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明白,小時候去外婆家的時候,我要回去媽媽卻總是說再等等

2020-10-24 麥浪谷的夢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女兒嫁出去以後,就再也沒有家了」,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快點長大,外邊有我們好奇的一切。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我們對於未來有著太多的嚮往,可是真正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在父母身邊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天下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你要是今天說哪一道菜好吃,從此以後,每天都會有那道菜的出現,一直到你吃到厭煩,她才會換掉。在這個世界上,不求回報的愛,一定是自己的父母,從來不要求你什麼,只是希望你可以幸福。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心思細膩又體貼,在我見過的婚禮上,女兒出嫁的時候,父母幾乎都是流淚送走女兒的。因為媽媽知道,女兒嫁過去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她就是這樣過來的,她不希望女兒吃苦。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女孩的媽媽是遠嫁,很久才可以回一次家,而且媽媽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總會偷偷地哭,以前那還不懂是為什麼,直到有一次女孩忍不住,她問媽媽為什麼要哭呀?媽媽告訴她「我很害怕過年,過年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回去團圓了,只有我沒辦法回去陪你外婆」,說完,媽媽看著外邊,發呆了好久。

女孩13歲那年,突然有一天媽媽特別激動地告訴女孩,我們一起回一趟外婆家吧,在母親眼裡分明可以看出來,是那樣的渴望與激動,她從來沒見過媽媽像個孩子這樣這麼開心。媽媽收拾行李的時候,激動得手都在發抖。

外婆家是山路,我們走了好久才到,一間破舊的老房子,一個佝僂的老人從裡邊走出來,開心的和媽媽打招呼。媽媽激動地都哭了,這是時隔五年以後,媽媽再次見到外婆。那個暑假我們一直住在外婆家,媽媽雖然每天都會很忙,但是在她臉上的笑容分明比平常多了好多。

外婆家在村裡,經常沒電而且也沒有小朋友,我總是讓媽媽趕快回家,媽媽卻一直說再等等。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要走的那天,媽媽抱著外婆哭了好久,轉身走的時候,媽媽都不敢回頭。以前我不理解為什麼媽媽要哭,又不是見不到了,直到我畢業以後外出工作,長時間回家一次,我才懂了媽媽的感覺。

現在即使是回家也就只有四五天的假期,陪著媽媽的時間越來越少,我懂了為什麼我要回家,媽媽總是說再等等。或許就是像我這樣,只是想多和媽媽說一會話,多在她身邊停留一會,哪怕是靜靜地看著她也好。

