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到底是陋習還是保障

2020-08-27 情感導師陸老師

從我開始做婚戀行業開始,遇到太多的即將走入婚姻的未婚男女,總是問我,彩禮應該給多少,應該怎麼給。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公司有專門的服務是給到各位即將進入婚姻的人士的,包括一些風俗習慣,以及男女雙方的家庭矛盾的化解。

其實彩禮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有,古代把彩禮當做是明媒正娶的標誌,有了彩禮女人才是被明媒正娶回家的夫人,沒有彩禮那就是無媒苟且,為世俗禮法所不容,如果是大家族裡面的小姐,那整個家族裡面的待嫁姑娘都會因為這個女孩而蒙羞,以後再談婚論嫁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大的阻礙。

而放到現在來說,以前封建的婚姻習俗也慢慢的被簡化了,但是彩禮依然被保存了下來,但是在說著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很多的男方家庭越來越覺得彩禮是一種陋習,因為有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孩子結婚,可以說是掏空了父母的家底。

其實說彩禮到底是不是還應該存在,是不是一種陋習,應不應該廢除,其實是不可以一概而論的。這就要看男女雙方是怎樣去考慮的,還有就是雙方的父母又是怎樣對待小兩口的婚姻的,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雙方很在意對方,認準了對方

通常這種情況下,彩禮只是一種形式,男方唯恐給少了,對女方是一種不尊重,也擔心女方的父母會不滿意。而女方也會擔心要了彩禮會對男方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從而和父母說明情況,主動降低彩禮,或者乾脆不要,這種有商有量的情況是最好的,彼此都能做到為對方和對方的原生家庭去考慮,那這樣的婚姻即使婚後有些小的摩擦和矛盾也肯定會小事化了的。

第二:其中一方不是很在意對方,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通常這種情況下,如果是男方不在意女方,那基本上彩禮是不太可能給的,因為男方始終都會以自己原生家庭的利益為第一出發點,當然不希望自己家的錢給到對方,畢竟男方並沒有把女方當做自己家人,如果是女方不在意男方,那你給了多少彩禮,她都不會滿足,只會覺得金額才是最重要的,不然自己多沒面子。

第三:雙方為了結婚而結婚

這種情況通常來說是比較容易商量的,因為本身就是為了結婚去的,早在結婚之前就會把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商量好了,彩禮也都會按照當地的價格處理,這種也是遇到的最多的情況,但是大多數這種情況都是不太會有幸福的婚姻的,很多時候往往結婚沒有多久就會一拍兩散了。

第四:其中一方的父母完全對另一方的家庭不滿意,堅決不同意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父母出彩禮的家庭裡,如果是男方用自己的錢去出彩禮,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如果心疼自己兒女的父母到最後都會妥協,最怕的就是打著為子女好的名義,卻幹著背道而馳的事情,那這種情況下,子女要不然就是私奔,要不然就是分手,終其一生都不快樂幸福。

以上這幾種情況都是經常出現的彩禮方面的一些問題,當然還有一些更加奇葩的,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總的說了,彩禮因人而異,到底是陋習還是保障也都要看雙方的感情和雙方原生家庭的態度。

