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成長《親密關係》第二章讀書筆記

2020-08-28 大寶心理

幻滅—不再被錯覺迷惑。親密關係中遇到的痛苦來源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孩童時期的舊痛重現,是曾經的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需求未被滿足導致的的創傷,覺得自己不值得,不被愛,不重要,是失敗的等,甚至這種痛苦會嚴重到心碎的程度。

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期望得不到滿足而憤恨,會重新感受小時候同樣情況下所感受到的沮喪,同樣的,也會採取和小時候相同的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和控制另一半。常見的四種偏差行為有: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報復心理,自我放逐。

在親密關係和其它關係中,我們遇到的沮喪讓我們浮現兒時的舊痛,曾經的痛苦令小時候的自己感覺無法承受,為了把自己從痛苦中拯救出來,我們必須遠離痛苦,並同時遠離造成痛苦的人。小時候我們會把父母推開,長大了我們會把愛人推開。這些痛苦的經歷和經驗讓我們產生對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這些信念被藏在潛意識裡,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相遇到有衝突有沮喪的事件,這些信念將被限制在過去的情緒和感受裡決定著眼下我們的情緒和感受。如果走積極的方向,那麼親密關係就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面對並治好舊傷,從而改變衍生自傷痛的錯誤信念。

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本來應該用負責的態度來面對和處理傷痛,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往往怪罪伴侶傷害我們。然後我們會嘗試控制他們,確保他們不再「傷害」我們。

偏差行為之引起注意,我們會裝作可愛,親切,聰慧,勇敢,或者尖叫,脆弱,哭鬧來吸引伴侶注意。讓伴侶來關注我們,這樣我們就覺得自己很重要,被愛,被重視,有價值。但是伴侶遲早會厭煩,對這些行為習以為常就不再注意,你的舊痛又再次浮現,進入第二種偏差行為—權力鬥爭

權力鬥爭是一場爭奪主控權的戰鬥,雙方都努力地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話語和行動。

1.用蠻力或恐嚇強迫對方改變生活習慣,話說方式,頭髮長度等

2.憤怒。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憤怒的兩大好處一是可以麻痺我們的痛,二是可以讓對方有罪惡感。三種方式為1攻擊(明顯表示憤怒比如批評,指責,肢體攻擊,言語中傷等),2情緒抽離(比較沉默的方式,不管對方多生氣,都可以一言不發,冷冰冰地表情),3被動攻擊(假裝不太在意,言語卻隱約帶著批評等,裝作無辜的受害者讓對方覺得自己像個壞人)。

3.立場堅定—我永遠是對的。

為了逃避痛苦,努力地讓別人看起來是錯的就行了。別人是錯的,那我就是對的。這樣能抵消痛苦的感覺。

如果能用和諧的方式來解決權力鬥爭,我們的親密關係將幫助我們療愈舊痛,讓我們的關係通往靈魂深處的親密。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鬥爭下去,就有可能進入偏差行為第三階段—報復

刻意地傷害對方,從而減輕自己的痛苦。用行為或語言傷害對方的感情,讓他受到刺激,背叛或侮辱。而報復沒有辦法讓人體驗真愛,最後一定會走上自我放逐的死路。要改變這樣的格局和局面,我們有必要用全新的心態來面對親密關係中浮現的痛苦。

愛意是心靈的呼喚,是我們內心渴望解決問題的欲望。痛苦其實是一種轉機,能讓我們成長並擺脫目前所受的限制。親密關係是治療舊有的傷痛的最佳環境。經過痛苦,才能成長。正反方的進化,平靜地體驗痛苦,用愛來支持彼此,一起度過。有效溝通,意向是關鍵。讓兩人心中舊痛浮在臺面,然後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它。放下立場,直面問題,比逃避問題要簡單的多。

