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之後關係越來越差?維持親密關係的四個做法

2020-10-07 幸好1917

「為什麼同居以後,我一看到他就煩?還不如以前那樣,不能時常見面,見了面彼此都珍惜又開心!難道選擇一起住,錯了嗎?」遠距戀愛三年,克服萬難才能和男友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小美,同居之後卻愈來愈憂鬱。

習慣一個人的生活基調,同居後有諸多不適應,原本沒發現的問題逐一浮上檯面,和諧的關係開始頻繁衝突,其實不只戀愛中的男女同居後會出現這類的問題,結婚後分隔兩地的遠距夫妻或偽單親,還有退休後的老夫老妻,在「重新同居」​之後,都會發現經營關係變得比原本困難。

愛到濃時,我們都希望跟對方無時無刻在一起,孤單寂寞的時候,好希望對方在身邊,等到這一切真的實現,我卻更不開心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同居」是一個獨立與親密調和的歷程,同居生活是磨練我們與愛人親密互動的同時,嘗試保有自我,並允許對方保有自我的練習,過程中涉及了許多「雙面議題」,比如當你想要獲得更多尊重,就要學會拒絕對方,考驗著你畫出界線的能力;而當你想要多依賴對方一點,就會看見更多他的缺點和局限,需要你的理解與包容,很多關係裡面甜蜜的部分,都是仰賴充足的心靈修煉作為養分。

當我們與伴侶有更多時間在一起時,常會讓我們突然「退化」,好像我們內心裡所期待「被愛的狀態」,就是回到小嬰兒被母親全然照顧的樣子,原本能自己做的事,希望對方能為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理直氣壯地認為對方應該要幫忙,自己小時候在原生家庭與照顧者間尚未療愈的議題,很自然地在伴侶關係裡重演,這樣的心靈退化讓關係面臨重大考驗。

以小美和男友為例,同居之後小美發現自己變得容易緊張,焦慮到睡不著,在晤談中與心理師討論後,她發現自己把男友「不合理的期待」當成「必須完成的標準」,讓原本相處融洽的兩人,變成只有她是不合格的考生。

舉例來說,遠距戀愛時兩個人都能在生活上各自照顧好自己,但同居後男友卻對小美有許多不合理甚至性別偏差的要求,像是「我覺得吃你煮的飯比外面健康!」、「你常常丟三落四,以後有小孩怎麼辦?」、「我媽至少一個禮拜打掃一次!」等諸如此類的要求。

同居會讓我們隱藏在潛意識裡的議題更容易浮現,小到生活細節,大到家庭規劃與未來願景,處處都是兩人過去原生家庭的痕跡,所以仍需伴侶間有意識地磨合與成長。

以小美來說,她青春期的時候曾經焦慮發作過,因為父親希望她能跟哥哥一樣考上好大學,她太害怕讓爸爸失望,結果大考失利,沒考上爸爸的第一志願,到中南部念大學,父女關係降至冰點,這幾年在外地念書工作,小美一直都很獨立也很孤單,男友是個很會照顧人的暖男,他的出現補足了小美失落的父愛,可是同居以後,男友對小美的嚴苛要求愈發像爸爸,小美不由自主地想滿足男友的期待,所以又開始焦慮了。

小美的男友是單親,從小父母離異,由父親照顧長大,所以很獨立也很會照顧人,當男女朋友的時候,把小美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照顧,但同居以後,對小美開始有了「一家之母」的期待,因為從小失去母親,所以男友對母親的想像和感受既抽象又矛盾,他期待有一個母親能全然地把自己照顧好,又埋怨母親失職拋棄他,所以同居後對小美有諸多要求,常把小美的一些疏忽或錯誤,當成是不愛自己,或是對關係不忠誠的表現,所以很對小美發脾氣。

「同居」所引發的退化,讓早年關係中的困難在目前的關係中浮現,乍聽之下好像很糟糕,但若能有所覺察,把關係危機當成第二次機會,好好幫助自己再長大一次,不但可以讓當下的兩人關係更健康,走過一遭之後,自己對過去導致創傷的關係也會有新的見解。

