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匠人的兩要素

2020-10-03 滿倉大兄弟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講的其實是一群匠人的故事。

只不過,這些匠人的作品不是什麼物件,而是一片名叫家鄉的土地。

鄧超出演《我和我的家鄉》

鄧超飾演的喬樹林,本來已經是大款了,但為了讓家鄉的沙漠變綠洲,他投資並親自下地帶領鄉親們種果樹。自己搞得灰頭土臉不說,家底兒也賠了個精光。

在種樹這件事上,喬樹林很犟。而要成為匠人,首先必須是個犟人。

性格軟弱、一見困難就躲的人,無法成為匠人。隨波逐流、缺乏主見的人,也無法成為匠人。

沈騰飾演的馬亮,是另外一個犟人。他怕老婆,但在支農這件事上,他不僅瞞住了老婆,還放棄了留學的機會。

這兩個人相比,喬樹林是明犟。村民種樹失敗,是他大喊一聲「我有錢」,安撫了人心。

而馬亮是暗犟。為了躲避老婆的查崗,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偽裝者」。

明犟也好暗犟也罷,想要從犟人變成匠人,光有犟脾氣還不夠,還要有實力。

沈騰出演《我和我的家鄉》

匠人,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選擇成為匠人的人,心底都有改變或影響世界的雄心。因此,只有對自己的實力高度自信的人,才會選擇成為匠人。

如果喬樹林不是大款,即使他想帶領鄉親們種樹,也沒有那個底氣。

如果馬亮不是畫家,即使他願意去支農,也不會產生讓稻田變成畫布的創意。

所以,成為匠人的另一個要素,就是你必須是個強人。你要術業有專攻。

但是,任何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匠人也不例外。

《我和我的家鄉》向我們展示了兩種屬於匠人的機會成本。首先就是放棄成為被人羨慕的人。

閆妮、鄧超出演《我和我的家鄉》

在片中,閆妮和鄧超形成了一組對比。閆妮飾演的閆飛燕,其實就是喬樹林的另外一種人生可能。

如果喬樹林沒有去種樹,他很可能會像閆飛燕現在這樣,走路帶風、前呼後擁。

喬樹林本來已經過上了閆飛燕的生活,但他自己又給造回去了。這就是他選擇成為匠人的同時,付出的機會成本。

其實,匠人並不是不想過好日子,但匠人更希望用自己理想的方式來換取好日子。

比如喬樹林,他種樹固然是要實現社會價值,但同時也要實現經濟價值,否則他就不會圍著閆飛燕轉了。

匠人的成功之所以更苦逼、更緩慢,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條更令自己神往的路徑。

同時因為他們又犟又強,所以外人看他們賊累,但他們自己卻能苦中作樂。

馬麗、沈騰出演《我和我的家鄉》

匠人的另一個機會成本,就是放棄普通人的生活。

全片最令我感動的一幕,就是沈騰扮成唐老鴨,撫摸馬麗的肚子。

老婆懷孕,馬亮卻以留學之名跑去支農。他不這麼幹也不行,因為老婆反對他支農,根本不放行。

結果他達到了目的,也收穫了作為匠人的滿足感,但在觸摸老婆肚子的那一刻,他意識到了自己對老婆的辜負。

在馬亮缺席的日子裡,老婆獨自克服的困難,是片中沒有展現,卻可以被觀眾用閱歷來感知的。

匠人們自己可以不辭勞苦,但他們生怕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連累了最親的人。

片中所有匠人裡面,範偉飾演的範老師是特殊的一個。他就是傳說中的「活久見」本人。

範偉出演《我和我的家鄉》

範偉飾演了一名鄉村教師,在一所小學裡苦守了十年。他的學生,後來成為了村子裡的支書和主任,其他人也大多致富了。

範老師並未親自帶領大家致富。這個村莊留給他的,更多是遺憾與不舍。

可是,如果不是他在大雨中端著一盤水彩奔跑並跌倒,那個看上去只是在胡亂塗鴉的少年,日後可能就不會親手建起自己畫出的學校。

對於村裡的當代頂梁柱們而言,範老師是前輩匠人,是他們吃水不忘的挖井人。

範老師也有一個對比角色,那就是鄧超單元裡面的鄉村教師,人稱「高媽媽」。

《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為什麼說範老師是「活久見」本人?因為範老師雖然得了腦梗,但畢竟親眼見到了自己年輕時付出心血的村莊變富了,而高媽媽卻沒能等到這一天。

