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用閱讀喚醒完整的自我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內心世界的限度來看世界。」而你的內心世界是豐富還是貧瘠。是多彩還是單調,是溫柔還是殘暴,是小確幸還是大無畏……或許都能歸結到一件事——你愛不愛閱讀。

近日,作為南昌縣蓮花書屋首講人,中國當代知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在澄碧湖畔與數百名讀者暢談「閱讀與人生」,為閱讀推廣做出示範作用。他用「開啟人生的智慧,傳承精神的高貴」詮釋閱讀的意義以及「讓人充實」「讓人高貴」「讓人優秀」表達閱讀的現實價值。活動現場,周國平談及自己少年時期的閱讀往事以及寫作經驗,幫助讀者邁入豐裕的精神世界。長達2小時的講授與互動,現場熱情高漲,金句頻出,掌聲不斷。

從經典中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一段精心製作的歡迎短片,一曲漁舟唱晚古箏演繹過後,身著藏青色夾克、腳踏灰色帆布鞋的周國平,推了推標誌性的黑框眼鏡,闊步走上講壇中心,雖然年過七旬,但一身休閒打扮的他看起來頗為青春。面對講壇下不停閃爍的手機鏡頭,周國平一如生活中的從容淡定,讓人得以感知閱讀在一個人身上沉澱出的魅力。

人們常說:閱讀改變人生。在周國平看來,這句話很對,但要辨清改變什麼,改變的不是人生的外觀和表象,而是人生的格調、氣象、境界。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一個民族也是如此,文化競爭力取決於國民的整體精神素質,文化大國必是閱讀大國,「人生價值歸根結底取決於精神生活的品質,即精神素質,而閱讀是提高精神素質的主要途徑。閱讀讓人充實、讓人高貴、讓人優秀。」

周國平勸勉現場讀者要讀經典書籍,並且要把功夫下在讀原著上,直接向大師學習,少讀甚至不讀那些第二手、第三手的所謂心得、解讀、教輔一類的書。「在名著的範圍內,你會有一個嘗試和選擇的過程。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非最好的書不讀,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穫。」周國平說,事實上,對於每個具有獨特個性和追求的人來說,他的必讀書書單絕非照抄別人的,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書單本身也體現出了他的個性,「我相信在靈魂和靈魂之間存在著某種親緣關係,閱讀經典就是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三不主義」助力閱讀的自我發現

關於讀書的主張,周國平把它概括為「三不主義」,第一是不務正業,博覽群書;第二是不走彎路,直奔大師;第三是不求甚解,為我所用。這三個「不」,其實概括了關於讀書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為什麼要讀,第二個是讀什麼,第三個是怎麼讀書。

見大家很疑惑,周國平解釋道,「其實我從中學的時候就不是一個課內很用功的學生,上了大學更是如此。我大部分的時間實際上都是自己在看課外書。」周國平說,雖然自己就讀哲學系,但是他看的書大多都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後來他到哲學研究所工作,除了搞一點所謂的正業,比如尼採的哲學研究,他還寫了大量所謂的「哲學散文」。他覺得,實際上沒有正業、不正業之分,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要是和他的人生有關係的都是他的正業,「讀書就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在你心靈生活的深處,在靈魂生活的背部,是沒有正業與非正業的界限的。」

至於「不走彎路,直奔大師」,周國平解釋,這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書,就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被很善於讀書的人選出來的書。他認為大部分大師都很注重文風,寫得精練明白,「你可能是因為沒有去讀所以覺得難,當你去讀了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那麼難。」

在解答「不求甚解,為我所用」上,周國平告訴大家,無論《論語》還是柏拉圖的代表作品,不妨就當作閒書來讀,閱讀的心態和方式應該是輕鬆的。你用不著去死摳大師說的原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對你不重要,讓學者們去爭論吧。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它化為你的精神營養,讓你的精神得到成長。讀大師的書,是為了走自己的路。這裡有一個浸染和薰陶的過程,人文修養就是這樣薰染出來的,「你內在的東西在積累,你用來理解大師們的資源在積累,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越來越能讀懂,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了。」

真情實感的寫作從寫日記開始

談到寫作經驗時,周國平認為寫作要誠實、準確、簡易。周國平說,對他幫助最大的是兩件事情:一個就是看課外書,另外一個是寫日記,「寫日記,讓我留下了人生中的好多滋味。」

周國平是怎麼形成寫日記習慣的呢?很小的時候,父親帶他去同事家裡做客,吃到了一塊難得吃到的糕點。吃了以後他就想,過幾天忘記了,不就白吃了嗎?不行,得把它記下來,過幾天翻翻就知道當時吃了什麼東西,就能想起當時的滋味。就這樣,他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周國平坦言,他沒想過要成為作家,但這種寫作的習慣使他成為作家。