怎麼樣才能幫助自己在同居時,能覺察自己的退化,維持健康的親密關係呢?下面分享一些我在晤談室裡常建議的具體做法:

一、適度維持個人行程

兩人間過度「融合」是心靈退化的一種表現,很多人在與伴侶同居後,不自覺大幅度調整自己的行程,打著「為了關係好」的改變好像就不需要思考、沒有漸進的計劃、遇到阻礙難行時,常常沒有調整的彈性。舉例來說,一起吃早餐或宵夜,對作息大不相同的伴侶來說是一種折磨,如果雙方都很僵化,勢必有一方會因為過分改變作息而身心失調。

二、保有衝突後的個人空間

在擁擠且房價高漲的都市生活,同居並不一定有更大的居住空間,可能個人能使用的物理空間反而變小,這時如何各自保有隱私空間和時間就是很重要的磨合。特別是發生衝突的時候,其實不管溝通得再健康,反思跟調整都需要經過時間消化,分開生活很自然就會有這樣的時間,但同居時反而不注意就會過於緊迫盯人,緊繃的狀況下常常一吵架就想分手了之,因為太渴望放輕鬆了,與其草率結束關係,不如及早發現,做點調整讓彼此各自放鬆一下。

三、覺察「期待」與「依賴」

我們對伴侶的期待與依賴,因著性別略有不同,都是揉和著「過去照顧者」和「當下伴侶」兩種關係的樣貌,當你屢次因為某種「期待」和伴侶起衝突,或是一直某方面持續「依賴」伴侶時,就是值得反思之處,持續、重複、僵化失去自由常常就是心理議題所在之處。比如:男友對小美不會下廚很執著,常常表示希望能吃到女友親手做的晚餐,但小美不擅廚藝,要學習也需要時間,且兩人下班後都很疲倦,兩人在外用餐或外帶回家吃,才是身心輕鬆的選擇。在下廚這點上,男友可能投射「未曾擁有母親」的議題,而小美則是「不能達成父親期待」的壓力,雙方因為彼此卡住的早年議題,無法健康溝通與調整,造成關係巨大壓力。

四、學習「拒絕」與消化「失望」

若能覺察到自己對另一半過分的「期待」和「依賴」,更困難的下一步是學會「拒絕」對方,以及消化對方帶給自己的「失望」。當小美覺察到同居後,她對自己的自我懷疑,來自將男友和父親影子相重合了,好像完成男友和父親的期待是應該做的事,做不好是她能力不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美的父親將自我價值過分延伸到子女身上,忽略孩子的自我,而男友也將對「理想母親」的期待強加到女友小美身上。

要讓關係更健康,小美需要學習適度「拒絕」男友的要求,拒絕當男友心目中完美的母親或女友,不是「不愛」,而是邁向更健康的愛。同居後男友在生活的大小事上看到更多小美真實的樣貌,原本企圖在女友身上找到母親的潛意識願望會持續受挫,但面對「全能母親的失落」是男友在成熟過程中必經的心路歷程,在他建立起的新親密關係中消化女友永遠不是母親這種「失望」才能讓他身心更健康。

親密與獨立是我們踏入成年期後,無從逃避的議題,大家都有「既想單身自由,又渴望有伴親密」的矛盾情結,同居雖然不容易,但如果生命中機會到了,也許是個幫助自己心靈提升的機會,不要害怕讓自己試試看吧!

