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爾的相機》把無聊變成有趣,這位帶著情人拍片的韓國導演太懂男女那點事兒

2020-10-12 這胖子愛看電影

洪尚秀,金敏喜,於佩爾,法國坎城,13天左右的拍攝周期,於是,《克萊爾的相機》誕生了。

洪尚秀在胖哥心中的地位僅次於私生活同樣異常活躍的伍迪艾倫,他們都是愛把電影拍成帶點自傳性質的偽知識分子。他們兩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伍迪艾倫的電影有不少電影化的語言,布景和調度是學院派的,然後融合進伍迪艾倫的審美特效,行程固定的類型模式。

而洪尚秀常常是反類型的,他的電影缺少電影化的語言,極少有鏡頭調度,那些看起來笨拙的「推進和拉出」是他頑固的作者性表徵。

兩人在表現「夢境」時的方式可謂形式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兩個極端。伍迪艾倫在充滿天才般創造力的場景中讓人看到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執行力,而膽大妄為的洪尚秀卻把夢和現實混淆不清,曖昧不明,讓現實侵入夢,把夢變成了現實。

在《獨自在海邊的夜晚》《自由之丘》《你自己與你所有》中,夢和現實的含混不明達到了令人氣憤的巔峰。那種美好剛剛抵達即刻抽身而去的坍塌感令人不適,倍感焦慮,甚至憤怒。這次《克萊爾的相機》拋去了所有有關夢境的架構,用《自由之丘》中的非線性敘事,把一個異常無聊的故事玩出了幾分花樣。

萬熙(我的女神金敏喜 飾)莫名其妙的上司辭職,這個她勤勤懇懇工作了5年的地方,在一次聊天中就被女老闆辭退。

身處異國他鄉,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為什麼被辭退?這個答案被巴黎人克萊爾(很多人的女神於佩爾 飾)意外記錄了下來。第一次來到坎城的法國人克萊爾帶著相機四處採風,

在一天之內,她先後遇上了萬熙,女老闆和男導演。在多次偶遇之後,她為幾人拍下的照片讓萬熙明白了她被辭退的緣由,也理清楚了幾人之間的關係,從意外、不解、氣憤,到最後的釋然。

這是一部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故事。於佩爾飾演的克萊爾是角色的中心,她串聯了人物之間的關係,引發了劇情張力,製造了角色內心的情緒波瀾,帶來了偶然性的轉變。

另外,洪尚秀還打亂了故事的前後順序,是以人物為中心,而非時間為脈絡的散點敘事。其中,故事會交錯,甚至會重複,插敘和倒敘不斷交替,很多地方故意不說明白,卻似乎又說到了點子上。影片的故事異常簡單,非線性敘事不過是為了提升觀眾的注意力,製造懸念,為簡單的故事帶來豐富的文本性外延。

影片裡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談話,類似於《自由之丘》中,男主角一直拿著的那本叫做《時間》的小說。影片你,克萊爾說,「照片中的對象在被拍照之後就被改變了」。

對此,男導演一直不解,而萬熙卻給出了答案。其實,克萊爾每一次遇見三位角色時,他們都發生著從內到外的變化。萬熙、女老闆,男導演,包括克萊爾在內,四人之間的關係,各自的心理狀態每次都大為不同。

洪尚秀這樣解釋:

我猜我是有意做一部能引起多樣反應的電影。甚至對《之後》,有些人說它非常悲劇化,也有人說它很搞笑很有意思。每個人,當其在電影中穿行的時候,都會撿起不同的碎片出來之後再盡力使這些碎片合理化。我認為這是自然且最有益的。

在碎片化的故事中,洪尚秀用克萊爾和她的相機 ,以及拍下的照片製造了連接和溝通,而這種敘事切割,加上洪尚秀的個性化零調度讓影片具有了「擬態現實」的模糊感。

電影本身會製造一個舞臺感,給觀眾營造一個安全的距離,讓觀眾知道故事的建構本質,同時也可以自由參與其中。但洪尚秀的反類型模式,消解了距離感,以一種擬態真實,無限靠近現實,帶有記錄性質的鏡頭畫面讓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

洪尚秀經常在影片中設置尷尬的相遇,無語的陪伴。《克萊爾的相機》中,克萊爾主動和男導演搭訕,兩人一開始交流的非常輕鬆,可當男導演主動要求和克萊爾坐在一起時,兩人隨即「聊死」,氣氛曉得格外尷尬。男導演自顧自的喝咖啡,克萊爾拿出了手機翻看,兩人長時間無交流,畫面凝固,時間濃稠。

這場戲是對於距離感精妙隱喻,適當的距離帶來交流的可能,而距離的消失讓安全感隱退,焦慮開始陡升,美感被破壞。洪尚秀消滅舞臺,讓觀眾在零距離範圍內和角色產生共鳴,這種帶有逼迫性質的要挾,使得影片有著情緒凌遲般的苦痛。這種風格讓洪尚秀的電影從淡然中放大了情感的蛛絲馬跡。

原來,觀眾可以影片中的角色一樣,如此敏感,如此透明,如此喜怒無常。我們被這種釋義空間巨大的劇情所操控,主動開始去填空,用自我的經歷,自我的情感去彌補敘事中有意留下的縫隙。

由此,我們最終在洪尚秀的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畢竟都是些男男女女的糾葛纏繞,而誰不是個「有點故事」的人呢?

