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剛結婚就分居,到底為什麼」,哥哥:因為咱媽不是好婆婆

2020-09-25 東林夕亭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每個人內心都有「執念」,但執念和執念之間是有區別的,有些人可以憑著自己內心的執念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有些人則會因為內心的執念毀了自己。

「眾人皆醉我獨醒」和「眾人皆醒我獨醉」兩句話,講的就是執念。有些人的執念是對人生的深刻認知,可以直接命中活得更好的關鍵。而有些人的執念只是固步自封,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其實從根本上就錯了。

在感情方面,很多人也都有執念,從不同人的感情結局來看,就足以證明執念和執念之間的不同。有些人認定了某段感情,認定了某個人,堅持愛下去,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有些人,執著去愛的結局,只會讓自己吃虧。

02

小雅的哥嫂都是對愛情有執念的人,如果單從愛情的角度來說,從理想化的角度來說,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問題,憑藉兩個人的努力,完全可以把愛情經營好。但是,他們對愛情的執念,一直是一種無視現實的狀態。

愛情水到渠成發展為婚姻,確實是他們想要的沒錯,但是,他們的婚姻中,從一開始就沒有「好婆婆」,這個事實一直都被兩個人忽略。

倒不是說他們不在意婚姻中是否有好婆婆,而是,他們沒把這個問題當回事,想當然認為只要兩個人有愛情,就能勝過一切。

而事實上,他們對婚姻中有無好婆婆這個問題的重視,勝於重視愛情。

剛結婚第一天就鬧出婆媳矛盾,是因為婆婆非要跟他們住一起。這時候,看似感情深厚的兩個人就不同心了,小雅的嫂子一怒之下回娘家了,而小雅的哥哥則無動於衷,既沒有把婆婆趕走,也沒有去把妻子接回家。

緊接著,小雅的母親開始給她哥哥下命令,要求他把兒媳婦接回家,要讓兒媳婦從娘家滾回婆家,說結了婚住在娘家讓人笑話。小雅的哥哥欣然領命去接妻子回家,結果導致兩個人分居得更為徹底,小雅的嫂子要求婆婆必須跟她道歉,否則就不回去。

小雅得知哥嫂分居的事實之後,沒弄清具體細節的時候問哥哥:「你們剛結婚就分居,到底為什麼?」

她哥哥心知肚明,說「因為咱媽不是好婆婆」,但是,他卻什麼都沒有做,即便小雅提醒他解決婆媳矛盾,他依然無動於衷,完全不把婆媳矛盾當成問題,只是不痛不癢跟妻子聯繫著,或許在他看來,拖泥帶水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結果迎接他的是離婚。

03

小雅說她曾經很羨慕哥嫂的愛情,但是,當他們的婚姻走到盡頭之後,她很反感哥嫂兩個人,感覺他們倆的思維太狹隘,兩個人都是只關注到愛情,沒有關注到婚姻涉及到的現實問題,表面上看兩個人互相愛著對方,但兩個人都忽略了同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愛自己。

『哥嫂的婚姻悲劇讓我明白:婚姻幸福的關鍵不是「愛情」,而是「愛自己」。一個人一心想要嫁給愛情可以,但是,有了愛情之後,只是想到享受愛情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去想怎樣長久地留住愛情,自己需要做什麼,對方需要做什麼,把對自己有好處的愛情牢牢留在自己手中,才是愛自己,才是對自己負責,這種情況下得到的婚姻,才會有真的幸福可言。

如果我哥嫂真的有這樣的覺悟,憑藉他們的感情基礎,是完全有能力消除婆媳矛盾的。可悲的是,他們什麼都沒做,遇到婆媳矛盾就逃避,退縮,眼睜睜看著多年的愛情被婆婆毀掉,我就不信他們離婚後不後悔!』

04

小雅說得沒錯,婚姻幸福的關鍵不是「愛情」,而是「愛自己」。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只有在愛自己的基礎上跟別人相愛,兩個人都能夠做到愛自己的前提下愛著對方,這樣才會有「守護愛情」的覺悟,才會去關注愛情在遇到現實問題時應該怎樣存活。

