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日記68」不要陪讀陪成了仇人,升學比一家人的幸福還重要?

2020-12-24 初中陪讀日記

早上和娃聊又有個17歲孩子嫌老媽嘮叨,肢體衝突中致老母去世了。娃說,為啥不控制一下自己,我說年輕人,很衝動的,不會控制自己的。

娃說,我認真想過的,有媽媽還是好些,不能沒有媽媽。老母心裡一驚,娃還想過這?為啥想這?還好還好,咱要珍惜這個結論賦予的榮譽。

好像最近的輿論都是陪讀老母給娃壓力大,真的是太多互相傷害的例子了,不是娃走了,就是老母走了。一個家就沒了。

昨天娃說一個同學讀高中的姐姐,確診了中度抑鬱,還是在一個稀巴爛的高中而已。竟然也中度抑鬱了。詳情不知,但是類似消息聽到的是越來越多了。

讀書好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何況八成的娃根本無緣985和211,甚至普通高校。最近連小學都在組織聽宣傳職高的講座。

何必搞得這麼血雨腥風的?有個視頻裡說7萬碩士在送快遞。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真的是碩士也只能去送快遞,何必賭上一家人的幸福去讀書呢?

不是說不努力讀書,不拼命讀書。該讀書的時候,還是要認真讀書,儘可能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來,能考多少考多少分。努力了,付出了,問心無愧了,能讀到什麼程度就讀到什麼程度。如果和家長定的目標差太遠就算了。畢竟是家長定的目標而不是娃自己定的目標。

如果娃真的想絕地反擊的時候,不培優,靠自己靠課本也能考高分,如果娃不想配合不想讀書的時候,花上百萬也可能買不來一個及格,因為娃不想要!

生活不僅僅是讀書。即便是在讀書的日子裡,也有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說做家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發現其他人優點的能力,發現生活樂趣的能力。

如果日常生活中沒有留戀的人和事,真的太容易放棄生命了。如果不懂發現生活中的樂趣,日子真的是會越過越抑鬱。

哪個高校沒幾個扛不下去的?越優秀越是多,因為生活中他們除了學習只會學習,如果學習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或者別人定的目標,就會懷疑自己,放棄自己。

反而讀書不行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裝臺》拍的太接地氣了,生活中那麼多難事一樁接一樁,可咋辦,日子還得過下去,苦中作樂,有一絲絲地甜都是那麼地甜。

咱就這麼阿Q地寬慰自己,不能沒有娃,所以,娃盡力就好。咱絕不多嘴了。

最近幾天,咱做的不錯,只陪娃閒聊八卦,娃心情大好,睡覺前非要拉著我給我讀紅樓夢,把我都讀睡著了,她還讀的飽含深情的。真不錯,娃真是個哄睡高手!

昨天我在刷美劇,別對我說謊,這個電視劇主角的原型是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娃說為啥省圖沒有一本保羅.艾克曼的書?不是被借走了,是一本都沒有。那個意思就是,老媽,你看著辦,買一本吧。

我說,你要是期末進前20,就給買一本。娃驚喜地說沒問題。我說年級前20哦。娃是必須的啊,班級前20有啥可說的。

沒想到娃這麼自信,哈哈哈,咱家娃從來都是特別自信,也不知道誰給的勇氣,總是這麼自信,經過期中的失敗,加上最近幾次考試打擊了娃,相信面對期末會更認真一點吧。而不是像期中考試前那樣盲目自信。

