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永遠不要把養老錢交給兒女,這幾點分析你怎麼看?

2020-09-18 饒小帥弟

老人該不該把自己的社保卡交給孩子保管?通過細細品味生活五味雜陳,我想藉此告誡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爸爸媽媽們一句,再愛孩子也要懂得給自己留有餘地,對孩子不要什麼都傾盡所有。

尤其是老了涉及養老錢的問題,更要慎重再慎重,這要是處理不好,自己跟孩子的整個家庭都因此充斥著矛盾重重,影響家庭和諧穩定的關係。

因為傾盡所有,老人到頭來可能真的會一無所有。而適當地保留一點,可能就會保護住一家人的感情不錢的矛盾被破壞。只有您們手裡有錢,基本的生活才能有保障。家庭才能更容易和諧。

我說的句句都是心裡話。因為身體的原因,我的生活需要爸媽照顧,所以我看到了很多現實當中存在的小問題。雖然我們一家人的關係很好,但提到錢感情上多少總會有彆扭的問題出現。

所以我才總結得出這些結論,希望能夠給爸媽輩的叔叔阿姨提供一個參考。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家人目前的感情特別好,提錢的時還是因各種因素變得不協調,更別提本身存在意見的家庭。

01

談錢傷感情,不談錢的感情更脆弱,親情一樣逃不過

談及親人之間感情變了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相信大家第一反應都能聯想得到,問題的根源出現在一個錢字上。沒錯,絕大部分原因都離不開錢。

生活裡,曾經見過很多兄弟姐妹之間,一開始都知道親兄弟明算帳的利害關係,他們也一直遵循執行著這個錢目標,情是情的理念!

可最後他們終究還是敗給感情太好了,因為感情好逐漸讓他們覺得都是親人,小事小情上根本沒必要算得那麼清楚,下意識地卸掉了理智的防備,心裡開始鬆懈覺得在感情好面前錢不錢的不用計較太多。

這種心理一旦形成,我們就會下意識忽略很多自己看起來無關緊要,在親人那裡卻很重要的事情。結果再好的感情,都經不起一點點意見的生根發芽,千裡之堤逐漸毀於蟻穴正是這個道理。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如此,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又何嘗不是呢!很多的關係表面看起來很好,內心裡其實早已離心離德,各自忍不住在別人面前說起對方的不是!

所以說,為了保持家人之間和諧的關係,老人的養老錢無論怎樣最好都不要交給孩子,孩子最好也別想動這份不屬於自己的錢。一家人必須養成父母的就是父母的習慣,做子女的可以分享,絕不能理所當然地試圖佔有。

只有這樣,一個家庭才能避免很多沒必要的矛盾發生。該誰的是誰的跟親情一點都不衝突,想通了反而如釋重負。畢竟都是骨肉至親,感情維護好了,父母的最終都還是孩子的。

這個過程當中,哪怕有一方一時想不通鬧點小情緒,結果總要遠遠的比激化矛盾好很多,至少對於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是這樣。別不信。

不是說,親情子女都不能相信了。而是建立均衡平等的親情才能變得更牢固。經歷過很多生活和矛盾之後,相信我們都能明顯感受得到這一點。

很多父母出於愛孩子,感情用事毫無保留地把手裡的一切都交給孩子,結果慣成孩子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拿父母的跟自己的一樣,慢慢地忘了該感恩。父母最終為自己無條件信任孩子,得到老年辛苦的苦果。

孩子需要錢,父母把攢在手裡的錢支持給孩子,跟原本屬於父母的錢從他們手裡掏出,情感上很不一樣。對於父母,需要用錢,從自己手裡拿出,跟向孩子要感覺也完全不相同。哪怕跟孩子要的錢本來就是屬於自己的。

這不是說,親人之間互信不信任的問題,而是只有保持彼此舒適的邊界線,才能更好地保護親情不被身外之物衝淡變質!

尤其人到了五六十歲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給孩子錢不需要看臉色外,不管其他什麼感情,拿錢的次數多了,彼此之間看待錢這件事的情緒就變了,明顯感受到需要看對方的臉色,對孩子也一樣。

02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適用很多關係,老年父母和子女的親情都很難逃過這一劫

七十多歲的奶奶亦是如此,在社保剛下來的時候,因為以前沒有經驗借鑑,她就無條件把社保卡交給叔叔保管。後來到了需要用錢,手裡沒有她就跟叔叔他們要,開始的時候還好,可是過了幾次感覺明顯地就變了味!