不懂這些的人,只是執著地盯著愛情,哪怕愛情被外力幹擾了,還不知道一致對外,再好的愛情在這種狀態下也會走到盡頭。

很多人只知道在愛別人時「愛屋及烏」,卻不知道,愛自己時也應該「愛屋及烏」,能做到愛自己的一切,才能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

愛情和婚姻應該有個先來後到,不涉及到婚姻的時候,只關注愛情可以。但是,當愛情已經深厚到足以發展為婚姻的程度時,就該去關注新的重點了。比如小雅的哥嫂,他們的愛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確定結婚了,應該多去關注婆媳矛盾等問題,這樣才能讓婚姻像愛情一樣慢慢變得牢固。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在婚姻中是個「愛自己」的人嗎?

相關焦點

  • 「我嫂子那麼優秀,你為什麼要離婚」,哥哥:因為咱媽不是好婆婆
    但如果是在不正當競爭中,甚至被人算計了,被算計的人不可能心服口服,因為自己有損失。婚姻世界中的婆媳關係當中,時常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比如,有些兒媳因為想避免婆媳矛盾,上來就欺負婆婆,不給婆婆欺負自己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如果婆婆本無惡意,兒媳先下手為強就有問題,欺負好婆婆,註定不會有好下場。
  • 「咱媽好心幫你帶孩子,憑什麼趕她走」,哥哥:就憑她不是好婆婆
    就是因為沒有好的開端,所以阿瑾從一開始對婆婆的印象就不太好,感覺她太不懂事,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也不該在兒子結婚當天霸佔婚房。阿路心知肚明,知道阿瑾從一開始就對婆婆沒有好印象,所以,在他們結婚後,他總能第一時間阻止婆婆把手伸得太長,重點要做的,就是沒再讓她在家裡住過,因為他不想剛結婚就離婚。
  • 老公的「咱媽」哲學
    剛談戀愛那會兒,男友帶我回他家。見了面,婆婆甚是歡喜,急急地要把婚事給辦了。可是母親連我男友的面都沒見過,再說她對男友比我小這件事心存芥蒂,我知道母親不會同意。男友倒是不急不躁,說他有辦法。只見他撥通我母親的電話,淡定地聊了起來:「媽,我們打算下周結婚……」他這一聲「媽」把我嚇了一跳,昨天還叫著「阿姨」,突然就改了口,我又驚又喜又不習慣。
  • 「哥,咱媽生病了,嫂子有錢有空,讓她照顧咱媽」「滾一邊去」
    傾訴人方宇:人性的黑暗一旦表現出來,必然會讓人感到寒心,本來以為婆家人很好相處,小姑子是個善良的人,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她的心機竟然那麼深,我也不知道哪裡得罪她了,一天她突然打來電話:「嫂子,咱媽生病住院了,你有錢有空,快回來照顧她吧!」真是莫名其妙,「我在外地,你在老家,難道不應該你來照顧嗎?」
  • 「咱媽對你那麼好,她應該住你家」「和她生活一天也是折磨」
    而我兩個哥哥呢,也都考上了大學,但我二哥因為要省學費,所以被迫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師範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了一年就決定創業,每天奔波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辛苦但是充實,我又成了爸媽的驕傲:我閨女小小年紀就成了大老闆,你們不羨慕嗎?我大哥二哥被我爸媽強烈要求留在了老家,因為他們必須要養老,住得近才方便。
  • 媳婦,咱媽生病你去照顧一下。那是你媽不是我媽