範老師和高媽媽,都是前輩匠人的代表。他們受客觀條件所限,無法完成自己的理想,但他們在年輕一代心中播種了理想的種子。

他們是後輩匠人的啟蒙者。他們用自己年輕時的匠心,締造了後輩匠人們的初心。他們對於這片土地未竟的理想,成了後輩匠人們「回家的誘惑」。

【微信公眾號:滿倉大兄弟】深度劇評,淺談人生。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的背後正是我和我的祖國的縮影
    內容好就不說了,光是這個陣容我就很愛了。這個電影的名字讓我想起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第一個片段《北京好人》讓我想起了電影《我不是藥神》。「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幫助家鄉致富尋找買家卻遭到了電商閆燕飛的嫌棄,倆人因為要共同回鄉參加母校校慶而被迫共同踏上了回鄉之路,一路波折不斷,但在故事的最後,閆飛燕被喬樹林的故事所感動,並答應他在下次直播帶貨的時加上「沙地蘋果」,為家鄉的經濟獻力。
  • 《我和我的家鄉》,那些我和家鄉的故事
    今年電影國慶檔可謂是群雄並起,《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加上國慶前上映的《奪冠》,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而多部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得到了影迷們的熱捧,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故事情節都吸引了大批觀眾紛紛走進影院,想一睹為快。
  • 「我」和「我」的家鄉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收穫了超過30億的高票房,於是《我和我的家鄉》應運而生。先簡單談一談《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笑點確實有。按照個人喜好程度排個序:《最後一課》《神筆馬亮》《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
  • 《我和我的家鄉》——你的家鄉什麼樣?
    繼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之後,今年,中國最頂級的導演和團隊又獻上了《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我和我的家鄉》海報壹與《我和我的祖國》分別採取了建國到現在的7個大事件組成單元不同,這次,《家鄉》從空間的角度出發,分別選取北京、浙江、東北、陝西、貴州5地組成5個單元故事,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簡介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劇情介紹
    備受期待的《我和我的家鄉》終於上映了!相信不少朋友在國慶期間也已經去看了。自電影宣布定檔以來就被業內認為是今年市場的「救市」大員。而隨著上映檔期的臨近,大家對於影片的期待與信心也越來越強。那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講的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和我的家鄉》的劇情介紹。
  • 《我和我的家鄉》
    9月10日,《我和我的家鄉》也放出了章節《最後一課》的片段。《我和我的家鄉》章節之《最後一課》,講述了發生在望溪村鄉村小學的暖心故事。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
  • 我和我的家鄉~
    國慶小長假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昨晚約朋友一起去看了國慶特別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雖然這是一部喜劇,但在觀影過程中,我卻好幾次的模糊眼睛,喜中帶著很多的感動。整個影片是圍繞著五個小故事來開展的。很幸運,小時候的我,也遇到了一位良師,不管是小時候上學時,還是畢業後,又或者是現在,她一直都在關注著我,不管我做什麼,都會給予我各方面的鼓勵與支持,真的就像我的第二位媽媽一樣,一直激勵我前行!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一生的坐標
    喚起內心對家鄉的熱愛今年國慶,《我和我的家鄉》將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地家鄉巨變的故事,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法呈現給大家。我們獨家採訪到了電影的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和其他幾位主創導演徐崢、陳思誠、鄧超、俞白眉,他們講述著自己與家鄉的故事,其中的溫暖與歡樂,羈絆和深情,是否也會喚起你的一絲鄉愁……《我和我的家鄉》總監製
  • 我看《我和我的家鄉》
    在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成功基礎上,《我和我的家鄉》接棒了今年的國慶檔。原班底人馬有這一次的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導演徐崢。評價《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這類水果籃電影,常聽到周圍有人各有說法:我對桃子過敏,我不能吃芒果,我聞不得榴槤那個味,看到嘉寶果就難受,櫻桃是真好吃但太貴又量少……
  • 《我和我的家鄉》:這裡面沒有我的家鄉
