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去姥家我嚷嚷回家時,媽總說再等等

2020-09-16 一秋麻麻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媽去姥姥家,我嚷嚷著要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再等等。

原來媽媽也想媽媽了。

可能天下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你說喜歡吃哪道菜,她就拼命的煮哪道菜,直到你吃厭煩了,跟她嘮叨她才換…

都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孩子。可能這句話在我媽媽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的媽媽就是個遠嫁的女人。

她的家在離我家兩千多公裡的山溝溝裡。我成長了二十多年也沒見她去過幾次。對姥姥的家印象十分模糊,唯一清晰的畫面就停留在十幾歲的時候。

小時候不去姥姥家,聽媽媽說因為山路難走,來去時間太長,加上路費太貴。那時候我們家很窮,媽媽說想節省下這些錢作為家庭開銷。可我知道,媽媽說這些的時候有多難過,有多想回去一次,哪怕山路再崎嶇不平,她也想回去看看。

那時候媽媽說她最害怕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姑姑們都會來奶奶家聚會,見自己的爸爸媽媽。而媽媽卻不能回自己的家見自己的媽媽。

她只能晚上的時候,站在家裡的院子裡,望著天空獨自流眼淚。小時候我只覺得媽媽太愛哭了,這點小事還要流眼淚…

在我十二歲那年的暑假,媽媽高興的跟我說:「陪我去趟姥姥家吧」!看著她渴望而激動的眼神,我想著姥姥家肯定很好玩,就答應了媽媽「好呀」!

媽媽激動的收拾行李,我看到她的手在發抖,激動的發抖…

經過一路波折,現在確切經歷忘的差不多了,只記得路程很遠,換了很多車,走了很多山路…我們到了姥姥家,一個破舊的小山村。

媽媽在村口激動的大喊:「媽媽,我回來了」,加上她的一路小跑,我愣是沒跑過拖著行李的她…

村街口坐著一堆村民,看著媽媽都在議論:「這是誰家的姑娘回來」?