    剛結婚的時候沒什麼,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安穩度日,可媳婦懷孕是個大檻兒,家裡條件好可以請保姆住月子中心,但是大多數人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這個能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家裡面的長輩伸出手來幫忙。剛結婚的時候,因為付敏家條件不好,自己只有中專的學歷,家裡面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所以沒有錢給她準備陪嫁,只有幾床被子,為此沒少受婆婆的白眼。
  • 提到婆婆,你對老公說「咱媽」還是「你媽」?兩種叫法意義大不同
    她說,婆婆快生日了,就跟老公商量看看給老人家買什麼生日禮物。結果,因為她問了兩句「你媽喜歡什麼禮物?」、「你媽衣服尺碼多大」,竟然惹怒了老公,他發火道:「我媽不是你媽啊?你就不能說咱媽?聽著太彆扭了!算了,禮物不買了,反正你心裡也沒拿我媽當媽。」同樣是老公的媽,叫法不同,竟然能惹老公發一頓脾氣,我閨蜜也是相當委屈了。不過,有關這種喊法,男人確實挺介意。
  • 小妹回娘家,看到嫂子媽住家裡開口就攆,哥哥一番話讓她羞愧無言
    結果表哥微笑道:小靜,我丈母娘住你屋怎麼了,你可別忘了,我和你嫂子結婚,咱媽也是她媽,她媽也是我媽,這是當著眾人面行的大禮啊,我們是一家人,住在我家合情合理,你有什麼不願意的?「什麼,你們是一家人,那我是外人嗎?」表妹一聽表哥的話,立馬瞪大了眼。表哥本來說話就慢條斯理,他看著小妹發怒的臉說道:你以為呢?
  • 你們覺得你們的婆婆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哥哥呢?
    李阿姨的女兒圓圓今年二十七歲了,遲遲沒有想要結婚嫁人的想法。最近呀圓圓遇到了現在的男友,兩人總算各方面相處融洽,特別讓她滿意的是對方的母親帶她很不錯,就是這一點讓他第一次有要結婚的想法。他母親一聽,趁熱打鐵,告訴女兒,有三種婆婆遇到了就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 嫂子對婆婆說:媽,等孩子出生之後,你們賺的錢至少得給我一半
    老公說本來他的哥哥嫂子沒打算要孩子。因為在城市裡沒有房子,而且兩口子都在工廠做一線工人,工作特別忙,婆婆身體又不好,孩子沒人照看,要孩子的事就一拖再拖。可是婆婆非常喜歡孩子,大伯哥總是勸嫂子說,婆婆身體不好,希望能早點讓她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可以看著他們成長也是一種幸福。嫂子拗不過大伯哥,最終還是要了孩子。
  • 妻子跟丈夫說起婆婆的時候,有人稱呼「咱媽」,有人稱呼「你媽」
    為人都有父母,結婚的人又多了一雙父母,今天先說一說女的,結了婚就有了公公婆婆,自然也就要稱呼,當著公婆的面,一般的人都會稱呼「爸爸」、「媽媽」。然而,小兩口單居一室的時候,有的兒媳對公公婆婆的稱呼就不一樣了,就單說稱呼婆婆吧,有的兒媳就對丈夫說「咱媽……」,有的兒媳就說「你媽……」。
  • 小妹回娘家,看到嫂子媽住家裡開口就攆,哥哥一句話讓她羞愧無言
    都說姑嫂難相處,歷來發生姑嫂矛盾的,不是婆婆不當家,就是小姑子太強勢,要麼就是當哥的太窩囊,不敢給老婆當家作主。所以讓老婆在這個家沒地位,受盡了婆婆和小姑子的氣。說來說去,還是家庭內部造成的姑嫂矛盾和婆媳矛盾,媳婦娶進門,她就是這個家的主人,關鍵是大家都沒把這媳婦當回事,結果雙方都把對方當外人,自然就會發生矛盾。
  • 「嫂子,我和我哥商量了,你辭職照顧咱媽」「你媽說了我不配「
    剛開始還沒結婚的時候,小姑子便經常問她要這要那,一會兒是衣服、一會兒是化妝品、一會兒又是包包。考慮到為了能夠和小姑子好好相處,也就答應了。不僅如此,丈夫劉錫明,有時候,也會打些錢給丁鈺。就這樣,一來二去丁鈺就養成了一個習慣,缺什麼都伸手問自己的哥嫂要。知道哥嫂條件好,小姑子一畢業就住進了他們家。
  • 結婚後工資卡給婆婆保管,五年後要回來,才知婆婆不是媽
