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去姥家我嚷嚷回家時,媽總說再等等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媽去姥姥家,我嚷嚷著要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再等等。原來媽媽也想媽媽了。可能天下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你說喜歡吃哪道菜,她就拼命的煮哪道菜,直到你吃厭煩了,跟她嘮叨她才換…都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孩子。可能這句話在我媽媽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
蔣方舟:三十歲才明白的事
89年生人,已經紛紛邁入三十歲的年齡大關;曾經一代90後,也早已被擠在三十歲的關卡面前,被迫接受關於這一代青春的總結,被迫等待著撲面而來的中年焦慮。三十歲,古人界定其為「而立」之年,幾乎象徵著決定後半生形態的關鍵時刻。然而,當現代生命周期已經顯著延長,三十歲似乎不再像古人總結得那般決絕,卻依舊必須承擔起「而立」的負重。
-
離婚一個月後,我才明白:前妻太貴了,而我太賤,愛上她是我不配
於是,我問前妻能不能緩一緩,等9月20號工資發了,立刻給她轉過去。前妻很堅決地說不可以,因為她要在學校附近租一間房子,方便我媽和兒子住過去,也方便她下課後能及時趕回來,給兒子餵奶。前妻又說,為了租下這間房子,她花費了很多口舌,硬是把每個月500元的房租給搞到一個月160元,一次性交給房東半年的費用,總共是960元。
-
我才三十,我已經三十,該醒醒了,而已讓我們頹廢了。
95年出生,正兒八經的90後,有車有房,有老公沒孩子。過幾年我也快到了30歲的年齡,到現在我都特別的焦慮,包括我的老公,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一眨眼就要30了。跟身邊的同事朋友相比,結婚算是比較早的了,很多人勸我說,結婚之後一定要輕輕鬆鬆的過兩年,千萬不能過早要孩子。
-
與眾不同的三十歲
談笑風生間,她好奇問了我一句:「三十歲時,你正在幹什麼?」我沉思片刻,說:「三十歲時,我正為老媽建新房。」她驚訝:「你的三十歲,果然與眾不同。我的三十歲,任性又隨意。那年,我剛生小孩。因為沒人幫忙照顧,我辭職了,並從合夥的小公司退了股。」我不解:「為什麼要退股?」她說:「當時剛好三個朋友一起合資創業,需要大家一起辛苦打拼。
-
媽,我已經三十歲了,該結婚了,給你弟弟買套房再結婚
我母親說,她當初生我的時候,被奶奶和爺爺不待見,就連月子裡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後來生了弟弟後,才改變了在家裡的地位。從小,我媽就對弟弟非常疼愛,把他視為手心裡的寶。只要弟弟想要的東西,他一開口,我爸媽準會滿足他。可是我提出想要的東西,我媽就會說我不心疼父母,亂花錢。中考時,我考取了縣裡的重點高中。可是父母為了省錢,讓我上了衛校,這樣我就可以提前幾年參加工作了。
-
30歲不到,人生就被我媽判了死刑!
「你都快30了,還不結婚」「你有什麼資格挑來挑去,比你優秀比你年輕的多得去了」&34;「30歲還不結婚,你這輩子就完了」....明明離三十歲還有幾年,在我媽嘴裡,就是快三十了的人,你還不結婚,女孩年紀大了,就嫁不出去了,你這輩子就完蛋了!我三十不到,人生就被我媽判了死刑!
-
「離婚後我才知道,我的媽媽不是壞女人,奶奶當年為啥要騙我?」
但是,經歷一場失敗的婚姻後,她忽然明白了小時候父母為什麼會離婚。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父親工作挺好的,但是家裡就是很窮,媽媽連一身好看的衣服都沒有錢。天天在家帶著她,總有做不完的家務,奶奶還總說她這裡不好那裡不對。後來,在她4歲多的時候,媽媽有一天突然哭著對她說,以後媽媽不能經常陪著她,她要跟著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了。
-
當媽以後,我才理解姐姐當初為什麼變得那麼「無情」
我媽也是農閒的時候過來,只是不會長住的,就這樣,我哥哥姐姐還有我,都沒有怎麼去過她家,還說不就帶兩個孩子嗎?弄得六親不認的,跟瘋子一樣。最離譜的一次,是我媽媽在他家呆了一周,因為家裡有點小事,不回去也可以,但是我媽執意要回去,我姐就對我媽說,你走吧,我死了你也不用來了,以後再也不用你來給我幫忙了,我媽含淚從她家出來了,也是那次以後,我很久都沒有去過她家。
-
我才29歲半,還沒到三十歲
「從來不說自己三十了,沒過年我就是二十九。不過有時候還挺想提醒大家一下我都三十了還沒對象這件事,感覺身邊人都遺忘了,或者覺得我找男朋友的想法沒那麼強烈。」二十九歲半?讓我想起每次自己說「我才26歲」,朋友們都會提醒我「你虛歲都28了,在老家誰說周歲啊,你也就是生日小而已。」在他們眼裡,28約等於30歲,29歲半又算什麼呢?
