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會有這種感覺,聽到某個神曲後,其中的幾句歌詞會一直在腦海中迴響,餘音繞梁,揮之不去。越是想停,越是唱得越歡。比如,聽到以下歌曲:
1、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2、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
3、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像是吃了炫邁,停不下來。別擔心,不只你一人會有這種感覺。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試驗,他們給11910位受試者聽5首節奏感強並且熟悉的音樂,在兩個月的時間裡,結果顯示,有33.2%的受試者每天都會想起這些音樂片段,有32.4%的受試者至少每周都會想起。因此這種歌曲旋律在我們腦海裡反覆出現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但是大部分人不會被其所困擾。
這種一遍會哼,兩遍會唱,三遍腦子裡自動播放的現象在心理學叫做「耳朵蟲(earworm)效應」。耳朵蟲(earworm)是由德語單詞Ohrwurm直譯來的,是指「聽了某些有節奏的音樂後,某些音樂片段會不由自主的在某些人的腦海裡反覆出現」。2007年,神經生物學家奧利弗對於這一現象提出了「不自主的音樂想像」的概念,即某些音樂片段能激發腦部的一些反應,從而喚起我們之前的聲音記憶。這些腦部反應會不斷的激起這些音樂記憶,從而使這些音樂片段不停地在腦海裡播放。另外,這種情況也符合艾賓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記憶提取現象。
實際上,提取該音樂記憶時正好是大腦存儲記憶的逆過程。記憶存儲這首歌時,信號會不斷的刺激大腦的聽覺感受區,從而建立神經突觸,最終到達控制高級決策的額葉,這時大腦就有了該段音樂的記憶。相反,回憶的時候最開始激活的就是大腦的高級管理中心——額葉,然後調動聽覺感受區。這一過程被反覆激活,因此該音樂片段就會不自主的反覆自動播放。
總而言之,耳朵蟲效應是如何出現的呢?首先,我們的記憶裡存在這首歌,相對來說比較熟悉;然後,需要一些喚醒該音樂記憶的刺激,可以是廣場上的音樂,別人的哼唱等等;最後,這些刺激激發了我們腦部的一些反應,使該音樂片段不斷被提取喚醒,就有了腦海裡不自主播放的現象了。
研究發現,大部分人不會被耳朵蟲效應所幹擾,但是有時不停地自動播放會使我們感動困擾。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心理學家做過一些調查,約46.67%的人會選擇聽或唱其他歌來緩解,25.71%的人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趕走它,18.1%的人會放任它不管。當耳朵蟲效應困擾我們時,不妨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聽完或者唱完這首歌,不只聽其中的一段;
2、嘗試聽或唱其他歌曲來緩解該記憶的反覆激活;
3、看書、聊天等轉移注意力;
4、任由他去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下次再遇到這種現象時,大家可以試試以上的幾種方法。如果你也有很不錯的方法,也請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哦。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每天帶來不一樣的趣味心理學科普,帶你享受健康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