我們不能因為彩禮就去否定一段感情,拒絕走入婚姻,但是也不能把彩禮的事情一概而論,畢竟婚前哪怕一點點的小事,都有可能會造成婚後的軒然大波。

相關焦點

  • 彩禮到底是文化還是陋習,對此你何種看法?
    彩禮的出現本身是一種婚姻文化,為了增進兩家人的感情,也讓小兩口的婚姻變得更加完美;然而在後來的發展中,彩禮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陋習。現在的我們,在面對動輒上十萬的彩禮費用時候,難免會對婚姻產生恐懼心理。而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慢慢遏制住高彩禮的風氣,讓彩禮回歸文化的本質。
  • 彩禮,傳統?陋習?
    騰訊新聞穀雨數據10月17日發布了《2020年國人彩禮調查》,整理了1846份有關彩禮的答案。其中,貴州彩禮禮金平均值為8.9萬,排進前十。愛情面前,彩禮如此俗氣,但一旦步入婚姻,再俗氣的問題還是要被搬上檯面。當被問及:"女方要求的彩禮金額太高,是否會影響到您對她的感情?
  • 彩禮到底該不該給?彩禮是為了保障女方婚後利益?
    今天偶然在頭條看到了幾個關於彩禮的問答,心情有些複雜。評論區幾乎兩面倒,男方說男方的不易,女方說女方的難處。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畢竟人的本性就是「自私」、「利己」的。首先聲明,我提出的意見肯定是帶有主觀色彩,但是我會儘量不帶立場的去分析。那麼,彩禮到底該不該給呢?我瀏覽了眾多頭條用戶的發聲,基本分為三派。
  • 為什麼彩禮會被認為是陋習?從古今彩禮嫁妝和性別歧視說起
    有些人認為彩禮是傳統習俗,也有些人認為彩禮是社會陋習,關於彩禮到底是個啥,該不該保留,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簡歡在這兒還是想多嘴說一句,彩禮不是陋習,人心才是,也不是每個地方每個人都要高額彩禮,也不是每個地方都只要彩禮不回嫁妝,這種事情還是存在於部分地區,這部分地區恰好和男女歧視嚴重地區高度重合
  • 天價彩禮已成陋習,李銀河發言抨擊:到底是賣女兒還是嫁女兒?
    很多女孩把彩禮看成是愛情的試金石,也可以說是婚姻的一種保險。內心想法:如果他真心愛我,他應該可以傾家蕩產把最好的給我。而這個「最好」就是指金錢。確實,這個現象很常見。身邊朋友臨近結婚,除了事先商量過的彩禮,還要三金,哪怕戴不上,就是要買,這是婚姻的保障,是愛情的認可。
  • 低俗「丈母娘」陋習何時了?
    今天看到悟空問答一道題:「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結婚時該不該要彩禮」?忍不住想說道說道。這都二零二零了,還有這麼低級的問題蹦出來撓人生厭。結婚給彩禮是中國傳統習俗。自古以來結婚嫁娶都是女兒必須外嫁到男人家裡而成為男家的媳婦兒,叫做媳婦兒娶進門。法定意義女兒就成了男方家庭的一員。為補償女方父母養育女兒的辛苦,男家自然會給女方家一定的彩禮。
  • 湖南結婚彩禮平均7萬,過半男性認為:彩禮是該摒棄的陋習
    ,近一半男性認為彩禮是一種應該摒棄的陋習,是男方家庭單獨背負的壓力;超過六成女性則認為彩禮是男方誠意的體現。一方認為,彩禮就是一種陋習。@槑小Jane彩禮是陋習,孩子一定要跟爸爸姓也是,男主外女主內也是,女人主要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也是。
  • 彩禮|是對女方的一份保障、還是壓倒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討論
    20萬元彩禮、6.8萬元訂婚禮金、一套房、一輛不低於10萬的車,成了壓倒表妹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高中就開始戀愛的表妹徹底與男朋友分手了,這場長達7年的感情最後還是敗給了「世俗」。她男友真的很努力,但攢夠彩禮還需要時間,她家裡人等不及。這些錢,表妹的父母也不會要,婚後幾年內夫妻感情好的話,還會把這些錢返給他們小兩口的。但作為男方,這就是一座大山在面前,翻過去需要時間積累。如果感情不好,表妹的父母要的這些彩禮,可能就是給表妹的要的一份保障吧!
  • 彩禮是給女方父母的補償還是給女兒的保障?3個女人是這樣說的。
    還是把彩禮錢給女兒帶回去做保障?女兒在婆家除了丈夫其他都是外人,作為女方母親的就把最後的保障(彩禮)給女兒防身,這樣女兒也不至於在婆家無依無靠,也算是給女兒跟女婿的幸福的保證。彩禮是給女方父母的補償還是給女兒的保障?3個女人是這樣說的。
  • 彩禮這個事沒那麼簡單,不是陋習兩個字能否定的,朱元璋都控不了
    現在中國男娶外國女的現象多了,很多視頻在介紹國內外婚姻狀況不同的時候,總喜歡拿彩禮這個事情說一說。不得不說,有些地方彩禮的確高得嚇人,很多人直言傷不起。有些地方出手就是20萬起。甚至據說河南鶴壁和焦作沒有三十萬,娶不到一個普通的媳婦。也正是這個原因,某些小心思的男人在給老外美女介紹彩禮這一中國特色婚嫁習俗時,毫無保留的痛批這一陋習。
  • 「彩禮」是普通女性的最後保障!男人:誰保障我?
