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痛苦!賈伯斯:我每天正念,它讓我內心平靜

2020-10-14 小務虛

直覺太重要了!

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

簡單的說,直覺就是能感覺得到現象世界背後的主宰力量,然後匯總這股力量,最終形成邏輯規律,形成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公理公設,這就是直覺的力量,那麼,如何提升直覺?

我們上一章節介紹了直覺,這一章節,我來詳細拆分,如何才能全面的提升直覺

而直覺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覺知第一性原理的有效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幾乎把他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直覺的原因。

而直覺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覺知第一性原理的有效方法。

那麼,如何有效提升直覺?

賈伯斯說:「如果你靜坐下來,你會發現你自己的內心有多麼的焦躁」。

沒錯,巧用正念,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直覺,幫助你發現背後的主導力量。

正念

沒錯,靜坐就是提升直覺的第一個關鍵步驟。它實際上就是正念,也就是不一定你要完完全全靜坐在那裡。

當你在正念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無法正念每一件事情,它會表達為你想要逃離那件事情

  • 比如洗碗,你想要趕快洗好,如果你無法逃離而必須做著這件事情,你就會焦慮不安或者煩躁;
  • 比如堵車時你就會煩躁不安,因為你想要快點到達目的地。
  • 陪孩子時,如果你無法融入孩子的世界,像孩子一樣在遊戲裡面獲得樂趣,你就會想要逃離到其他可以讓你得到快感的地方,比如刷手機,看朋友圈,因為這裡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大腦需要新奇。

相反,如果你能做到正念開車,正念洗碗,你就不會想著逃離當下,因此,當你在生活裡面全面的執行正念時,你就會發現那些你無法正念的事情,任何一個當下的事情,只要你無法進入正念境界,就表達為你不能沉浸在當下,不能在眼前這件事情獲得樂趣,結果,你想要逃離

此時,去覺察為什麼你無法純粹的專注在當下,比如正念開車,洗碗與陪孩子,這些都是事件,那麼背後驅動著你的力量是什麼?

比如:

  • 當你產生要快點到達目的地的想法時,「快點到達目的地」這個念頭就會成為你的主宰,使得你一旦堵車,就會焦慮不安;
  • 洗碗類事件是一種重複性的無趣的活動,而電視或者刷手機會產生更多的新奇的大腦刺激,因此,逃離,本質上是你無法從當下的事情裡面獲得樂趣,而你想逃離到其他可以讓你的大腦更容易獲得快感的事情上
  • 而一旦這種逃離受阻,你就會痛苦。比如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的學生,他學習完全是迫於家長或者升學的壓力,他無法逃離,因此他會很痛苦。

因此,正念的核心在於覺察這幾個點:

  • 覺知到你想要逃離當下的事情;
  • 覺知你想要逃離到什麼事情上;
  • 覺知為什麼當下的事情讓你煩躁;
  • 另外,嘗試發現當下事情的樂趣

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正念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那些隱藏在目的事件背後的欲望,正是這些欲望不斷的吸引著我們,劫持著我們

那麼,在正念的幫助下,你會發現,所有引起你痛苦的事件,都是因為一個念頭的問題,比如你想要「快點到達目的地」,想要「去看電視或者刷手機」,想要「去玩遊戲放鬆下,不想學習」。

我們在默認狀態下,都有一股想要「舒服」,不想要「麻煩」與「痛苦」的傾向,這是動物腦的典型特徵。

比如,我周末跟家人外出玩耍時,近一點的地方經常踩單車,遠一點的地方搭公交,有時候玩累了回家時,情緒上就會有些抵制踩單車或者搭車,甚至覺得讓孩子一起搭車是受苦!此時就會產生想要買一部車的念頭。

這就是不正念,不接受這些所謂的「苦」!比如多走走路,多踩踩車竟然被默認成苦,然後出門有車被認為是樂!

動物腦永遠都只顧眼前快感與痛苦,而忽略綜合代價,對我來說,車並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偶爾周末出門,去去公園,而且我更喜歡綠色出行,喜歡走走路,鍛鍊身體。

因此,我的前額葉能夠綜合權衡利弊,它計算得出多一部車相當於多養一個孩子,這明明是苦的代價,而動物腦卻只關注出門有車時的快樂,完全忽略更大的代價。

動物腦只想趨利避害,而從來不考慮「代價」。

因此,如果你不運用前額葉進行正念,你的動物腦會不斷的被大量的這類事件調動著去做把人生導向更大痛苦的事情,比如換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奢華的大餐,更多的去旅行,更多的滿足動物腦的虛心與欲望!

