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抽獎箱」的來歷,還得從加入徐開伶名班主任工作室說起。
記得那是我們才進入工作室的時候,我們跟以往一樣,在每周的交流活動中提出了自己班上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我提了一個關於班裡孩子做事缺乏積極性,不夠主動的問題,問題一拋出來,工作室成員們紛紛開始暢所欲言,有抱怨自己班上也有類似情況的,有提出要怎麼跟孩子溝通的,徐老師最後給了我一個建議:可以在班裡採取「抽獎」的形式,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個提議讓我特別驚喜,並暗暗下定決心:我這次交流活動結束之後回去就開始實施!
晚上回去我就開始思考該怎樣來做這個事,第二天便開始給全班說這個活動,孩子們表現得相當興奮,大家都對「抽獎」感到很有興趣,甚至有好幾個孩子主動要求幫我做抽獎箱。
接下來的學習中都會在班裡拿出這兩個抽獎箱,一個是「獎勵箱」,一個是「懲罰箱」。這兩個箱子雖然很小,作用卻很大。
1、 抽獎箱讓懲罰變得很有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管理中,我們都會採取一定的制度來約束孩子的行為,誰違反了制度,該批評的批評,該懲罰的懲罰。但是,懲罰也可以變得靈動和趣味。在我們班有一個「抽獎箱」,專門供受懲罰的同學抽獎用的。抽獎箱裡裝著各種懲罰項目,都是同學們自己分小組討論出來的,一般分為三方面:體育鍛鍊類(跑步、跳繩、伏地挺身等);為班級、同學服務類(收拾餐具、還餐具、打掃衛生等);學習任務類(練字、做口算、抄寫好詞佳句等)。孩子們在接受懲罰抽籤時,抱著很大的祈盼性,希望能抽到自己喜歡的懲罰項目,懲罰的程度能夠輕一些。你可能覺得這樣的懲罰不夠嚴肅,可是我覺得懲罰只是提醒孩子他這樣做是不應該的,不要殘酷,不要強制。
懲罰不能老師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這樣的懲罰才會有意義。學生抽到籤,心甘情願地接受懲罰。這些懲罰內容,或是鍛鍊他的身體,或是培養他的奉獻精神,或是提高他的學習能力,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身心,也不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不近人情。有助於班級氛圍的和諧,師生關係的融洽。
2、 抽獎箱讓獎勵變得很神秘。
我是個賞罰分明的班主任。當學生今天有了明顯進步,在某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為班級做出某項貢獻時,我們都會給予獎勵,給他在積分榜中加分,每月末統計積分獲得情況,前10名孩子可以獲得抽獎機會。
我們的獎勵項目也都是學生自己羅列清單,我們從中選擇的。比如收到班主任的約會邀請:去看電影、去吃美食,去公園野餐等;也許會是獲得有班主任題詞籤名的新書,或者是跟老師合影有老師祝語的照片,也可能是有免作業券、看書不登記VIP、免做清潔、自由選擇同桌等一些特權券……就連抽獎的「獎券」都是我親手用卡片製作的,畫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圖案。
總之,這樣的抽獎形式新穎,極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正能量。在學生享受獎勵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愛心,他們為和老師約會感到自豪,珍惜老師籤名的照片和書籍,感謝老師給予的各項特權。這樣的獎勵有溫情、有愛意、有張力。
這次的活動給我的感悟很深,一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是班集體建設的關鍵,發掘各種策略,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改變不良習慣。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組織者,在班級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班主任不但必須具備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需具備深謀遠慮,出謀劃策,勞心治班的能力。我深信,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那可真要四面求計,八方取經。只要長時間積累、實踐,就會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四有新人。每個班都有不同個性的學生,每個班主任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只有想方設法,才能水到渠成,培養出真正的「好公民」。
班級積星「抽獎」活動介紹
【小編的話】:
辜老師好學上進,有愛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能夠動腦筋,結合自己的班級實際進行管理。抽獎箱的運用怎樣更科學,獎項的設置怎樣更合理。相信辜老師在後期會有更多的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