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中的大智慧,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對

2020-10-03 小務虛

《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交待完畢後,我將在後續章節中,發一些綜合所有原理的運用,更多以舉例子為主,力求大家能全面掌握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的運用;

今天我們借正念的奇蹟這本書,來介紹正念,我不解讀書的內容,我只解讀正念最核心的東西,特別是正念背後的大腦原理,因此,如果你能事先閱讀一下這本書,你將更明白我在說什麼。

樊登說當他內心焦慮時,只要讀一下這本書,內心就會平靜下來。

樊登在眾多的解讀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這本書對於他的影響。他說,當你掌握正念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各種困擾你的負面情緒,都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會自動消散

這確實是一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它可以讓人找到寧靜的力量,產生強大的人生動力。

正念是能產生這個「奇蹟」的,更為讓人興奮的是,近代大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越來越證明了正念是符合大腦的原理的,如果你確實能做到正念,那麼,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你都能很好的管理

而這種情緒管理,正是符合大腦神經科學原理的,這是正念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為了讓大家徹底掌握正念的技巧,我這裡主要通過舉例子來說明,背後大腦的原理,請自行查閱我在專欄基礎篇中關於大腦方面的詳細介紹。

實際上,正念時「想」什麼,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對!

正念例子

《正念的奇蹟》開篇講了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爸爸艾倫,家裡有2個孩子,他不僅要上班,回家要陪大兒子和小兒子,還要陪老婆,有時候晚上要起來2-3次去看小兒子,他已經幾個禮拜沒睡過好覺了。

然後一行禪師問了艾倫2個問題:

  • 家庭生活會比單身漢來得輕鬆嗎?
  • 很多人說有個家庭就不會那麼寂寞,也比較有安全感,真是這樣嗎?

第一個問題,艾倫沒有直接回答,迴避了,相信這裡的爸爸們與媽媽們,能感覺得到艾倫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艾倫點點頭,然後轉移話題,說:「我發現可以讓自己更有時間的方法了」。

他說他原來把時間規劃成幾份:

  • 一份工作的;
  • 一份陪大兒子的,一份陪小兒子的,一份陪妻子的;
  • 剩下是自己的,讀讀喜歡的書,寫寫文章;

他的新方法,不再分割時間,而是把陪大兒子的,陪小兒子的和陪妻子的時間,都當作自己的時間。

他說,陪大兒子寫作業時,就試圖融入他的作業,跟他一起成長;陪小孩子玩時,就融入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存在;陪妻子也是一樣,總之就是一句話,試圖讓自己對與方一起做的那件事情感興趣。

他說:「結果,不可思議的是,現在我有了無限的時間給自己」。

這個故事我前後講了4-5遍,直到最近這一次,使用我在實戰篇介紹的本能學習法,我才真正體會到他所說的境界,我此時才真正感覺得到他所說的,正念後產生的力量

請重點理解他的這句話:「試圖讓自己對與方一起做的那件事情感興趣」。

正念背後的情緒

學習法有兩種:

  • 一種無法改變生活,停留在知識層面;說到,無法做到
  • 另一種可以改變生活,知識與生活連結說到做到

這個學習法,我在《本能學習法》有詳細介紹,我此處介紹應用及部分原理:

本能學習法的奧秘是必須理解生活與知識是兩個幾乎隔離的系統:生活作用於動物腦,而知識作用於前額葉。

特別是作用於動物腦的生活,會產生情緒,而前額葉不產生情緒。

更深刻一層,前額葉是構建在動物腦之上的,它是通過動物腦來發揮作用的通過動物腦的情緒來感知這個世界的

因此,如此知識沒有了動物腦的生活經歷,就沒有了情緒,於是,你就不可能理解艾倫故事背後的情緒。

特別是艾倫描述他融入家人,與家人合二為一的那個狀態時的情緒,如果你沒有真正做過到,你很難感覺得到他當時的情緒。

當大家在讀我此處的文章,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或者看一本書時,作用的就是你的前額葉,此時,知識是孤立的,並沒有進入生活,知識沒有情緒。