娃所在的火班,期中考試成績真的不是很匹配火班的稱號,確實有點丟面兒了。最近明顯感覺到各科老師都在加勁兒布置任務。那咱還說啥呢,跟著老師走就對了嘛。

咱當陪讀媽媽的就刷刷劇就好了呀。最近好的電視劇不少呢,看都看不過來了。給娃管好後勤,陪娃聊好八卦放鬆解壓就好了。多的真管不上了。

當然小學和幼兒園階段的家長還是要規劃好娃的時間的。初中高中家長放輕鬆點,養養生,刷刷劇,研究研究食譜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陪讀家長的悲劇:高三男生持刀殺母,關於陪讀你了解得還不夠多
    然而對於還沒走上陪讀之路的媽媽們來說,你知道走上陪讀之路意味著什麼嗎? 1.經濟危機 選擇陪讀,就意味著自己喪失了經濟來源,在陪讀期間的一切費用都要靠老公,如果家人支持你陪讀,或者你自己有積蓄,還好說,如果你自己沒有積蓄,家人還不支持你陪讀的話,經濟上的支出,確實是個大問題。
  • 「陪讀日記63」再多花哨的英語課程都不如俞敏洪的苕辦法管用
    感覺陪讀日記寫不下去了。陪讀媽媽到底應該做些什麼?這幾個月來一直邊陪邊琢磨。感覺迷霧迷霧在迷霧,一直在原地踏步,還沒找到出口。但是模糊中,越來越清晰地知道,咱啥也管不了,娃不聽!但老母仍有最後的倔強,想陪孩子把英語再提升一點。
  • 陪讀媽媽,你的陪讀姿勢正確嗎?
    不要讓陪讀媽媽變了味現在有很多的媽媽因為孩子不能專心學習而精神焦慮,壓力重重。叮叮,一條「我抑鬱,焦慮了,晚上都睡不著」的微信映入眼帘。這是閨蜜發來的,全職寶媽,兒子今年剛剛一年級。以為能找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能將孩子成績提高,而為了孩子的飲食,休息考慮,陪讀媽媽應運而生!為追求高分投入的錢財越多,精力越多,想要得到回報的願望就越強烈,但也很不幸,我們總是能聽到媽媽們說:「我們為你花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精力,你考不好對得起誰?」而這一系列符合邏輯的反應,能否都帶來符合邏輯的高分呢?
  • 17歲學生殺陪讀母親逃跑後被抓,發人深省
    網友爆料一中學附近的小區發生一起高三學生殺死陪讀媽媽的命案引網友關注。據知情者稱,學生殺死陪讀母親後試圖逃走後被抓獲。當地宣傳部長證實,警方已經介入。視頻中,眾多市民圍觀,紛紛議論。據準確消息,12日上午,徐某兒子楊某(男,17歲)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
  • 張兆輝《陪讀媽媽》殺青 貼心型男溫暖陪讀家庭
    張兆輝《陪讀媽媽》殺青 貼心型男溫暖陪讀家庭 2018-02-06 15:58:18來源:中國日報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陪讀媽媽的分享
    我是一位辭職了三年選擇陪讀的媽媽,當時第一由於工作壓力太大心情糟糕到崩潰,常言說,壓死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我終於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以前我對這句話是沒有想法的,因為沒有體驗過,所以感覺不痛不癢不明不白。
  • 浙江衛視《陪讀媽媽》揭密陪讀艱辛!犀利「老媽團」駕到,你想要哪個?
    教育觀折射中西文化異同,對撞不如交融 除了四對親子關係折射的中西教育觀差異,《陪讀媽媽》還通過留學生活全解碼的方式,鮮活呈現了中西文化的種種異同。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加拿大溫哥華,從留學生角度出發,留學過程中,他們如何過語言關,跟不上課程、交不到朋友怎麼辦,如何面對網絡霸凌……從媽媽角度出發,陪讀過程中,語言障礙、生活方式差異如何面對?夫妻關係如何維繫?如何打發無聊時間……陪讀引發的種種現實問題在《陪讀媽媽》中都有細緻呈現,在展現媽媽們不斷「打怪升級」、見招拆招的高能背後,中西教育方式的碰撞也引人深思。
  • 你的陪讀有反效果?方法不對,當然沒效果,3方面教你正確陪讀
    小航架不住媽媽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勸媽媽不要陪讀了,但媽媽以為小航不能理解她的良苦用心,再加上孩子成績的打擊,內心很是苦悶。其實這種陪讀現象在中國家長中屢見不鮮。什麼是陪讀?顧名思義,就是陪著孩子讀書。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從孩子生活到學習全程參與的一種現象。俞敏洪說:「父母陪讀是對孩子永久的傷害」有些過於絕對。
  • 陪讀媽媽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我是辭職選擇陪讀的媽媽,雖然我辭掉了在眾人眼裡非常好的工作,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選擇陪讀這條路,其中有所失也必有所得,失去的是那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的是陪讀帶來的成果。我明顯發現自從我陪讀以後,孩子越來越愛學習了,在他內心深處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媽媽是為了什麼,越學就越有興趣學,越學成績就越好,老師也越發喜歡他了,不恥下問一有問題下課就去問老師。
  • 又一起高中生弒母案:全職陪讀媽媽為啥吃力不討好
