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不煩
最好的婚姻,就是要談一輩子戀愛。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一共辦理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
選擇離婚的夫妻將近半數,令人咋舌。
再翻一翻過去的記錄,赫然發現原來最近15年裡,每一年的離婚率都在攀升。從前,結婚是人生大事,是生活穩定的保障;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切都變得有了期限——時間會變,人心會變,婚姻也會變。
持久而幸福的婚姻,在這個時代顯得越發珍貴。
人們總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
可圍城裡的景色不盡相同,有的一片破敗、毫無生機;有的卻能枝繁葉茂、滿園春色;同一堵牆圍住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維繫著婚姻,又是什麼使婚姻破裂呢?
好的婚姻,永遠有話說
被奉為「愛情聖經」的《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前》《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曲的所有畫面,都是男女主角在聊天。
美國男青年在列車偶遇了巴黎女孩兒,二人聊得十分投機;9年之後再度相遇,二人又邊走邊聊著度過了一整天;又過了9年,兩人已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卻仍然有說不完的話。
電影底下有一條2000多贊的評論:「結婚快10年,互相之間還有這麼多話可講,這不是真愛是什麼!」
是啊,在婚姻生活裡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張口除了雞毛蒜皮、家長裡短,還能暢談心靈與人生,還能注視著彼此的眼睛,傾聽對方的感受,除了「真愛」,真的再也找不出別的理由了。
有科學研究說,荷爾蒙的持續時間只有兩年。這兩年裡,還要算上二人戀愛期間的試探、磨合,等到真正步入婚姻,荷爾蒙已然不太夠用了。
感情越來越穩定的兩個人,開始形成一種無聲的默契——該說的話都說完了,不必再費心交流。忙,成了最常用的藉口,總想著這些話明天再說也一樣,拖著拖著,二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悲歡不能相通,喜樂不能共融。從熱戀時的千言萬語到婚後的三言兩語,夫妻,終於過成了鄰居。
電影《無問西東》裡,許伯常的妻子劉淑芬總是對他惡語相加,活脫脫一個悍婦。然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關起門來,劉淑芬卻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
許伯常在外可以對學生慈愛、對同事友好、和鄰居攀談,回到家卻冰冷到與一塊石頭無異。
他將家裡的所有東西分得清清楚楚,他的是他的,她的是她的。劉淑芬將他杯子摔碎,他寧可用飯碗喝水,也絕不會去用妻子的。
劉淑芬不堪折磨,歇斯底裡地向許伯常嘶吼:
「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許伯常回答她的,卻仍是冷冷的一句:「那你還和我過?」
這場婚姻,最後以劉淑芬跳井自殺告終。儘管這一次,許伯常撲到井邊,撕心裂肺地喊出「淑芬」,她卻再也聽不到了。
一個人孤獨終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一個使你感到孤獨的人終老。
男女初相識時,往往有說不完的話。所謂談戀愛,愛情確實是在一字一句中談出來的。
兩顆寂寞的心靈終於相遇,都急著向對方交付自己的過往,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天造地設一對璧人,仿佛在透明的肥皂泡泡裡愛戀。
可肥皂泡終有落地破滅的那一天,當它撞向婚姻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猛然跌入現實生活的二人,免不了要灰頭土臉。
而好的婚姻,便是兩個人想盡辦法將對話延續下去,一輩子有話說,一輩子有的聊。
沒有人是一成不變的,婚姻中的兩個人也在不斷成長。這時,唯有溝通才能讓我們及時感知到對方的變化,明白彼此的心意。
一言一語,都會將兩人的心連接得更緊密。
魯迅先生曾在文章裡寫道:「婚姻中最折磨人的,並非衝突,而是厭倦。」
很多人會說:「都老夫老妻了,過什麼節日、送什麼禮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虛頭八腦的幹嘛。」
殊不知,儀式感並非只有在節日、紀念日時才能擁有,真正的儀式感,反而體現在尋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一飯一蔬。
就像湯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圖》裡說的那樣:「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儀式感這件事,需要花費的不是多麼高昂的金錢,而是真情實意的心思。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點開之後才真切地感受到,在漫長的歲月中,始終讓婚姻保有新鮮感的秘訣,正是點綴在日常生活裡的儀式感。
爺爺奶奶之間的愛情沒有逢年過節必轉帳520的浮誇形式,只是每次爺爺去接奶奶回家,都會帶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個擁抱,還有一雙永遠溫情注視的雙眼。
奶奶特別愛美,看見滿牆的發卡頭花就走不動,爺爺便在身後小心翼翼地幫奶奶試戴。
商場裡的娃娃機可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奶奶有顆少女心,也想要毛絨絨的小玩偶,於是爺爺意外發掘了自己的夾娃娃天賦,最後滿載而歸。
疫情期間,84歲的黃奶奶不能去探望住在ICU的90歲老伴。每天下午,黃奶奶都會手寫一封情書託人帶給孫爺爺,爺爺認真讀完後會輕輕地將其收好,攥在手心裡。
看到這些也忍不住會想,難道在這些爺爺奶奶幾十年的相處中,真的沒有煩悶、暴躁、一地雞毛甚至灰心喪氣的時刻嗎?
