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禮的起源
男女相愛,要組建家庭,一般都要舉行婚禮儀式,這是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婚姻風俗習慣,即使是在非洲和太平洋島的一些原始部落裡,如果一對部落男女在一起了,也要舉行類似婚禮的儀式,來慶祝這對新人的結合。
那最早的婚禮出現在什麼時候呢?據考古學家的考證和社會學家的推測,婚禮起源於舊石器時代,距今約有200多萬年的歷史。
為什麼婚禮會在文明之前就產生了呢?這和人類的生存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大多數哺乳類動物,都是頭領壟斷本群的所有異性,比如獅子、猴子等。而人類在進入舊石器時代以後,學會了使用工具,如果頭領繼續壟斷所有異性,其他男人就會聯合起來,用工具打死頭領。所以頭領為了自身安全,就不能霸佔過多的女人。
同時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抵抗風險,是以部落的形式群居,無論打獵還是採摘食物,都要通過集體協作才能完成,頭領如果壟斷所有異性,其他人就只出工、不出力。生存問題,也迫使頭領不能壟斷所有的女人。
這樣,當一個部落的女生和男人結合了,就要在本部落舉行一個公開的儀式,告知其他人,從此這個女人已經有主,其他人不要再染指了,相當於主權宣誓,這就是最早的婚禮的雛形。
所以,婚禮儀式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儀式之一。
二、婚禮的社會功能
進入農業時代以後,開始有了私人財產,接著有了國家和社會等級。在家族的延續中,婚姻是最核心的社會紐帶。無論是男方家族娶妻、還是女方家族嫁女,都要舉辦一個公開的婚禮,邀請大家來見證和祝福新婚姻的締結,由此確定以後家族的財產繼承關係、血緣關係、政治地位和人身保護等社會關係。
上世紀的1927年元月,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儀式。在婚禮前,國民黨的創始人孫中山已經去世,國民黨內沒有產生可以一統全黨的領袖,多股力量勢均力敵,蔣介石主管軍事,在1926年被迫下野。但當他與宋美齡舉行完婚禮後的三個月,即重新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並全面接管黨政軍,成為國民黨的唯一領袖,孫中山的政治遺產繼承人。這就是通過婚禮來確定政治關係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三、傳統婚禮和現代婚禮的本質不同
任何文化都是由生存模式決定的。在過去數千年的農業時代,人們的生存模式是以家族為單元存在的,所以婚禮也要以服務家族為主。婚禮文化主要以展示家族實力和排場,傳承家族秩序和家族文化、拓展家族社會關係為主。在傳統婚禮中,新人處於比較被弱化的地位。
而現代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和資訊時代,特別是在大城市,人們的生存模式是以個人或者小家庭為單元的,不再依靠傳統的家族生存,所以婚禮主要以服務新人為主。婚禮文化主要以表達新人的情感連結、愛情的神聖和對父母的感恩為主。在現代婚禮中,新人是主要角色,是全場的核心和焦點。
四、現代婚禮儀式對新人的意義
現代是法治社會,我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婚禮的社會功能,可以通過法律得到保護,而婚禮的見證功能,也可以通過發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告知親朋好友,那婚禮對新人究竟還有什麼意義呢?
夫妻步入婚姻殿堂後,都渴望去創造一個幸福的未來,但在未來茫茫幾十年的人生中,有很多未知和不確定的風險,這就需要在婚姻生活開始前,獲得一個確定的力量。
而婚禮儀式剛好可以提供這種確定的力量,因為儀式是神聖的,是可以通往靈魂的。新人通過婚禮儀式的加持,再次確認自己的選擇,表達自己的承諾,相互產生內在的深度連結,從而獲得更加確定的信心,堅定走向未來的婚姻生活。
及愛現代婚禮研究中心所提倡的及愛式婚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現代婚禮形式:及愛式婚禮專注的是婚禮儀式,而不是婚禮排場;核心是新人的內在連結,而不是婚禮的形式,總的說來有以下幾個範疇:
①婚禮是神聖的;
②婚禮是以新人為主角的;
③婚禮是必須讓新人通過儀式產生深度連結的;
④婚禮是新人與原生家庭的分離儀式;
⑤婚禮後新人要明白從此對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