比如艾倫在這裡講的故事,實際上,可以分成2部分:

  • 第一部分,就是故事的部分,敘述的部分,包括正念的效果敘述;作用於前額葉。
  • 第二部分,艾倫這個故事背後的情緒。這個情緒,發生在他的大腦裡面的動物腦,他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試圖把情緒講出來,比如正念前,不僅要上班,還要陪家人,「有時候晚上要起來2-3次,他已經幾個禮拜沒睡過好覺」,這是他正念前煩躁的情緒,沒有經歷過這類事情的人,無法感受到他的這個情緒,而所有的爸爸,幾乎都能理解艾倫的痛苦。
  • 正念後,他用了一個句話描述:「不可思議的是,現在我有了無限的時間給自己」,可以看出,他之前的煩躁情緒,真的被他解決了!

正常人,一般只讀第一部分,也就是讀故事的部分,讀前額葉的部分;包括你現在讀我這篇文章,你不會有情緒,這就是無效讀書,這樣讀書得來的知識,你幾乎不可能用到生活裡面,不可能改變生活。

人要理解對方的情緒,比如理解艾倫這個事故背後的情緒,那麼他首先必須自己經歷過同類型的事情,人與人大腦連結的核心原理,就是鏡像神經元上的情緒拷貝,我們是通過感知自己的情緒來感知他人的情緒的。

感知自己的經歷來感知他人同類型的經歷。感知自己的辛苦來感知別人的辛苦的。比如兒童,他如果沒有同類型的勞動,他是無法感知父母做家務活的辛苦的,所以為什麼要讓兒童也正常做家務

情緒,是在做的過程中才產生的,這是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底層關鍵要素,這就是正念背後的能量。

比如同理心,換位思考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沒有經歷,就無法理解他人。

那麼,如何讀艾倫的這個故事,才能改變你的生活?

以及,如何讀這篇文章,才能改變你的生活?

請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基本意識,讀再多的書,不如只讀一個可以改變生活的知識點!

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沒錯,最核心的是艾倫這個故事背後的情緒,情緒產生於生活,產生於我們的動物腦,情緒在一種情況下可以被讀出來,就是你經歷過類似的情景

比如你也養過孩子,並且也為每天半夜要起來幾次而感到煩躁,因為你白天工作已經很累了!更為麻煩的是,這導致你睡不好,而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精神狀態又不好,反過來影響工作,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此時,你就會焦慮不安,煩躁暴怒,動不動就發脾氣。

我在這樣描述的時候,如果你確實經歷過,你就可以想起你當時的情緒,此時,你生發出來的情緒,就是你自己的。

如果你想起了同類有情緒的經歷,你就能夠同理到艾倫。

我所描述的場景,激發起你大腦裡面那些存儲在動物腦上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是帶著情緒的!此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知識連結到這些情景上,也就是連結到帶著情緒的生活經歷

再強調一下,我們人,感知他人的情緒,是通過感受自己經歷過同類型的情緒來感知他人的

再比如陪孩子,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為陪孩子而頭痛,如果你不頭痛,說明你離覺悟還遠。

我一直在修煉讓自己全然的做到陪伴孩子,從我開始有意識的自我調節,至少也歷經幾個月,到最近,我才能真正做到可以完全融入孩子的世界,與孩子互動。

當我在描述這個融入孩子的世界時,實際上狀態就跟艾倫所說的狀態是一樣的,與對方合二為一,融為一體,這就是正念,這個狀態,你只有做到了,你才能體會到背後的美妙與力量,它是真實的發生在大腦裡面的神經元連結的,由前額葉引導,作用於動物腦,引發寧靜的情緒與力量。