    同理,男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女人非要彩禮,越窮的地方越要的多。原因很簡單,並不是每個女人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彩禮,只是普通女性的生存保障。但讓男方出個二三十萬的彩禮,多數男人就叫囂這是高價彩禮。以上是女性要彩禮的原因,可以變通,也可以商量,就看雙方有沒有耐心和誠意。
  • 至此,一心向錢 彩禮是陋習
    總感覺彩禮是陋習 是我錯了嗎?彩禮是中國傳統的婚俗習慣。適當的彩禮,可以增加 喜慶氛圍。超過男方的經濟能力,就成了負擔,還可能結束這段感情。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來說,不要彩禮,有些男人不會重視妻子,不會珍惜感情。所以,彩禮還真是有利也有弊。我覺得彩禮是陋習,不管你怎麼噴。婚前談彩禮,最能見人品。
  • 結婚前女方到底要不要彩禮
    因被告韓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由被告韓某與實際接收彩禮的被告韓某某共同承擔返還義務。被告韓某某主張因被告韓某被原告拐騙、並發生關係為由,主張原告之父以彩禮的名義給付被告韓某的彩禮款,是原告李某給付被告韓某的補償款,因未能舉證,本院不予採信。
  • 離婚律師說:彩禮是婚姻破裂的第一道傷疤
    我反對一切會給婚姻造成困擾的因素,而彩禮問題往往就是導致婚姻破裂的第一道傷疤!如果說彩禮是一種習俗,那我覺得就把它塵封在歷史文化中就好了,因為它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陋習,是一種完全沒有必要的存在。從那些因彩禮問題走向婚姻破裂的案例中,絕大部分女方對於為什麼要這筆錢是沒有自己的主見的,她們只是單純的認為這是習俗,別人有,我也要有。
  • 「多要點彩禮給你弟買房」:變了味的彩禮,是否還能給婚姻保障?
    接親當天,在男方拿出原本商量好的一萬一千塊錢彩禮後,朋友的母親非但沒有讓他進屋,反而臨時變了卦,聲稱彩禮要八萬塊錢。雖說男方聽到後一時很難為情,但他還是委婉勸說準嶽母,為了不耽誤時辰,是否可以先把朋友接走,過幾天回門,一定會把剩餘的錢補回來,就算是湊,也一定會一分不少的親自帶給她。
  • 彩禮只能1萬內,你能接受嗎?
    其中,「洞房花燭夜」不僅是喜事,還是大事,在很多人眼中,婚姻甚至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而近日,山東沂水婚俗改革倡議「彩禮不要或者少要,彩禮費控制在1萬以內;婚車不超過6輛;婚宴僅邀直系親屬即可,規模不超過10桌,提倡隨禮不要超過200元」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 彩禮到底要還是不要?關鍵看人品!
    我不知道有這樣的想法的是女孩自己想的,還是真的遇到這樣被男方對待的,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男方家庭,我覺得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離婚。 在不要彩禮的這兩種處境裡,我想大部分的人遇到的應該是第一種,少部分的人遇到的是第二種,畢竟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 但是為什麼評論裡有這麼多的人會贊同第二種處境呢?
  • 在自由戀愛的時代,結婚時男方到底應不應該給女方「彩禮」?
    那麼結婚時男方到底應不應該給女方「彩禮」?彩禮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在婚約初步達成之時,男方會給女方贈送聘禮,女方也會對男方進行回禮。在古代,彩禮和嫁妝相當於好彩頭,用來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到了現代,彩禮更多的被賦予了「買賣」或者說「交易」的性質,使得很多男方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不要彩禮的姑娘會被看不起?
    咱家不寬裕,你們馬上要結婚了,能不能在和我家狗娃結婚的時候,少要點彩禮啊?小事啊,我媽那大度量必會同意,電話過去,為了讓阿姨知道,果斷免提,說完我媽就扯著嗓子在那嚷:彩禮?要什麼彩禮!能嫁出去咱趕緊倒貼!。。。
  • 你嫁的那個人給彩禮了嗎
    彩禮是各個地方的風俗,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這個風俗一定是存在的,要不要給彩禮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青年男女有著巨大的考驗,彩禮的存在沒有對錯的。 現在大多數青年男女談戀愛,男方要有車有房,女方要彩禮,我認為都沒錯,都是為以後著想怕過苦日子,結婚更幸福,是大多數女性的追求,父母要彩禮,更多的是為了女兒嫁過去後有更好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