因此,正念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痛苦!

動物腦以為它在追求快樂,卻不知道追求的實際上是更大的痛苦,當人沉浸在需要靠外在的物質或者不斷的提升欲望來獲得快感時,它就必須不斷的升級,而這些都是代價,最終只會導致更痛苦的人生。

這裡背後的原理請參考專欄基礎篇中大腦的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章節。

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你產生的「想要」的念頭,你會發現,那些「想要的」東西,都是能讓你的大腦產生快感的事情,而不想要的,則是大腦不能產生快感的

對大腦來說,一切都是情緒,它只要快感。沒有快感,它就會讓你痛苦。

比如:

  • 學習與考試這個問題,為了考試的學習,就會重複而乏味,大腦沒有快感就會想著逃離;
  • 相反,如果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去發現學習時知識背後的新奇點,樂趣點,你會發現學習也是有樂趣的

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是有樂趣的,但是你得主動的去發現,比如學到一個知識點,然後把這個知識點用在生活裡面,解決了實際問題,只要知識進入了生活,就一定會產生情緒,它意味著情緒,因此學習就會有樂趣,因此,你就不會想要逃離。

這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之道:「發現當下的樂趣」!

很多傳統講正念的方法,都只是讓你專注在當下,這是對大腦的不了解,大腦是一定需要快感的,你要在每一件事情都專注當下,你必須去發現當下那件事情的樂趣,發新新奇點。

這就是運用直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一個事情,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

當你不斷的在生活裡面運用這個方法時,你就會發現,所有這些事件,背後都有著相似性。

旁觀者

正念另一個核心作用是,它意味著我們可以把自己沉浸在當下中的自己拉出來,成為旁觀者

這個概念藉助下棋來理解,我們經常在路邊看到很多退休的老人在下棋,往往會有很多旁觀者,此時,局中人與旁觀者最大的區別是:

  • 局中人焦頭爛額,他的前額葉注意力中心被情緒嚴重籠罩著;
  • 旁觀者與輸贏無關,他並不在乎結果,因此,他的動物腦平靜,他可以從容的調用前額葉的理性邏輯

局中人最大的問題在於一旦他過度注重結果,注重輸贏,也就是他產生極度「想要」贏的念頭,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極度想要贏就相當於極度不想要輸,於是他極度怕輸,這就是恐懼,而恐懼是人類在叢林時代的最需要處理的情緒,那時候意味著生命危險

因此,一旦產生恐懼,他的前額葉注意力資源就會過度被這股想贏怕輸的情緒給佔用著,這就叫分心,結果他焦頭爛額,思維混亂,完全無法思考棋盤,這就是局中人緊張時的狀態。

下棋中的旁觀者是最好理解正念境界的比喻,以往很多人,對正念的理解質疑是:「人如果不為結果而努力,那麼還為什麼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那麼旁觀者就是最好的答案,此時的旁觀者也會樂在其中,試圖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但是他的努力不是為了結果,只是樂在其中,請注意這裡兩個關鍵點:

  • 動物腦是要結果才能產生快感的;
  • 前額葉則可以通過發現新奇的東西,整頓新的招術,整合更多信息量,產生快感;

而且,一旦成為旁觀者,我們立即獲得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把前額葉從膠著的戰局中解放出來,此時,可以運用前額葉去觀察局勢,包括背後的力量。

當前額葉也被動物腦的輸贏情緒給籠罩著時,它會認為去處理輸贏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專心致志的思考下棋。

也就是,當我們像局中人不斷的活在生活裡面時,我們的前額葉是被動物腦徵用了的,此時成為動物腦的奴隸,它跟著動物腦一起幹著現象世界的直接反應事件,幾乎所有的人都活在這個狀態下。

因此,靜坐類的正念是最有利於把前額葉從局中人中拉出來的方式,因為靜坐時,信息量最少,最有利於解放前額葉

更重要的是,正念打掉了「我執」,因為正念的核心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同等重要的,所有的努力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了過程,專注在每一個事情的當下,發現每一個當下的樂趣。

沒有了對欲望的貪求,沒有了對輸贏的恐懼,於是我們就有了處理當下每一件事情的智慧

當前額葉跳了出來成為旁觀者後,它就可以靜靜的去整頓動物腦的情景,就進入我前文所說的,整頓事件以及背後的主宰情緒。

這就是直覺的一個發展與提升過程,因此,正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們的直覺力與洞察力,從而提升我們的悟性,看懂人生,更清晰的看清楚整個局勢,甚至更明白的看懂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就是為什麼賈伯斯從17歲開始,33年來每天都會正念靜坐冥想的原因,它可以讓人內心平靜,覺知能力發展,從而清晰的洞察這個世界的能量。