跟著媽媽一路小跑,穿過幾個房子之間的羊腸小路,終於在一家門口停下了。

破舊的小木門,還是土坯房。裡面一位佝僂著身子的老人走了出來,

「妞子?」

「媽,是我,我回來了」。

媽媽激動的上前抱著姥姥,兩個人都淚眼汪汪。我走上前去,叫了一聲「姥姥」,姥姥放開媽媽,看著我說這是閨女?我說是。

「第一次見你,還是你剛出生的時候,轉眼這麼大了!」

原來媽媽十幾年都沒有回姥姥家了。

在姥姥家過了半個暑假,因為山村裡沒有電視,沒有信號,也沒有我的小夥伴,無聊的我總是嚷嚷著媽媽要回家,媽媽這時候總是說「再等等」…

我還記得媽媽和姥姥離別的時候,媽媽哭的喘不上氣來…

現在的我快三十歲了,媽媽也沒有媽媽了。

雖然現在火車動車飛機都有了,都特別便捷,但是姥姥卻成了我心裡的遺憾。我後悔那時候的我總嚷嚷回家,沒讓媽媽多陪陪姥姥。

在我的心裡,姥姥家依舊十分遙遠,需要顛簸好幾天才能到達…

而媽媽,再也沒有提起過姥姥…

相關焦點

  •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想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以前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去外婆家,我吵著要回來的時候,媽媽總勸我說再等等原來我的媽媽想她的媽媽天下的父母應該都差不多,自己的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拼命做什麼?讓你吃到膩,跟媽媽抱怨了,媽媽才會換。我13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媽很高興地跟我說我們回趟外婆家吧!媽媽那個眼神我一直記得。那種渴望而又激動的眼神,然後我說好呀,因為我覺得外婆家應該很好玩吧,不好玩媽媽怎麼那麼想回去呢?
  • 長大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吵著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外婆家在山裡面,很偏僻,每次去要走很遠很遠的山路,但是記憶中去外婆家只去了兩次,而且覺得在外婆家很無聊,都吵著媽媽儘快回來,那時候媽媽都勸我再等等,那時候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什麼好玩的外婆家媽媽會這麼想多住呢?
  • 後來才明白,小時候去外婆家的時候,我要回去媽媽卻總是說再等等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女兒嫁出去以後,就再也沒有家了」,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快點長大,外邊有我們好奇的一切。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我們對於未來有著太多的嚮往,可是真正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在父母身邊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 我的媽媽不愛我:小時候喜歡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喜歡別人家的媽
    我的媽媽不愛我,小時候我還不太確定,我以為媽媽的愛都是這樣,後來我才明白......都說隔輩兒親,容易慣著孩子,我媽尤其嚴重,真不知道帶了這麼多年她怎麼還不厭煩她的外孫女。記得我小時候,我媽是整天嘮叨她帶我是多辛苦,我能不能讓她清淨一會兒。現在可好,祖孫倆好的和朋友一樣,相看兩不厭。
  • 三十歲後才明白我媽當年為什麼說「我太難了」
    龍應臺在散文《目送》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以前,總想逃離父母的管控,上學喜歡住校,放假喜歡打寒暑期工,考大學希望去更遠的地方讀書,放假了,寧願出去派傳單也不願回家。
  • 小時候怕別人嘲笑,我媽是清潔工,我爸是農民工,長大後才知道
    ,為什麼我的爸媽和別的同學爸媽不一樣。我也曾偷偷埋怨爸媽,為什麼我家這麼窮,為什麼我沒有零花錢,為什麼平常不稍微穿好看一點的衣服。一次次的暑假工打下來,我才開始明白,生活的艱辛。05長大後才明白長大後才了解,父母的不容易,才懂得周五豐盛的菜的意義,才懂得每次過年回家父母的期盼。
  • 時隔20年,我才理解了「我媽逢人就說我爸壞話」,她被傷得太狠了
    時隔20年,我才理解了「我媽逢人就說我爸壞話」,她被傷得太狠了!Q:你們大家怎麼看?當無處發洩時,只能對著她像祥林嫂一樣絮絮叨叨,往往她不勝其煩,因為她還不能理解母親的痛,她只要一個完整的家,她要一個疼她的父親。昨天,17歲的她終於有點理解她的母親是如何活成了怨婦,她一本正經的找到她的父親:我想找你談談……夠了,我開始讓自己放下,我笑中帶淚,是啊,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你所有的付出有人會肯定。
  • 時隔20年,我才理解了「我媽逢人就說我爸壞話」她被傷得太狠了
    我算心理強大的,成年之後,回憶起童年傷痛,雖然刺著骨,帶著肉,卻依舊能不斷地告訴自己,都過去了。不至於怨懟,反而能一點點地寫出來,去釋懷它。我始終記得我小時候的一個情景。我媽經常跟周圍的人,說起我爸的壞話。她會說自己有多麼不容易,我爸有多麼不靠譜。她過得有多痛苦。
  • 家就是媽,媽就是家,說是要回家,其實是找媽
