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瓏
編者提示:
文章的開篇我先申明自己的幾個觀點,如果大家認同,請開心閱讀全文,如果不認同,請留下您寶貴意見。文明社會、文明評論,不要一看標題就炸毛。
1,不支持婚前同居行為,雙方的婚戀程序應該是戀愛、訂婚、結婚、生子。當然,訂婚環節可以省略。
2、婚前購房,如果需要女方出資,無論是買房或參與裝修,都應視作婚前財產,主動加女方名。
3、彩禮可有可無,這個根據個人能力及女方家中的風俗習慣而定。
4、所生育的子女,雙方協商孩子的姓氏問題,個人更支持子女都隨男方姓。
每個人的觀點是不同的,這些觀點來源於當事人周邊的環境。
比如:一個可以年入10萬+的女性,她就不能理解有些女人為什麼不用高級化妝品。
同理,男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女人非要彩禮,越窮的地方越要的多。
原因很簡單,並不是每個女人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彩禮,只是普通女性的生存保障。
◆有經濟實力,沒把彩禮錢放在眼裡的女人
◆心思簡單、有愛就行的女人。
這兩種,你更喜歡哪種?這是女性自帶的屬性,這個屬性也間接決定了你今後的婚姻質量。
✿家鄉風俗如此,不要彩禮沒有面子。這是思想觀念的問題,觀念沒有轉變的女方及家庭,在這個問題上不願意變通的時候,男女雙方要考慮「三觀」。
✿女方家庭遵照禮制,提倡彩禮、同時給予相應的嫁妝,以圖好彩頭。這類女方家庭,比較遵守規則,類似這種情況,可以雙方溝通彩禮及陪嫁的多少,千萬不要直接說人家「賣女兒」。說實話,真讓你買,你也買不起。
✿蠻不講理,以獲利為目的,獅子大開口索要天價彩禮。實際換個方式想想,女方如果陪嫁一臺二三十萬的車,可能你覺得也沒多少錢,也未必感覺臉上特有面子。但讓男方出個二三十萬的彩禮,多數男人就叫囂這是高價彩禮。
以上是女性要彩禮的原因,可以變通,也可以商量,就看雙方有沒有耐心和誠意。
那些不要彩禮的女性是什麼樣的呢?可以說,她們是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女性。
只有經濟獨立,才能挺直腰杆子說話,才有能力拒絕彩禮。但你想過嗎?這樣的女性,與她匹配的是什麼樣的男性呢?
當下,普通女性依然佔絕大多數,她們選擇婚姻的目的就是共同經營家庭,「一好變兩好」。
男性主動承擔婚姻成本,比如買房、買車等。女主承擔生活成本,比如育兒、家務等。
房和車這些都是增值或保值產品,誰出錢誰受益,哪怕將來雙方離婚了,這些財產還是男人的,女人分不走一分錢。
可育兒與家務這類付出都是隱性成本,如果女人沒有工作,做家庭主婦,就相當於女性嫁人後,成了一個住家保姆而已,還是沒工資的保姆。
男人認為,我在外賺錢,你在家做家務,這很公平。我也承認,如果是男人主外,甚至一個家庭大部分或全部的開支都由男人提供的話,女人做好家務、管好家也是一種能力。
雙方分工不同,居家女性不應該受到來自男性的經濟蔑視。「沒有我在後方搞好安定團結,怎麼會有你安心在前方打拼賺錢?」
我相信,除了家庭主婦之外,沒有誰願意在一個包吃包住卻不給錢的地方打工,您說是吧?
除此之外,許多普通女性在婚姻裡還要承受生育風險。
比如懷孕時無法工作,沒有經濟收入,生產時生命及身體安全無法得到完全的保障,生育後養育子女,不能脫身或與社會脫節後造成沒有理想崗位。
為什麼商場或酒店的清潔工人多數都是女性?並不是女性擅長做這些工作,而是她們只能選擇這類工作,或者說是只有這些工作選擇了她。
假如婚姻面臨解體,那么女方既沒有物質財產,也沒有精神財富,最終一個人離開,一無所有。
作為最普通的女性來講,她們極少具有生存能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會出現一些依靠丈夫生活的女性,從而讓整個女性群體變成「討飯」、「靠男人生活」的人設。
之前我說過,人的主觀判斷來源於他周圍的環境。比如一個男人們痛罵女人要天價彩禮,可能就是他周圍的環境是那樣的。
那些從來不拿彩禮說事的男人,也並不是沒遇到「彩禮」這個聽起來並不讓人舒服的東西,他們只是從意識中認為,自己選擇的女人,配得上所有的好,他也願意傾其所有。
要彩禮的女人不可怕,只談感情不要錢的愛情才可怕。
女人有目的地組建家庭,往往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不談錢的愛情才是不成熟的。而且,不談錢只談情的女人,她要的情,你也給不起。
在經濟落後地區,彩禮往往很高。高彩禮讓男人娶妻困難,把對婚姻中高消費的怨氣全都轉嫁到女人頭上。
其實最高消費的是房子,這是大頭,誰買是誰的,別人拿不走。
有男人喜歡用外國人的標準對照我們的習俗。比如說外國人娶老婆不用彩禮,但他們也不養老你怎麼不說?
而且,外國人如果夫妻離婚,前夫要負責前妻的生活費及簡單開銷,直到她擁有下一次婚姻。
在我國,擁有獨立勞動能力換取報酬的女性,才敢不要彩禮。
對於沒有生存能力的部分女性來說,她婚後的生活就是相夫教子、承擔家務,她們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所以「彩禮」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她們安心,相信許多女性在生育期間曾動用過彩禮。
當女性的生活需要完全依賴男性時,她們是很可憐的。對她們而言,她們的婚姻更像是一場互出資源的合作,「你出經濟我出力」,你把我娶回家,我生個孩子,你負責養家。
這本來就是中國一直延續的一種傳統模式,只是一部分女性早就覺醒了,懂得依靠自己能力謀生,尋求真正的心靈自由。
可對於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的女性來說,你讓她安心教子的同時還要承擔家庭經濟,這兩種能力她們無法完全具備。
還有一個更直觀的事實是:女性離異後,得到的多數經濟幫助來源於自己的娘家,而非前夫。哪怕女性再獨自撫養共同的子女,也是有良心的男人會按時給點生活費,沒良心的男人根本不管不顧。
你讓中年育兒之後的女人殺進職場努力,她拼得過誰?拼得過那些高學歷、高能力、未婚的女性嗎?
那麼,女性在婚姻裡得到了什麼?
玲瓏,洞悉人情世故、擅長男女情感分析。如果喜歡我,就請關注我,有問題咱們坐下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