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誕辰170周年|漂亮朋友一生:戰爭、愛情和金錢種種

2021-01-09 澎湃新聞

「我,我所愛的,這就是放逸的美:

我願如先賢的那樣好,

在人心裡存著無窮的熱望,

仰慕我的榮耀的身體。」

作於青年時代的《欲望》一詩,在某種程度上便是莫泊桑一生的寫照。他將自己塑造成拉丁文藝界的典型,崇高、放縱,而這個文藝界也在他逝世後於一次次危機中瓦解。託爾斯泰對此做了蓋棺論定,「在培育莫泊桑成長的那個圈子,對女性的美和愛情的描寫是十分嚴肅的,這種描寫也早已被那些淵博的智者和學者所確認和承認,並且曾經被認為,現在也仍然被認為是最崇高的藝術的真正任務」。這位道德色彩極為濃重的北方基督教徒將鋒利的矛頭對準了歐洲十九世紀後半葉最風流的作家,他指責莫泊桑「對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利益不了解,把他們看成僅受情慾、惡欲和私利所驅使的半人半畜的東西」。

的確,莫泊桑筆下的人民並不是以東正教、無政府主義、早期社會主義的面目出現的。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看,他的人民也顯得老套、過時。不過,莫泊桑和他的同時代作家們共同開啟了現代短篇小說,某種程度上它和高效的、流程式的世界工業體系,和現代公民社會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與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的文學盛世不同,莫泊桑生活的年代可以說是文學最為輝煌的時代,它居於由思想體系、政治方略、工業體系、媒介革命構成的世界圖景的中心位置。而莫泊桑或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流行的短篇小說家,這得益於他的語言的簡潔或者更強的可譯性,他對人物和故事的聚焦,他對情慾和失落的野蠻的追求。當然,這也使得他無法見容於現代學術體系,尤其是文學史和文本分析的那種。

7歲時的莫泊桑1850年8月5日,居易·德·莫泊桑生於法國諾曼第濱海塞納省都爾絮阿格鎮的米龍梅斯尼爾別墅。父親是紈絝子弟,尋花幽歡的慣犯。母親是作家勒普瓦特萬的妹妹,福樓拜的朋友。父親和母親在婚後常常爭吵,最終協議分居,沒有在法律上離婚,但幾乎是事實離婚。莫泊桑交由母親洛拉監護。對於父親,莫泊桑沒有過怨言。9歲時讀拿破崙王家中學的居易有一次寫信給母親,「我作文得第一名。作為獎賞,某夫人帶著我和爸爸上馬戲團,她好像也要獎勵爸爸,但我不知道為什麼。」1862年,由福樓拜籤名的《薩朗波》郵寄到埃特爾達鎮的一棟別墅。洛拉給兒子居易朗讀了若干片段,隨後她致信福樓拜,「我兒子居易聚精會神地聽著,你的精彩動人、細膩和恐怖的描寫,使他眼神閃出光芒。」就這樣,少年的居易一邊在母親朗誦的莎士比亞中,一邊在海濱衝浪嬉戲中,逐漸長大,肉體的和文學的這兩股力量主宰著他的一生。在他的體內流著「海盜的血」,也流著赫耳墨斯的血。

像大多數作家一樣,莫泊桑對教會學校、拉丁文、祈禱表示厭惡,他熱愛漁船、舞會、愛情。少年的居易在《新愛洛伊斯》等作品的啟迪下開始寫詩,「生活是遠去的船隻的痕跡,也像長在山上瞬息即逝的花朵。」1868年,居易救起詩人斯溫伯恩,這位前拉斐爾派詩人給居易留下了古怪、哥德式的印象:死人頭、被性虐的猴子,還有他的性錯亂。這不是詩人第一次和詩歌世界擦身而過,他曾被母親洛拉介紹給她的朋友、詩人路易·布耶,不過詩人不久撒手人寰。「如果布耶活著,他會使居易成為詩人。」母親說。

