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2020-09-04 我這一生木已成舟

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

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

平時家裡客人也不多,很無聊寂靜。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外婆家距我家大約二十裡路,那時候,汽車並不普遍,去外婆家的中巴車一天才一兩趟,還不準點。所以我們經常選擇走路去外婆家。

每到要去外婆家的時候,我們姐妹幾個興高採烈的,穿上早就洗的乾乾淨淨的衣服,帶上早就為外婆準備好的零食,跟在媽媽後面出發了。

媽媽每次都會帶著我們不走大馬路,選擇抄近路,而那條近路是我們很少走過的。我們都很新奇,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路邊的房屋,看看房前種的花。

如果遇到喜歡的花,比如那個時候最常見的夜來香和鳳仙花,如果結了籽,我們就去撿一些成熟了的花籽裝好準備帶回去種。花的主人如果看到了也不惱,只笑眯眯地說:喏,那邊還有月季呢,開的花也好看,折一枝回去插吧,很好養活的。於是我們又羞澀地去折幾枝月季,小心裝好,帶回去種。

有些人家裡會養狗,大多數狗都是很友好的,可是我們還是有點畏懼。每次如果遠遠看見人家屋前的坪裡臥著一條正在乘涼的狗的話,我們就先悄悄地準備好一根木棍藏在身後,準備假如它撲過來的話防身。不過還好,那些家養的狗狗,看到路人經過,有時候連頭都懶得抬一下,自顧自地曬它的太陽吹它的風,讓我們白擔心一場。

一路上,路過古井,我們就歡快地跑過去,捧一捧清涼的井水,大口喝下去,透心涼的甘甜。母親往往隨身帶著水壺,喝完之後我們裝滿一壺留得路上喝,還沒走到外婆家,水就被我們喝完了。

走到一半的時候,就是集市,那時候集市沒有現在這麼繁榮,僅有幾家商店,最大牌的叫做供銷社。供銷社往往是一間高大斑駁的房子,看起來有些年頭了,卻有點不怒自威的味道。走進去,有點昏暗,一排很長的木質玻璃柜子臺,裡面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櫃檯後面的營業員,帶著一種說不清楚的傲慢,在我看來,那簡直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了。

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那些五花八門的糖果,平時基本上吃不到,可是這時候,母親往往要給外婆買點禮物,也會順便給我們買一點。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無比的美味。

母親最常給外婆買的是麥乳精,一種黃色顆粒狀的飲品,泡水後喝起來香香甜甜的。每次送給外婆的麥乳精,其實最後都被我們喝了,那種香甜的味道一輩子都難以忘記,此後經年,每次回憶起這段時光,都覺得空氣中飄著一股麥乳精的香甜味道。

集市上對我們最有誘惑力的還有包子鋪,一個簡單的小棚子,包子在蒸籠裡,冒著熱騰騰的水霧,飄著誘人的香味。我們姐妹幾個每每路過包子鋪就邁不動腿,一直央求母親一定要給我們買個包子解解饞才走。母親拗不過我們,看到我們走了這麼遠的路也累了,只得給我們每個人買一個包子。

那時候包子的品種還沒有現在這麼多,要麼就是肉包子,要麼就是饅頭。我們最喜歡吃肉包子,一點點撕開潔白的外皮,露出香噴噴的肉餡,光聞一下都讓人慾罷不能。

就這樣一邊吃著包子,一邊咬著零食,喝著古井水,一路走著,再遠的路也不覺得累了,更何況,路的盡頭,有我們慈愛的外婆在等著我們。這樣想著,走路就更輕鬆了。

走到快要到外婆家時,包子和零食也差不多吃完了,遠遠地看到外婆家門前的柵欄那裡,站著我們最愛的外婆。她慈愛地看著我們,我們姐妹幾個朝外婆飛奔而去,牽著外婆的手往家走去。那是多麼美好難忘的時光啊。