相關焦點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即情侶、夫妻)能量最大、張力最強,所以本文我將重點從親密關係的建立、對生活的影響、維持,以及發生破裂時如何應對,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親密關係的建立男女之間成為情侶、夫妻,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由此關係轉化為親密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
  • 維持親密關係滿意度的秘籍
    《溝通的藝術》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看入人裡」主要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說明了人際關係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並分析了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於溝通者之外信息的發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看人之間」則主要討論了關係的演變過程,側重於親密關係的區辨,提出了改善溝通氛圍
  • 你的親密關係是靠什麼維繫的?
    接下來,兩個人每天經歷著同樣的生活,能帶來的驚喜也越來越少。 這有點像吃包子。吃第一個時,你會覺得美味無比,吃第二個也很好吃,當你吃到第七個、第八個時,也許就吃膩了。這也是邊際效應遞減效應。 所以激情會讓你頭腦一熱就進入了關係中,但不能指望用激情維繫關係。很多女性婚後覺得丈夫對自己沒有婚前好了,其實就是對激情長久的期待。
  • 親密關係中的三個判斷
    一、六個問題幫你判斷去還是留一段健康良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有以下六大特徵,看看是否具備這六大特徵,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去還是留了。第一,平等。問問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是否具有平等的決策權。小到決定什麼時候見面,大到什麼時候結婚生子,兩個人是否有平等的權利。第二,互惠。你們是否把兩個人的關係放在各自的利益之上,還是只有一個人在默默付出。
  • 兩性關係中維持親密最好的辦法(女人必看)
    如果你想同愛人親密無間,那麼最好能擁有一兩樣和他相同的興趣愛好。比如園藝、釣魚等。如果戀人們忘記了這點,總是各喜歡各的,各做各的,而不在意對方的興趣,那麼他們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兩條平行線,怎麼可能做戀人呢?所以當女性和心愛的男性在一起時,不要忘了建立共同的興趣和愛好。這樣你們的關係才會變得親近起來,保持永遠的新鮮度,就像一個男人絕對不會和他最好的球友分道揚鑣一樣。
  • 讀《親密關係》有感——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加拿大學者克裡斯多福在1999年結合自己與其妻子之間的關係的感悟而寫作的一本關於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的一本書。花費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感覺其中內容有些難以理解,我所獲得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 與楊冪結束婚姻關係後,發展越來越差!
    劉愷威爆瘦,與楊冪結束婚姻關係後,發展越來越差。他在娛樂圈中,有了一些名氣之後,就和楊冪在一起了,兩人宣布戀情時,圈內圈外都很驚訝,畢竟兩人年齡差距過大,而且,除了合作過一部劇之外,好像並沒有什麼交集,也許是劉愷威本身的魅力,讓楊冪折服了吧。他們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且生下了女兒小糯米,原本以為他們能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兩人剛結婚不久之後,便宣布了結束了婚姻的關係。自此之後,劉愷威在內地的發展,就沒落了。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害怕親密關係?看看你中了幾條
    很多人藉由親密關係來尋求安全感。但是諷刺的是,我們以為的親密關係是個避風港,但它卻是一面鏡子,你的伴侶不斷地舉著鏡子(還是放大鏡!)照回給你自己看,最後是失望和心碎的聲音,害怕而選擇遠離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本需要的親密關係會越來越變得害怕了呢?
  • 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
    文/陳雪你說你很苦惱與現任情人的關係,他待你很好,時常帶你出去玩,去好的餐廳吃飯,安排有意思的旅行,你們有很棒的親密關係。但是,他有個很大的缺點,時常無故失蹤,也不喜歡你打探他的行蹤。「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不是很快樂嗎?沒見面的日子就表示我在忙,我忙起來不喜歡被幹擾。」他說。
  • 親密關係:愛情的3個成分,如何支撐4種類型的愛?
    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各種不同的愛情都能由三個成分組合而成。這三個成分就是:親密、激情和忠誠。親密、激情和忠誠這三個成分在愛情關係中都很重要。如果我們把愛情的三個成分結合起來,就不難發現,愛情,無非就是這四種類型:浪漫之愛、相伴之愛、愚昧之愛和完美之愛。一、浪漫之愛浪漫之愛有著強烈的親密和激情,可以把它視為喜歡和迷戀的結合。
  • 親密關係:愛情的3個成分,如何支撐4種類型的愛?