福樓拜教導居易要有耐心,「……按照布豐(布封)的說法,才能不過是長期的忍耐……」,要尋找合適的、準確的詞,「……當你經過坐在門口的雜貨店老闆、或正在抽菸的看門人……你給我指出這個老闆或看門人的姿勢,他們的包括整個思想本質的、由形象的動作指明的外表形狀,使我能夠不與其他雜貨店或其他看門人搞混,用一個詞來表明……」。這種對於準確,對於創造的要求在很大意義上並非現實主義或者自然主義的部分,而是藝術家品質的部分。尋找和描述事物的本然面目可以看作是那些大師或藝術家們和現實主義合作的結果,正如加繆所言「藝術從來不是現實主義的,它往往有著達到現實主義的願望。」

1870年,取得文學業士後,在巴黎法律學院註冊不到一年時間,居易參軍了。從1870年7月,到1871年11月,居易一共在軍隊待了一年餘日。從軍的日子裡,居易隨軍一直潰散,十分狼狽。給母親的信中,他寫道,「普魯士人在我們的國土上急速前進。至於戰爭的結局那是毫無疑義的。」他也曾盲目地相信可以守住巴黎,但事與願違。居易覺得被德國擊敗的法國就像是被擊倒的、顫巍巍的拳擊手。沒有證據表明,後來的莫泊桑對於戰爭有著宏觀的認知,他甚至都不清楚巴黎公社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後來的作品裡,莫泊桑對於戰爭的描寫有著諸多虛化的和模稜兩可的一面。像我們對於現實主義的既有認知那樣,這些作品裡對於戰爭場面幾乎是一筆帶過,且多數還是象徵的和描述的手法。他的小說熱衷於描寫士兵、將軍、人民、伯爵夫人,而不是成百上千個他們;熱衷於描寫他們的日常、道德、心理,而非事件的機理、事態的流變,甚至是故事的開合。在這些作品裡,莫泊桑所講的仍然是喜劇性的道德故事,他從未真正地將戰爭或者政治納入作品的核心。

《羊脂球》在普法戰爭紀實錄《羊脂球》裡,莫泊桑看起來很輕巧、很因襲地寫了幾個典型:不可撼動的自然、破敗無力的法軍、野蠻傲慢的普魯士、善於隱藏和變化的伯爵和太太、假信仰之名的修女、性慾旺盛的男人、死氣沉沉且壓抑人心的道德、無辜的奉獻的人,但他們又的的確確是那個世界的幾個主要形象。像在其他短篇小說中一樣,莫泊桑給我們一個滑行般的開場,而後是一個可以預見結局的故事,接著是果然到場的轉折,最後是猝然而至、猶有餘韻的結尾。羊脂球無疑是一個耀眼的主角,她是拿破崙三世的崇拜者,戰亂中的流亡者,為救一行人不得不委身於敵人的良心人,被遺棄的可憐人。圍繞「妓女」「救星」「棄女」,她不再是確定的那個主體,她時而像塞壬,時而像彌賽亞,但終究不是她自己。小說裡說,「她感到這幫道貌岸然的人先是犧牲掉她,然後又把她當成沒用的髒東西扔掉,現在又將她淹沒在鄙夷不屑中。」這裡所說的何曾不是讀者看到的「羊脂球」呢?莫泊桑好多次將普法戰爭安置在自己的故鄉諾曼第。為給自己的父親和兒子復仇,米隆老爹「像割麥穗似的割下」十六個敵人的頭。在不斷的迴轉和不得已的逃亡後,瓦爾特·施那夫斯如願以償地做了俘虜,如願以償地獲救,淪為上校獲取勳章的籌碼。相比之下,他對戰期巴黎的書寫要寥落一些。在戰前常聚在一起釣魚的瓦勒良和莫裡梭感:嘆「……日子可比以前艱難……倒黴的世道……」他們被普魯士們縛石投河,「現在輪到魚來吃他們了。」當然,寫戰爭的還有《菲菲小姐》和未完成的《天使》。