相關焦點

  • 鄉情散文: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文:彭輝圖:來源網絡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 回憶童年散文之那些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
    外婆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可是她帶給我的溫暖依然像是在昨天。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裡,整個山坳裡只有我家一戶人家,如果要去村裡竄門,還得翻過一片高高的山坡。平時家裡客人也不多,很無聊寂靜。所以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玩。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那片山坳,看到更廣闊一點的熱鬧的世界。
  • 走,去外婆家
    每逢過節,總會想去外婆家看看。至於為什麼,我想可能因為外婆是除了爸媽外最讓我感到溫暖的親人了。自我記事起,外婆就已經在我腦海裡存在了。小時候逢年過節到外婆家,外婆總是拿出一堆好吃的,好玩的給我。小時候貪嘴貪玩,總會被爸媽訓斥,但外婆總是笑呵呵,好像極少會批評教育我。對,外婆極少教訓我,總是極富耐心的。這次五一是和我媽回來的。
  • 去外婆家的記憶(一)
    ,我們小時候去外婆家曾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記事以後去外婆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又記憶深刻,至今非常想念外婆家所屬水鄉小鎮的青石板街,這些年見到不少地方的石板街都沒有外婆家那裡的細潤光滑又方正,並且石板的顏色都是淺淺的藍色。
  • 去外婆家的記憶(二)
    到了外婆家的那個小站,下了車茫然得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走,只好壯膽去問那個朱站長,朱站長也還熱情,但她也不知道怎麼走,正好旁邊一個來接人的中年阿姨,聽到我的求助非常的熱心,就讓我跟著他們走,說一會兒她叫她的女兒送我去,都不記得我謝沒謝過阿姨,就跟著她和她老公(她接的男人應該是老公,好像在外地上班)很快到了他們的村子,然後阿姨叫她的女兒,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送我去外婆家的村子,她的女兒卻不像她媽媽熱情,
  • 外婆家的路,也許快要不走了
    我邊忙和邊打量著外婆,比起上次來外婆又衰弱了許多,走路都戰戰顫顫,得扶著東西才能走了。和我說話也是顛三倒四的,很多事情都記混了。2小學五年級那年,突然有大半個月媽媽總是一個人去外婆家,早出晚歸的,一臉的沉重
  • 外婆家的後院
    我毫不猶豫地脫了鞋子,向樹上爬去。等到了樹上,我就找了個附近桑葚果很密集的樹杈坐下來,專門撿那些深紫的熟透了的桑葚摘了吃。不時就有一些熟透了的桑葚果啪地自行落到地面,摔碎,貼在了地面上,把地面染成深紫色。在我夠不到的樹梢處,有幾隻沒有發現我的麻雀嫻熟地站在嬌嫩的樹枝上,一晃一晃地啄食著最美味的桑葚果。它們那那是吃啊,簡直就是浪費。好好的果子往往啄食不到十分之一,就隨著它的喙掉落下去。
  • 懷念外婆家
    很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有了妹妹後,媽媽就把我送到外婆家去了外婆家在只有二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被一群矮山圍在了中間,村子前面是一片大大的沼澤地和水稻田。村裡的水井竟然在稻田中間,沿著一條不到一米寬的小路走進去,取水時彎下腰,水桶左右一晃就可以了,水桶裡經常能盛起小魚兒,這是最讓我開心的事了。媽媽要很久才會去看我一次,以至於我對她的記憶不是很深刻,那時好像把她叫作姨媽,有一次在田頭,她要來抱我,嚇得我趕緊跑去找外婆,一跤摔倒在水田裡。
  • 想念我們常去外婆家玩的日子
    媽媽還沒去澳門打工前,她經常帶我們兩姐弟到去外婆家。外婆有5個兒女,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媽媽排在第二。外婆家離我們家不遠,坐公交大概十分鐘的時間。有時候,媽媽嫌坐公交貴,就騎自行車帶我們去。騎自行車就遠多了,媽媽也不嫌累。那個時候,記得小舅還沒結婚,還經常在外婆家看到他。對小舅的記憶很模糊了,就知道他經常逗我弟。外婆一知道我們來,會煮很多好吃的東西。
  • 外婆家的那山那水那生活
    小時候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家的房子依山傍水,山腳有眼泉水,外公引了出來,匯成池塘,一分為三,靠近泉眼處是一口井,供大家飲用,延伸出來又分為兩處,一處洗菜洗衣清洗用,一邊則是個很大的池子,外公用來養魚,泉水養的魚,肉質細膩鮮美,和外公做的豆腐燉成湯是我小時候最愛的美食,能吃下好幾碗飯。
  • 暑假去鄉村外婆家,孩子都不想回家了,鄉村自有鄉村的樂趣