相關焦點

  • 《克萊爾的相機》「克萊爾」相機的詭異
    不知道有沒有導演解讀,但是就說說自己的理解吧。故事還算明了,導演和漂亮女製片員工發生一夜情,導演的正牌女友又恰好是員工的製片老闆,於是老闆決定在坎城參展的時候和員工攤牌讓她滾蛋。但沒想到導演其實對製片已然沒有激情,也相繼和女製片攤牌。整個故事似乎並沒有克萊爾啥事情,這個主角究竟是幹嘛的呢?其實我覺得她就像一個用相機記錄並收集各色人群經歷和感情的精靈。
  • 《克萊爾的相機》於佩爾阿姨的無聊一天
    今天,放假無聊的於佩爾阿姨帶著相機,在法國遇到了幾個韓國人。一個韓國男人跟她用英語尬聊:Where are you from?I am from KoreaOh, so you are korean...Then where are you from?
  • 克萊爾的相機 클레어의 카메라 (2017)
    對於片中主角「克萊爾」的名字,在接受採訪時洪尚秀導演表示,他在拍攝的那天早上才開始為主人公取名字。他所能想起的法國女性的名字不多,其中「克萊爾」聽起來最舒服,而且令人回憶起侯麥的電影《克萊爾的膝蓋》,所以就選了這個名字。
  • 《克萊爾的相機》你可能是克萊爾 也可能是boss 但金敏喜只有一個 她無人能敵
    當我談萬熙的時候我是沒法不談金敏喜的 哪有什麼萬熙 那只有金敏喜其實很心疼女boss 她說自己曾經那樣年輕美麗 當導演抓住她的手時 她卸下了全部防備 搔首弄姿的樣子甚至讓人不舒服 可是她也年輕過 也曾有過與她相配的愛情 但是她輸了 我們也會輸 整個世界都會輸給金敏喜 所以整個世界都得到了斥責她的權利 但她還是那麼美 就像海倫導演或許試圖分出自己的一部分成為克萊爾 或者希望觀眾可以是克萊爾
  • 對《克萊爾的相機》中真正謎團的解決
    克萊爾與萬熙的相遇,到底發生在克萊爾與導演相遇之前還是之後?理清這個問題,成為了解決《克萊爾的相機》敘事難題的關鍵。因為一如既往,洪尚秀繼續在電影中打亂敘事的時間線,留待讀者去猜測和解析。線索藏在了克萊爾為萬熙和導演拍下的照片中,正是在兩次觀看照片的過程,將矛盾激發了出來。
  • 《克萊爾的相機》克萊爾與萬熙
    我承認我偏愛洪尚秀,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克萊爾的相機》也是三生有幸,可看度較低,但文本上的延展性前所未有。站在制高點自由敘事,將觀眾置於一個未知因素居多,非包裹性的敘事結構中,用非線性碎片化段落去反構電影,這麼做難免不討喜,但你無法否認影像迷人的細膩。
  • 《克萊爾的相機》白開水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克萊爾的相機》邀請了兩個重量級演員:一個韓國大美女金敏喜,一個法國國寶級演員於佩爾,作為陪襯,講述了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故事:導演怎麼去尋找靈感?是否需要為藝術獻身?獻身後的羞恥感怎麼破?不過這個導演非常幸運,周圍有個從生活和情感上都給予無微不至照顧的製片人。導演為了藝術獻身,她自然應該為導演掃平障礙,哪怕是一丁點的心理陰影。繆斯重要麼?
  • 《克萊爾的相機》相機是尷尬對話的擋箭牌。
    克萊爾手中的相機就像人在面對生活的擋箭牌,化解了一切尷尬、生硬、附和、無用的人際交往,導演一直喜歡去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問題,虛偽、口是心非等等,雖然看起來是善意友好,實際上只是在浪費時間。洪尚秀鏡頭裡的男人總是反覆無常與懦弱,這部也一樣非常有趣,當然,她鏡頭下的女神是絕美的,金敏喜和於佩爾可是繆斯啊!
  • 《克萊爾的相機》人物和對白設計都顯得很生硬
    這部裡面於佩爾跟韓國演員(除金敏喜之外)的對白,簡直無聊得讓人髮指。影片透過照相機這個「道具」來製造出情節上的巧合,並藉助於佩爾這個旁觀者來梳理金敏喜與劇中導演的關係。然而,於佩爾這個突如其來的角色設置得有點飄忽不定,很可能是洪尚秀太過自信的緣故(兩人之前合作過一部《在異國》)。
  • 東京情人酒店,色情男女的浮世繪了解一下?
    沒什麼能阻止日本人拍片的「放蕩不羈」。 廣木隆一,是日本新一代導演。他把自己對女性和sex的理解灌入到影片當中,並且這種理解是溫柔的、誠摯的,愛欲糾葛並不是廣木隆一的表現主題,女性內心中深層的情感體驗與渴望,才是廣木隆一的味道,對女性的認知,奠定了廣木隆一在日本電影的基礎,並且也讓他得到了世界的關注。
  • 《克萊爾的相機》性,畫面的,故事的。
    洪尚秀早期的電影都是有很大的裸露戲份,這片的這個鏡頭色情力也不遑多讓,全片圍繞的性展開的故事在畫面上展現在這裡,與克萊爾的相機的主題又隱相呼應真的妙。當然劇情的發展與《七武士》裡面也是一樣,男權對性的渴求,呵斥,隱匿。
