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太重要了!
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
簡單的說,直覺就是能感覺得到現象世界背後的主宰力量,然後匯總這股力量,最終形成邏輯規律,形成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公理公設,這就是直覺的力量,那麼,如何提升直覺?
我們上一章節介紹了直覺,這一章節,我來詳細拆分,如何才能全面的提升直覺。
而直覺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覺知第一性原理的有效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幾乎把他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直覺的原因。
而直覺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覺知第一性原理的有效方法。
那麼,如何有效提升直覺?
賈伯斯說:「如果你靜坐下來,你會發現你自己的內心有多麼的焦躁」。
沒錯,巧用正念,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直覺,幫助你發現背後的主導力量。
沒錯,靜坐就是提升直覺的第一個關鍵步驟。它實際上就是正念,也就是不一定你要完完全全靜坐在那裡。
當你在正念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無法正念每一件事情,它會表達為你想要逃離那件事情:
相反,如果你能做到正念開車,正念洗碗,你就不會想著逃離當下,因此,當你在生活裡面全面的執行正念時,你就會發現那些你無法正念的事情,任何一個當下的事情,只要你無法進入正念境界,就表達為你不能沉浸在當下,不能在眼前這件事情獲得樂趣,結果,你想要逃離。
此時,去覺察為什麼你無法純粹的專注在當下,比如正念開車,洗碗與陪孩子,這些都是事件,那麼背後驅動著你的力量是什麼?
比如:
因此,正念的核心在於覺察這幾個點:
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正念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那些隱藏在目的事件背後的欲望,正是這些欲望不斷的吸引著我們,劫持著我們。
那麼,在正念的幫助下,你會發現,所有引起你痛苦的事件,都是因為一個念頭的問題,比如你想要「快點到達目的地」,想要「去看電視或者刷手機」,想要「去玩遊戲放鬆下,不想學習」。
我們在默認狀態下,都有一股想要「舒服」,不想要「麻煩」與「痛苦」的傾向,這是動物腦的典型特徵。
比如,我周末跟家人外出玩耍時,近一點的地方經常踩單車,遠一點的地方搭公交,有時候玩累了回家時,情緒上就會有些抵制踩單車或者搭車,甚至覺得讓孩子一起搭車是受苦!此時就會產生想要買一部車的念頭。
這就是不正念,不接受這些所謂的「苦」!比如多走走路,多踩踩車竟然被默認成苦,然後出門有車被認為是樂!
動物腦永遠都只顧眼前快感與痛苦,而忽略綜合代價,對我來說,車並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偶爾周末出門,去去公園,而且我更喜歡綠色出行,喜歡走走路,鍛鍊身體。
因此,我的前額葉能夠綜合權衡利弊,它計算得出多一部車相當於多養一個孩子,這明明是苦的代價,而動物腦卻只關注出門有車時的快樂,完全忽略更大的代價。
動物腦只想趨利避害,而從來不考慮「代價」。
因此,如果你不運用前額葉進行正念,你的動物腦會不斷的被大量的這類事件調動著去做把人生導向更大痛苦的事情,比如換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奢華的大餐,更多的去旅行,更多的滿足動物腦的虛心與欲望!
因此,正念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痛苦!
動物腦以為它在追求快樂,卻不知道追求的實際上是更大的痛苦,當人沉浸在需要靠外在的物質或者不斷的提升欲望來獲得快感時,它就必須不斷的升級,而這些都是代價,最終只會導致更痛苦的人生。
這裡背後的原理請參考專欄基礎篇中大腦的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章節。
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你產生的「想要」的念頭,你會發現,那些「想要的」東西,都是能讓你的大腦產生快感的事情,而不想要的,則是大腦不能產生快感的。
對大腦來說,一切都是情緒,它只要快感。沒有快感,它就會讓你痛苦。
比如:
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是有樂趣的,但是你得主動的去發現,比如學到一個知識點,然後把這個知識點用在生活裡面,解決了實際問題,只要知識進入了生活,就一定會產生情緒,它意味著情緒,因此學習就會有樂趣,因此,你就不會想要逃離。
這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之道:「發現當下的樂趣」!
很多傳統講正念的方法,都只是讓你專注在當下,這是對大腦的不了解,大腦是一定需要快感的,你要在每一件事情都專注當下,你必須去發現當下那件事情的樂趣,發新新奇點。
這就是運用直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一個事情,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
當你不斷的在生活裡面運用這個方法時,你就會發現,所有這些事件,背後都有著相似性。
正念另一個核心作用是,它意味著我們可以把自己沉浸在當下中的自己拉出來,成為旁觀者。
這個概念藉助下棋來理解,我們經常在路邊看到很多退休的老人在下棋,往往會有很多旁觀者,此時,局中人與旁觀者最大的區別是:
局中人最大的問題在於一旦他過度注重結果,注重輸贏,也就是他產生極度「想要」贏的念頭,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極度想要贏就相當於極度不想要輸,於是他極度怕輸,這就是恐懼,而恐懼是人類在叢林時代的最需要處理的情緒,那時候意味著生命危險。
因此,一旦產生恐懼,他的前額葉注意力資源就會過度被這股想贏怕輸的情緒給佔用著,這就叫分心,結果他焦頭爛額,思維混亂,完全無法思考棋盤,這就是局中人緊張時的狀態。
下棋中的旁觀者是最好理解正念境界的比喻,以往很多人,對正念的理解質疑是:「人如果不為結果而努力,那麼還為什麼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那麼旁觀者就是最好的答案,此時的旁觀者也會樂在其中,試圖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但是他的努力不是為了結果,只是樂在其中,請注意這裡兩個關鍵點:
而且,一旦成為旁觀者,我們立即獲得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把前額葉從膠著的戰局中解放出來,此時,可以運用前額葉去觀察局勢,包括背後的力量。
當前額葉也被動物腦的輸贏情緒給籠罩著時,它會認為去處理輸贏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專心致志的思考下棋。
也就是,當我們像局中人不斷的活在生活裡面時,我們的前額葉是被動物腦徵用了的,此時成為動物腦的奴隸,它跟著動物腦一起幹著現象世界的直接反應事件,幾乎所有的人都活在這個狀態下。
因此,靜坐類的正念是最有利於把前額葉從局中人中拉出來的方式,因為靜坐時,信息量最少,最有利於解放前額葉。
更重要的是,正念打掉了「我執」,因為正念的核心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同等重要的,所有的努力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了過程,專注在每一個事情的當下,發現每一個當下的樂趣。
沒有了對欲望的貪求,沒有了對輸贏的恐懼,於是我們就有了處理當下每一件事情的智慧
當前額葉跳了出來成為旁觀者後,它就可以靜靜的去整頓動物腦的情景,就進入我前文所說的,整頓事件以及背後的主宰情緒。
這就是直覺的一個發展與提升過程,因此,正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們的直覺力與洞察力,從而提升我們的悟性,看懂人生,更清晰的看清楚整個局勢,甚至更明白的看懂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就是為什麼賈伯斯從17歲開始,33年來每天都會正念靜坐冥想的原因,它可以讓人內心平靜,覺知能力發展,從而清晰的洞察這個世界的能量。
本文基於大腦的如下原理:
其中的詳細分析請參考專欄相關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