    每年放假,孩子都想去外婆家玩,前段時間哥哥的孩子放假了在我們家住了半個月回家去了,過不了幾天,我家孩子就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外婆家,想外公外婆,姐姐弟弟他們了,本來是想讓父母來我這裡度暑假的,但山路太彎了,母親容易暈車,就害怕路上太難受,所以我和愛人就帶著孩子回老家了。
  • 外婆家的飯菜
    離上次去外婆家已經過去一年半,在這一年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第一次失戀,第一次辭職,第一次隻身一人來到成都,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外婆的身體越來越差,也越來越逗,外公的身體依然那麼好。昨天聽到外婆稱外公為光頭先生,那一刻覺得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外公84歲,外婆82歲,昨天我媽問外婆多少歲了,外婆說她有兩百歲,我們都笑她亂說。
  • 看望外婆家日記
    看望外婆家日記   這一天,我到外婆家去看望外公和外婆。日記四年級日記  今晚我就住在外婆家,早上起來,吃完早飯。就拉著外婆和外公去公園晨跑。到公園時,我拉著外公和外婆拉到開滿桂花的桂花樹間跑步。說完便跑走了。我只好跟著他們跑。  從公園回來,我都給他們一個禮物,外婆的是一個愛心盒子,外公的是一個鐵籠,他們都誇我乖。外公和外婆閒的時候,我就給他們唱支歌。他們聽得笑呵呵的。我趁機給他們講了個笑話,他們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 媽媽去世後,外婆家的親戚和我斷了來往
    文字原創,抄襲必究11996年,我八歲,妹妹六歲,弟弟三歲,父母吵架時,母親突發腦梗去世了,剛去世的時候,外公和舅舅們來看了一下,質疑了母親去世的原因,當天返回了,等到下葬的那天,外公外婆家的親屬一個都沒有來,如此冷漠和鄉鄰的閒言碎語
  • 走過了山埂那邊就是外婆家
    肥水不留外人田,在外婆和外婆娘家媒人強力撮合下,我的母親又翻回那幾道山埂,嫁回了河磅村,河磅吳家本是我的母親的外婆家,現隨了我外婆的意,變成了自己的婆家!於是和我外婆來來往往跨過那幾道山埂,你回娘家我就回婆家,我回婆家你就回娘家!
  • 長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想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以前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去外婆家,我吵著要回來的時候,媽媽總勸我說再等等原來我的媽媽想她的媽媽天下的父母應該都差不多,自己的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拼命做什麼?讓你吃到膩,跟媽媽抱怨了,媽媽才會換。小的時候很少去外婆家,媽媽總說外婆家太遠了,來迴路途太辛苦
  • 長大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去外婆家?我吵著回家時媽媽總說再等等
    外婆家在山裡面,很偏僻,每次去要走很遠很遠的山路,但是記憶中去外婆家只去了兩次,而且覺得在外婆家很無聊,都吵著媽媽儘快回來,那時候媽媽都勸我再等等,那時候還小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什麼好玩的外婆家媽媽會這麼想多住呢?
  • 女兒眼中「熟悉又陌生的外婆家」
    我的外婆家在安徽省東至縣的一個小村莊。那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棟棟小樓房整齊的排列著,遠遠望去,好像站崗的士兵在守衛著村莊。外婆家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水常年清澈見底,有時還看到小魚在遊來遊去,小河的兩旁還有很多石子,我們還會撿起來玩打水漂,瞧,水面上鴨子三五成群地嬉戲
  • 兒時記憶,外婆家外的小河、水碾房
    我的老家在小山村,外婆家在平壩上,兩地相距有十二、三裡地,中途要過2條河,翻過一條鐵路。記得小時候每年正月初二必去外婆家走人戶拜年,父母帶著我們兄妹要走2個多小時才能走到外婆家。我們到的時候姨父姨媽、表弟表妹們早已到了,我們家是離外婆家最遠的。我媽是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妹妹,過了才是大舅舅、小舅舅,在農村算選人丁興旺。過年大家在一起,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
  • 後來才明白,小時候去外婆家的時候,我要回去媽媽卻總是說再等等
    >女孩13歲那年,突然有一天媽媽特別激動地告訴女孩,我們一起回一趟外婆家吧外婆家是山路,我們走了好久才到,一間破舊的老房子,一個佝僂的老人從裡邊走出來,開心的和媽媽打招呼。那個暑假我們一直住在外婆家,媽媽雖然每天都會很忙,但是在她臉上的笑容分明比平常多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