「無論是引起我的痛苦還是快樂,都有價值的,都會讓我的內心更豐富、更敏感,促使我去思考問題。通過寫日記,把我的那些外部生活轉化成內心的財富。寫日記的人,生活中會更加細心、投入,他會知道哪些事情是更有價值和意義的。」 周國平語重心長地說,在寫日記時,你是自由的,可以只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用為你不感興趣的題目絞盡腦汁。你還可以只按照自己滿意的方式寫,不用考慮是否合乎某種要求或某種固定的規範。事實上,許多優秀作家的創作就是從寫日記開始的,而且,如果他們想繼續優秀,就必須在創作中始終保持寫日記時的那種自由心態。

對於現場觀眾的提問「如何才能寫好日記」,周國平回答,一是堅持,尤其開始時每天都寫,來不及就第二天補寫,決不偷懶,決不姑息自己,這樣才能形成習慣;二是認真,對觸動了自己的事情要仔細寫,努力尋找確切的表達,決不馬虎,決不敷衍自己,這樣寫日記時才能排除他人眼光的幹擾,坦然面對自己,句句都寫真心話。

來源:江西日報

相關焦點

  • 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昆明站,周國平暢談人生幸福哲學
    11月22日,由華為終端雲服務打造的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在昆明新華書店吳井路店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以「聆聽,生活的美好」為主題,著名哲學家、作家周國平被邀請至現場與昆明的讀者朋友們分享幸福的哲學以及自己關於閱讀方法的理解,活動現場人氣火爆,周國平關於生命、閱讀「三不主義」等精彩內容的分享引來陣陣掌聲
  • 專訪周國平:閱讀經典,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因此,坊間有言,「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19日上午,周國平做客「中國圖書館第十一屆全民閱讀論壇」,以「閱讀與人生」為題演講,並接受華聲在線記者專訪。那麼,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讀什麼,應該怎麼讀?且聽聽周國平怎麼說。 問:我們都說,閱讀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您看來,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 周國平的不幸在於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摘要]周國平的不幸在於,如今這個時代,女性的自我意識在覺醒,越來越多的女人懂得,成為自己,應該優先於成為情人、妻子和母親。作者:閆紅,作家。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歲月與性情》,談到他和兩位前妻「敏子」和「雨兒」的往事,尤其詳細敘說他和第一位前妻的種種恩怨,雖然做了諸多自我辯護,但還是很容易就被歸到陳世美的框架裡。這些我也無感,唯有一句話讓我覺得他很欠扁,他引用「雨兒」和「紅」的話說:「三個女人都用一生中最好的時間陪伴你,你是夠幸運的。」
  • 周國平:一個靈活的閱讀者
    這本書披露了「文革」中的重要史實,其中提到當年的告發者,因此引起了軒然大波,當事人曹秋池出面進行自我維護。對於這一點,周國平告訴記者,他寫這些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死者郭世英負責。這本自傳出版的意義,周國平在書中講到,是為了在精力尚好的時候把一些往事抓緊時間梳理一下。而對於讀者來說,讀他人的自傳無疑是一個自我求證的過程,他們希望在這裡獲得某種智慧的啟發以及對自身境遇的審視。
  • 作家周國平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差點不及格,教育專家:正常
    關於答案「我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分數還不如學生」這次參加亞洲書店論壇,在籤售環節,他帶來的四本書:《愛與孤獨》、《寶貝寶貝》、《靈魂只能獨行》、《妞妞》,這些都是經典再版。周國平說,他的很多文章都收錄在語文課本、中學生閱讀材料以及語文考試的閱讀題裡。
  • 專訪周國平:網際網路時代尤需讀名著 把經典當閒書看
    他說,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尤其需要閱讀名著,「但我們一定不能把讀書當作功課去做,我一向主張要把經典作品當成『閒書』來讀。就像我曾經給一家書店題過一句話: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談閱讀: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相較於時下一些成名較早的暢銷書作家,周國平可算是有些「大器晚成」。
  • 周國平:我的作品不是心靈雞湯
    我們把幸福定義為是有過有意義的人生的話,從幸福角度看他也是有欠缺的,他的意義是不完整的。」幸福之外,周國平還談及了「幸福的哲學」,在於靈魂的覺醒與心靈的豐富。「我們的生活中,需要有靈魂在場。幸福的生活中,人們的靈魂應該是醒著的,而不是麻木地為物質,為追求,為攀比而生活。思考和追問人文精神、幸福的哲學,能讓一個人想明白自己該怎麼活,不再糊裡糊塗地活。」
  • 學者周國平:覺醒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力量(圖)
    他表示,人的覺醒具有很大的力量,比如一個人精神性的自我或更高的自我覺醒了,就會和外在遭遇保持距離,不會深陷其中,更好的處理問題。  《人生不較勁》是一部隨感結集,而《覺醒的力量》是周國平的最新散文集,收入他創作於2011年至2014年間的文章,在講座現場,周國平亦以「覺醒」為題,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所得。
  • 用滿腔愛喚醒夢想的力量——讀《喚醒內在天才的秘密》有感
    對此,我反思自己,如何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去喚醒我的學生,使他們天性中最優美、最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呢?暑假期間,我再次拜讀《喚醒內在天才的秘密》這本書,它由知名素質教育專家李勝傑和知名家庭教育導師林青賢聯合著作。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給孩子創設的人文環境、教育環境和語言環境有多麼重要。
  • 周國平:年輕人可選擇做另類
