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特刊】J1497期 《我們的連隊我們的兵(之三)《我的軍營婚禮》》 文/閆柏林(原23軍68師某部)

2021-02-22 軍地紅色文學

點上方「軍地色紅文學即可免費訂閱本刊。

這裡是全國當過兵的戰友文學愛好者的天地,也是地方愛好文學者的聚鑫家園.歡迎戰友回家!請關注您的戰友軍旅生涯,點擊底部「二維碼!

【作者備註含義:J代表軍人;D代表地方老師;JS代表軍嫂】


我們的連隊我們的兵(之三)《我的軍營婚禮》

J作者:閆柏林(原23軍68師某部)

俗話說得好,人生兩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1981年1月6日我和愛人在部隊結婚了。那是一個一生一世難以忘懷的軍營婚禮。

1980年初,這是我在紅一連任指導員的第二個年頭。組織上安排我休探親假。我到團政治處辦理休假通行證時,時任政治處主任的梁洪爵同志看到我,當即就給我下了一道命令:回去一定要把對象找好!說起這梁主任,那可是我政治工作生涯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恩師!我入伍當年,在紅一連任文書時,梁洪爵是團政治處組織股長,他經常來連隊蹲點,幫助連隊總結經驗。他寫材料的特點是用毛筆寫的一手漂亮的小楷。從那時起,我以他為楷模,真正開啟了自己的軍隊政治工作。

帶著首長的指示,憧憬著自己美好的嚮往,開啟探家找對象的歷程。說來還真挺順利。曾經是媽媽同事的鄒老師,在縣婦聯工作,便把時任縣婦聯副主席的她,介紹給我。那天晚上,第一見面後彼此印象不錯。我穿著軍裝,她穿著工作服,扎著兩個小辮兒,衣著得體,舉止大方,真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而我們的心是那樣的火熱。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手牽著手,從縣城裡走到郊區,又走到鄉下。我們談工作,談人生,談理想,我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儘管是白雪皚皚的冬天,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滿眼翠綠的春天!時間好快,我的假期快到了,戀愛的事應該有個結果了,我們決定鑑於彼此看好對方,信賴組織,應公開關係。兩家的訂婚程序還是要走的。就這樣,我們正式訂婚了。我歸隊後,向政治處報告了情況,雙方組織發了函調。一段時間後,我打了結婚報告,從此我們開始了近一年時間的鴻雁傳書。那時,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查鋪查哨回到連部宿舍,顧不得休息,懷著激動的心情,忽而伏案急書,忽而擱筆冥思苦想。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把相互的感情寄托在了那你來我去的近二百封書信上。

時間真快,轉眼之間到了1981年的元旦,我們相約的婚期臨近了。一月三號,我們連隊接到師團命令,馬上進入大山馬場,進行實兵實彈演習。也就是那天,我接到通信員送來愛人發的電報,「四號啟程去部隊完婚」。怎麼辦?連隊開完動員大會,這關鍵時刻,我作為指導員能離開連隊嗎?我二話沒說,把電報塞進衣兜,打好背包,和連長帶著連隊蹬上解放車,迎著風雪,開往三百公裡以外的大山馬場。到了駐地安頓好連隊,我準備召開骨幹會議,這時跟隨我們演習的副團長張向春首長、營長郝成耀、連長顧炳榮一同走了進來。張副團長對我說:「是不是你對象要來部隊結婚啊?」我當時愣住了,首長怎麼知道了呢?我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臉也紅了。原來是通信員走漏了消息,告訴了連長,連長又找到了團首長。副團長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是一生中的大事,要幹好工作,也要處理好個人事情。你馬上坐我的車,返回營區,結婚以後再來參加演習。」就這樣,我硬是被副團長塞進吉普車,連夜返回了營區。我們連當時留下了副連長張積友和四排長徐延明帶領新兵排在家訓練。還有生產班在營區搞冬季積肥。同時還留了一個炊事員柳振勝和一個飼養員王好星,負責做飯和養豬。