  • 出軌反開掛的洪尚秀導演,坎城電影節《克萊爾的相機》進特別展映,《The Day After》進主競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共有五部韓國影片參加坎城國際電影節,其中奉俊昊的《玉子》與洪尚秀的《從那以後》入圍了競賽單元,《不汗黨:壞蛋們的世界》,《惡女》將參加午夜展映(Midnight screening)單元,
  • 《克萊爾的相機》「寶麗來」電影(和影評)
    近年來,洪尚秀憑藉他的這套演員班子,拍片速度越來越快,2017 年推出了 3 部,2018 年又推出了 2 部, 而每一部影片都在簡單的外表下流露著一名自信的作者的姿態,不難想起巔峰期的法斯賓德。我驚訝於洪尚秀在這部電影裡塑造的人物形象,而在視覺上也有著精妙的設計, 那些說洪偷懶的人們,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究竟還想要什麼。
  • 《克萊爾的相機》一次告別
    拍照片的克萊爾有她的哲理——「You are now a different person, and I can feel it. 」 這我也相信。拍過一次照片,看過你一次,一切都不一樣了。洪尚秀的電影,把打碎的時間線重新編排;克萊爾的相機,把過去的事情慢慢看一遍。原來,rearrange & re-imagine,沉澱和思索,這才是改變別人或者改變自己唯一的辦法。在最低落的時候,有一刻與女性友人靜靜相處的時光,也會覺得鬆弛安慰。就算生活中的災難總是突然而至,我們也還是要找到辦法自己為它道別。
  • 情色|這部韓國電影太虐了!棍棒下面出情人!
    在韓國導演張善宇看來,愛情就是做減法,直到把它變成純粹的遊戲。既然是遊戲,當然要有道具——道具就是枝條、棍子、鐵絲和皮帶。就像大多數人的遊戲道具是鮮花、戒指、香水和結婚證書那樣。「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對於片中的男女主角J和Y來說,輕重都不是問題,只要底線能拿捏好就行。底線是不出人命。
  • 《克萊爾的相機》他們的判斷
    這部在坎城電影節期間速成的片子一如既往的洪尚秀風格,莫名其妙,一臉尷尬,有導演本人生活的影子,平淡無奇卻又不失回味。來自法國,剛剛失去男朋友的高中音樂教師克萊爾手持一部拍立得行走在坎城街頭,與人搭訕,尷聊,在那樣一個地方所遇之人竟然都是韓國人,而他們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巧合還是天意真說不清楚。
  • 《克萊爾的相機》繼續尋著這片湖
    克萊爾說「拍下照片的一瞬間,你就不再是剛才的你了」這讓我想起梁文道在《我執》裡的一段描述:「這一刻的自己和上一刻的自己必然是不同的,現在正在寫字的自己要比前一分鐘的自己多寫了一個句子,所以這前後,有兩個人的存在。為了讓我們必須實現昨天的承諾,償還過去負下的罪債,而不是以「當日的我和現在的我不是同一個人」來推搪迴避。」
  • 今年最棒的韓國電影,是這部沒花多少錢就拍出來的
    (第一部是《克萊爾的相機》),這也是他繼2012年《在異國》之後第一次進主競賽。《克萊爾的相機》考慮到這位韓國導演的作品中,重複的重要性與再現,他應該有兩部電影入圍坎城才更合理,而不是僅有現在這一部。非競賽片《克萊爾的相機》是在坎城拍攝的彩色片,由《在異國》的主演伊莎貝拉·於佩爾再次擔綱主演,還有洪的新任繆斯金敏喜。
  • 相機大亂鬥 ——配件那點事兒!
    減少紫外線,讓天更藍那就是扯,如果一枚UV鏡,能影響色彩的話,那這個東西誰敢用?你確定你的UV能分辨天空的藍色而忽略你拍產品時候的水藍色?攝影器材發展重中之重就是讓拍攝者決定一切,而不是無知的器材。從天光鏡到星芒鏡再到CPL和漸變甚至是紅外濾鏡,作者用過不止一枚,排除這些特殊效果濾鏡,UV最大的用處甚至唯一的用處只有一點,保護前端鏡片,僅此而已。
  • 這位導演用電影來八卦男女的那些事兒
    這個電影導演熱衷於人類的兩性關係,形形色色的愛情和婚姻都出現在他的電影中。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德裔導演劉別謙就是這樣一個懂兩性話題的高級段子手。放在今天,他一定是抖音B站上的流量主播。即使剝離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繁冗的歐美社交習俗等元素,放到今日今時來觀看也很契合當下的戀愛和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