    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各種不同的愛情都能由三個成分組合而成。這三個成分就是:親密、激情和忠誠。戀愛關係的"火熱"來自激情,溫情來自親密,相比之下,忠誠反映的則是完全與情感或性情無關的決策。如果親密、激情和忠誠三者都缺失,愛情就不存在。當親密程度高而激情和忠誠度都非常低時,就是喜歡。缺乏親密或忠誠卻有著強烈的激情即是迷戀。當人們被幾乎不認識的人激起欲望就會有這種體驗。愛情是複雜的體驗,愛情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親密、激情和忠誠這三個成分在愛情關係中都很重要。
  • 長久的「親密關係」,都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前段時間看了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這本書後受益頗多,它的副標題是:通往靈魂的橋梁。換言之,在親密關係裡,男人和女人的相處模式如同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只有當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後,或許才能獲得一份美滿的愛情。
  • 純靠電子設備,就能維持夫妻的親密關係?
    兩個人感覺就像是在異地,平時也見不了幾面,幾乎是靠著電子設備在維持兩個人的聯繫,但還是大周有時一忙起來就不知所以了。用大周妻子的話說就是「一年到頭來大部分時間不見個人影,也不知道這婚結的有什麼意思。」 不同於妻子的說法,大周說:「近幾年我的確是在忙於事業,除了在事業上我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精益求精之外,我也是為了這個家。
  • 感情失敗大部分要歸咎於不懂維持親密關係
    很多在戀愛中的人往往會忽略很多看起來小小的事情,但往往就是這些看似不足為道的舉止決定著你們這段關係能否長久的走下去。分手對於愛情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這段失敗的感情中學會什麼,理解到什麼;而不是和一個人走過一段路之後,跟沒走過一樣,稀裡糊塗的上了車,又稀裡糊塗的被趕下車。
  • 《親密關係》:打破固有思維,探尋真的自己
    羅蘭·米勒寫的《親密關係》是一本基於心理學、對親密關係進行研究的專業教材,這本書對親密關係從締結到解體的各個階段都闡述的非常清楚,而且有大量的數據、實驗來支撐觀點,讓人信服。1、同居的時間越長結婚的可能性越低。我們一直的觀念,都認為婚前同居是測試兩人是否合適的重要環節,然而數據表明,同居卻讓人減少了結婚了意願。這不僅是因為同居的契約性低於婚姻,更因為同居表明自己仍然有很多選擇的空間,一旦不合適就會選擇退出,另覓新歡。2、強勢男人和敏感小女人的組合不是最幸福的組合。
  • 「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中一條就能導致婚姻危機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只有親密關係的外殼,缺乏內在親密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看似親密,實則冷漠。這種關係的心累之處在於,很多人不知道它繫到底「假」在哪裡。其實,「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如果中一條,就可能導致「婚姻危機」。
  • 兩性關係,異性親密接觸之後,女人嘗到甜蜜後,是什麼樣子?
    而親密接觸這件事情,要是放在情侶身上來說的話,那麼就應該要另當別論了。女人在感情裡都是屬於比較內斂的那一方,凡事都喜歡讓男人去主動。那麼當女人在異性親密接觸,嘗到「甜頭」之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01會期待下一次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情侶之間的親密接觸是會上癮的,所以很多人會把陷入愛情這種感覺比喻為罌粟。
  • 中年夫妻關係差的原因,中年夫妻維持婚姻的秘訣
    人到中年,不僅僅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還要面對婚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其實不少中年夫妻關係差,不得不看,中年夫妻維持婚姻的秘訣,做好這幾點可無憂。人到中年,被婚姻中的瑣碎事情磨得沒了激情。夫妻之間的感情會因為一些柴米油鹽的事,關係變得越來越淡,最後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要如何做才能緩解夫妻關係變淡呢?1、互相理解對方,經營婚姻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其實也不難,就是要雙方理解,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那麼很多問題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
  • 《心理學與親密關係》:關於親密關係,你應該了解的三個真相
    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四個人的名字。這四個人,是這位女士的父母、丈夫和兒子。教授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要求女士再劃掉一個名字。雖然選擇艱難,但女士還是按照教授的要求做了。就這樣,到了最後,黑板上只留下一個名字。是女士丈夫的名字!
  • 婚姻心理學:夫妻生活中,四個方法讓親密關係長長久久
    婚姻心理學告訴我們,婚姻需要用心去經營,夫妻關係更需要用心經營。婚姻心理學:夫妻生活中,四個方法讓親密關係長長久久。良好的夫妻關係需要陪伴來維持,夫妻長期不在一起相處就容易產生疏離感,疏離感是導致夫妻關係變差的重要因素。當然,給予彼此長久陪伴的同時也要給對方足夠的個人空間,這樣才不至於讓婚姻變成壓抑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