比如這個玩具,就是我最近陪孩子時搭起來的,這對我來說不容易,因為在此之前,我在陪孩子時,我總是會惦記著手機,比如去看一下讀者的評價,文章的數據或者看一下電腦。

我知道背後是多巴胺在吸引著我,所有多巴胺項目都在強烈的吸引著我,而當我做著不能產生多巴胺的事情時,比如陪孩子時,我會焦慮,想要逃避去那些吸引我的事情上,或者去看電腦。

因此,很多時候,我確實找了個理由,跟孩子說:「你玩一會,爸爸要去忙一下」,然後就去看電腦。

但是孩子確實很想我跟他玩,他就會不斷的過來拉我,幹擾我,有時,我甚至會對孩子生氣。

當我們沉浸在多巴胺的「鈴聲項目」上被幹擾或者打斷時,我們甚至會發脾氣或者暴怒!很多負面情緒,幾乎都是因為大腦得不到「多巴胺」而產生的。

我在描述這些的時候,對我自己來說,故事或者知識的背後,都是連結到底層動物腦的情景的,是我自己確實經歷過的,產生過情緒的故事,知識連結到在我的情景上。

但是對你來說,你只讀到了我的故事。

除非,你在讀我文章的時候,同時停下來在大腦裡面去搜索同類型經歷。

因此,《本能學習法》最核心的步驟,你必須在你的大腦裡面,搜索同類經歷,把你經歷過的,產生過情緒的同類型經歷,連結上我這裡所分析的知識,那麼,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

而且,所有你能連結上的場景,在你下次經歷同類型的情景時,知識就會自動激活,背後原理是大腦裡面的情景神經元發出突觸連結到該知識原理上。於是,知識就可以直接用於改變你的生活。

背後的大腦神經元原理,及動物腦及前額葉的相關知識,我這裡不展開,請自行查閱專欄文章。

正念的核心

一行禪師在正念的奇蹟講了非常多例子。

比如,洗碗的時候就全然的洗碗,吃橘子的時候就全然吃橘子,喝茶的時候就全然喝茶

李善友老師「臨在當下」中介紹的得道禪師分享的秘訣:「砍柴的時候就只砍柴,擔水的時候就只擔水」。

所有這些狀態,都是正念,跟前文陪孩子的例子一樣,陪孩子的時候,就全然的陪孩子。

而所有的這些,我在描述的時候,都是知識,都是現象,不是你的情景,你可以在你大腦裡面去搜索經歷過的例子或者反例,感受情緒的同時,可以有效連結上知識。

請現在停下來,就前面所有這些事項,哪些是你在生活裡面經歷過的,去感受一下,你當時是否做到全然,比如全然的陪孩子,與孩子互動。

大腦還有類比與推理的能力,也就是把它推廣到同類型的其他事情上,當你花時間在生活裡面搜索以往的同類型情景時,一旦你搜索到,在你大腦裡面就發生這樣一個變化:即該情景的神經元發出了突觸,連結上了知識!

或者你可以現在就停下來,去全然的做接下來的每一件事情,比如,刷牙的時候就把所有的念頭都放在刷牙這件事情上,吃飯的時候就全然在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全然在睡覺.....

用一行禪師的秘訣,就是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麼請你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去關注呼氣與吸氣。

當你在嘗試正念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無法正念,你的念頭總是會跑了,這是正念最核心的地方,留意不斷吸引你的那個想法與念頭,這些就是不斷吸引你注意力的「多巴胺項目」。

也就是,當我們在不斷嘗試正念的時候,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識別出你的「多巴胺項目」,因為,讓你焦慮不安與煩躁的,正是這些你所追求的東西!

大腦的最核心地方就是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類激素的共同作用,這裡的原理,請參考一下這篇文章:《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知行合一?》。

簡單的說,就是多巴胺讓我們產生快感,但是當我們無法做著多巴胺項目時,就會焦慮煩躁不安,特別是如果我們期待的欲望無法達成時,我們就會恐慌。

期待越大,最終會越恐慌!

