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你心生歡喜,溝通的智慧藏在共情裡

2020-09-19 一念煙雨

01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有著不同天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如果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全靠共情!

常言到,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生活中,有些人並不是刻意惡語傷人,可是說出來的話,卻總是讓人覺得彆扭,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已經傷了人而不自知。

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我看來,他們沒有做到共情,就是不知道與之說話的人,需要的是什麼,想要聽到什麼。

也可以理解為人,他們的溝通是無效溝通,或者說並不能幫到彼此。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有套路的,也可以說是有方法的,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共情。

也就是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換位思考,把別人經歷的事情,當作是自己經歷過的一般。

那麼,你想要得到別人什麼樣的安慰,或者說,你想到聽別人說什麼。

02

要做到共情,首要是建立幸福感 ,才能把自己正能量的東西傳遞給別人,讓自己成為一個不使別人心累的人。

可要做到這一點兒有些困難,因為,人類有關注不幸的傾向。

如果今天被十個人讚揚,被一個人批判,那麼人們會深刻的記住被批判的事兒,因而陷入其中或者生氣。

使自己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也是有方法的,快樂,幸福,欣喜等感情是可以自己創造出來的。

比如致謝便籤,感謝你周圍的人,記住別人的名字,讚美他人等等一系列的方法,在《共情式溝通》一書中有詳盡的介紹。

你只有掌握了共情式溝通的方法,才能在工作時,在商場上,在為人處事上,讓更多的人接受你,進而接受你的觀點,人際關係的相處上,取得更大的便利,雙方儘可能的獲得雙贏互利的將來。

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若不能滿足彼此的價值觀,則關係會崩。

可是要如何很快的發現別人的價值觀,並與他同步,這也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

這就需要你快速的成長。

你越成長,越能與自己相配的人結識,畢竟你總能為別人提供什麼吧?提供對方喜歡的東西,你會成為比「讓人放鬆的人」更高一籌的,被人期望「想要與之相處」的人。

03

你也許會發現,身邊有些人很受人歡迎,大家都喜歡她或者他,可有些人卻人際關係極差,而這些原因,你細分析來,也許就會發現,她或者他本人看起來,也挺優秀的,可是為什麼不受人歡迎呢?
舉個例子,有人失戀了,他自己很頹廢,大家看他情緒不好,想開導他一下。

結果他說自己失戀的原因種種,其中一位朋友說話了。

「失戀有什麼了不起的,再找一個不就行了嗎?」

得,一下子就把天兒聊死了,這不是往人傷口上撒鹽嗎?

誰都知道失戀了要再找一個,關鍵讓他難受的是失去的那一個,而不是那還沒有影子的那一個。

另一個還有意思,直接說。

「哥們這還沒談過戀愛的,你這都失戀了。」

得,又聊死一次!

我們在跟別人訴說自己的悲傷,寂寞或者懊悔,生氣時,是希望對方有像自己經歷過的那樣,明白我們的心情,懂得我們的感受。

而不是像上面兩個哥們兒說的那樣,不但起不到作用,說不得還要起反作用,而這樣懂得對方的過程,實際上是就是共情。

比如你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經歷,或者作個富有同情的傾聽者,不但起到了安慰別人的作用,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和關係。

當然還有別的很多辦法,你也可以在《共情式溝通》裡找到。

當對方感到深深的苦惱時,請留意不要簡單的寬慰或者鼓勵,而是設身處地想像他的痛苦感受,與他的苦惱共情,這才能成為苦惱者的支撐。


04

書的最後一部分是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親和力的人,而首要的就是讓自己不成為一個消極的人。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心理創傷,要如何正確的對待這些曾經的創傷,至關重要,本書的作者古宮昇,是心理學博士,他在書中披露,他就有一個不愉快的童年。

他有一個不幸福的家庭,父母爭吵,離異,他被父母拒絕,被父母侮辱。

他媽媽成了一個單親媽媽,媽媽因為貧窮而勞累的生活,性格偏激,打他罵他。

我們都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

他成了一個膽小懦弱,被同學朋友所欺負的目標。

而被壓抑了的憤怒總是會傳遞給周圍的人,他為了一個不被喜歡的人。

他經過多年的治療和學習,終於成為了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而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共情。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欲行得之必先予之,你想得到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必須要向什麼樣的人靠攏。