    自我覺醒是一條漫長的路騰訊文化:在你的新書《覺醒的力量》中,你提到人有三個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和靈魂的覺醒,這三個覺醒在你身上具體是怎麼發生的?周國平:在我身上,最早發生的其實是自我的覺醒。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會非常敏感,自我和他人、社會的衝突和摩擦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痛苦,這時他會很強烈地意識到自我和他人是不一樣的,他就會想要比別人棒,比別人優秀。
  • 周國平幸福哲學:寫最好的作品在最窮的時候
    「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這是大學校園裡曾經流行的一句話。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他的那本《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成了學子們的必讀書。那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啟蒙色彩的年代,而周國平,就是那個時代獨有的人文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 2020年書單,自我提升,認知、閱讀和寫作,一個都不能少
    在上一篇書單裡,我推薦的是育兒類書籍,這篇書單,我將推薦的是自我提升類書籍。我把自我提升分為認知、閱讀和寫作三個部分。我認為認知決定是一個人自我提升首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認知有誤,那麼必定會影響他的言行,而閱讀是提升認知的「超能力」。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夠在信息洪流中高效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讀、寫是一家。
  • 《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日前,中國當代知名哲學家、作家、「青少年人生導師」周國平先生舉辦了新作《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的發布會。在《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中,周國平針對種種困擾孩子成長的話題,用東方思維結合哲學,做出了適合中國孩子的解讀。《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是一套適合少年閱讀的哲思經典。周國平曾表示:「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好奇心覺醒的時刻,面對成年人已經習以為常的世界,他們提出了絕大部分成年人沒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恰是從古至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畢生的追求。
  • 2020年閱讀總結:不斷自我更新,成為更好的自己
    細想讀書這件事,真的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如果說讀書是一種習慣,也沒有什麼不妥,因為每天都讀書的話,它就會成為一件和吃飯一樣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不做,反而會覺得缺些什麼;如果說讀書是一種樂趣,好像也很有道理,因為你在書中得以看到他人精彩萬分的人生,體會各種喜怒哀樂;如果說讀書是一件實用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書中的某些經驗,的確可以用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 周國平:時下垃圾書眾多 望讀者多讀經典著作
    自認不是暢銷書作家:寫書為開導自己從最初的散文集《人與永恆》到後來著名的暢銷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最新結集成書的《人生不較勁》,文字真摯、親切,周國平散文風格大抵如此,用現在的話來說,屬於「治癒系」,曾有讀者將之比作「心靈雞湯」。
  • 男人不能不讀王小波 女人不能不讀周國平?
    直到今天,周國平仍然有大量的讀者受眾,他們喜歡周國平文章中的小哲理,甚至摘抄和背誦周國平語錄。儘管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周國平因譯介尼採而在哲學界知名,但他真正被大眾熟知,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出版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之後。這本書贏得了不少讀者的眼淚,風靡一時,至今仍在不斷再版。除此之外,周國平散文集、周國平精選集、周國平語錄……各式出版物仍在源源不斷地推向圖書市場。
  • 讀書筆記:周國平散文集《敢於孤獨的勇氣》
    本書是哲學家、散文家周國平的全新畢生精華散文集。全書分為六章,以幸福、自我、生命、靈魂、哲學、生活為主題,精心遴選了周國平的代表散文隨筆,涵蓋了他對於人生與哲學的感悟,展現了他獨到的人生智慧。應該怎樣實現自我價值?幸福到底離自己還有多遠?自己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而這些每個人心底都曾流淌過的人生問題,也許會在這本書靈動卻又質樸的語言中迎刃而解,使得我們能重新思考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在獨處的時光裡和自己的靈魂和解,頭腦的確像個傻瓜永遠無法回答來自心靈的拷問。所以讓自己學會在閱讀書籍中成為一個安靜的旅人。
  • 讀書計劃分享室第一期——分享周國平《只有一個人生》
    內容:子墨編輯:紫岸分享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周國平的《只有一個人生》,想從幾個方面來講,分別是我為什麼會閱讀這本書,作者的介紹,本書的內容,我最喜歡書中的部分,以及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有本書的優點。
  • 「開腔」對話周國平:青春期,一定要和書戀愛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8日電 題:對話周國平:青春期,一定要和書戀愛作者 任思雨如今,74歲的周國平保持著非常規律的生活:每天早晨從公園走一大圈,來到工作室開始讀書和寫作,傍晚再從公園繞一小圈回家。如果有工作就寫作,如果沒有任務就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