    教室背後寫著類似「拼搏一年,幸福一生」,「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標語,前面的黑板上不但有高考倒計時提示,還有「提高一分幹掉一操場」之類的話。這是來自環境的壓力。所有的老師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地搶佔課時,加時加量。但凡學生有半點鬆懈,老師的臉色立馬變得跟容嬤嬤一樣,看得人膽戰心驚。考試失利,還要被班主任找去談心。
  • 為何清邁有這麼多陪讀媽媽?
    這三類也有比較清晰的年齡段:養老的都在50歲以上,因為沒有50歲辦不到養老籤證;經商的普遍90後,年輕人有夢,還屬於打拼階段;陪讀媽媽大多80後,有一定經濟實力,才敢送孩子讀國際學校。這兩個年齡段的人如此熱愛去泰國買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教育!客觀來說,中國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在國內很多家庭都不惜百萬千萬,只為為孩子進好學校買一個學區房。而那些選擇泰國留學的中國人,主要不是去上大學,而是上國際學校。
  • 孩子出國留學,哪些國家家長可以陪讀?
    加拿大 從籤證種類上看,加拿大沒有陪讀籤證種類,但在實際操作中,加拿大移民局將陪讀籤證歸入到訪問籤證中,通過訪問籤證陪讀,將訪問目的從走親訪友變成了陪讀
  • 這樣「陪讀」只會事倍功半,多數家長都做錯了,正確方式學起來
    而且老師布置的任務也是第一時間完成,為什麼還說自己起到的作用不夠多呢?其實,班主任老師說的並不是陪伴的「時間」,而是一種「陪讀」的心態。寧兒就像很多家長那樣,只有在寫作業和期末考試的時候,才給孩子提供學習幫助。然而學習也好,陪伴也好,都不是割裂的單一事件。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那個最愛你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相同,並都處在學業的關鍵時期——高三;二是兩位受害母親皆是全職陪讀媽媽,為了孩子的升學,辭去工作專門陪孩子就讀;三是在警方通報案件發生起因中,都提到了「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矛盾衝突致其死亡」。 高三、全職媽媽、陪讀、矛盾衝突等關鍵詞讓這兩起極其相似的案件有了一些清晰的脈絡。
  • 送走毛坦廠最後一批高考生,陪讀「廣場舞團」也「畢業」了
    「畢業」不僅僅屬於這些即將奔赴考場的學生,也屬於那些離開故鄉來毛坦廠陪讀的家長。以年計算的陪讀生活,在他們生命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陪讀爸爸劉鴻(化名)認為,和孩子租住在同一間屋子內,「一處處一年或幾年」,以後很難再有這樣的經歷。「這也是一種歷練。」他說,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學習如何理解孩子、表達愛意,以及在漫長且枯燥的陪讀生活中,「如何自處」。
  • 一個旅西陪讀媽媽的疫中生活
    有這樣一個人群——海外的華人媽媽,她們不僅經歷了在疫情中「打全場」的焦慮,更要在這場戰疫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母親。「有足夠的防護知識,以及儲備齊全的必須品,所以我沒有擔心,很平靜。」一位西班牙華人媽媽表示,華社互助的溫暖讓她們選擇在當地抗疫,還有北京的專業醫生提供線上指導,很安心。
  • 中滿集團:家長陪讀與大學生租房,青春與夢應有更好的選擇
    01 陪讀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對於陪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個中酸楚。對於選擇陪讀的父母,這確是一件需要苦中作樂的一件事。去年,中國青年社會調查中心有一項樣本為7925人的調查數據顯示,其中有84.9%的人覺得自己身邊就有許多的陪讀家長。而陪讀,對很多選擇陪讀的家長來說,都意味著放棄工作。
  • 山西運城康傑中學建陪讀樓被指斂財 嚴禁學生走讀
    近日,有網帖爆料稱:山西運城市康傑中學近年來陪讀成風,陪讀客炒高了周邊房價,學校為分得一杯羹,於校內自建陪讀樓,並嚴禁學生走讀,此舉引發家長強烈不滿,部分家長質疑其變相斂財。  網帖爆料,2011年該校共有學生6000多名,據不完全統計,家長陪讀的就有1500多人。校園內的教師家屬區有近320套房子,有一多半被前來陪讀的學生家長租用。學校2005年時為解決青年教職工住宿問題,蓋了一棟「周轉樓」,而經過關係戶、房產中介層層轉包,目前200多套房間也大部分租給了陪讀家長。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一顆心換來一把刀,父母的溺愛就是毒藥
    相處多了,管教自然也就多了,生活中的摩擦也就變多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本不應該有「隔夜仇」,但是卻有孩子因為親人之間的小摩擦,懷恨在心,釀成了一家人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
  • 澳洲中小學陪讀籤項目可以實現
    首先,什麼是陪讀籤呢?2016年7月1日後,澳洲移民及邊境保護部(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Border Protection,簡稱DIBP)正式簡化學生籤證手續,只保留500類型(學生)籤證以及590類型(陪讀)籤證兩種籤證。