不會共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想共情,不願意學習。

本書是介紹如何構築幸福的人際關係,誠心待人,溫柔待己,療愈心理創傷。

讓你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正能量的人,一個被大家喜歡的人,一個能夠讓你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人。

《共情式溝通》一書,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能與人共情,高情商的人。

相關焦點

  • 有些人為什麼總是讓人討厭,而有些人又總是讓人歡喜?
    一上班就感到深深的倦怠,在這樣的低谷時期,如何改變自己?如何更好地與周圍的人交流溝通,重新激發起對工作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激情?日本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一書裡,以身邊的人和事舉例,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成為一個讓人相處起來放鬆的人,提升幸福感,重新點燃對工作的熱情!
  • 怎樣擁有無障礙、高質量的溝通?你必須知道的三層溝通智慧
    在處理人際關係矛盾中,溝通是第三層次,共情是第二層次,利他是第一層次。勇敢表達自己想法,共情他人的困難,利他以達到共贏。溝通的智慧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有人際關係的情景就需要溝通,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人來說,溝通的技能至關重要。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他用淺顯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與人共情?擁有共情能力的人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還列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對話回答方式,幫助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成為一名「共情」高手。一、比起無關痛癢的安慰,我們更需要的是共情什麼是共情?古宮昇說:「共情」是溝通的靈魂。
  • 共情,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
    這是一本關於讚揚與責備的心理學書籍,作者將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於本書中,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運轉機制,對我們評判人時使用的讚揚與責備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們能夠用共情理解人,使誇獎恰到好處,讓批判利人利己。 在每天的溝通中,我們都對周圍人的好與壞做出評價,但是我們的讚揚與責備客觀真實嗎?我們又該如何提升這項能力呢?
  • 溝通問題,共情的重要性
    我聽到了你的話,聽不見你的心。有什麼了不起的,分了吧,我支持你!」是她渴望被重視的心,是感到被冷落的憋屈。溝通缺乏共情,你的人在聽,魂卻像跑到別的地方去了。若是,你就得考慮溝通中是否沒做到有效共情了。
  • 推進關係(2)——用共情打開溝通的門
    上一期節目我們講到了如何製造簡單的互動將之前的主流婚戀觀念裡的單向的追/撩,升維為雙向的互動並且通過互動製造二人相處以及接近的機會。那當第一步做成後,就要開始溝通了。老話說:「慢工出細活。」如果我們太急於在初次短短喝奶茶這樣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裡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幽默與智慧,只能說有一些弄巧成拙。尤其在初期製造吸引的時候,切記不可著急,話能少說便不要多說。
  • 共情,讓愛在親子溝通中流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女性朋友這樣吐槽自己的男朋友或者是老公:下班遇到暴雨,沒有帶傘,等不到公交車,等了好久好久才等到車,還淋溼了衣服,回到家又累又餓又渴,想跟男朋友或者是老公說一說今天的悲慘遭遇,結果對方卻來了一頓教訓:這天氣,你不知道帶傘啊?下大雨你怎麼不打車呢?餓了不知道先吃飯啊?等會胃痛你就知道有你好受的!
  • 福來了,貴來了……父親給女兒嫁妝裡留字,藏著父愛的深情和智慧
    千百年來父親嫁女最共情的祝福當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可以父親的閱歷,父親的智慧當然知道,在女兒出嫁後的新家裡,積日成歲月後的歲歲年年裡,那能天天、時時和美如初呢?
  • 《共情式溝通》:成為受歡迎的人,不需口才好,只需共情就夠了
    與其他傳授溝通技巧的書籍不同,這本書不會教你一些高深的訓練口才的技巧,也不會鼓勵你去演講,只是從共情的角度,讓你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那你可能要問了,「共情」?聽起來好像很專業,我能學會嗎?我學會能做到嗎?當然,因為書裡有介紹常見的溝通共情小技巧,還有一些進階的技巧,都是比較容易操作的部分。
  • 《共情溝通》:如何敏銳的捕捉對方的情緒和反應?5個方法告訴你
    情侶之間女生最常對男生說的話就是「你不懂我」、而男生最常對女生說的話是「你能不能理解理解我」,每當這麼話說出口的時候,關鍵對話就發生了,能夠迅速捕捉對方的情緒和反應,開啟溝通,這樣的對話就可以成為進一步了解彼此的機會,兩人的感情在這樣良性循環的溝通中,會很自然的產生一個較好的結果。
  • 嘴下留情,心生歡喜
    我心裡想:既然認識,你可以先和他打招呼呀,為什麼非得讓人家先和你打招呼呢?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吧。她還把這稱之為「真誠」,說她不會藏著掖著,有什麼說什麼。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嘴巴毒的人心腸不會壞,越是不說話的人狠起來才要命呢。