-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想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以前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去外婆家,我吵著要回來的時候,媽媽總勸我說再等等原來我的媽媽想她的媽媽天下的父母應該都差不多,自己的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拼命做什麼?讓你吃到膩,跟媽媽抱怨了,媽媽才會換。我13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媽很高興地跟我說我們回趟外婆家吧!媽媽那個眼神我一直記得。那種渴望而又激動的眼神,然後我說好呀,因為我覺得外婆家應該很好玩吧,不好玩媽媽怎麼那麼想回去呢?
-
我媽說:千萬別給我買保險
我當年的解決方法簡單粗暴,反正已經說過了,直接買買買。我從來沒有認真的探究過,老媽為什麼不想我給她買保險,背後的想法究竟是什麼。說幹就幹,就在那個彩霞滿天的下午,我把我媽截在了她帶娃遛彎的小公園。我在小池塘旁邊的長椅上,給我媽講保險。
-
我媽,我想說你能對自己好點麼?
初四是媽的生日,我初三回的。回家的幾天發現我媽一天天下來手腳就不停過,不停的幹活,好心疼。媽沒帶孫子之前是擺攤的,哪時能經常看到媽媽的笑容,06年開始就帶孫子,帶大了三個,一個大孫子讀初一了,一個讀小學六年級,一個讀學前大班。前兩年大病了一場去年又復發,到現在也還得吃藥,沒有完全好。
-
到了三十歲才明白
文/羽菲前半生該錯過的都錯過了,已經無法更改,不再像二十歲傻傻地追求什麼愛情,不看對方的條件,每天花前月下啃著燒餅都可以,放在現在也沒那個激情了,與其過那種苦日子,還不如單身算了。一輩子不長,後半生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上,多交幾個靠譜的朋友,遠離那種看你發達了想起你,沒有利用價值就遠離你的人。
-
活了半輩子才終於明白,三十歲之前靠智商,三十歲以後靠情商
活了半輩子才終於明白:三十歲之前靠智商生活,而三十歲以後就要靠情商來打拼自己的事業。看似這話有些極端,但確實很有道理。三十歲之前一般是在求學階段,是積累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時期,主要靠的就是智商。在工作中,除了要處理基本的工作事務之外,還要處理同事關係,領導上司關係,簡單說,更多的是處理人際關係及人情世故的問題。
-
哪些道理是你三十歲後才明白的?
或許二十歲以前,自己沒覺得有什麼異樣。二十多歲後,開始對某些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產生懷疑。三十多歲後,大部分人都結婚了。在成長中,我們開始發現自己和另一半的原生家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對待兒女問題的態度等等。雙方家庭思維一致還好,思維不一致三觀不合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出現。
-
三十歲,我是個一無所有的已婚女人
人們常把三十歲說是而立之年,而我的三十歲,不但沒有立起來,還差點倒下了。三十這個數字,如果是人民幣,拿到菜市場,買豬肉,一家人一頓就吃完了,而放在年齡上,卻沉甸甸,溼漉漉的,人們調侃的話題就又多了一個「你都三十了,怎麼還這樣。你是三十歲,不是三歲。三十歲就該有三十歲的樣子......」
-
55歲女人的哭訴:家有長壽老人,是我退休後噩夢的開始,我太難了
哥哥和弟弟每月給媽媽各打800生活費,我們三個人給我媽租了一個小房子,這個小房子按照我媽的意思,就租在我家的隔壁,我媽說這樣以後方便我照顧她。如果我媽是一個特別明事理的老人,其實我會很樂意照顧她的,哪怕她小時候對我不好,我也願意照顧她,畢竟無論她再怎麼對我不好,至少她是我親媽。
-
90後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他們不是離經叛道,而是活得明白
最大的九零後,已經快三十歲了,而最小的90後,也已然都成年了。早些年,人們都說九零後是最離經叛道的一批「孩子」,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蜜罐子裡長大的,沒吃過苦,性子也「獨」。不過如今已然快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九零後,如今也已經擔負起社會的責任和重擔很多年了。
-
我要三十歲之前死去
我一看到冰箱就忍不住大罵:草你媽!我看見冰箱裡的表格加了一行字:「目標:餃子要三十歲之前死去!」從那一刻起,我決定省吃儉用,存錢,想儘快的搬出去。餃子每過一個月就在表格裡打一個勾:「牙籤,你看!我又少活一個月了,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