本文基於大腦的如下原理:

  • 大腦的動物腦與前額葉【潛意識與顯意識】;
  • 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

其中的詳細分析請參考專欄相關章節


相關焦點

  • 《正念的奇蹟》第2課:什麼是「正念」?
    所以,如果艾倫真的想擁有「無限的時間」,他就必須在和喬伊一起學習時,對「這是我的時間」保持清醒認知。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時間裡被其他事物分心。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禪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
  • 賈伯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幫我擺脫人性的控制
    對動物腦欲望的警惕,賈伯斯用一句話來說明他的重視程度,他說他從17歲開始,連續33年間,每天早上都會對著鏡子,自問自答這句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我今天即將要做的事嗎?」隨著我對人性解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意識到這句話的妙處!請聽我細細道來。
  • 正念——專注當下的力量
    我們每天處理的無數事情,睡覺、吃飯、工作、學習,小到看到路邊的樹,大到談一個上億的項目,每一個事件和瞬間發生的時候,哪個不是在當下呢?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說,正念,講白了就是感受當下,或者說的更高一點,活在當下,你還覺得是件很容易的事嗎?就拿最簡單的吃飯來說好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吃飯的那個當下,你到底在幹嘛?是吃飯嗎?
  • 正念的兩個層面
    01不時有來訪者向我抱怨說:「包醫生,你讓我做的正念練習我都在做,我的病情怎麼還沒有多大改善呢?」我會回復他們說:「正念不只是幾項訓練!」有一位心理衛生科同行跟我說:「老包,我認識一位正念高手,打坐一次可以超過1小時,你想跟他切磋一下嗎?」我淡淡地向他表示感謝。
  •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正念小孩丨收穫平靜、專注與內在力量
    學習如何在靜坐中觀察自己的呼吸,聚焦注意力,擴展覺察,就算是在世事艱難時依然保持自己的耐心和專注力,才是我們說的靜修,將自己體內的正念小孩喚醒,和你一起面對可能不是那麼理想的身邊環境。人,需要靜下來,你才知道自己的狀態好壞,以及你的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正念冥想「開放合作網絡」的暢想:跨界合作,一起傳播內心真相
    正念冥想傳播和其他傳播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他的傳播是以各種方式在影響你,而正念傳播是讓你覺察到各種影響。對這個網絡的構想,還在雛形階段。一切都不成熟,但在想法裡,它永遠都不會成熟。當我們一起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這個網絡才會出現。
  • 活在當下,讀《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領略生命和諧之美
    正念修習的要訣在於保持專注力。保持專注力的最好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在你思緒游離時,留意自己的呼吸能將你拉回當下時刻。正念修習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壓力和痛苦。它要求我們像個旁觀者,觀察這些壓力和痛苦,觀察各種念頭升起或隕落,只是觀察,不做評判,並學會與這些情緒和諧共處。正念告訴我們,我們的思想是有局限的。
  • 心聞 | 讓親密關係更融洽,你所不知道的正念
    為了解放我們的心靈,改善內心的狀態,選擇通過正念訓練的方式,不僅能夠減輕甚至消除身心症狀,還能提高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也會讓內心更加的平靜。 既然正念訓練這麼有效,那你真的知道正念是什麼嗎? 具體而言, 正念強調以非評判的態度專注於所有的體驗, 包括外在的身體感受和內在的情緒思維, 而不是扭曲或忽視它們。這四種機制也影響了個體對親密關係的認知、情感和行為。
  • 每天一次正念冥想,重新掌控你的生活
    什麼是正念冥想練習?正念冥想是一種刻意的關注,不加以任何評判,對當下大腦中最真實的想法的觀察的練習。為什麼要做正念冥想練習?1 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專注力你是不是經常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被環境或者其他情況幹擾,導致事情做一半,也有可能直接前功盡棄。
  • 「修心」4張圖,告訴你正念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對於「正念」這個詞,我們應該都不陌生,而且我們還經常聽說正念有多麼多麼好。比如,修習正念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狀態、改變飲食習慣、改變睡眠質量、提升專注力、減少壓力、改善情緒狀態等。那麼,說到底,正念到底是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命,以及改變我們的呢?今天,我們想用4張圖來告訴你答案:正念是如何改變生活的?