歡迎指教,讀書分享,一起共讀。

相關焦點

  • 羅蘭《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本書遵循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論述了親密關係的基礎、活動形態、類型、矛盾和修復等內容,讀完本書,你將對人際吸引、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溝通、性愛、依戀、擇偶、嫉妒、出軌、家暴等親密關係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認識。第一章:人際關係的構成1.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對親密關係的需要,且與他人的關係還是我們生活的中心內容。
  • 讀書筆記《親密關係》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作者把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作者用「月暈現象」來表示親密關係第一階段是不真實的。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於情緒上的需求。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需要。
  • 《愛的八次約會》:創造一生的親密關係
    3000段親密關係,40餘年不斷跟進、研究成果總結!用科學數據告訴你一段能長久的親密關係到底該怎麼經營,貼心場景化約會活動設計。如果你對愛情、婚姻有困惑 請讀《愛的八次約會》!因此,戈特曼博士透過多年的研究,首先找出伴侶生活中*常發生困難和衝突的8個領域:信任、衝突、性愛、金錢、家庭、玩樂與冒險、心靈成長、夢想。接著,戈特曼博士以八個主題,設計八場親密的約會,每一場約會代表了一種對話的邀請。在特別安排的約會氣氛,兩人能夠建立親密的交談,讓伴侶與你分享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 讀《親密關係》筆記一
    《親密關係》之《通往靈魂的橋梁》第一章(親密關係的聖杯),本章講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很棒的親密關係,這裡指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夫妻關係,也推及各種人際關係。人們為了達成所願,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杯一樣,在努力地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但在現實中,我們總能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到痛苦,彼此傷害等問題和挫折。那是為什麼呢?
  • 書是成長的源泉 讀書筆記第九章 V670-D9
    一種是做夢,一種是讀書。在夢裡,你是不是體驗過摔下懸崖的恐怖?是不是體驗過眾叛親離的無助?又或是巨大成功的喜悅及被人呵護的溫暖。那些感受都那麼真實,仿佛你剛才就是親身經歷著。讀書是另外一種。讀書這一章的觀點還是比較讓我贊同的。平時注意觀察各種人物的神情,動作,甚至語音語調,想想他此時的心理活動,你會發現不同的人對待相同事物總會有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就是在人物刻畫時需要處理的細節。所以,藝術來源生活。
  • 慶兒讀書~《親密關係》02
    是的,進入親密關係,第2章月暈現象。月暈代表不實的光彩,因為是反射光,讓我們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光源。親密關係的找尋是來自於自小未被滿足的需求。帶著這樣滿滿的期待,滿滿的祝福,肥皂泡也會閃著金光,月暈有它的美,肥皂泡有它的亮,折射出來的都是人內心美好的嚮往!親密關係是源自愛與被愛,構成人與人之間的吸引磁場。這種強大的磁場,能夠包容更多瑕疵。
  • 親密關係的問題的真正根源往往像個無解的謎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第一章:親密關係的聖杯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我不太理解克老師說的親密關係和我們靈魂之間這種關係的意思。帶著疑惑,我開始了《親密關係》這本書的閱讀。通過第一章的閱讀,我認為這是對親密關係很深層次的解讀,是找出親密關係發生問題的真正根源。在「靈魂關係」的路途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還是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們一再陷入熱戀的經驗。
  • 《親密關係》專欄:05 相互依賴
    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第6版,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剖析了親密關係中的各個角度。幾十頁的參考文獻,讓讀者時時刻刻感受到這本書的科學性、嚴謹性。處在親密關係中或者想了解親密關係的讀者不要錯過。本人在讀完全書後,整理了如下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若能對你的生活起到幫助,或者勾起你的閱讀好奇心則是再好不過了。
  •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
    經歷過兩年離婚前後的痛苦掙扎與成長,現在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實,更加懂得珍愛自己。放下電話,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或許,婚姻,對於很多女人來說,真的是第二次生命。想起最近這段時間,似乎夫妻關係出問題的特別多。朋友圈中總能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大多數夫妻在生活中,都有過無數次想要離婚的衝動。但有勇氣離婚的,卻不多。
