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好書,似乎你在過書中人物的人生,感悟許多人的感悟,品鑑不同人的酸甜苦辣,我個人是較為喜歡看小說的,比如《平凡的世界》《黑駿馬》《白鹿原》《兄弟》《人生》《山楂樹之戀》等等,有的書已經記不起名目,有的書或許叫不出作者的名姓,但我覺得這些書就活在我的腦海裡,只是他們在這片「海洋」裡漂泊的太遠,讓我一見便可想起,就像蕭亞軒的一首歌「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次接觸小說是高二,晚上在宿舍看到舍友的一本《山楂樹之戀》就翻了起來,越翻越過癮,越翻越難過,翻著翻著淚水划過臉頰,翻著翻著感覺胸口像壓了塊大石頭,翻著翻著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一本書就被我這麼看完,第二天上課腦子裡全是男女主人公,思考著他不應該就那麼離去,這也讓我感覺到了世事無常,世間的完美就是許多不完美,這也許就是悲劇的靈感來源吧。
《平凡的世界》是我接觸到的第二本感動我的書,在書裡,孫少平最後去食堂打飯,買最便宜的菜讓我感同身受,書裡的少平,少安都是黃土高原的苦孩子,他們出生在本不富裕的家裡,長大了在感情上還是那麼的不幸:書中的潤葉沒有嫁給少安讓我很難過,曉霞因災遇難沒有和少平在一起讓我淚如雨下……生活給了我們很多苦難,我們能支的住就是生活,支不住就會被生活痛苦的蹂躪,分分合合天下事,悲觀離合才是人生啊!
再到後面我的閱讀已經從路遙等作家的小說跑到餘華,莫言,陳忠實等,他們的寫作或詼諧,或嚴肅,塑造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就比如《活著》裡的富貴,前半段看的人開懷大笑,後半段則讓人心生憐憫,故事裡透露著浪蕩子弟的紈絝,也有孤苦老人的無依無靠,其實在我看來這也是佛家因果輪迴的寫照。再比如《白鹿原》裡的白嘉軒和鹿子霖等人就刻畫的非常好,給人感覺一正一邪,很多人認為白嘉軒正,鹿子霖邪,其實都是封建制度下剝削勞苦大眾的地主爺,但不管怎樣,我們做人還得多學白嘉軒,腰杆子要直,做事要有規矩,君子不敢當,但小人也不能做,上要對的起天,下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慢慢的讀書已經成了習慣,而且也從小說開始拓展,讀傳記,讀古文小說等,很多書裡的話值得咀嚼回味,就比如「二八美女體四似酥,腰纏寶劍斬愚夫,但不教君頭落地,卻會教君骨髓枯」具體是什麼書我記不得了,但這話足矣震懾青春年少的我,再如「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這首詩是多麼的霸氣,也確實是一位帝王該有的氣魄,能寫出此詩,說明朱元璋已經認識到了自己已成大器,可以面對王侯將相說寧有種乎?
生活中困苦是難免的,從2013年到2019年間,我高考落榜,老家6.6級地震,我獨自參與地震重建,同年父親出車禍負主要刑事責任入獄,後面我又得病住院,母親和妹妹過年也哭哭啼啼,緊接著我奶奶爺爺也相繼去世,可以說我也算經歷了人生的一個個坎。我也是人,我也有堅持不住的時候,每當這時,我就想起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睏乏其身,行拂亂其所謂,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這句話陪我度過了一個個難熬的夜。慢慢的我看透了,人生就是一個個不規則的波浪線,有高峰也有低谷,只要跨過低谷,就必然會迎來高峰。
現如今我雖然沒到高峰,但我也是過得不錯,感謝自己,感謝書籍,感謝能支撐我到現在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我定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