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內心世界的限度來看世界。」而你的內心世界是豐富還是貧瘠。是多彩還是單調,是溫柔還是殘暴,是小確幸還是大無畏……或許都能歸結到一件事——你愛不愛閱讀。
近日,作為南昌縣蓮花書屋首講人,中國當代知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在澄碧湖畔與數百名讀者暢談「閱讀與人生」,為閱讀推廣做出示範作用。他用「開啟人生的智慧,傳承精神的高貴」詮釋閱讀的意義以及「讓人充實」「讓人高貴」「讓人優秀」表達閱讀的現實價值。活動現場,周國平談及自己少年時期的閱讀往事以及寫作經驗,幫助讀者邁入豐裕的精神世界。長達2小時的講授與互動,現場熱情高漲,金句頻出,掌聲不斷。
從經典中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一段精心製作的歡迎短片,一曲漁舟唱晚古箏演繹過後,身著藏青色夾克、腳踏灰色帆布鞋的周國平,推了推標誌性的黑框眼鏡,闊步走上講壇中心,雖然年過七旬,但一身休閒打扮的他看起來頗為青春。面對講壇下不停閃爍的手機鏡頭,周國平一如生活中的從容淡定,讓人得以感知閱讀在一個人身上沉澱出的魅力。
人們常說:閱讀改變人生。在周國平看來,這句話很對,但要辨清改變什麼,改變的不是人生的外觀和表象,而是人生的格調、氣象、境界。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一個民族也是如此,文化競爭力取決於國民的整體精神素質,文化大國必是閱讀大國,「人生價值歸根結底取決於精神生活的品質,即精神素質,而閱讀是提高精神素質的主要途徑。閱讀讓人充實、讓人高貴、讓人優秀。」
周國平勸勉現場讀者要讀經典書籍,並且要把功夫下在讀原著上,直接向大師學習,少讀甚至不讀那些第二手、第三手的所謂心得、解讀、教輔一類的書。「在名著的範圍內,你會有一個嘗試和選擇的過程。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非最好的書不讀,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穫。」周國平說,事實上,對於每個具有獨特個性和追求的人來說,他的必讀書書單絕非照抄別人的,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書單本身也體現出了他的個性,「我相信在靈魂和靈魂之間存在著某種親緣關係,閱讀經典就是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三不主義」助力閱讀的自我發現
關於讀書的主張,周國平把它概括為「三不主義」,第一是不務正業,博覽群書;第二是不走彎路,直奔大師;第三是不求甚解,為我所用。這三個「不」,其實概括了關於讀書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為什麼要讀,第二個是讀什麼,第三個是怎麼讀書。
見大家很疑惑,周國平解釋道,「其實我從中學的時候就不是一個課內很用功的學生,上了大學更是如此。我大部分的時間實際上都是自己在看課外書。」周國平說,雖然自己就讀哲學系,但是他看的書大多都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後來他到哲學研究所工作,除了搞一點所謂的正業,比如尼採的哲學研究,他還寫了大量所謂的「哲學散文」。他覺得,實際上沒有正業、不正業之分,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要是和他的人生有關係的都是他的正業,「讀書就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在你心靈生活的深處,在靈魂生活的背部,是沒有正業與非正業的界限的。」
至於「不走彎路,直奔大師」,周國平解釋,這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書,就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被很善於讀書的人選出來的書。他認為大部分大師都很注重文風,寫得精練明白,「你可能是因為沒有去讀所以覺得難,當你去讀了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那麼難。」
在解答「不求甚解,為我所用」上,周國平告訴大家,無論《論語》還是柏拉圖的代表作品,不妨就當作閒書來讀,閱讀的心態和方式應該是輕鬆的。你用不著去死摳大師說的原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對你不重要,讓學者們去爭論吧。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它化為你的精神營養,讓你的精神得到成長。讀大師的書,是為了走自己的路。這裡有一個浸染和薰陶的過程,人文修養就是這樣薰染出來的,「你內在的東西在積累,你用來理解大師們的資源在積累,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越來越能讀懂,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了。」
真情實感的寫作從寫日記開始
談到寫作經驗時,周國平認為寫作要誠實、準確、簡易。周國平說,對他幫助最大的是兩件事情:一個就是看課外書,另外一個是寫日記,「寫日記,讓我留下了人生中的好多滋味。」
周國平是怎麼形成寫日記習慣的呢?很小的時候,父親帶他去同事家裡做客,吃到了一塊難得吃到的糕點。吃了以後他就想,過幾天忘記了,不就白吃了嗎?不行,得把它記下來,過幾天翻翻就知道當時吃了什麼東西,就能想起當時的滋味。就這樣,他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周國平坦言,他沒想過要成為作家,但這種寫作的習慣使他成為作家。
「無論是引起我的痛苦還是快樂,都有價值的,都會讓我的內心更豐富、更敏感,促使我去思考問題。通過寫日記,把我的那些外部生活轉化成內心的財富。寫日記的人,生活中會更加細心、投入,他會知道哪些事情是更有價值和意義的。」 周國平語重心長地說,在寫日記時,你是自由的,可以只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用為你不感興趣的題目絞盡腦汁。你還可以只按照自己滿意的方式寫,不用考慮是否合乎某種要求或某種固定的規範。事實上,許多優秀作家的創作就是從寫日記開始的,而且,如果他們想繼續優秀,就必須在創作中始終保持寫日記時的那種自由心態。
對於現場觀眾的提問「如何才能寫好日記」,周國平回答,一是堅持,尤其開始時每天都寫,來不及就第二天補寫,決不偷懶,決不姑息自己,這樣才能形成習慣;二是認真,對觸動了自己的事情要仔細寫,努力尋找確切的表達,決不馬虎,決不敷衍自己,這樣寫日記時才能排除他人眼光的幹擾,坦然面對自己,句句都寫真心話。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