我把自己的前運包打開,找出了一對枕巾和枕套,這是78年兵李德奎在退伍時送給我禮物。也是我第一次收戰士的禮物,正好用上了。又找出了75年四川老兵黃繼學送給我的一個雙人床單。我看著這些僅有的物品,心想,其實結婚也不難。我把連長的床和我的床一併,就是雙人床。可是這被子只有公用被子了,也不好看。起碼要用新的被裡被面包起來才行。於是第二天早上,我來到團軍人服務社,當時師長冷鵬飛的老伴在服務社工作。阿姨看到我問:「小閆要買什麼?」我說:「要買被面」。阿姨聽說我要結婚用,高興的說:「這正好有從江蘇進來的線緹被面,我來給你挑,要一條紅的,再要一條綠的,紅花綠葉配!」就這樣,被面落實了。可被裡呢,那時還得用布票買。我來到好戰友劉雲龍家,向劉嬸借了二十尺布票買回了白布,劉嬸用家裡的縫紉機給軋好。回到連部,用新被裡被面把公用的黃被子一包,生產班的戰士飛針走線縫了起來。我用飼養員王好星從北大倉酒廠要來的稻殼裝好枕頭,別說,這婚床布置的滿漂亮!我自己動手,用紅紙剪了一個大紅喜字貼在床頭。當晚,團政治處鄧副主任和留守的副營長史玉才,來到連部,詢問了準備情況後說,其他的事情由他們負責安排。組織和領導的關心關懷讓我感動萬分。當晚,副營長把帶新兵的幹部召集開了會。第二天,連部宿舍真是變成了真正的婚房。棚頂上拉上了花帶,桌子上鋪上了漂亮的桌布,還擺上紅雙喜檯燈,還有紅喜字的暖水瓶、茶具、牙缸、毛巾、香皂、臉盆等等。連隊的幹部和班長集資贈送了一對人造革皮箱。還有戰友老鄉送來的掛件牌匾等等。夜幕降臨了,時任政治處幹事的老鄉王明志帶著七八個老鄉戰友來到連隊,準備一起去火車站接新媳婦。大家嚷嚷著要先看看照片,以便進站後相認。可我從來就沒有和她要過照片啊!拿不出來。於是大家又嚷嚷讓我描述一下,嗨!讓大家嚷嚷得我把原來比較清晰的印象一下子給弄沒了。快半夜了,我們坐著連隊的驢車(退役的軍馬拉著的送菜車)來到火車站。站在出站口大家向裡面張望,到處是下車的旅客,大家茫然,都在看我。忽然,我看見了身穿淺紅色棉衣,頭圍著白頭巾,手提著兩個大旅行袋的她,我急忙一指說:「在那!」戰友們跳過欄杆,一擁而上,爭搶著拿東西,簇擁著她走出出站口。我們相見了。那時,沒有了冬夜的寒冷,沒有了熬夜的疲勞,身上的熱血在沸騰,青春的活力在湧動。戰友們寒暄著歡笑著坐著馬車先走了,我們倆手則拉著手,沿著馬路,懷著激動的心情,走回了營區。在連部會議室,老鄉們磕著她帶了的瓜子,抽著她帶來的「宇宙牌」香菸,鬧哄一氣分批散去。剩下我們倆。一會炊事員柳振勝端著一盆麵條進來了,我一看,還臥了好幾個雞蛋啊!「小大姐,坐火車一定又累又餓,你多吃點。」

未婚妻一路轉車顛簸,確實辛苦,但她初來部隊,戰友們又是那樣熱情,使她感到既新鮮又感動,飢餓感、疲勞感早已沒了蹤影。我們把小柳送出門外,便欣賞起我們的婚房來。她看到新床單、新被褥、新枕頭,愛不釋手的撫摸著,看到屋裡的擺設和大紅喜字,一個勁的念叨著「沒想到啊!」我當時心想,新被子裡面可是「贗品啊」,擔心「露餡」。天快亮了,我夾起一床被子說:「你累了,休息吧,我到對面文書房間休息,有事叫我。」就這樣,我們一起把最美好的時刻,留給了明天。第二天傍晚,營部會議室燈火通明,門上貼著教導員劉兆旭為我們寫的對聯,上聯:大吉大利大喜,下聯:多福多壽多財,橫批:比翼齊飛。從連部到營部的走廊兩側站滿了夾道歡迎的新戰士們,他們各個喜笑顏開。在大家的簇擁和鑼鼓聲、歡笑聲中,我們攜手步入了軍營的新婚殿堂!