因此,正念最核心的地方是,在你覺得到多巴胺的那個欲望時,針對這個動物腦的欲望,把期待值降低,你就會發現奇蹟,如果你確實能夠把期待降低,甚至消除多巴胺項目,那麼你就能真正做到正念,此時,你就能純然的全然的陪伴孩子。

此時,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沉浸在過程裡面,仿佛當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重要的,你會在過程裡面得到樂趣,正如我現在陪孩子玩的時候,當我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時,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發現我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當我能在生活裡面越來越多的事情上正念時,原先困擾我的那些煩躁不安的負面情緒,壓力等,統統自動消失了。

因此,要點就是打掉動物腦上的欲望,利用前額葉發現生活背後的樂趣與價值,替換動物腦的快感追求。

當然,正念是難的,這是因為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決定的,人的狀態依據我們在生活的時候,處理這兩者關係時的狀態,我可以肯定的說,幾乎沒有人可以在生活裡面的所有事項都做到時刻正念,這種狀態一定是相對的,只是如果你能夠在生活裡面,更大比例的保持正念狀態,那麼你將能獲得更多的自由,智慧與人生力量

前額葉的人生力量

例子只是表象,真正要全面改變人生的,我們必須根據大腦的原理來不斷練習,追究更深層的本質,那麼,練習的核心點有三個:

  1. 識別出吸引你的那些多巴胺項目,這些作用於動物腦的欲望才是讓你煩躁不安的罪魁禍首。
  2. 降低動物腦對欲望的期待值,從而可以降低動物腦對你的驅動與劫持,消解掉大腦對欲望的升級要求。
  3. 運用前額葉,尋找基於前額葉的快感,利用前額葉來升級。

正如我在《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知行合一?》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大腦在神經元裡面表達為信號傳遞,它追求信號傳遞要越來越快,在我們人體就被感覺為快感升級,而這些快感,可以來自兩條主要路徑,一條就是動物腦,另一條就是前額葉。

這就是正念這個解決方案的最有效地方,它是符合大腦神經科學原理的。

比如針對前額葉,大腦也會追求要有不斷的快感,那麼我們可以沉浸在當下,用發現的眼光去發現每一個當下的新奇與不一樣的地方,這種發現的眼光,跟孩子沉浸在想像力的世界遊戲時的大腦原理是一樣的,它也是會產生快感的。

正念時「想」什麼?

比如:

當我在洗碗時,我不是強迫自己在洗碗,我試圖去感受每個碗背後的故事,比如與之相關的勞動的人,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勞動,才有了方便的生活。

吃飯時,我也會去覺察每樣食物背後的價值與汗水,發現那些值得感恩的人與物,因為我知道,正是因為有了所有那些與我達成分工合作的人與物,才有了如此方便的生活。

比如吃這些饅頭時,我會去感覺饅頭裡面的各種「材料」及背後的汗水,棕色的饅頭放了雞蛋,紅棗,南瓜,麵粉,冰糖,紅糖及酵母,我會試圖用視覺或者味覺把它們感受出來,有時候,這些饅頭是我做的,有時候是妻子做的。

如果是我自己做的,我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當時的汗水,特別是這一批,當時僅僅是揉面就用了1個多小時,還要把南瓜蒸熟,要把紅棗去核,用打磨機打磨碎,整個過程歷時接近3小時!

這些就是自己的汗水與辛苦,我首先感知自己的情緒與勞動。

我還會繼續追蹤這些食材,比如這些食材是怎麼來的,誰買的,誰賣的。如果是我買的時候,我就能追蹤到這些食材的賣主,我甚至還會繼續深挖到生產者。

其次,我感知他人的勞動與價值。有時候饅頭是妻子做的,我就可以通過感知自己的經歷來感知妻子的汗水。

你會發現,僅僅是這樣一個饅頭,就涉及了無數的環節,無數的人,勞動與汗水,無數的奇蹟,這使得我全然的感恩這一切。

人只有真正看到別人的付出與汗水時,感受到背後的情緒時,才會真正升華出想要感恩回饋的力量,正如我們看到自己的辛苦想幫自己一把一樣,我們在幫別人的時候,就是在幫自己!