一定不是的。
每一段婚姻,都有著被生活瑣事蒙塵的風險。然而正是儀式感,讓我們在忙碌中還能發現對方的美好,在平淡中仍體悟到愛情的美妙。
毋需盛大,毋需光鮮,只需要日常生活裡多用一點點心思,就能為婚姻鍍上一層長久的保鮮劑。在那些齟齬瑣碎的時刻,給予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愛情最動人的地方,不是少男少女熱戀時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而是當我們走過半生,你仍在我身邊,帶著一如當初的目光,相看兩不厭。
好的婚姻,就是互相欣賞
人們常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可西施若是沒有遇到一個願意欣賞她的人,也不過只是一個普通女子。
能夠相守一生走下去的,往往是那個你覺得TA怎麼看都好的人。而大多婚姻裡出現的矛盾與問題,也都源自對另一半的不認同,看不到對方身上的閃光點。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被疼愛,被呵護的確會讓人感到幸福;而被欣賞,卻能讓人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楊絳與錢鍾書相伴63載,就是這樣始終帶著欣賞的眼光注視對方。
錢鍾書的朋友對他外表的評價是出了名的「憨」,楊絳卻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錢鍾書性格倔強,率真直爽,對於生活瑣事一竅不通;溫和冷靜的楊絳卻從不因此生氣,反而覺得他笨拙可愛。
楊絳在錢鍾書的眼裡,更是最完美的存在。多年前,錢鍾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一向毒舌的錢鍾書,從來不吝嗇對妻子的誇讚,直言「她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互相欣賞,又各自精彩,這大概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樣子。
最近看到一封信,是香港演員羅家英在71歲時寫給夫人汪明荃的情書。
他在信裡深情告白:
「跟你在一起之前,很少有人會讚賞我,但是你懂得欣賞我。尤其是我在粵劇舞臺上化好妝,表演的時候,你對我的認可給我很大的信心。我們戀愛21年,60歲才結婚,對於我來講晚一點沒有關係,只要有一個好的結尾。"
動人的愛情長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就在於背後這份堅定不移的欣賞。也正是這份欣賞,給這段關係打開了一扇窗。
所以你看,好的婚姻,不是多完美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而是這兩個人,都一定要懂得欣賞對方的好。
杜拉斯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我們既然因為愛結合,那麼就有責任守護好這份愛,讓它長長久久地存在下去。
別讓愛情這隻曾經結在樹上的新鮮漿果,最後成了冰箱裡存儲的食物,拿出來尚可果腹,卻永遠地失去了新鮮的味道。
田馥甄在歌裡唱:"人理所當然地忘記,是誰風裡,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
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總是輕易會被那些零碎的小事消磨掉耐心、熱情,習慣於對方的付出,而忘記了出發時牽著手許下的承諾。
愛情,需要用力堅守;婚姻,需要用心經營。最好的婚姻,就是要談一輩子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