營部會議室裡外坐滿和擠滿了人群,有團、營首長,有連隊幹部和營部兵。有一起參軍的老鄉,還有劉嬸的兒子、我的好戰友劉雲龍等都來了。婚禮是劉教導員主持的。內容有我們的相互介紹,有領導宣讀結婚證書,有領導同志的熱情祝福……我們給參加婚禮的首長同志們敬煙敬糖。有些戰友故意刁難「新娘子」,用嘴吹氣把愛人的火柴給吹滅,新娘子連著劃了幾次火柴也點不著煙,弄得臉都紅了,大家哄堂大笑……這是,我看見四排長徐延明在一個角落拿著小繩在綁蘋果,我喊了他一聲,他抬頭詭秘的對我一笑。一會戰友們把我們倆簇擁在一起,徐延明把蘋果吊在我們倆嘴巴邊說:「指導員和嫂子你們要一起咬蘋果啊!」戰友們跟著起鬨,一起喊:咬一個!咬一個!我們剛一咬,他把小棍向上一提,結果我們的嘴巴碰到了一起,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我們的婚禮是在我們倆共同合唱的《牡丹之歌》中結束的。我們在新戰士的「新娘子漂亮!」的歡呼聲和鑼鼓聲中回到連部那個「軍營洞房」的。夜深了,人靜了,但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相擁著,回味著,憧憬著……三天後的清晨,我掛上手槍、望遠鏡,紮好武裝帶,穿上皮大衣,告別我親愛的新婚妻子,迎著風雪奔向幾百公裡以外的大山馬場,那裡有正在參加實兵實彈演習的我的連隊和我戰友們……新婚的妻子,她理解我,支持我。她說,從這個軍營婚禮,我就受到了感動,我就知道這個大集體的團結,這個大家庭溫暖,我愛這個連隊,我愛這些純樸的官兵,我愛你!從那以後,妻子每年來部隊休假,主動到炊事班幫廚,給生病的戰士送病號飯……戰士們都親切的喊她「嫂子!」妻子休假結束,要回去了,戰士們拉著她的手,難捨難離,好多戰士哭了。

若干年之後,我調動過幾個部隊,妻子都無怨無悔地跟著我南徵北戰。妻子曾在端午節前夜,給官兵包了一宿粽子,把手磨爛過。大年三十,半夜她包了好多餃子,帶著女兒給看守彈藥庫的官兵送去。我轉業回地方後,有一年春節她在市總工會值班,為解決一個退伍軍人的困難求助,她協調了好多部門,並掏盡了兜裡的錢……歷史好像很有意思,又是若干年後,女兒的婚禮又在39軍軍營大廈舉行……然而,多少年來,1981年軍營婚禮的場景,一直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裡,一直在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快四十年了,我們結婚時那對紅一連戰友們送的皮箱,依然還擺在家裡。戰友們送的枕套我們依然保留著。戰友們送的工藝掛件還依舊掛在家裡的牆上……遺憾的是,那年月,沒有照相和錄像記載這軍營婚禮,但至今那歡樂的場面已經印在心裡。

拿出連隊的集體合影,妻子至今能叫上很多人的名字,因為那是我們的連隊我們的兵!

【作者原創、首發】

(視頻來自軍旅紅色文學社長原創,《高鐵守護人》是歌頌雲南高鐵的守護人;《林芝,我的高原故鄉》《林芝,我的第二故鄉》歌頌西藏林芝的小江南是我們軍人的第二故鄉,(優酷,QQ,K歌等音樂網可以搜索下載)

作者聲明原創詩文,版權註冊,追究盜用原創,追究非授權平臺製作!

【備註】:平臺發過的作品,從發布到10天內,閱讀量達到1000以上;或者留言達到80(含)條以上,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作者,第二期的作品推送「軍旅視頻文學」,每月一刊視頻文學。(視頻文學的字控制在120個以內)(不收任何製作費用)

作者聲明:原創詩文,版權註冊,追究盜用原創,追究非授權平臺製作!)

【原創首發】

閆柏林,1975年1月入伍,原在23軍68師202團某部服役,204團政委轉業。愛好文學,回憶我的軍旅.

