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居民膳食指南》,這是美國農業部、衛生部及公共事業部發布的權威膳食指導。最新的2015版本於2016年1月正式發布。所謂的美國政府「美國政府修改了40年以來的錯誤」,指的是在這份《指南》的「關鍵建議」(Key Recommendations)上,取消了1977年以來各版本中都包括的限制攝入膽固醇的提法:在2010年的版本中,這一提法是「每天建議攝入膽固醇不超過300毫克」,而在最新的版本的「關鍵建議」中,確實已經沒有任何限制了。
但這不並不代表這份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就認為膽固醇有益無害。《指南》中有個章節叫「對健康飲食模式的深入觀察」(A Closer Look Inside Healthy Eating Patterns),詳細說明了《指南》對於膽固醇的完整態度。這裡明確指出,「取消每天300毫克的限制不代表建立健康飲食模式時膽固醇不再重要」,並且還引用了美國國家醫學院(IOM)的建議:「在保持飲食健康的前提下,膽固醇吃得越少越好。」這一章節還明確提到,通常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而在《指南》的「關鍵建議」中已經提到了對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只要遵循這方面的飲食建議,膽固醇攝入就不會過高。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改動,是因為最新的醫學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遠比之前的理解要複雜得多。委員會認為:攝入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沒有證據表明有「可預見的相關性」。換句話說,現有的研究數據還說不清楚到底人一天攝入多少膽固醇最合適。指南沒給膽固醇攝入「劃線」更多還是因為現在不清楚線該劃在哪兒,但依然建議不要攝入過多的膽固醇。
「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的區別也並非不存在了流傳的微信文章還聲稱,「關於膽固醇的說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醫學欺騙!根本就沒有壞膽固醇這一說法。」「專家強調:根本就沒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之分,膽固醇在我們體內不會導致任何阻塞。」
這個說法同樣也不正確。
所謂「壞膽固醇」,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最常被提起的健康風險指標,也是血脂檢測的重要指標。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有不少研究發現,這個LDL-C的水平與疾病風險相關——這個指標高了,動脈硬化、堵塞心腦血管的風險也變大。與「壞膽固醇」相對的是「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被認為標誌著較低的健康風險。
最新的醫學研究並沒有推翻「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的區分,只是說比以往的研究結果要複雜而已。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關於膽固醇攝入的介紹中,依然明確聲稱「血流中的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健康威脅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