面對奶奶要用錢,雖然給奶奶的錢原本就屬於奶奶的,但經過他們的一道手,這個錢意識上就變成了他們的私人財產。面對奶奶好幾次要錢,他們逐漸表現得不耐煩;這讓年邁的奶奶感受到用錢需要看他們的臉色,奶奶當然也不樂意了。

到頭來,原本可以避免的矛盾,就這樣慢慢地積累直到徹底爆發。奶奶看似因其他矛盾跟叔叔大吵了一架,直接把自己的社保卡要了回來。歸根結底,很多表面看似跟錢不沾邊的矛盾,起因都是在錢字上落下不痛快!

.

面對把掌握在手裡很久的社保卡還給奶奶,叔叔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時常惦記奶奶能取多少錢。就因為奶奶的社保卡經過了他的手裡一次,他成功取了幾次錢,潛意識裡他已經佔有了這筆錢,還給奶奶的社保卡更像是跟他搶了似的。

如果從一開始,奶奶沒有毫無保留地把社保卡交給他,縱容慣著他。而是明確地告訴他,這社保卡是國家給我的,無論裡面有多少都是我的,我必須拿在手裡。

社保卡在手裡,以後我需要用錢的時候,就不用再跟你們要,這樣對我們一家人都好,我們也不會因為什麼矛盾影響到一家人和睦的感情。

若是叔叔能早習慣這一點,那麼他是不是就能避免和奶奶因為錢發生爭吵,要回社保卡的矛盾是不是也能避免了呢?

農村裡允許孩子把僅有的社保卡交給孩子的何止奶奶一個,在我們知道的範圍內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如此。結果大部分的人現在自己社保一個月多少錢都不知道。對比他們,奶奶敢於把自己的社保卡要回來還是幸運的。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並不是說說而已。這人性真不能慣著,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拿自己的晚年保障做賭注!儘管我也是為人子,但我清楚地感受到,人性是很難餵飽的。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不該有的意見。

03

處理好錢的問題,就能解決很多生活的矛盾,要想感情好,對錢不能感情用事

包括我的媽媽,雖然他們現在才五十多,可我一直跟他們強調;若是你們手裡能攢點錢那就好好地拿著,不要什麼都給我們。

至於你們想給孫子多少錢,那是你們祖孫輩之間的情分。只要你們手裡有些錢,將來老了跟兒媳婦合不來,你們也可以靠這些錢生活,我們之間也能減少很多摩擦。你們的晚年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在錢上和諧相處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幸福!

我覺得農村裡最缺乏的意識就是,父母缺乏主見,該父母的就是父母的意識很差!因為父母可以輕易把自己的當成孩子,孩子很難把自己的當成父母的。

在養老錢有限的情況下,父母再把社保卡和錢全部交給孩子,等於斷了自己的選擇權,很多父母老年生活不幸福問題都出在這一點上。

人老了,喜歡嘮叨,喜歡想多了;若是這個時候在跟孩子糾結錢的問題,原本沒有問題的生活都會逐漸地出現裂縫。

由此可見,理清錢財對一個家庭的感情來說是多麼地重要。因為人性就是這樣,喜歡的時候可以對你掏心掏肺,鬧矛盾了恨不得把你的老底全部揭露扒出來遊街示眾。

我們需要做的,在感情要好的時候別急著掏心掏肺,鬧矛盾了才不用害怕被揭短。老人只有把社保卡,養老金緊緊地拿在手裡,在一家人的感情上,老人才是有價值的,才不會變成一個負擔!

農村的老年人,日子過得去就好,不要再像以前那樣為了孩子拼命累壞了身體。要明白,老人勞累創造出來的價值,很難再醫得回身體的消耗,到頭來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得不償失。

老年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應當就是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有老人身體健康了,才不用擔心過早成為家庭的負擔,老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有保障!

寫在最後:

每一個父母晚年的不幸,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是孩子的罪過。愛孩子先從保護自己開始,這也是我經常跟媽媽說的話。