  • 追求人際關係共情,實現溝通上的輕鬆,贏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共情式溝通》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作為心理諮詢師,在從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為五千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並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是紐西蘭國立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大阪經濟大學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豐富的教學經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編寫了這本非常實用的書籍,值得拜讀。
  • 《共情提問》:6大技巧、5大提問力,讓你秒變情商高手
    ——《共情式溝通:如何讓溝通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微妙的。現在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溝通的時候,或者是和別人探討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說出的話,對方很難聽從你,或者說對方不太認同你的想法,從而會導致你們溝通失敗,甚至是導致你們雙方陷入生氣、不知所措的地步。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存在溝通方面的問題,但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 從此,生歡喜
    好像是頭一次對自己的生日如此的淡然,但我卻深知這份淡然裡有期待,有憧憬,有約定。也許對年歲的承接,最好的方式便是順其自然吧。生日這一天是對年歲的承上啟下,對過去的那個歲數作別,對到來的這個歲數問好。不論過去的那一年是好是壞,都應有一份鄭重地道別,這份道別是對過往的肯定,是對未來的可期。
  • 當感情出現矛盾時,如何「共情溝通」?
    很多婚姻家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女人在家累死累活,得不到男人體諒不說,還會熬成黃臉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人都不願意在家當家庭主婦的原因。只要學會「共情溝通「,很多問題還是能解決的。「,無非就是要懂得先理解,聆聽,共情對方。
  • 《共情式溝通》:如何通過「共情」,讓你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
    《共情式溝通》是日本心理諮師古宮昇的一本書,書中作者為讀者介紹了我們為什麼需要「共情式溝通」,「共情式溝通」的特點,以及如何進行「共情式溝通」的相關技巧等內容。當他們初次與人見面,或是上臺表演演講,與上司談話,喜歡的人對自己冷漠時,他們都會感到心裡焦躁不安。每每這些諸如此類的情況發生時,那個「小孩」就會跑出來「嚇你」,你就會變得「鋒利」起來,在不經意間破壞人際關係,傷到親近的人。為什麼一些小孩會抗拒給予別人?孩童時期,父母總是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 為什麼共情的話語,比普通安慰有力一百倍?
    但共情力強的人,他們能捕捉到這一層情緒,使對方知道,有人能懂自己的感受。 普通安慰:「不要哭。」阿朵式共情:「你要去享受這個舞臺。」 有些人容易混淆「共情」與「同情」這兩個概念,認為對他人有同情心就是的共情的表現,但其實兩者並不相同。
  • 《共情式溝通》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致力於構建幸福快樂的人生。古宮昇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為日美兩國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幸福感。 ② 感謝傷害你的人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加了你的見識;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
  • 一個女人的智慧,藏在對男人的「冷落」裡
    就像張愛玲形容的那般:「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對於女人來說,因為愛情變得卑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若是女人在男人面前表現出了自己的卑微,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了。真正有智慧的女人,一定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你越是卑微,幸福就越容易失去;反之,適當地對男人冷落,才是守住男人心的最好方式。
  • 高情商的聊天技巧:明白很多方法還是無法溝通,共情更重要
    【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一口氣讀了很多溝通的書籍,明白了許多方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發現效果甚微。特別是在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下,很難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高情商的表達,不僅僅需要技巧,更需要共情。你傳遞給別人的是溫暖,是理解,是我的心裡有你,就很容易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