  • 做點讀書筆記
    對我來說,讀書是必須做筆記的。不做點筆記的閱讀,似乎給我一種未讀的感覺。有句老話講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了讀書筆記,至少會加深你對這本書的印象,有助於形成長期記憶。寫讀書筆記,還能產生「溫故知新」的功效,不同的時期,對書本的理解不一樣,讀書筆記可以作為參考。
  •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第二章 第二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②,前後相隨,恆也。」,有些概念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獨立。 另一種可能,當你發現周圍人尤其是親密的家人,出現健康問題時,你會不會突然發現,您自己是「擁有」了健康的。 再比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 第二次選擇
    第二次選擇周海亮  男人結婚那天,請我做伴郎。我還記得小夫妻倆都喝了點酒,興奮得滿臉通紅,咬蘋果時,兩人的臉交織成一個火紅的的中國結。  然而,婚後第二年開始,夫妻倆開始吵架。從小吵到大吵再到分居,似仇人般,誰也不肯讓步。
  • 讀書筆記第57天:《人生的境界》生命的價值
    2020年6月30日 庚子年 五月初十 多雲 上海(讀書筆記第57天)今天,閱讀季羨林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第三輯「死的浮想」第一部分(P129-P170)。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長度,各有各的任務,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以期獲得最後勝利。芸芸眾生,花花世界,渾渾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實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認清自己在人類社會進化的漫漫長河中地位。年輕人想要從我這裡學些經驗,我一無靈丹妙藥,二無錦囊妙計,給兩個小建議:要學習;要惜寸陰。
  • 相親第二次見面的意義,相親怎樣算默認關係了
    相親第二次見面的意義其實對於男女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兩個人在第1次見面之後相互對於對方都沒有好感,那麼兩個人也就沒有了第2次見面的意義,如果說你們兩個人都想要再一次的見到對方,就足以證明你們對於對方的第一印象都非常的好,也有想要繼續下去的意願,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認真真的去對待這次的見面,不僅僅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衣著,也要更加的去利用這一次的見面,多多的了解一下對方,尤其是想方設法的了解一下他對於你的愛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 第二次初戀
    呲牙眯眼,嘻嘻一笑,她又能始終帶給人「第二次初戀」的感覺,她有的不是掏心挖肺那樣的狂熱,也不是肝腸寸斷的相思,而是最接地氣的,簡簡單單的愛。    各位小夥子,搜刮你的記憶,有沒有那樣一個丫頭,你愛的那麼真,把第二次初戀獻給了她。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五
    如果我們表達感受時,只說相關的事情,他人的行為或者指責他人,那麼我們就忽視了感受和自己的的關係,是推卸責任,是批評抱怨別人,甚至是為了利用別人的內疚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太讓我傷心了。」「你遲到了,我很生氣,你太不重視我了。」可以改成:「我感到...,因為我...」
  • 《與人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
    親密關係必修課。作品被翻譯成26種語言、影響全球200萬個家庭。看透親密關係問題背後的心理成因,找到解決衝突、保持幸福的秘訣。如果你仔細體會,就會驚喜地發現,我們與親人、愛人、朋友以及職場人際關係的模式都來自親密關係,它就像導航儀,神秘地吸引著同頻率的人……所以,好好修行親密關係吧,這是獲得幸福的秘訣。
  • 慶兒讀書~《親密關係》03
    今天由我來繼續講述親密關係這本書! 我想權力爭鬥是為了防止自我預期的幻滅,其實是不願意去承擔幻滅之後的結果的。 我認為這是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不去選擇幻滅,也不用去選擇幻滅帶來的結果,自己用自己的經驗以為的不好的結果,或者是不利於自己的結果。為什麼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的多?因為生氣是我們可以接納正常發生的事情。生氣還是具有歸屬感的。
  • 張超《高情商聊天術》讀書筆記
    在工作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的成長環境和生活都是和我們不同的。可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困難需要克服,我們有時候面對一些存在各種困難的人時,要克服自己過多的「熱心」,或者說有的熱心在本質上是一種「軟弱」。去陳述事實,不編造故事。
  • 《流浪在親密關係中的人》第二期線上小組開始招募啦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如此美好的親密關係,但在潛意識深處,我們真的在為此付出和守護麼?還是我們在變換形式地破壞它?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價值系統、思考模式、行為習慣、期待或「隱形規條」去面對生活的時候,常常會造成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而親密關係也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