    「小時候,家就是媽,媽就是家。沒有媽,哪有家。說是要回家,其實是找媽。媽媽您在哪兒?在哪兒都是家。他說:「最讓我悲涼的,是自己突然間發現,隨著母親的離世,那個總是讓我牽腸掛肚的故鄉淡漠了,我的家的溫暖冷淡空落了。原來母親健在的時候,到了節假日,朋友們問去哪裡,自然毫不遲疑地回答,回老家去。然後,帶上妻兒,就歸心似箭了。
  • 媽,求您跟我說說話
    「媽,你什麼時候能再跟我說說話,罵我都行……」外面一片寂靜的午後,陳宏慶伏在病床前,撫著母親日漸消瘦的臉,輕聲地說。說著說著,陳宏慶的眼睛紅了,語氣也變得哽咽。「十幾年了,其實想一想,我媽這些年受的罪可是不少了,從一開始的沒人理解,到後來行動受影響,再到後來生活沒法自理,一直到現在,話也不會說,人也不認得……讓我們這些親人心裡太難受了。」陳宏慶說。
  • 爸爸為什麼你總那麼忙|你小時候很乖的,為什麼長大後變成這樣了
    林姥姥聽了,一陣無奈,她實在是想不明白:明明小時候很聽話懂事的呀,為啥長大後如此叛逆呢?林姥姥實在想不通。特麼受夠了,因為你,每次回家總被我媽念叨:說什麼看看人家夜黎晗,每天要做那麼多事,可成績依舊名列前茅。你呢?天天遊手好閒的,多向人家學習學習吧!」「就是,每次聽他們這麼說,我就特別煩,真是的,學習好有什麼用,還不是個沒爹沒媽的野孩子!」
  • 小時候不理解外婆,長大了才明白,原來,目之所及皆是回憶
    舅舅也跟外婆說過,讓她不要那麼忙,家裡吃的什麼的他都能給她買,但是外婆總說:那我待在家裡幹嘛呢?還不如趁現在還能動,能做一點是一點。18年的冬天因為人事調動我回到了家裡的縣城工作,有天接到我媽的電話,我媽一邊哭一邊跟我講:你外婆在廚房裡被拌倒了,你趕緊請假回去看看,她一個人在家我放心不下。
  • 我媽總說她去住養老院,我該怎麼辦?
    我真是煩透了她。」這句話讓我很吃驚。因為她們不是普通母女。丹丹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她們母女相依為命、關係也很融洽。她看我吃驚,一臉煩悶地說:「我媽居然又跟我說,等她老了就住到養老院去。」其實這個話,她媽六年前就說過。丹丹爸爸去世後,養家的重擔都壓在丹丹頭上。
  • 我總說你和我媽像
    柯柯&KOKO一隻聽說的是母女像、母子像,你讓我見證了丈母娘和女婿像。跟你認識才三個月,我就大膽的帶你回家見我爸媽了,這是我第一次帶一個陌生的男性回家。帶回家就代表承認了你的身份,我們村裡的人都會對你作出評價,而我也是有一定的心裡負擔的,但是我就是想帶你回家,誰讓我我喜歡你呢。
  • 你究竟有沒有打算跟我媽結婚?
    「你究竟有沒有打算跟我媽結婚?」她兒子在質問他。他沒有吭聲。「如果你不想跟我媽結婚的話,你們就不要來往了。這樣對我媽太不公平了,閒言碎語,一個45歲的女人真的受不起」她兒子說完就氣衝衝的走了,沒等他回答一句。事實是,並不是他不想結婚而是她不願意再婚。他們在大學時談的戀愛,計劃著畢業就結婚,無奈,他媽媽不同意,以死相逼。
  • 當媽以後,我才理解姐姐當初為什麼變得那麼「無情」
    我媽也是農閒的時候過來,只是不會長住的,就這樣,我哥哥姐姐還有我,都沒有怎麼去過她家,還說不就帶兩個孩子嗎?弄得六親不認的,跟瘋子一樣。最離譜的一次,是我媽媽在他家呆了一周,因為家裡有點小事,不回去也可以,但是我媽執意要回去,我姐就對我媽說,你走吧,我死了你也不用來了,以後再也不用你來給我幫忙了,我媽含淚從她家出來了,也是那次以後,我很久都沒有去過她家。
  • 媽當保姆兩年未回家,我抱著三歲兒子去看她,進門後我哭成淚人
    媽當保姆兩年未回家,我抱著三歲兒子去看她,進門後我哭成淚人我叫洪亮,今年30歲。很多年前我的父親就去世了,是媽一邊打工一邊拉扯我長大。小時候我就想長大一定要好好報答母親對我的養育之恩,可是我又是一個比較懦弱的的人,直到現在我娶了老婆,這樣的性格缺點才變得越來越嚴重。
  • 寫給父親:小時候總想離家,人到中年才明白你的辛苦和不易
    我的父親沒有散文詩,我的父親很平凡,他卻什麼都給了我。」01.不知有多少人都有這樣一種習慣,每次回家或者打電話的時候,首先叫的是「媽媽」。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趕忙就問爸爸:「我媽呢?」爸爸這個稱呼,似乎被很多人遺忘了一樣,有什麼事情首先找的就是媽。在兒時的記憶裡,爸爸一直都很忙碌。每天早晨5點多就開大車出門了,晚上很晚才回來。家裡家外以及對孩子的教育,自然就落到了媽媽的頭上。所以,我很少感受到父愛。
  • 「我們復婚吧,她總跟我媽吵架,我媽想你了」「那讓你媽讓著她」
    文丨九月 原創 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出處我是九月,關注我不迷路,做你的貼心樹洞小瑜一直都是很感性的女孩子,她一直相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和一生一世一雙人,所以她曾經跟我說「我一旦結婚後肯定不會離婚,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會想法解決,讓婚姻能夠長久,因為我愛他,哪怕是對方有了外遇,我也只會把事情擺出來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衝動地離婚
  • 親生的那個媽居然這樣跟我媽說
    因為之前跟我說了幾次了讓沒事去她家玩兒,我都沒去,這次剛好她媽生日,又恰逢星期天,再推脫說不去,顯得我太擺架子了吧!我就答應去了。她們也沒跟我說是晚上要過生日的,中午我著急忙慌的趕到了,只有她爸媽在家,其他兄弟姐妹還沒一個去的。原來人家訂的是晚上才開始過,我心想那你們也不告訴我,誰也不是那麼閒的,告訴我我也晚上來呀!因此還推掉了一個顧客。這本也沒什麼,我每次去他們那邊都會跟我媽說,我媽如果不高興我去,我是絕對不會去的。那幾天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