這是這個世界最奇蹟的東西,也是我們人腦最偉大的地方。

因此,我在做著每一個事情,正念時,我是在試圖發現每一個事情背後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值得感恩的汗水與價值。

這才是正念的時候,最應該去洞察的。

然後從底層的生活經歷開始升華為人生的精神力量。

比如,我還會試圖去感受這些現象背後的道理,提升到一個更為高的層面,比如何以為美以及何以為道德上的美,因為你會驚奇的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井井有條,如此相互完美的配合著,形成了我們今天這個強大的分工合作的共生體系,而所有的這一切,均來自最底層的那個第一性原理。

當所有的這一切結合起來時,你會發現人生充滿意義與力量感,你因此,萌生強烈的想要為如此神奇的共同體出一份力的夢想。

這就是基於前額葉的人生力量,通過修行正念,你可以使你的大腦的神經元真真正正發生這些變化,從而獲得無比強大的人生動力,驅動你去面對生活裡面的所有挑戰與磨難。

這就是正念的真正境界,它改變大腦,產生強大的人生動力,而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我覺得愛因斯坦是對正念理解是最為深刻的,他把它歸結為四個要點:

  • 理解價值與獲得切身的感受。
  • 對何以為美及何以為道德上的美有敏銳的洞察力。
  • 理解人們的動機,幻想及遭受的磨難。
  • 感受工作的興趣,工作的價值及工作成果的社會價值。

雖然他不把這四要點稱為正念,但是它卻直指正念的核心,告訴你正念的時候,應該「念」什麼,才能真正產生力量。

而這四個正念要點,幾乎全部是底層第一性原理的表達,愛因斯坦能成其偉大,其直指本質的洞察力,確實讓人驚嘆,要知道,那個時候,大腦科學還沒有這些知識,但是這些偉大的人物,卻能憑藉其敏銳的洞察力,覺知現象背後的本質。

最後,網上關於正念的介紹有非常多,大多由於不懂背後的大腦原理,因此並不清楚正念的時候要觀什麼,要正念什麼,也有說得天花亂墜的。

總之,一個核心,你要徹底頓悟,你必須全面的讀懂我的專欄中關鍵人性的部分,特別是大腦裡面的那些原理,再結合我的例子,你就更能理解這一切,從而真正改變人生。

再強調一次,情緒,實際上是能量的體現,是一切人性的最核心奧秘,在動物腦表現為情緒,人前額葉表現為人生力量,理想與夢想

讀懂這些,你才能真正明白,真正的正念境界!