1873年,莫泊桑入職海軍部(此前自願服務約一年),1878年轉入教育部,1881年離職。莫泊桑對於職員生活多有苛責,他志不在此,他抱歉自己的存款不夠海邊度假。後世認為莫泊桑是他曾經所是的小資產階級的最佳寫手,或許就是這樣。他幾乎將人文系統中的舊的道德騙術改造成新的道德可能,他壓平場景、聚焦人物、減弱高潮。

與此相對照的是莫泊桑對待性、愛情、婚姻的風流和恣意,他渴望長出千隻手擁抱女人們,有時於他而言,「女人只能是取悅男人」。他在入行前就習慣於去妓院,並早早染上了梅毒,甚至成立了一個曖昧的組織「克雷皮蒂斯社」。在信的那一頭,福樓拜苦口婆心地叮囑,「……工作上要更用心……你是為寫詩而生,多寫點東西吧!其他都是白費精力,不要貪圖肉體享樂,要注意健康!……從早晨5時到10時,這些時間要貢獻給詩神繆斯……作為藝術家,只有一個原則:一切要貢獻給藝術。……」但對於生活問題,莫泊桑只是一個表演者,福樓拜只是一個觀眾。1875年,莫泊桑自導自演了一出情色劇《玫瑰之葉》,它的主角是乳房和生殖器。福樓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做過一次觀眾。

莫泊桑十九世紀後半葉的世界是新興大眾媒體的,是一毛錢小說的世界。大量的報紙囤積了大量的撰稿人隊伍,而作家們,尤其是現實主義作家們或多或少處於該隊伍的中心。關於「現實主義」,最早見於尚夫勒利與杜朗蒂的筆下,他們主張「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確切、完整、真實的再現,因為這種研究方向得到了理性、智力的需求及公眾興趣的證實,並且沒有謊言或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這是彼時的未來世界。當然還有一部分作家維繫著古老的沙龍方案。馬拉美將自己的家改造成文學客廳,做起了「星期二聚會」,與會者包括馬奈、裡爾克、紀德、瓦雷裡、德彪西。而莫泊桑和一部分自然主義者走的是更具有「現代性」的路線,他們也大抵收穫了更多的文學聲譽和財富價值,只不過他們的文學趣味和文學史地位一直都是受到指摘的。莫泊桑溜進媒體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不想歸屬於任何教條、學派、女人,這些媒體滿足了他對於獨立的需求。他和自然主義者們保持著有距離的合作關係,他們在1880年出版了合集《梅塘之夜》。他和《文學界》《高盧人報》《吉爾·布拉斯》等媒體建立了長時間的合作關係,或發評論,或發隨筆,或發小說。

經過十年的蟄伏和忍耐,莫泊桑終於收穫了女人、金錢、聲譽。在十九世紀末,莫泊桑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高潮。對出版商和金錢的要求,他是毫不手軟的,「……一本書10至15篇小說,連插圖共150頁,精裝版500冊,共2000法郎。在我交稿時付1000法郎,在發售時付1000法郎。……」經由屠格涅夫推薦,莫泊桑的作品在俄國也流行起來,甚至贏得託爾斯泰的關注——託爾斯泰指責莫泊桑的大多數作品沒有良好的道德感,但他毫不懷疑作家的才華和探索。莫泊桑的收入被他用來買別墅如「居易之家」、遊船如「俊友」和贍養家人。他既不想建築一個更好的人文世界,像龔古爾那樣,也不想踏入老舊的文學作坊,像雨果那樣。