    兩部影片誰好誰壞,很難簡單地說出一二三,但《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名字上看是一脈相承,上映時間也都是國慶檔,所以很容易將這兩部影片比較,同樣都是主旋律,同樣的敘事手法,幾位導演每人負責一個章節。這使得觀眾我坐在影院時,走出影院後,不斷地進行著比較。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最深情的歸途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通過七個歷史瞬間,在建國70周年之際,點燃全民記憶。而今天《我和我的家鄉》作為「祖國」的姊妹篇,則縱橫五湖四海,通過五個家鄉故事,以輕喜劇的方式喚醒所有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真摯、最樸實的故土情結,並以喜劇的形式呈現,讓人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感動與力量。
  • 天南地北,家鄉最美——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和《我和我的祖國》一樣,《我和我的家鄉》也有那麼強大的明星陣容支撐,導演又都是有口皆碑。但祖國只有一個,家鄉各有各的不同。《祖國》走的時間脈絡,由同一個歷史講述祖國的驕傲與自豪,演繹相同的一顆愛國心,而《家鄉》是來自五湖四海聚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故事,通過不同地域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上演著荒誕,現實,懸疑,有大反轉,有大超能,既有師生情又有夫妻愛,可謂記憶深處的家鄉小菜。
  • 我的家鄉是冠軍,《我和我的家鄉》也該是冠軍
    而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卻揭示了一個真相,5G時代來臨,那個正在影響你我的新網絡時代,同樣影響到了家鄉,你我的家鄉,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而這麼強悍的陣容,都是為了告訴我們,有一陣強風,已經吹到了你我的家鄉,風口上的家鄉,在變,變得更好,更明亮。
  •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昨天晚上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這個電影無論從名字還是內容來說,都稱得上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也是以5個故事來講的,我影評中儘量少劇透內容。 首先第一個故事,依舊是張北京的開場,處處透著喜劇,通過張北京和其表舅誇張的情節和入骨的演技,雖然表舅手術挺成功,但透露著做好人的辛酸與無奈,不過最終柳暗花明,皆大歡喜,同時也告訴我們醫保的重要性。
  • 《我和我的家鄉》之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像是和《我和我的祖國》同系列的續篇,同句式的命名方式、同樣的單元式呈現、同樣的在國慶假期上映。截止今天上映11天,票房破21億。對於這部電影,雖然每個單元的評價不一,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可能大部分人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但是還是儘量不劇透,也就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之類的。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
    雖然2020年的國慶檔之爭還沒有落下帷幕,但是《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經遙遙領先,並且率先突破了15億票房。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原型你真的知道嗎?原型二:以筆繪夢的扶貧幹部要說《我和我的家鄉》中哪一個故事歡聲笑語最多,那絕對要數
  • 我和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特產懷家菜。
    我看了鄧超先生拍的《我和我的家鄉》我流淚了。我是出生在溫縣祥雲鎮的。本來我想說我是農村娃的,可我到現在為止,我已經40歲了。年齡也不小了。我從小覺得自己家鄉跟別的地方區別不大沒有山也沒有水沒啥了不起的。只所以流淚了,那是因為那是心中永遠的家。無論我在外面,多麼苦多麼累回到那裡,我心中就會升起無窮的力量,我們是有希望的。
  • 《我和我的家鄉》:愛家鄉,就去建設它
    新京報報導,據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官方微博消息,截至10月5日15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突破12億元。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不僅是2020國慶檔首部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在觀影平臺的評分也一路升高,單日票房位居榜首,列國慶檔電影之最。
  • 家鄉的情愫《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家鄉總是最珍貴的回憶和最深厚的情感,是永遠不能將視線和思念收回的地方。 因為疫情期間的春節,沒有真正的團圓,今年共和國71年華誕和傳統的中秋佳節,很多人的身心早已飛向家鄉故裡,踏上了心念已久的旅程,縱然堵,也無怨無悔。
  • 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想看看自己的家鄉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從影院出來,天空飄著小雨,天色黑透,遠近的樓體燈光呈現出魔幻的色彩。適逢國慶中秋雙節際會,其實《家鄉》是一篇應景之作,有家才有國,國是千千家,小處著手,細節呈現,反映國家的蒼桑巨變。中秋,萬家團圓,又是人們最想家的時候,打"家鄉"牌,無不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最柔弱處,再加上製作方請的都是大牌明星,《家鄉》想不火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