支持作者.主播點讚

相關焦點

  • 【軍旅特刊合誦團】J1875期 ​ 《老兵之夢》(外一首) 詞/李中保(原北京軍區​某部) 詞曲/陳北建(原武警總醫院)誦楓林
    請關注您的戰友軍旅生涯,點擊底部「二維碼!J詞:李中保(塵世客)(原北京軍區某部)忠誠是我僨張的血脈,報國是我熾熱的情懷。只要祖國一聲召喚,穿上戎裝我又重來。【備註】:平臺發過的作品,從發布到10天內,閱讀量達到1000以上;或者留言達到80(含)條以上,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作者,第二期的作品推送「軍旅視頻文學」,每月一刊視頻文學。
  • 機關兵與連隊兵——機關兵的軍旅生活(7)
    機關兵和連隊兵我認為有幾點不同,首先從兵員組成結構上來說,基層連隊補充兵員相對穩定,以義務兵服役年限三年為例,那麼一個連隊的兵員結構就很可能是90年兵是河北唐山的,91年的是山西太原的,92年的是河南靈寶的,兵員層次和結構相對固定,極少有個別調出調入情況,到了退伍季一走就是一批,那些一大群在火車站抱頭痛哭的往往都是連隊兵。
  • 軍營版「非誠勿擾」,我的CP你在哪裡?
    10月30日,在這美若童話的地方,由重慶市南川區人武部、南川團區委、駐渝部隊共同組織策劃的,「軍民魚水情鵲橋連軍營」軍營開放日主題活動正在駐渝某部營區火熱進行。「由於使命任務和戰備訓練的特殊性,大部分青年官兵『在合適的年紀沒有遇到合適的她(他)』,青年官兵婚戀問題沒有及時解決。」負責活動策劃的人武部政工科負責人介紹到。
  • 告別軍營,這些老兵給我們留下些什麼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然退伍不褪色,曲終不散場如今,退役進入倒計時這些老兵在做什麼他們又想要給軍營留下些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老兵的故事和他們的心裡話——此時,入伍16年的場務連四級軍士長覃羨攏的軍旅生活也進入倒計時。但他似乎沒有受到影響,正在連隊洗碗槽邊,和戰友王華夏鼓搗著什麼。「平時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只要我倆出馬,準能解決!」兩人一合計,把連隊前期淘汰的一臺熱水器給找了出來,利用飛行保障間隙走線、安裝。
  • 英雄的連隊英雄的兵
    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七中隊官兵牢記光榮隊史、厚植紅色基因,在強軍興軍徵程中爭當英雄傳人——英雄的連隊英雄的兵「在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下,志願軍將士被活活凍成冰雕,犧牲時仍然緊握鋼槍,保持戰鬥姿態……」日前,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七中隊官兵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現場聆聽赴朝參戰志願軍老兵朱俊賢講述震撼人心的戰鬥故事
  • 南召老同學老戰友(第2期),你還好嗎,,我們啥時間聚聚,,,
    這裡的人民民風純樸可愛,對人真誠,現在也一樣,我們戰友之間、官兵之間真情相待,雖然我離開了近25年之久,但是我回想著在那裡的日子歷歷在目,那個年代真的是人與人之間是一個青如水的時代,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欺詐、沒有私心雜念,是一個令人難忘的軍營年代,永遠讓人難忘懷!
  • 「大渡河連」:不敢當先鋒打頭陣,就不配做英雄連隊的兵
    最近這5年,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也從一名邊防排長成長為一名紅軍連隊的指導員。記得報到當天,連長組織呼點「17勇士」名單,那一聲聲震撼人心的答「到」聲,讓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歡慶黨的十九大」特刊——
  • 上等兵,你的軍旅生涯已不足百分之25,是否「充值」?
    ,在連隊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卻只有短短地兩年,730天的軍旅生涯,面對還有不到百分之25的軍旅生涯,上等兵同志們你們是否準備「充值」?上等兵你是否還記得剛開始來到軍營你那懵懵懂懂的初心和滿腦子好奇的想法嗎?
  • 他讓動漫「順溜」走進軍營
    本報記者 倪自放     有思想的媒體最有力  「從軍近40年,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新聞老兵。」張振江說。  張振江所言不虛。張振江是原濟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在一系列職務之外,張振江還是一名擁有高級職稱的記者,獲得過全軍新聞獎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等一系列榮譽。
  • 《我是一個兵》:一首誕生在祁陽的嘹亮軍歌
    這首名叫《我是一個兵》的軍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經問世,即風靡全國。及至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今天,仍為廣大軍人和人民群眾所喜愛。這首膾炙人口的軍歌誕生在湖南一個叫祁陽的小縣城,它背後隱藏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拂開歷史的塵埃,聽我講那過去的事情。