《俊友》(《漂亮朋友》)幾乎是莫泊桑的自傳,杜·瓦洛就是莫泊桑,莫泊桑就是杜·瓦洛。杜·瓦洛道貌岸然,憑藉自己的姿色和手段,坐上了《法蘭西生活報》主編,並贏取了瓦爾特的女兒。他成功得一塌糊塗,連主教都祝福他,「您肩負重任,必須做出表率。」在婚禮中,他感受到由衷的幸福感,渾身戰慄。莫泊桑聲稱,他記錄下的道德現狀正是現實。為此,讓我援引託爾斯泰的觀點,他認為莫泊桑打心眼裡覺得這個社會是「敗壞的、瘋狂的、恐怖的」,這歸根結底是因為莫泊桑相信人的靈魂有著另外的要求,尤其是在愛情問題上。當然,讀者且不要將特定現實造成的中產階級化的社會事實和此類褊狹道德的風行做統一觀。莫泊桑的辯解仍然是有效的,尤其是當我們見證俊友的瀟灑、情慾、隱晦的時候,當我們見證這位披掛著聲望的作家日漸凋零的窘境的時候。

《漂亮朋友》沒有證據證明莫泊桑準確地傳遞了他的或者他時代的文學價值取向。在他的隨筆式論文《小說》中,他將自己定義為「客觀小說的理論」的追隨者,以區別於「純粹分析小說的理論」的信徒。但是他的解釋頗為混亂,尤其是他沒有對自己下的斷語做出有效的界定。他所說的「分析小說」像傳統的道德小說,又像當時的通俗文學,又像未來的心理小說。從今日的角度來講,莫泊桑正處在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和現代心理學的中間,他的作品也仍然是兩者之間的。他可以聲稱自己的作品是「具體形體的純樸性」的,是「從他深刻慎重的觀察中綜合得出來的方式審視宇宙、萬物、事件和人」的,但它又必須是心理學的,或者行為心理學、「故事」心理學的,而這正是他被二十世紀短篇小說大師們追捧的最重要原因。正如他在《狂人日記》中所寫,他也在精神錯亂,掌控不了腦袋,同時他完全學不到他命名屠格涅夫的那種東西——虛無主義。在後期,他越來越背離福樓拜的傳統,「作品不再是作為作品造物主的作品的自身反映」。在僅有的一些時刻,莫泊桑對自己的生命是友好的,主要是乘「俊友」旅行的時候。1888年,他記錄了自己在地中海的行跡,「……我們需要全神貫注,準備戰鬥:眼睛需要善觀天色,發現捉摸不定的外表上的變化;皮膚需要感覺靈敏,分辨它是在撫摩還是在衝撞;心靈需要摸透它的脾氣,料到它什麼時候發作,判斷它是心平氣和還是恣意任性。……」他在海洋和乙醚之間尋找到了難得的平衡。

