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寧願生沒出息的兒子,也不要養育優秀的女兒。現在提倡男女平等,大家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沒有以前那麼重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都想生個小公主。所以,在聽到竟然有人有寧願生沒出息的兒子也不要養育優秀女兒的想法時,會感到很詫異。這樣的想法,很多人感到難以理解,那麼有部分人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呢?聽聽這三位老人怎麼說。
生孩子,我當然更願意要男孩了。因為傳宗接代靠的是兒子,而女兒遲早都是要嫁出去的,養了二十幾年,卻成為了別人家的人,所以說,哪個父母不是更願意要兒子的。
養兒也是養,養女也是養。可是養兒,兒子可以一輩子陪在父母身邊,晚年也有兒子陪伴和照料。兒子再給我們開枝散葉,有了孫子心裡肯定會高興。中國人講究的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只有生了兒子,一個家的未來才有盼頭。
女兒養大之後,不管多優秀,到頭來還是嫁到別人家裡去。父母辛苦將她養大,自己的父母還沒來得及孝敬,就要去照顧丈夫和丈夫的父母了。有些話說得再好聽,女兒再孝順,嫁了人以後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女兒是指望不上的,還是養兒子最實在。
我更願意養兒子,這並不是我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是我覺得養兒子更省心。女娃太嬌氣了,年輕時就聽很多朋友說,女娃剛出生就特別難帶,要哄要抱黏人,大人帶女娃帶到心力交瘁。而男娃就比較好帶得多,能吃能睡,很讓人省心。
另外,女孩子天生就比較脆弱,做父母的時刻都要操心她,小時候怕她被人欺負,談戀愛怕她被人騙,結婚了怕她在婆家受氣,總之無論在哪裡時段都讓父母惦記著,放心不下,花費太多的心力。
兒子則不然,男孩可以往糙裡養,隨便他怎麼折騰,身為男兒,不用父母過多地操心。即使沒有多大的出息,但也能讓父母省心,反正我圖的就是平樂安穩,所以我寧願要個沒多大出息的兒子,也不想花費心力去培養一個優秀的女兒。
年輕的時候我還沾沾自喜,有點小自豪,覺得自己喜歡女兒,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比一般人強多了。那時也生了個女兒,我把她當寶貝公主一樣培養。在我的精心培養下,她各方面都很優秀,讀書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鋼琴也彈得好,舞也跳得好。
在我很自豪自己培養出這麼一個優秀的女兒時,她卻在嫁人之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前途,甘心在家當一個全職主婦。無論我怎麼勸都沒用,反而說我是在破壞她的家庭幸福。我真是氣得不知如何是好,早知今日,我當初也不會花那麼多錢和精力去培養她了。
女兒有女兒的選擇,我也尊重她。只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去年老伴生病住了院,我一時拿不出足夠的錢,就想女兒給墊著點。結果她說她不工作沒有自己的收入,拿她老公掙的錢給我們,會被婆家說的。這回我真的是氣著了,女人嫁了人心裡就只有丈夫了和婆家,哪裡還有父母。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寧願生一個沒多大出息的兒子,也不再花費心力去培養一個優秀的女兒了。
一、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重男輕女,可是一到現實中作選擇的時候,還是不自覺地選擇生兒子。很多父母都覺得兒子跟自己才是永遠的一家人,而女兒嫁人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二、覺得女兒柔弱,不能作為自己的依靠
大家會覺得女性比男性柔弱,在很多方面都依靠不了她們,男性才能給人依靠和安全感。父母在年老時,潛意識裡也會覺得兒子比較可靠,女兒是指望不上的,說不定自己還要處處去幫著女兒。
三、女兒婚後眼裡只有丈夫和孩子,顧及不了父母
女人一向以家庭為重,在婚後,會甘願犧牲自己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當個賢妻良母。如果父母和夫家有衝突,她也只能站在夫家這邊。父母需要幫助時,她也愛莫能助。這樣的女兒是很不得父母的心的,與其這樣,他們寧願要個平凡無奇的兒子。
生兒好還是生女好,一直大家喜歡討論的話題。其實無論生兒子,還是生女兒,順其自然就好,珍惜自己與兒女的緣分。兒子好,還是女兒好,其實不在性別上,而是在父母的教育上,只要教育好了,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很好。你們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