  • 太有才了,兵哥哥竟然用26個英文字母總結軍營生活!
    兵哥哥真是不一般的有才,他們竟然用26個英文字母總結軍營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我們更應肩負起強軍興軍的使命任務。B:braveness(勇敢)裝甲技師候洪聲:今天我以連隊為榮,明天連隊以我為榮。J:joy(歡樂)
  • 「我是一個兵」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 綠色軍營裡留下她的歌舞青春
    八一節前夕,大河網特推出「我是一個兵」策劃報導,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履行軍人退伍不褪色這個神聖使命的。大河網記者 宋向樂 實習生 雷達「八一建軍節,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天是屬於我和所有軍人的節日,也是我和老公的結婚紀念日。」胡真真幸福地說道。
  • 南召老同學老戰友(第4期),你還好嗎,,我們啥時間聚聚,,,
    我親愛的連隊-陸軍五師警衛連,我從1981年8月1日從烏魯木齊市陸軍學校結束了二年的軍校學員生活,畢業分配到師警衛連當三排長(警衛排,負責擔負首長警衛勤務的排),當時連隊一次分配了三個從軍校畢業的排長,令師直隊的連隊們刮目相看,因為我們三個排長全是1979年2月參加對越反擊作戰的戰鬥骨幹,我是從成都軍區陸軍13軍入學的,一排長李光榮同志(四川劍閣縣人,1976年入伍)是從成都軍區
  • 這是我們永遠的驕傲和光榮一一王春生軍旅歌詞五首
    >久別千裡讓我驚喜當年我們在一個班裡軍事考核咱全連第一班長說要再接再勵還誇咱們真爭氣當年我們在一個班裡你幫我打來了病號飯我幫你提水洗軍衣我們都親如兄弟當年我們在一個班裡你教我學唱你家鄉戲我教你吹笛下軍棋我們歡樂在一起我的老戰友, 好兄弟
  • 我的軍旅故事,我的「熔爐」之行
    這是2020年的冬天,寫下這一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響應號召,更是為了紀念自己的那一段難忘的軍旅生活,作為一名退伍老兵,這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歷。軍隊是一座大熔爐,也是一所大學校。2018年9月到12月是我的新兵時期,也是我的蛻變期,很艱苦。
  • 一名基層特長兵的「多姿軍旅」(全文)
    近日,一首名為《花兒又開》的「新軍營民謠」走紅網絡。據悉,為退伍老兵獻唱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成都軍區某部的普通一名戰士,讓人不得不驚嘆:基層部隊真是「臥虎藏龍」。他的畫室就是一間簡樸的連隊宿舍,四周掛滿了國畫、油畫、水彩畫、漫畫。在這不足20平米的空間裡,他伏案揮毫。一桌,一櫈,一筆,一墨,就是他的「藝術世界」。4歲隨父學畫的王增弘多次參賽獲獎。2005年底,當他拖著2箱畫筆、畫紙來到軍營時,新兵班長問:「你會幹些啥?」王增弘不說話,「刷刷刷」用鉛筆在紙上來了幾筆。班長探頭一看,樂了:「嘿!你把我畫得可真像!」
  • 火熱軍營競英姿 巍峨賀蘭駐芳華 ——守備一師宣傳隊往事拾記
    1983年年底,又從守備三師宣傳隊調動補充曲藝兼長號畢福有、小提琴劉曉銀、木琴孫沁蕾。1985年,從西安招收舞美繪景王運生。新隊成立後,相繼選任後勤給養員王繼財、魏傳美(師直工兵營),炊事班長李萬民,炊事員賈會文和杜大有(五十八團)。  1981年12月,二十師文體隊新隊及隊黨支部正式成立,下設宣傳隊和籃球隊兩個內設單位。
  • 國慶70周年特刊|飛彈聽我話、我聽黨的話,「三個絕對」在血液中流淌!
    飛彈軍營的史館裡雖無鮮血浸染的大刀長矛,沒有槍炮洞穿的戰旗徵衣,但忠誠砥礪培育出的「三愛」精神、紅川精神、高原火箭兵精神、飛彈工程兵精神等特色「精神遺產」賡續傳承,成為火箭軍的忠誠之根、力量之源。一次次勵志之旅。編寫《礪劍春秋》《礪劍精神學習讀本》等系列教材,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等,把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政治信念融入官兵血脈。一次次涅槃之旅。時刻用「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
  • 軍旅16載,「小我」融入「大我」逐夢前行
    □柯文才與許多戰友一樣,我也是受軍旅劇影響而從小嚮往軍營。中學時,特種兵題材電影《衝出亞馬遜》曾風靡全國,我便報名參加了武術班,還專門買來電影碟片反覆看,憧憬著有一天也能成為「王輝」和「胡小龍」這樣神勇的特戰尖兵。
  • 警通連「回憶軍旅往事 共敘戰友情誼」晚會
    今晚鐵道兵學院警通連的戰友,在「警通連之家」舉辦「回憶軍旅事,共敘戰友情」線上主題晚會。今晚舉行的首次線上晚會,是一次探索,也是一次嘗試,簡單的說就是群裡連隊的一次集體活動。今天我們原鐵道兵學院警通連的新老戰友、兄弟姊妹歡聚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殿堂,共敘並肩戰鬥的情誼,展望未來美好人生。現在我代表連隊晚會籌備組的同志,向參加聚會的戰友表示誠摯的歡迎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