1893年7月6日,在梅毒、過勞、精神問題等的持續惡化下,莫泊桑在一家精神醫院離開了人世。關於他的生活,我們所知甚少,因為「有關他的私生活,他對我們諱莫如深」。在他的葬禮上,左拉致辭,「那些不認識他的人將通過作品都愛他,因為他歌唱了永恆的愛,歌唱了人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莫泊桑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漂亮女子很可悲的一面,發人深省
    可見這樣的女人,嫁給的哪裡是人,完全嫁給的是物質和金錢。哪怕很多漂亮的女人,追求物質金錢後結局都不太好,很多漂亮的女人也會前僕後繼。好像根本就不在乎,只在乎眼前的享樂,有錢一切都好。,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莫泊桑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漂亮女子很可悲的一面,發人深省!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這十句話說盡愛情與人生,哪一句戳中了你?
    為什麼在今天要聊起張愛玲,因為今天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10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生於上海。這位有著曠世才華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包含小說、散文、劇本評論等。尤其是她的小說,在我讀書那會,好像班裡所有女孩子都喜歡讀。學校旁邊的小書店,張愛玲的書總是很受歡迎,十分不好借到。誰要是借到一本,那可是奉為珍寶,只捨得自己偷偷看完。
  • 羅馬尼亞紀念詩人埃米內斯庫誕辰165周年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1月15日電(記者林惠芬)今年1月15日是羅馬尼亞偉大詩人米哈伊·埃米內斯庫誕辰165周年,也是羅馬尼亞第5個「國家文化日」。    當天,羅馬尼亞總理蓬塔、現任和歷任文化部長等各界人士參加了在科學院舉行的紀念大會。
  • 世界名人史:沒落貴族之子短片小說之王居伊·德·莫泊桑
    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是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
  • 莫泊桑《一生》:人生不好也不壞
    莫泊桑以短篇小說聞名世界,《羊脂球》早已成為不朽的經典。而莫泊桑還創作有好幾部長篇小說,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漂亮的朋友》,還有就是《一生》。《一生》的篇幅並不算長,主要講的是女主人公約娜悲慘而不幸的一生。
  • 莫泊桑《一生》:沉溺於愛情陷阱中的女孩子,便一生懺悔一生悲苦
    心碎的女人讀莫泊桑的著作《一生》後,你會發現女主角雅娜在感情中作出的種種錯誤選擇,都是為自己悲劇的人生更悲劇「添磚加瓦」。戀愛的少女總是會因為過分期待,幻想過於美好和純真的愛情,都像為一個個悲劇埋下了種種伏筆。大多數愛情的萌芽,總是在眼神交遞時開始。小說多次描寫到雅娜和子爵的眼神對視,含有太多的傾慕與歡喜,含有太多的甜蜜與陶醉。莫泊桑寫道,雅娜與子爵第一次短暫約會後,回到自己的臥室狀態。
  • 《一生》莫泊桑六部小說之一,概括出了人們生活的一種基本狀態
    無疑,莫泊桑的母親的經歷啟迪了他塑造出雅娜的形象。莫泊桑在恩師福樓拜的敦促和關懷下,開始第一部長篇小說的準備,它後被定名為《一生》。後來,因《羊脂球》的問世,各種應酬約稿增多,還有很多事務纏身,他一度中途擱筆,1881年11月,莫泊桑從北非回到巴黎後,與外界斷絕一切交往,埋頭寫作半年多,《一生》終於完稿。
  • 詩人葉芝誕辰150周年 愛爾蘭總統、李彥宏等讀詩紀念
    為你讀詩"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周圍圍)6月13日是愛爾蘭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的誕辰日。為紀念葉芝誕辰150周年,12日晚10點,Be My Guest"為你讀詩"公眾微信號播出了由愛爾蘭總統希金斯與"葉芝2015"授權的朗讀作品《為我女兒的祈禱》(A Prayer for My Daughter),還分享了由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與愛爾蘭駐華大使康寶樂所朗讀的作品《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
  • 冰心誕辰120周年 鐵凝將120朵紅玫瑰組成的花束獻到她墓碑前
    今年10月5日是著名作家冰心誕辰120周年紀念日。9月30日上午9點30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冰心女兒吳青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向冰心墓敬獻鮮花,鐵凝將120朵紅玫瑰組成的花束輕輕放到墓碑前,以紀念冰心120周年誕辰,並向冰心先生的塑像三鞠躬。
  • 嚴肅的女人,通俗的一生:莫泊桑《女人的一生》
    《女人的一生》(Unevie)改編自法國知名作家莫泊桑的同名小說,再度是一部翻拍經典的電影。雖然稱之為「經典」,但其實也不必過於嚴肅,因為這部小說的情節無非是一出通俗劇:外遇、私生子、情殺、私奔,八點檔的固定套路可謂應有盡有。
  • 莫泊桑《一生》:假如生活欺騙了我們,請微笑抱著希望去反擊回去
    ————莫泊桑《一生》是莫泊桑首次嘗試的長篇小說,講述一個貴族少女坎坷的一生,從無憂無慮的家境,到憧憬未來,以為自己遇到幸福,不想是失落、欺騙,緬懷的婚姻,最終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有人曾經說過,莫泊桑的《一生》,有受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形象,都在講述女性婚姻的悲劇小說。