很多孩子對你們不好,歸根結底離不開你們的縱容慣壞。一個人如果長時間予取予求,他就會變成習慣逐漸喪失感恩的心。一個人如果連感恩的心都沒有,他就不懂得替他人著想。

所以,父母保留的這一點,既可以保護親情的同時給自己的晚年預留迴旋的餘地。人老了,能過上安慰日子最重要,別什麼都給孩子把孩子變成罪人。

相關焦點

  • 3位老人的忠告:老人,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導語人到晚年,要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呢?聽聽這3位老人怎麼說的。1.馮女士老人的錢,不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隨便交給子女,關鍵時候能救老人一命。我和老伴共生了3個子女,退休前省吃儉用省下65萬元,退休後就給每個子女分了20萬元,剩下5萬元留著我們老兩口自己開銷用。
  • 一位六十八歲老人的悔悟,請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自己兒子
    原來我給你們交的養老錢也夠我自己養老了,緊接著兒媳給張大爺說你交過來的那些錢早都讓你自己看病吃藥了,現在是我和你兒子在養著你你還現在又問我們要什麼錢,張大爺的兒子在旁邊聽著一句話也不說,當時把張大爺氣的半死,後悔吧自己打拼回來的近一百多萬給了自己兒子,本來想著指望靠兒子養老而現在不但指望不上而且還被兒子兒媳現在如此的嫌棄,張大爺無奈之下也只能忍氣吞聲,低三下氣的和兒子過著。
  • 一位70歲老人的醒悟: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遇到不孝順的子女,不僅不會幫老人養老,甚至還要看子女的臉色過日子,甚是可悲。誰知道兒媳婦說:「你還惦記那點錢呢?早就給你治病錢花完了,現在你吃我們的,住我們的,哪樣不要錢?」兒子在旁邊悶不吭聲,把秦大爺氣得要哭。秦大爺這才明白,把自己的全部家當給了兒子,本來以為兒子肯定會感恩,卻不想不但沒有幸福的晚年,甚至還要被兒媳婦這麼嫌棄,可惜現在後悔也晚了,清官難斷家務事,就算去法院告他們,沒有證據也是徒勞無功啊!
  • 老人應該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兒女嗎?先聽幾個真實的故事吧
    有人說人老了容易犯糊塗,應該早點把自己的錢交給兒女保管,錢財安全兒女高興孝順的更好,反正老了要指望兒女來養老。真應該這樣嗎?先聽幾個老人的悲涼故事吧。要強了一輩子掙下不小家業的姨夫,臨了連碗魚湯都喝不上姨夫生病最後的時刻,拉著我父親的手泣不成聲,囑咐爸爸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錢都交給兒女
  • 一個七旬老人的忠告:不要活著時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很多老人覺得應該把自己的養老錢幫襯給子女,讓子女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這樣自己更安心,養兒防老,只要孩子們過得好,自己也會過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一個七旬老人的忠告:永遠不要活著時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 人到晚年,錢和兒女哪個養老更可靠?聽聽這3個老人的內心話
    現在的孤寡老人太多了,看了他們的生活難免令人心酸。很多事情,是你老了以後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要提前為自己做好打算,為自己晚年的生活鋪好路。養老,是所有老人都會考慮到的問題,但很多人因為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導致子女不待見自己,造成了晚景悽涼的景象。這是一種無奈,也是悲哀。
  • 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導語:很多老人總是覺得自己有兒女,就不用存錢了,有錢就拿出來花了。養老靠有依靠怕什麼。如果這樣想就錯了,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李大爺64歲64歲,說老也不是很老,但是也不年輕了,現在還能自理,兒女孝順,這樣的生活已經滿足了。
  • 人到晚年,真心想給你養老的兒女,會交給你4樣東西,很準
    我採訪了幾位晚年過得幸福的老人,並結合自己身邊的案例,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到晚年,真心想給你養老的兒女,並不一定必須接你上門養老,而是會交給你4樣東西,很準。,要求父母為自己做一些貢獻才肯給父母養老,比如「你把積蓄都給我補貼家用,我給你養老」、「你給我帶娃,我就給你養老,不然免談」等。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單過,也不會把3樣東西交給兒女」
    在她看來,獨居養老模式更適合她。如果她跟兒子一起住,就需要滿足兒子的一些要求,可是,吳奶奶寧可單過,也不願意交出3樣東西。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單過,也不會把3樣東西交給兒女」。更過分的是,吳奶奶的兒媳婦不止一次唆使老公,要求婆婆把自己的積蓄交給他們保管,甚至說出了「你不把錢都留給我們,就別指望我們伺候你」這樣無情無義的話。吳奶奶十分生氣,跟兒媳婦大吵了一架,還生了病。出了院之後,吳奶奶毫不留戀地搬回了老家。「我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人,不會做一味犧牲自己成全兒女的事情。
  • 70歲老人真心話:做好這5點,餘生不給兒女添麻煩,養老靠自己
    我們來聽聽院區裡,70歲舒大爺的肺腑真言:做好這5點,餘生不給兒女添麻煩,養老靠自己。也許會給在漸老路上的你我一些啟發和提醒。人到晚年,要想生活質量有保證,就要提前為自己準備點養老錢,自己的退休金拿在自己手裡。因為遇到點急事,需要花錢自己兜裡有,不必給兒女那裡要或者借,自己還是很舒心的。