相關焦點

  •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想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以前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去外婆家,我吵著要回來的時候,媽媽總勸我說再等等原來我的媽媽想她的媽媽天下的父母應該都差不多,自己的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拼命做什麼?讓你吃到膩,跟媽媽抱怨了,媽媽才會換。小時候家裡很窮,我知道媽媽想省下這些錢好過日子。但其實我是知道的,媽媽是非常想念外婆,想回去看看她,不管多遠,路多難走。媽媽說她以前很害怕過年,因為過年看到別人家兒女都回來團圓了,而自己卻沒有辦法回去跟外婆團圓,心裏面很難受,有時候只能晚上默默的哭。
  • 長大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吵著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外婆家在山裡面,很偏僻,每次去要走很遠很遠的山路,但是記憶中去外婆家只去了兩次,而且覺得在外婆家很無聊,都吵著媽媽儘快回來,那時候媽媽都勸我再等等,那時候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什麼好玩的外婆家媽媽會這麼想多住呢?
  •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去姥家我嚷嚷回家時,媽總說再等等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媽媽去姥姥家,我嚷嚷著要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再等等。原來媽媽也想媽媽了。可能天下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你說喜歡吃哪道菜,她就拼命的煮哪道菜,直到你吃厭煩了,跟她嘮叨她才換…都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孩子。可能這句話在我媽媽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 長大後才知道,媽媽卻喜歡在外婆家,因為媽媽也喜歡有媽媽的家
    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小的時候去外婆家,我們總是要吵吵的要回去。媽媽總是說再等一會,慢慢的結過婚了才知道,媽媽也喜歡有媽媽的家。小的時候,不懂事,不喜歡出去,總是喜歡在自己的家裡,哪裡都不去。哪怕是一直睡覺都是很幸福的。
  • 走,去外婆家
    外婆是我心裡柔軟的一個夢鄉。每逢過節,總會想去外婆家看看。至於為什麼,我想可能因為外婆是除了爸媽外最讓我感到溫暖的親人了。自我記事起,外婆就已經在我腦海裡存在了。小時候逢年過節到外婆家,外婆總是拿出一堆好吃的,好玩的給我。小時候貪嘴貪玩,總會被爸媽訓斥,但外婆總是笑呵呵,好像極少會批評教育我。對,外婆極少教訓我,總是極富耐心的。
  • 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平時家裡客人也不多,很無聊寂靜。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 外婆家的路,也許快要不走了
    臨走時硬要塞個紅包給我,說要給下個月過生日的,可我生日都已經過了許久了。臨別時,回頭看了看倚著門向我揮手的外婆,突然就紅了眼眶。2小學五年級那年,突然有大半個月媽媽總是一個人去外婆家,早出晚歸的,一臉的沉重
  • 鄉情散文: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文:彭輝圖:來源網絡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 去外婆家的記憶(二)
    沒有鵝苗,自己也沒有地方去買,家裡就讓哥哥寫信向平原上在書店上班的舅舅求助,讓舅舅設法幫忙給我們買十隻小鵝苗,很快就接到舅舅的來信,說鵝苗買到了,但是他沒空送過來,必須得由我們自己去拿。那時候大人都在生產隊勞動不能隨便請假,於是家裡決定由我向學校請假幾天,去外婆家拿鵝苗,開始母親跟我說的時候,我怎麼也不答應!熱愛讀書並當著班幹部的我從來不肯缺課!我既不願意曠課,更害怕獨自一人去外婆家。
  • 去外婆家的記憶(一)
    小時候每次去外婆家都會被外婆和舅舅家的鄰居們品頭論足記憶很深,但他們也都是友好的。幼年時有兩次去外婆家的經歷,我自己是不知道的,聽母親說一次是剛滿月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有吃的,母親帶我去外婆家生活了兩個多月,還有一次似乎是三四歲的時候,自己有點朦朧的記憶。再去外婆家,已經是10歲以後,那時公路已經通了。
  • 回憶童年散文之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平時家裡客人也不多,很無聊寂靜。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 媽媽去世後,外婆家的親戚和我斷了來往
    文字原創,抄襲必究11996年,我八歲,妹妹六歲,弟弟三歲,父母吵架時,母親突發腦梗去世了,剛去世的時候,外公和舅舅們來看了一下,質疑了母親去世的原因,當天返回了,等到下葬的那天,外公外婆家的親屬一個都沒有來,如此冷漠和鄉鄰的閒言碎語
  • 小時候的記憶-外婆家後的野楊梅
    隨著壯年勞動力的不斷外出,老人,小孩逐漸成為了村莊的主人,便更添了一份靜謐,陶淵明所說的那種桃花源般的生活,我想也不過如此吧。 雖說青壯年不多,但是熱鬧的孩子還是能掀起一絲波瀾,為平靜的生活添上一絲色彩。 在外婆家生活的那段遙遠時光裡,是我最無憂無慮的年代,不需要為升學壓力發愁,也沒有成年人的生存壓力。唯一的壓力,就是明天去哪玩?玩什麼?和誰玩?
  • 一個80後的童年回憶:在外婆家的那段時光
    因為當時家庭困難,爸爸媽媽帶不了三個小孩,弟弟妹妹小,就帶在身邊,我年齡大些,爸媽就把我送到了外婆家養。可以說,我童年的記憶基本來自在外婆家度過的那段時光。外婆是一個話不多的人,印象中,她是一個一直忙個不停的人,生火、淘米、洗菜、切菜、煮飯、炒菜、洗碗、掃地、洗衣、下菜地除草施肥,給我洗澡、給我餵飯,給我把雞腿、魚肉撕碎等等。
  • 媽媽說人死後會變成惡鬼去嚇唬想念他的人
    我外婆前幾天剛剛過世。我知道這個消息還是我姐姐發的朋友圈忘了屏蔽我才知道的。我在外地上學,我看見馬上給我媽打電話我媽知道瞞不住我也承認了,我對著電話哭了一個小時一直哭鬧著要回去,然後自己買了最快的機票轉來轉去終於到了外婆家,卻只看見了外婆靜靜地躺著棺材裡,再也不會睜開眼睛笑著迎接我。
  • 懷念外婆家
    很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有了妹妹後,媽媽就把我送到外婆家去了。外婆家在只有二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被一群矮山圍在了中間,村子前面是一片大大的沼澤地和水稻田。村裡的水井竟然在稻田中間,沿著一條不到一米寬的小路走進去,取水時彎下腰,水桶左右一晃就可以了,水桶裡經常能盛起小魚兒,這是最讓我開心的事了。媽媽要很久才會去看我一次,以至於我對她的記憶不是很深刻,那時好像把她叫作姨媽,有一次在田頭,她要來抱我,嚇得我趕緊跑去找外婆,一跤摔倒在水田裡。
  • 今天是母親節,媽媽說:「我再也沒有媽媽了」
    01遠嫁,是媽媽的痛,女兒的傷 兩個月前,媽媽給我打電話,一開口就帶著哭腔,「你外婆人沒了。我再也沒有媽媽了。」 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媽媽,時間再往前推兩個星期,外婆身體就不好了,醫生說沒辦法了,只能回家等了。
  • 請等一等,讓媽媽和媽媽在一起。
    小時候去外婆家,總是玩了一會就鬧著要回家,媽媽總是說等一會再等一會,等到我鬧得不行了,媽媽才會帶我回家,小時候不懂,只覺得媽媽怎麼這麼慢吞吞的。這天和閨蜜在微信群裡聊天,閨蜜發了一張她的媽媽和她的外婆的合照,照片裡兩個人都笑顏如花,非常溫暖。
  • 兒時記憶,外婆家外的小河、水碾房
    我的老家在小山村,外婆家在平壩上,兩地相距有十二、三裡地,中途要過2條河,翻過一條鐵路。記得小時候每年正月初二必去外婆家走人戶拜年,父母帶著我們兄妹要走2個多小時才能走到外婆家。我們到的時候姨父姨媽、表弟表妹們早已到了,我們家是離外婆家最遠的。我媽是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妹妹,過了才是大舅舅、小舅舅,在農村算選人丁興旺。過年大家在一起,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
  • 突然想起小時候和爸爸媽媽種田的時候,還有小時候放牛時候!
    那是九十年代,時間過得真快,二十多年前我還可以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種田,種地。不管颳風下雨,都去,下雨就背著雨布。那是候沒有電燈 點的是煤油燈,那時候也沒有手電,晚上出門點的是松木材,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紙巾,上廁所用的是竹片,那時候我更不知道外面還有繁華的世界,高樓大廈,因為從來就沒有去過縣城,那時候去縣城要一天,只能走路去,基本上爸爸媽媽一年到頭才去趕一次集,其實媽媽2000年以前根本就沒有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