    很多已婚的閨蜜朋友經常和我說,結婚以後才知道婆婆和兒媳真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總會有很多矛盾。和親媽相比,婆婆是真的蠻橫,你在她眼裡,就是個外人,無論做什麼,婆婆總是能給你挑出毛病。可是,我想說的是,婆婆確實不是親媽,但是如果說婆婆不如媽,那我覺得還是有待商榷的。起碼在我這,婆婆和媽,誰親誰遠,還真不好說。
  • 有人問:媳婦對老公稱呼婆婆為「你媽」或「咱媽」究竟有何區別?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封建舊觀念的「婆婆至上」,早已成為了歷史,但是在許多家庭中,婆媳關係仍然是個不可避免的糾結。僅從兒媳婦對婆婆的稱謂上,即可窺見一斑。有人問:媳婦對老公稱呼婆婆為「你媽」或「咱媽」,或者喊婆婆為「媽」、「我媽」,究竟有何區別呢?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確實很大。稱謂「你媽」,表面上看是為了與自己的親媽區別開來,也免混淆,而聽起來似乎總是顯得有生分的感覺。
  • 婆婆不是媽,別抱太大希望,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
    「結了婚,趕快生小孩吧,趁我年輕,好給你們帶,我巴不得快點抱孫子。」「哥哥讀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么兒(我老公)打工的錢都給他哥哥讀書了,不然,我們家也不會這麼窮。你們放心,哥哥以後我們不管了,我們以後就好好幫你們……」促膝長談的話,猶在耳邊縈繞。等到我生小孩,滿心歡喜迎接婆婆。
  • 媽說,弟弟結婚買房,讓咱出點
    我叫小美,今年30歲,結婚5年了,有一個女兒,現在住在城裡,房子首付是雙方父母各出一半,貸款我們自己還,我倆一個月工資不高,還完貸款也剩不多,日子解約著過也能過,後面老公換了份工作,才慢慢好了起來,兜裡多少有點閒錢了。家裡的錢剛開始是我管,但是我這人比較迷糊,經常忘東忘西,索性就把財政權給了老公。
  • 兒媳哭了,「我肯定不能不管咱媽,但絕對不會像對我媽那樣好」
    02 「我肯定不能不管咱媽,但絕對不會像對我媽那樣好」劉婷>和張立傑結婚的時候,張立傑的媽媽對劉婷並不看好。但是因為兒子的堅持,好不容易兩個人才走進了婚姻。結了婚以後婆婆就告訴劉婷:「我和你爸把立傑養大不容易。現在我老了,也沒有給你帶孩子的義務,以後有了孩子你就自己帶。」因為這句話,劉婷一直不敢要孩子。因為剛入職不久的她,並沒有辭職帶孩子的底氣。可是一年之後,劉婷發現自己懷孕了。孩子既然來了,就是和自己有緣。
  • 婆媳相處:「我在人前喊媽,但我清楚婆婆不是媽」
    我當時並沒有覺得很生氣,只是覺得奇怪,因為他答應我的事基本沒有過反悔的時候。於是就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說「咱們不是做老大的嘛,把東屋留給弟弟,咱們住西屋吧。」我接著對我老公說:「讓我自己選,我選好了你們又不同意,要不咱就別在老家辦婚禮了,省得這屋那屋的麻煩。」我知道讓換到西屋的事情99%是婆婆提出來的,但是我沒有在老公面前說婆婆的不是。
  • 和老公親熱時婆婆總走錯門進來,丈夫說「沒關係,咱媽不是外人」
    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他不會反抗,只會更加討厭這種感覺,但是大人不一樣,如果婚姻裡沒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家庭關係會變得緊張。 李菲和徐陽結婚的時候,公公還在世,只不過公公身體一直都不好,所以母親一直在老家照顧公公。因為以前的時候家裡窮,老人受苦受累多,所以,徐陽一直想把父母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