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上官雲) 周國平,知名作家、學者,迄今為止出版過《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等多部作品。近日,他在北京受邀參加《琥珀經典文叢》首發式,並在活動後接受記者專訪。他說,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尤其需要閱讀名著,「但我們一定不能把讀書當作功課去做,我一向主張要把經典作品當成『閒書』來讀。就像我曾經給一家書店題過一句話: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談閱讀: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相較於時下一些成名較早的暢銷書作家,周國平可算是有些「大器晚成」。1986年,41歲的周國平出版專著《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掀起了一股「尼採熱」,之前默默無聞的他一下子成為廣為人知的文化名人。之後周國平的寫作轉向了哲理散文,相繼出版《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等作品,頗受讀者歡迎。
「我記得愛默生說過一句話:每個人讀書的時候都應該把自己的經歷、感受作為本文,將書當成你的注釋。我想,看書的時候,過去自身的經歷、內心感受是最重要的。」周國平也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式,他將之總結為「三不主義」。
所謂「三不主義」,首先要「不務正業、博覽群書」。周國平笑著說,實際意思是閱讀不要受所學專業限制,什麼書都可以看,「第二要『不走彎路、直奔大師』,第三則是『不求甚解,為我所用』」。
「我曾經給一家書店題過一句話: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也可以在這裡分享。」周國平認為,如果只去讀對考試、升職有用的書,那麼算不得真正愛讀書的人,「真愛讀書的人是讀『無用書』,讀那些沒有實用價值但能提升精神生活的書」。
在周國平看來,「有夢的人」就是有內在精神生活的人,「沒有夢的人其實是最無聊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沒有心靈生活、沒有心靈追求。而那些有夢的人,是人性意義上優秀的人,努力讓自己的人性豐滿高貴」。
談經典:網際網路時代尤其需要閱讀名著
身為學者兼作家,閱讀量自然堪稱「巨大」。但在周國平眼中,讀書最快樂的並不是學到了什麼知識,而是突然發現,原來有些東西通過閱讀被喚醒了,「我有過這種感受。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生活積累下來的那種寶藏,讀經典的時候這個寶藏就打開了」。
「一定不要把讀書當成功課去做。」周國平說,自己一向主張要把經典作品當成「閒書」來讀,「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讀那些平庸的東西一點意思都沒有了。閱讀好作品,打下了基礎。人就好像有了一種內在嗅覺,一本書好不好,你聞一聞就知道了」。
不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碎片化閱讀」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以致於不少人憂心忡忡的表示,如果這種趨勢蔓延下去,長篇小說乃至大部頭的經典著作的讀者將會越來越少。周國平並不否認,現在很多人包括中學生,都喜歡上網,「但我想請大家不要忘記,上帝也有『網際網路』」。
「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需要讀名著。我說的上帝的『網際網路』,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類的心靈世界。」周國平笑著解釋自己這個比喻,「上帝用這個網際網路來傳遞重要的信息,經典作品的作家恰恰就是善於接受上帝信息的網絡高手。所以,我呼籲,在上著人類網際網路的同時,大家不要忘記去上『上帝的網際網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