  • 正念冥想,讓「我」看清人性的真相,帶著愛生活,帶著愛戰鬥
    標題中,有一個「我」,這個「我」,可以是Cico,也可以是你,因為在內心探索路上,殊途同歸,我們在不同的現實裡,可能會得出相似的感悟。在這裡,我們還要意識到,兩周年只是一個噱頭。當把一件事情簡化成一個數字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進行比較。
  • 正念可以拯救感情
    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正念。正念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的禪宗,大意就是專注於當前之事。比如說吃飯就用心吃飯,把飯放到口中,認真感受每一顆米粒的味道,不去想其他事情,感恩於吃飯這件事。這種行為和思想最能讓人感受當下熱愛當下。
  • 正念中的大智慧,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對
    樊登說當他內心焦慮時,只要讀一下這本書,內心就會平靜下來。樊登在眾多的解讀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這本書對於他的影響。他說,當你掌握正念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各種困擾你的負面情緒,都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會自動消散!這確實是一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它可以讓人找到寧靜的力量,產生強大的人生動力。
  • 正念不足,雜念遊走。
    世間上有邪與正兩種力量,若邪不勝正,為什麼我們內心會生起邪念呢?因為我們的正念不足,有如房子為什麼黑暗呢?因為光明不足。譬如拜完一部《八十八佛》,或打完佛七,心中有了正念。若心中有正念,即使遇到汙染境界。別人雖觸惱你,你並不在意。如果內心沒有正念,心中空虛,有一點惡因緣的刺激,自己就會起煩惱。所以一個人是否會起煩惱,重點不在於外面的境界,而是心中是否有法寶。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暗時間」使用者。我的頭腦常在思考,每天都有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僅在白天,就連在睡夢裡,我也常在琢磨白天的問題,那時是我的潛意識在幫我思考。假如你在做事時,清晰的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連裡面的每一個細微動作你都清晰的知道,你的所有關注都在此時此刻,同時,你對自己沒有評判也沒有批評。那麼,你正度過的就是「正念時間」。然而,能常常做到這種境界的人實是鳳毛麟角。
  • 正念並不是要進入某種狀態
    正念的關鍵詞是:覺察和接納。正面並不是要進入某種狀態。正念其實就是我們去讓這個想法存在。但是,我們來覺察呼吸,哪怕只有一秒鐘,甚至一秒不到也沒關係,一秒鐘不到就又跑到去想其它東西了,這個沒有事兒。我們就接著做,哪怕 15分鐘練習中間我們思考這個問題花了13分鐘也沒有關係。對,我們就這樣耐心地做就可以。
  • 正念之旅:呼吸的節奏,也是自己生命的體驗
    在大環境發展的洪流之下,開始踏上正念之旅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逐漸向內省,開始看到自己多年來在「自動導航模式」下發展出的格局,也開始著手斷掉「自動導航模式」...正念是生活,也是輔助我們的工具,現在,我們將他們的正念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是因為業力還是願力?何為正念?
    長成一株樹的時候,有樹幹、樹皮、樹枝、樹葉,它要接受陽光,產生光合作用,越長越大,最終成為樹,少一個條件都不會獨立存在,這背後都是愛的給予。「緣起」,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結構。可以這樣說,這個世界都是結構,包括你這個人的身體、思維,以及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甚至你的公司。它們都跟石塊的結構無二無別,也是因緣和合,只要某一個條件不具足,結構就不存在。
  • 風靡全球的「正念」生活哲學究竟是什麼?2021年你需要全新的生活態度
    ——羅曼·羅蘭 你可能正過著一種不夠正念(mindless)的生活,你是否發現自己很多條都可以對號入座? 甚至在矽谷的創業企業家中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練習正念,那麼你就要落伍了。 現在全美共有超過2000萬人,將正念作為緩解壓力和精神疲憊的治療方法。如果你進行相關搜索,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章和書籍,還有學術研究和新聞報導。
  • 慶兒讀書~正念的奇蹟之五
    我的辨認是存在整個過程的,當然警覺也是一直在的,我們平等尊重的狀態需要維持,那麼我的警覺也是必要性的存在。這樣與事物本來面目的銜接的也是自然姿態! 我理解正念的感覺是從大自然歸於自我的狀態,我的心胸更開闊,我的接納度更大,我的允許也相應的大。我理解事物本身更多,我的態度是包容的。即使我眼裡看見不好,我會看到你的痛苦,你的無助,你的看不到更好選擇的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