確實有自己的原因不能照看孩子,並不是有心為難或者不幫,希望年輕人也能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