  • 品讀:莫泊桑《一生》
    品讀:莫泊桑《一生》「人生從來不像意想中那麼好,也不像意想中那麼壞。」閱讀《一生》,其實就是在了解一個人真實生活的軌跡,並從中得到人生的感悟。這是一個非常悽美的故事。人性的善良,始終支撐著她直面生活,並原諒著周圍的一切。
  • 13歲開始寫詩,一生完成近400部小說,他就是偉大的莫泊桑
    提到莫泊桑,喜歡短篇小說的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莫泊桑與契訶夫、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代表作《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可以說在短篇小說領域中無人可敵。169年前的今天,莫泊桑出生在法國一個小貴族家庭,13歲時他便開始創作詩集,18歲時得到小說家福樓拜的指導和幫助,為他今後的創作之路奠定了基礎。20歲參加普法戰爭,這個經歷成為他寫作的重要素材之一。之後陸續發表短篇小說及長篇小說若干部,均造成不小的轟動和影響。在他30歲左右時,身體開始出現疾病,精神狀況也很糟糕。42歲時試圖隔斷喉嚨自殺,被送到精神病院醫治。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隱喻
    2020年因適逢張愛玲的百年誕辰而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日前,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作家止庵與作家張悅然同讀者相聚一堂,聊了聊他們眼中的張愛玲與她的作品。「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散文《天才夢》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句話。
  • 文學巨匠莫泊桑的悲慘人生
    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裡玩耍,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
  • 《一生》:莫泊桑,一生沒想像中那麼好,但也沒想像中那麼壞
    《一生》:莫泊桑,一生沒想像中那麼好,但也沒想像中那麼壞雖然莫泊桑不自稱為自然主義者,但當他剖析人的時候,卻是受了自然主義的影響。人身上的強大的動物本性驅使人類走向自我毀滅,這在小說中體現得十分明顯。作者帶著我們經歷了約娜的一生,以圖求索出生活的意義,小說中,莫泊桑很喜歡把兩個人物放到一起,有意無意地作一番對比,藉此揭示人生無常。第一對這樣的人物是約娜和她的母親。約娜剛從戒備森嚴的修道院裡出來,因此對她來說,就如第一次誕生,是新生活的開端。她青春、浪漫,滿懷憧憬地投入到生活中,與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母親呢?她一出場就已經在走下坡路,為病魔所侵襲。
  • 小說巨匠莫泊桑,一生與300多個女子交往卻沒有結婚,還染上了病
    有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稱的莫泊桑,是十九世紀末期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羊脂球》、《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等。他一生共寫出了3部遊記,359篇中短篇小說,以及6部長篇小說,是法國文學歷史上創作數量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 田方誕辰110周年:《英雄兒女》演王政委,妻子是電影名家於藍
    No.12021年1月3日,是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中王政委飾演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田方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已故老藝術家田方致以深深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英雄兒女》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間的生離死別、劫後重逢,成功塑造了王成、王芳、王文清、王復標等人物形象。
  • 愛情和金錢哪個更加美好。
    作者是一個勇於追求愛情的人,1846年9月,裴多菲在舞會上結識了一位漂亮的女郎,森德萊.尤麗婭。兩人一見鍾情,但他們的戀情遭到了女方家長的強烈反對。但是裴多菲並不懼怕困難,沒有向困難低頭。由此他對愛情更加嚮往,創造出了很多情詩,由此打動了女方,女方不顧一切阻力,最終嫁給了裴多菲。
  • 莫泊桑《一生》: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波折,總會有險阻
    法國作家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不過他的長篇作品中也有驚才豔豔之作,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長篇小說《一生》。這是一個追求幸福的貴族女子,面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以及人性的醜惡,不斷向命運抗爭的悲劇故事。女主角約娜是一個天真浪漫的貴族少女,在對高大英俊的子爵一見傾心、託付終生之後,卻發現自己的丈夫盡然是一個刻薄、自私的花花公子,而之前的一切都只是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