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陽」是孫子的小名,快兩歲了。兩年來,小傢伙兒在我們這個「軍人之家」,上演了許多「軍旅情結」的故事。
陽陽開口說話不是很早,但是開口說話後,我們就先訓練他的軍語,比如喊他名字時應該回答「到!」小傢伙顯得心裡很有數的點點頭,當我們再次喊他名字時,響亮的回答了「到!」逗得我們全家樂呵呵的,陽陽的奶奶蹺起大拇指說:「又一個小軍人誕生了!」
沒過幾天,我們訓練陽陽敬軍禮,小傢伙好像早就會了,一喊他敬禮,他就笑眯眯地舉起右手,中指略高了一點,不是緊貼著右眉毛邊,而是摸到了頭髮上,極不標準,有時候還用左手敬禮,他爸爸經常幫助糾正動作。從此,只要有人喊敬禮,陽陽都會迅速舉起右手或者左手敬禮。一次,我們幾家人聚會,他吃飽飯後就說「飽飽、飽了。」我們知道他吃飽後,就抱他下來走走,沒想到他給餐桌上的長輩們一個一個的敬禮握手,引得大家笑聲不停,都說我們陳家又有一代「新軍人」了。還有一次,陽陽的父親、我兒子陳垚參加南部戰區演習回來,穿了一身迷彩服,陽陽見了感覺特別親近,跑過去要他父親抱抱。他父親一把抱起他來,陽陽順手就把父親的迷彩帽拿了過來,戴在了自己頭上,反覆的打手勢,叫我照相。
在家裡,我們經常向陽陽講述我家三代軍人的光榮歷史,陽陽的太姥爺、也就是我的嶽父是軍人,在南部那場捍衛祖國尊嚴的戰爭中,他是團領導,以身作則,英勇作戰,血灑疆場,為國捐軀。戰後,部隊黨委上報他為「黨的忠誠戰士」,追記了一等功。那時候,陽陽的奶奶、即我的愛人還只有15歲,她毅然決然地接過父親的鋼槍,繼續邊境輪戰,在之後的40年軍旅生涯中,屢創佳績成為廣東省人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軍審計先進個人」。陽陽的父親也在高中一畢業就參軍入伍來到部隊。到部隊後,他在學習訓練之餘,發表了許多新聞和文學作品,並獲多個獎項。考上軍校之後,被評為優秀學員,其論文也被評為優秀論文,榮立二等功。
我們給一個不到兩歲的娃娃講家史,他不僅聽了、而且也似乎聽懂了,他指著我們都穿著軍裝的全家福大聲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解放軍。此時此刻,我們會心的笑了、心裡甜滋滋的。陽陽看到我們的笑容後,得意的走起正步,他那自信驕傲和得意,讓我想起自己當新兵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神態:自信、驕傲和得意。
我愛人陪著陽陽時,經常會問他:爺爺是解放軍嗎?陽陽回答:是!奶奶是解放軍嗎?陽陽回答:是!爸爸是解放軍嗎?陽陽回答:是!媽媽是解放軍嗎?陽陽回答:是!這個時候,陽陽忘不了指指自己說:我也是解放軍。
我們都會蹺起大拇指表揚陽陽,讓他從小養成當解放軍光榮的印象。
由於我們全家人對陽陽的薰陶和影響,他的「軍旅情結」漸濃,他拿起玩具手槍,兩腳會自動叉開,和雙肩並行,握槍的姿勢漂亮極了,扣動扳機會長點射,也會短點射,掌握的恰到好處。他和樓下的小朋友們一起玩,自然而然的走起了正步,腿踢的到位有勁,像模像樣,讓人捧腹大笑。
我們期待著陽陽健健康康的快快長大,在強軍的徵途上,成為我們家新一代的軍人。
作者:陳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