相關焦點

  • 正念的兩個層面
    01不時有來訪者向我抱怨說:「包醫生,你讓我做的正念練習我都在做,我的病情怎麼還沒有多大改善呢?」我會回復他們說:「正念不只是幾項訓練!」有一位心理衛生科同行跟我說:「老包,我認識一位正念高手,打坐一次可以超過1小時,你想跟他切磋一下嗎?」我淡淡地向他表示感謝。
  • 正念是基礎的基礎|CALLING 特別篇
    當外界被新型冠狀病毒這種全球大流行的疾病席捲時,現實中人與人之間關心和交流的真切,為我們提供了心靈的庇護和互相支持的力量。就我自己而言,2019 年 3 月偶然閱讀《心流》像推開了一所未知的大門,我遇見很多以前知道又不知道的知識。
  • 《正念的奇蹟》第2課:什麼是「正念」?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禪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綠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你可以通過練習保持覺知來修行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
  • 正念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痛苦!賈伯斯:我每天正念,它讓我內心平靜
    這個概念藉助下棋來理解,我們經常在路邊看到很多退休的老人在下棋,往往會有很多旁觀者,此時,局中人與旁觀者最大的區別是:局中人焦頭爛額,他的前額葉注意力中心被情緒嚴重籠罩著;旁觀者與輸贏無關,他並不在乎結果,因此,他的動物腦平靜,他可以從容的調用前額葉的理性邏輯。
  • 風靡全球的「正念」生活哲學究竟是什麼?2021年你需要全新的生活態度
    沒有刻意覺察前,我們都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中。 大部分人對於平時的生活是無覺察的。 正念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逐漸在全世界成為一種潮流。 正念距離我們也並不遙遠。每個蘋果手機的用戶,打開手機中自帶的「健康」APP中,就有關於「正念訓練」的方式方法與數據,在各大軟體下載平臺中,也有關於正念的應用商品。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這3種處世的大智慧,人際關係也不錯
    弘揚傳統文化,助力個人成長,大家好,我是最嘴一次,不知道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身邊的人,那些大多數能成事的往往都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就好比說在社交的過程中,他們會有下面這三種大智慧的表現,人際關係也不錯,第一種大智若愚,看破不說破,在我們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看破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並不難,但是不說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總是有很多人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說出來就憋得難受,往往忽略了說出來以後別人的感受
  • 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見常人看不見的「世界」
    什麼才是智慧?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真正的本事,真正的大智慧,是「自知」,是懂自己,為什麼?我們時時刻刻被生活中的每個人影響著!特別是被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比如說同齡朋友等,我們會特別介意他們怎麼說,而我們幾乎就會被「他們」的說法塑造著。
  • 做人,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善於吃這三種虧
    「吃虧是福」,這句充滿大智慧的老話,在如今這個人心浮躁、功利的時代,也依然被許多有大智慧的人所推崇。而且,在厚黑學中,吃虧是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處世技巧。具體而言,厚黑學指出,做人,真正厲害的、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善於吃以下這三種虧,福氣不請自來。
  • 做人,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善於吃這三種虧
    「吃虧是福」,這句充滿大智慧的老話,在如今這個人心浮躁、功利的時代,也依然被許多有大智慧的人所推崇。而且,在厚黑學中,吃虧是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處世技巧。具體而言,厚黑學指出,做人,真正厲害的、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善於吃以下這三種虧,福氣不請自來。
  • 慶兒讀書~正念的奇蹟之五
    我理解正念的感覺是從大自然歸於自我的狀態,我的心胸更開闊,我的接納度更大,我的允許也相應的大。我理解事物本身更多,我的態度是包容的。即使我眼裡看見不好,我會看到你的痛苦,你的無助,你的看不到更好選擇的困苦。人和物都會是優勝劣汰的選擇,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自然而然。 正念讓我看到更真實的自己。我接納當下的自己,我專注在當下的時候,我便更加允許自己不完美。
  • 正念——專注當下的力量