  • 當我們老了,會把錢交給子女保管嗎?
    那要看兒女的孝順程度才能定奪,如果家風是以孝治家,家裡幾代人都秉持百善孝為先,那做父母的可以安心地將存款交給兒女保管,兒女們會將這份信任發揮到極致,不光能將本金保存妥當,還能讓其增值。父母需要用錢時,兒女們會連本帶利的全額奉上,自己還會給予父母鼎力相助。
  • 72歲老人的忠告:做好這四點,晚年自己養老,不給兒女添麻煩
    其實大部分老人並不想麻煩兒女,但是他們真的老了,無能為力了。做兒女的就請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人到晚年「養老」怎麼才能少麻煩兒女的事,不是不麻煩,是儘可能的在少麻煩兒女的情況下,可以過得更好一點。提前規劃,總勝於臨時抱佛腳要好得多,希望大家認真看完。
  • 這幾類老人要好好關照,步入晚年後「很搶手」,兒女們爭著養老
    如何養老,是很多老年人關心的問題。很多老人總是擔心兒女不管自己,儘管有人養育了很多兒女,可是到了晚年,卻也沒人給她養老送終,聽起來是不是特別悽慘,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問她,你不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嗎?萬一以後出現個什麼毛病,病床前都沒人幫你看著。但是她回答道"沒事,他們一直讓我去他們家住,但是我一直捨不得我的老房子,所以我就一直住在這邊。這可讓當時圍觀的老人好奇了起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莫非她有很多遺產,所以兒女都爭相要討好她。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實際上,有些老人也會做一些蠢事,讓兒女傷透了心,不願意給父母養老。我諮詢了幾位退休老人,他們說出了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實際上,對老人而言,得不到兒女祝福的再婚婚姻也很難過得幸福。如果兒女不支持老人再婚,就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到家庭和睦。老人執意再婚後,兒女對你老伴的不認可也會影響到你的婚姻生活。萬一你在挑選老伴的時候擇錯了偶,跟一個不適合的人在一起,跟兒女鬧僵的你,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 晚年養老,兒女和錢誰靠得住?三個老人的心裡話很現實
    其實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因為兒女長大之後成家立業,其實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這時候不僅有孩子,還得顧及老人,難免會有所力不從心。所以,有時候養兒防老這句話並不一定正確,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兒女和錢誰更靠得住呢?這三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3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
    了解3個退休老人的經歷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有些子女的確是來要債的,父母如果不希望晚年生活被子女拖累,就得變得狠心點,不要對子女過於心軟。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3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齊奶奶好心提醒兒媳婦不要觸碰一些孕婦的禁忌,在兒媳婦的眼裡卻是自己故意刁難她,跟齊奶奶鬧彆扭。孫子出生後,兒媳婦休完了產假就繼續上班了,孫子完全交給齊奶奶照顧。照顧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對人的精力和體力有很大的要求。齊奶奶身體不好,為了照顧小孫子生了三次病,可是,在兒媳婦看來,婆婆之所以願意照顧孫子,就是為了讓自己養老。
  • 60了,可是兒女不給錢看病,沒有錢給養老,不讓去他家住怎麼辦
    倘若指望不上我們,父母老了生病需要錢看病,手裡攢的錢全部給子女買房買車,手裡沒有了養老的錢;去子女家住,又可能會因為在兒媳婦眼裡嫌邋遢不接受,這個時候的父母輩該何去何從?無論父母或我們,都不要覺得這一天離我們還很遠。有道是歲月無情時光轉瞬即逝,以上種種問題都會隨著父母輩身體健康下降,逐漸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凸顯出來。
  • 70歲老人有100萬存款,兒女卻不想給她養老,聽聽女兒怎麼說。
    導語:70歲的林阿姨,逢人便說自己存款不少,至少100萬,擁有百萬存款的林阿姨,兒女卻不待見她,從來都不願意去找她。不願意給她養老,林阿姨的晚年過得挺孤獨的。那麼為什麼林阿姨的兒女不願意去找她呢?聽聽林阿姨的女兒怎麼說。女兒:我和我哥,平常都不怎麼跟我媽聯絡,因為我媽這人非常的強勢,而且脾氣非常的怪異暴躁。
  • 自己養老的父母與靠兒女養老的公婆,差別何止只是錢財方面
    五年時間下來,風風光光的把兩個媳婦娶進門,體體面面的把我嫁出去,還為兒女們打下一片米粉市場,創下粉世家。當爸媽把紅火的米粉生意交給兒女時,他們除了每月有六七千元的退休金,手裡還有一筆不小的存款。有居住的老窩和養老的錢,爸媽生活得富足充實。過年過節,兒女們浩浩蕩蕩全回來,母親一做一桌子的菜,走時還大包小包的讓我們拿回去。
  • 八旬老人:在兒女家輪流式養老,還不如去養老院自在逍遙
    有一天早上,楊奶奶在家門口走路看花了眼,意外暈倒了磕破了褲腿磨破了皮,這件事讓兒女們引起了重視。小女兒:「那怎麼行,陪伴的那一年豈不什麼事都做不了,錢也沒法掙。」二兒子:「誰說一定要我們回媽家了,可以讓媽到我們生活的地方一起生活,該上班的照樣上班,像我退休了在哪裡生活,媽就跟我在哪,也不耽誤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