    正念,於吃飯來說,就是這一個瞬間,不去想待會要處理的工作,不去忍不住刷朋友圈,就只是坐在那裡,好好的,聚精會神的吃飯。感受米飯的顏色,顆粒的形狀,爆開的程度,咀嚼之間唇齒的味道;去觀察菜餚的五顏六色,香料的氣味,去感受湯羹攪拌的香氣和吞咽時的爽滑。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感受這些?很多人抱怨現在東西不好吃,沒有小時候吃的香,是不是有可能我們沒有在認真吃東西呢?
  • 正念不足,雜念遊走。
    因為我們的正念不足,有如房子為什麼黑暗呢?因為光明不足。譬如拜完一部《八十八佛》,或打完佛七,心中有了正念。若心中有正念,即使遇到汙染境界。別人雖觸惱你,你並不在意。如果內心沒有正念,心中空虛,有一點惡因緣的刺激,自己就會起煩惱。所以一個人是否會起煩惱,重點不在於外面的境界,而是心中是否有法寶。修行不是讓眼睛不看東西,耳朵不聽聞,而是心中要栽培正念。
  • 活在當下,讀《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領略生命和諧之美
    今天,為大家解讀一本有關正念冥想的暢銷書,名叫《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我們知道,人的疾病與心理、生理、社會因素不和諧有關。身心健康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身體需要加強鍛鍊,意識需要科學管理,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身心健康的目標。身體的疾病可以依賴醫生,但精神地療愈則往往依靠自己。
  • 正念大師卡巴金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繁雜瑣碎?
    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比如,帶著狗去散步或者跟狗玩一會兒,這時要真正身心俱在。自願簡單意味著一天中少去而不是多去幾個地方,看得少以便真正見得多,做得少以便真正幹得多,少索取以便真正擁有更多。萬事莫不如此。然而,作為幾個年幼孩子的父親,一個要養家餬口之人,作為妻子的丈夫,父母的長子,作為一個深切關心自己工作的人,我不大可能拋開一切像梭羅那樣到某個湖邊某棵樹下一待數年,只聽風吟,只觀季節變換,雖然我時時有這種衝動。不過,雖然家庭生活和工作繁瑣紛雜,要應對各方要求,要肩負許多責任,而且會時時倍覺沮喪,並且本人也沒有什麼過人的天分,但若要在小處選擇簡單,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正念的奇蹟就是清晰透徹的活在當下
    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事實:我們的生命只在一個又一個當下中展開。一個人只有安定下來,才能除去眼前的種種障礙,看到真正的自己。有多少人活在心浮氣躁的環境裡,就有多少人在渾渾噩噩的虛相裡受苦。為什麼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的當下,我們卻感覺越來越不幸福,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修習正念。很多人會跳脫於當下,不是著眼於在昨天就是在明天。
  • 提升心靈品質的好方法——讀《正念的奇蹟》
    他寫的一些書已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這些書中,有的曾兩度榮登歐美暢銷書排行榜。這本書沒有深奧的佛學理論,也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語言通俗易懂而且很優美。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可操作性強,是一本十分優秀的修行類書籍,也是一本很好的心理減壓書籍。在書中,作者介紹了什麼是正念,正念為什麼是奇蹟,及如何修習正念?什麼是正念什麼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持覺知。
  • 心聞 | 讓親密關係更融洽,你所不知道的正念
    從二元互動的視角, 提出正念如何影響親密關係的過程和結果的理論模型(圖一), 為我們在二元框架下更好地理解正念提供了理論支撐。 從增強積極影響和減少消極影響這兩大方面加以闡釋這種影響:1、正念提高個體對衝動行為的覺察, 關注關係的長期發展並通過自我調節建設性地應對衝突, 從而避免關係惡化。
  • 正念可以拯救感情
    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正念。正念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的禪宗,大意就是專注於當前之事。比如說吃飯就用心吃飯,把飯放到口中,認真感受每一顆米粒的味道,不去想其他事情,感恩於吃飯這件事。這種行為和思想最能讓人感受當下熱愛當下。
  • 正念冥想「開放合作網絡」的暢想:跨界合作,一起傳播內心真相
    正念冥想傳播和其他傳播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他的傳播是以各種方式在影響你,而正念傳播是讓你覺察到各種影響。對這個網絡的構想,還在雛形階段。一切都不成熟,但在想法裡,它永遠都不會成熟。當我們一起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這個網絡才會出現。
  • 什麼才是真正的智慧?
    總是說:修行人要提起正念!但究竟什麼是正念?什麼又是妄念(邪念)呢?人在入睡時總會做夢,而在早上剛醒來時,即便知道那只是夢,心情還是會被夢境牽引而受影響的。尤其是晚上若做了惡夢,在清晨起床的那一刻,情緒定會很是低落。因為我們的心難免還是停留在夢境上。但是過一會後,比如忙起來了或是吃了早餐使身體的能量充足了、或清新的空氣讓人豁然開朗了……那麼精神就會好了,身心就會完全回到現實中了,那些不快的情緒就會一掃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